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韶關有著許許多多的杰出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嶺南文化代表人物
,開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張九齡!在廣州博物館“城標·城史——廣州歷史陳列”展中
,有不少珍貴的展品張九齡出生于韶州曲江(今韶關)
在展館中
廣州博物館工作人員指出:“清乾隆年間廣東學正翁方綱撰《粵東金石略》
,遍訪粵中金石題刻,在韶州張文獻祠見過該張氏絹本畫像及石刻畫像,謂是‘傳為吳道子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在畫像拓本旁展出的張九齡告身帖
那么究竟什么是“告身”呢
?陳鴻鈞指出,告身,即古代授官的憑信,類似后世的任命狀,北周時已有此稱。宋亦名“官告”。該張九齡告身文中,“銀青光祿大夫”為散官高級銜稱之一。“銀青”指所授官印為銀質青綬。“中書令”是執(zhí)行政務的執(zhí)事官,即為事實上的宰相。“集賢院”是文官機構,職司編修國史、掌印經(jīng)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廣州博物館工作人員稱
,據(jù)廣州市文管會文物征集簿冊記載,該石于1980年在廣州市“西來初地”的一堆斷磚殘瓦中發(fā)現(xiàn)并征集置廣州博物館廣州博物館工作人員指出:“粵人刻帖
,始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鄭潤芝之摹刻《吾心堂帖》,終于光緒八年(1882)丁日昌之摹刻《百蘭山館藏帖》,尤以道光十年(1830)至同治五年(1866)間為全盛時期,此36年間,潘、葉、伍、孔、吳氏等為中堅家族。當時豪富之家多好金石古董,收藏名人墨跡,紛紛刻書刻帖,竟成一時風尚”。這一時期的刻帖,或優(yōu)或劣,但其數(shù)量之多,比京燕、中州等地區(qū)明顯為多。張九齡告身帖
,載于宋《淳熙秘閣續(xù)帖》中。韋述《集賢注記》記載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令宰相及朝臣工書者,就集賢院寫告身呈進。張九齡與裴耀卿、李林甫等十三人各寫一通,裝裱好了呈進。唐玄宗非常高興此外
— END —
【版權聲明】轉發(fā)分享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swh/135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已不姓張……" rel="prev">
張氏這項技藝傳承人
下一篇:
,這座城市有了新風俗
,他們從未中斷……" onerror="nofind(this)" >
!張氏族人在此繁衍七百年而不衰……" onerror="nofind(this)" >
!張家18年前走失的兒子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