枸杞子,中藥詩賞析(茍記子和三枝九葉草可以泡酒嗎?)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雜談
醫(yī)案日記 2023-04-30 18:58:52
枸杞子,中藥詩賞析
山陽太守政嚴(yán)明,
吏靜人安無犬擎
。

不知靈藥根成狗
,
怪得時聞狗吠聲。
注:本詩選自《廣群芳譜》藥譜八
。詩作者為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
。
按:枸杞子,別名仙人杖
。另有天精
、地仙、卻老
、卻暑
、西王母杖、石壽樹之稱
。茄科
,枸杞屬。落葉蔓生灌木
,高約二
、三尺。葉互生或簇生
,花細(xì)小
,花冠淡紫色,果實(shí)漿果
,橢圓形至卵圓形
,深紅或桔紅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ㄆ陂L
,每年5-10月開花不斷
,每朵花壽命兩天,花后一個月果熟
。枸杞在我國栽培約有3000多年歷史
。
歷代詩家詠枸杞的詩作甚多。唐代劉禹錫詩云:“枝繁本是仙人杖
,根老新成瑞犬形
。”宋代史玉詩曰:“仙杖飛空
,仿佛驂鸞
,壽干通靈,時聞吠龐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敝祆溆小坝暧嘌考状涔鈩颍骄粘甚枰嘧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标懛盼逃小把╈V茆堂鐘磬清,晨齋枸杞一杯羹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枸杞雖非名貴花卉,但四時景觀各異
。春季觀葉
,夏季賞花,秋冬觀果
。地栽可育成各式姿態(tài)
,盆栽更可顯示其“龍鐘老態(tài)郁郁蒼蒼”之神形。枸杞又是一味中藥
,果實(shí)
、葉、根皮(地骨皮)
,均可供藥用
。性味甘、平
,走肝
、腎經(jīng),可以滋補(bǔ)肝腎
,益精明目
。《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述
,謂其能治內(nèi)熱
、消渴
、風(fēng)濕等病,“久服堅(jiān)筋骨
,終身不老
,耐寒暑”。(田家聲)
茍記子和三枝九葉草可以泡酒嗎?
可以泡酒
。
枸杞子和三枝九葉草泡酒
,具有補(bǔ)腎壯陽、強(qiáng)筋壯骨
、祛風(fēng)除濕的功效
,主要治療腎虛陽痿、不育不孕
、尿頻尿急
、筋骨痿軟、風(fēng)濕寒痹
、肢體麻木等病癥
,效果非常好。用三支九葉草泡酒時
,酒和三枝九葉草的比例為10:1
,可以將三枝九葉草放入酒中,密封至陰涼處保存
,7天以后即可飲用
,每天三次飲用,每次飲用10~15毫升
,有提高性功能的作用
。
拓展資料:
枸杞子,中藥材名
,功能主治為滋腎
,潤肺,補(bǔ)肝
,明目
。治肝腎陰虧,腰膝酸軟
,頭暈
,目眩,目昏多淚
,虛勞咳嗽
,消渴
,遺精。
來源
本品為茄科植物枸杞或?qū)幭蔫坭降某墒旃麑?shí)
。夏
、秋果實(shí)成熟時采摘,除去果柄
,置陰涼處晾至果皮起皺紋后
,再暴曬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軟即得
。遇陰雨可用微火烘干
。
功能主治
滋腎,潤肺
,補(bǔ)肝
,明目。治肝腎陰虧
,腰膝酸軟
,頭暈,目眩
,目昏多淚
,虛勞咳嗽,消渴
,遺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枸杞子
①陶弘景:補(bǔ)益精氣,強(qiáng)盛陰道
。
②《藥性論》:能補(bǔ)益精諸不足
,易顏色,變白
,明目
,安神。
③《食療本草》:堅(jiān)筋耐老
,除風(fēng)
,補(bǔ)益筋骨,能益人
,去虛勞
。
④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
,渴而引飲
,腎病消中。
⑤《綱目》:滋腎
,潤肺
,明目
。
⑥《本草述》:療肝風(fēng)血虛,眼赤痛癢昏翳
。治中風(fēng)眩暈
,虛勞,諸見血證
,咳嗽血
,痿、厥
、攣
,消癉,傷燥
,遺精
,赤白濁
,腳氣
,鶴膝風(fēng)。
形態(tài)特征
①枸杞(《本經(jīng)》)
,又名:杞(《詩經(jīng)》)
,枸(《毛詩傳》),枸忌(《本經(jīng)》)
,羊乳(《吳普本草》)
,苦杞、地筋(《廣雅》)
,象柴
、純盧、仙人杖
、卻老
、天精(《抱樸子》),卻暑(《別錄》)
,地仙(《日華子本草》)
,枸棘(《本草衍義》),狗地芽(《草木便方》)
,紅榴榴科
,石壽樹。蔓生灌木
,高達(dá)1米余
。枝條細(xì)長,幼枝有棱角
,外皮灰色
,無毛
,通常具短棘,生于葉腋
,長約5厘米
。葉互生或數(shù)片叢生;葉片卵狀菱形至卵狀披針形
,長2-6厘米
,寬0.6~2.5厘米,先端尖或鈍
,基部狹楔形
,全緣,兩面均無毛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ㄒ干ǔ紊驍?shù)花簇生:花萼鐘狀
,長3~4毫米
,先端3~5裂;花冠漏斗狀
,管之下部明顯細(xì)縮
,然后向上逐漸擴(kuò)大,長約5毫米
,先端5裂
,裂片長卵形,與管部幾等長
,紫色
,邊緣具疏纖毛,管內(nèi)雄蕊著生處稍上方具柔毛一輪
;雄蕊5
,著生花冠內(nèi),花藥丁字形著生
,2室
,花絲通常伸出;雌蕊1
,子房長圓形
,花柱細(xì),柱頭頭狀
。漿果卵形或長圓形
,長0.5-2厘米,直徑4-8毫米,深紅色或橘紅色
。種子多數(shù)
,腎形而扁,棕黃色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ㄆ?-9月。果期7-10月
。生長于山坡
、田埂,或丘陵地帶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