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你打坐
,本身上的東西,那個主人一身擔著亂七八糟的東西,擔子都擔不動了,把他消耗的力量都沒有了,哪能還有打坐的力量!這不是笑話嗎?外三寶不漏
所謂固三寶者
那么打坐時雜念紛擾
,難以制止,有何善法?凡靜坐遇有雜念紛擾,最好是不去管他,只要身體穩(wěn)坐不動,任他雜念急起急落。思前想后,等到坐過半個鐘頭或一個鐘頭以后,雜念自然就慢慢的平下去了。中間猛然一覺,雜念全消,這也是靜坐時常有的現(xiàn)象,用不著勉強制止。做工夫的時候,雜念紛擾,已經(jīng)令人厭煩,再加之去雜念這個念頭,又是一個雜念。以“道”相通,未來世界宗教革新(人類和諧共存)綱要性探析
首先闡明
,人類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為設定一個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錯失對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認識與實踐,不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以此
,對待“概念” 應當遵循“立足本原,著重內(nèi)涵,與時俱進1
、科學、民主是歷史進步的產(chǎn)物,和諧、自由是人類永恒的追求。但是,歷史今天,人類生存面臨重要問題: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蝕心靈,多元各自政,信仰錯亂方向……使得科學脫離人文,民主徒有虛名,和諧無從奠基,自由異化泛濫……人類生存所有問題歸結(jié)起來表面看已經(jīng)造成“天怒人怨”,實質(zhì)則為“心靈劫難”。2
、宗教以探尋宇宙、生命、社會真相為本——唯有發(fā)揮宗教心靈導向、化解及撫慰作用——教化心靈,啟發(fā)智慧,鼓勵自由,約束放縱,消除愚昧,拯救狂妄,與政治、法律等社會諸多機能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促進構(gòu)建人神共治3
4
5
6、當前宗教及整個人類出現(xiàn)問題積弊已深
7
8
9、道教即中華祖先以“道”的理念賦予子孫后人(龍的傳人)之教化
10、世界各宗教
11
12
13、宗教以“人
、神”共同存在為存在——依據(jù)“陰陽互根、對應并存”原則,人的靈感反映來源于神,有什么樣人就有什么樣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現(xiàn)為同一生命本體的“陰”14
15
16
17
18
、關于正、邪——天道循環(huán),宇內(nèi)沒有絕對存在——“正、邪”只是概念上的劃分和相對存在,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象征生命或者事物生長、化育及衰敗、消亡自然規(guī)律的內(nèi)在因素及表象存在,并且相互轉(zhuǎn)化,對生命存在或事物運轉(zhuǎn)發(fā)揮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現(xiàn)代科學證明有“正、反”物質(zhì)同時存在。對生命體而言,正、邪有內(nèi)外之分。并由于生命存在“有誕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規(guī)律,邪氣通常不同程度勝過正氣,以邪氣占主導19、宗教對人類生存發(fā)揮重要積極作用
。但是,不可否認,(由于人性弊端)人類在宗教信仰過程中始終不可避免存在“不求真而信,不務實而信,不全面而信”—— “迷信”及宗教異化變質(zhì)問題。也就是說,迷信及異化不是宗教本質(zhì),而是宗教產(chǎn)生、傳播、信仰過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有正信必然有迷信,有正統(tǒng)必然有異化,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敗壞聲譽的諸多事例,或使宗教脫離“教化”內(nèi)涵實質(zhì),僅存“教會”外在形式,產(chǎn)生“偽宗教”或不完善宗教,或嚴重發(fā)展到宗教對立面,產(chǎn)生所謂“邪教”——具有“精神鴉片”——欺騙性及偽科學性特征,極大傷害人類信仰情感及需求。以此,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兩大派系或者說兩大屬性:“正教”與“邪教”,中國神話作品《封神演義》所謂“闡教”與“截教”——其不是某一宗教稱謂,而是宗教本身“正、邪”兩大屬性的相對概念,核心問題在于是否遵從大道真理20
21
22
、世界宗教“闡教”派系需要交流合作,條件成熟時召開“弘揚大道精神,樹立宗教正信,共謀人類福祉”世界宗教大會,承擔世界宗教和諧共處主導責任。23、宗教信仰者以信仰與修煉的統(tǒng)一
,人神溝通,道炁相融,追求自由而無時無刻不自由,消除愚昧而無時無刻不愚昧——永遠是“道”的謙卑信仰、修煉者。譬如兩個人在打架吵嘴
,已經(jīng)在那里難分難解,旁邊又添上一個強迫勸和之人,三個人鬧成一團,如何能弄得好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uzibaijia/1394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