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桓臺縣縣城西面約三公里,有一個近4000人的古老村莊——樓子莊
。村里除了屈指可數(shù)的幾戶以外,基本上都姓張。據(jù)張氏族譜記載,元末,始祖張梾從當時的直隸省(今河北省)棗強縣杓山村遷到這里,迄今已經(jīng)有600多年的歷史。各個年代從祖莊遷徙到周邊市縣鄉(xiāng),甚至遷徙到省外海外的族人粗略估計約有十萬之眾在6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樓子莊在改變中傳承,在傳承中改變,留下了深刻的歲月印記
宗祠在村落文化和宗族文化的傳承中有著特殊的意義,村里尚有四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宗廟,是時代變遷最完好的物質見證。
老祖廟是全體族人共同的精神家園,明代天啟年間草創(chuàng),清代康熙十六年大修告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存原廟堂三間,門上懸《杓山世家》匾,供奉張氏始祖及后三代牌位
長支世業(yè)祠位于老祖廟前面的大街向西約200米處,其所傳承的支系是后世子孫人數(shù)最多的,現(xiàn)存北廟堂五間,東廳三間,大門一座,院落寬敞完整,磚墻紅瓦,蔚為壯觀
自老祖廟向南約100米,便是三支廟與靈壽祠。靈壽祠是為紀念明代萬歷年間任靈壽縣知縣的七世祖張一化所建
在村里所有宗廟中建制規(guī)模最大
過去,村子里的胡同也非常有特色,胡同的兩頭都有大門,晚上把大門一關,整個胡同里的人家非常安全。上世紀80年代初,很多胡同的門仍然保留著
。夏季,白天婦女們在大門下邊聊天邊做針線活;晚上,男人們在大門下納涼下棋,聽老者講故事,好一派美麗的村落風景。到90年代,隨著街道拓寬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大門一個都沒有了。村子的自然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在村子的東北部有一片水域稱為“東灣”,曾經(jīng)魚蝦成群,蘆葦茂密,大人孩子都喜歡到這里游泳、摸魚、捉泥鰍。緊鄰東灣有一個小島,大樹參天,景色優(yōu)美。幾經(jīng)變遷,東灣現(xiàn)已干涸,“蒹葭蒼蒼,碧水茫茫”已成為永遠的記憶村子的西南部曾經(jīng)有大片祖墳,明清兩代建造
村民的生活方式也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樓子莊張氏家族,詩禮傳家,科第聯(lián)芳,歷代及當代入鄉(xiāng)賢名宦者不勝枚舉
張氏祖莊樓子莊,見證了家國600多年不平凡的發(fā)展歷程,昭示著祖先留給后人的榮耀和期冀,承載著數(shù)萬族人的懷思與鄉(xiāng)愁,凝聚著族人的智慧和力量,激勵著后世子孫振興家國的信念和夢想!如今,村落的拆遷已經(jīng)納入縣域發(fā)展的大規(guī)劃,部分項目動工在即,但不論時代和村莊如何變遷,樓子莊永遠是族人心中的圣地,廣大族人必將在這個偉大的新時代,續(xù)寫新的輝煌。
注:文章內(nèi)容來源于浙江傳媒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swh/132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常州張氏十一支系源流及始祖
下一篇: 泥溝張氏八世玱玉公媽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