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說: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蘇軾的一生,屢遭貶謫,四海飄零,但他有一種超然的格局,無論面對什么,總能泰然處之。身處順境,他能享受最好的;身處逆境,他能承受最壞的。他能享受命運的饋贈,也能承擔(dān)人世的打擊,無論好的壞的,都變成了他生命里的風(fēng)景。
蘇軾《和董傳留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變化氣質(zhì),飽讀詩書,人的氣質(zhì)自然會得到升華。蘇軾不僅博覽群書,還自創(chuàng)“八面受敵”讀書法,教誨后世無數(shù)讀書人。卑意欲少年為學(xué)者,每一書皆作數(shù)過讀之。書之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盡讀,但得其所求者耳。故愿學(xué)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圣賢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愚鈍,而他日學(xué)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蘇軾認(rèn)為,人們在讀書時,往往會感到處處都是有用的知識,就像“八面受敵”一樣,不知從何下手,總是讀時歡欣鼓舞,讀后一無所得。蘇軾的方法是,好書要讀多遍,每一遍只帶著一個主題去探索。蘇軾讀《漢書》,即將內(nèi)容分為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貨等,就像打仗那樣,把一本書化整為零,各個擊破,最后把一本書真正讀透。同時,蘇軾會花比大部分人都要用功的精力去抄書背書。所以,才能夠有后來的從先秦百家,漢代大賦,再到唐代詩歌,無一不通,無一不精的蘇軾。儒家給了他家國天下的使命;道家給了他瀟灑豁達(dá)的心態(tài);佛家給了他看淡一切的心胸。蘇軾《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正是那些讀過的書,給了他生命的養(yǎng)料,智慧的靈魂,成就了他格局和胸懷。即使后來飄零半生,貶謫大半個中國,他都有了一顆安定的心。
只行路,不讀書,不過是個郵差;只讀書,不行路,多半是個書呆子。蘇軾少年出川,之后伴隨著升遷、調(diào)任、貶謫,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這也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這才有后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蘇軾。走過長江邊的赤壁,有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走過杭州的西湖,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在黃州吃過豬肉,有了“凈洗鐺,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在嶺南吃過荔枝,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正因為閱盡了山川河湖,閱盡了人情風(fēng)貌,閱盡了一草一木,才能擁有這樣的人生格局,寫出不朽的詩篇。才有了“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豪放,才有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浪漫,才有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見識得越多,就愈發(fā)現(xiàn)我們所在的天地狹小,曾經(jīng)我們那些看起來了不得的事情,也就沒那么重要。心態(tài)和格局才能愈發(fā)寬廣。經(jīng)歷繁華,人生就會變得厚重;走過世界,格局才能變得開闊。
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dá)即文章。蘇軾這一生遇到過很多人,明白很多事。父親蘇洵不畏強(qiáng)權(quán),對抗聲名鵲起的王安石,他開始明白什么是風(fēng)骨;妻子王弗溫柔大方,卻不幸早逝,讓他明白什么是深情,什么是無常;弟弟蘇轍遭牽連貶謫,對哥哥卻始終沒有怨言,讓他明白什么是親情;朋友章惇強(qiáng)勢逼人把他流放海南,但他學(xué)會寬容與饒恕。黃州的醉漢,讓他開始放下名位和驕傲,“自喜漸不為人識”。百年光陰,我們會遇到很多人,每一種相遇都是一種緣分,人有好壞,但緣分沒有。朋友帶來溫暖,敵人帶來痛苦,他們讓我們懂得人世間的真善美,也讓我們看清了假惡丑。是他們,讓我們成熟、成長,是他們成就了我們的格局。以歡喜心看事,事事皆為我而生;以慈悲心看人,人人皆為我而來。讀過的書,改變氣質(zhì),沉淀智慧;走過的路,開闊眼界,放大心胸;遇見的人,讓我們懂得歡喜和慈悲。讀更多的書,走更多的路,遇見更多的人,不斷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才能超越平庸,改變氣質(zhì),成就宏大氣象。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uzibaijia/1403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孛兒只斤·鐵木真——大蒙古國建立者
下一篇:
花開荼蘼等風(fēng)等雨也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