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
軒轅黃帝姓公孫自周制五等諸侯后,乃有公孫姓。軒轅為黃帝
,長于姬水
,合以姬為姓。不知古史何據(jù)也。有熊國君少典之次子也。
伏羲生少典
,少典生
神農(nóng)。及黃帝襲帝位
,居有熊之封焉。其母西喬氏女,名附寶
,暝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
,照于郊野,附寶感之而有娠
。以樞星降
,又名天樞。懷之二十四月
,生軒轅于壽丘地名
,在魯東門之外。帝生而神靈
,幼而徇齊疾而速也
,弱而能言,長而敦敏
,成而聰明
。龍顏日角,河目隆顆
,蒼色大肩
。始學(xué)于大項(xiàng),長于姬水
。帝年十五
,心慮無所不通,乃受國于有熊
,襲封君之地在鄭州析鄭縣
。以制作軒冕,乃號(hào)軒轅
;以土德王
,日黃帝。得奢龍辨乎東方解在下文
,得祝融辨乎南方心星
,以火在正南,大明也
。融
,光明也,主火之官
,號(hào)祝融
,字從南,從午南求也
。求為正對(duì)
,為明為暗
,則南為陽,北為陰也
。得火封辨乎西方鸚之明旦則望東
,而身居西也。酉
,鸚也
,以小入時(shí)名之,酉半為西也
,得后土辨乎北方北
,陰也,背也
,故曰北
。四方之名也。東者動(dòng)也
,日出萬物乃動(dòng)也
。東字從日,穿木以日出
,望之如穿扶桑之材木也
。日所出,在扶桑東數(shù)十萬里
。帝娶西陵氏于大梁
,曰嫘祖,為元妃
,生上子
,玄囂、昌意
。初
,喜天下之戴己也,養(yǎng)正娛命
,自取安而順之
,為鴻黃之代以一民也。時(shí)人未使而自化
,未賞而自勸
,其心愉而不偽,其事素而不飾
,謂太清之始也
。耕者不侵畔,漁者不爭岸
,抵市不預(yù)
,價(jià)市不閉
,鄙商旅之人相讓以財(cái),外戶不閉
,是謂大同
。帝理天下十五年
,憂念黎庶之不理
,竭聰明進(jìn)智力,以營百姓
。具修德也
,考其功德,而務(wù)其法教
。時(shí)元妃西陵氏始養(yǎng)蠶為絲今禮記:皇后祭先蠶西陵氏
。葛稚川《西京記》曰:宮內(nèi)有先蠶壇,乃有天老五圣以佐理化
。帝取伏羲氏之卦象
,法而用之,據(jù)神農(nóng)所重六十四卦之義
,帝乃作八卦之說
,謂之八索,求其重卦之義也
。時(shí)有臣曹胡造衣
,臣伯余造裳,臣于則造履
,帝因之作冠冕冠者則服之文明
,冕者則冠中之別名,以其后高而前下
,有倪仰之形
,因日冠冕也,始代毛革之弊
,所謂黃帝垂衣裳而天下理也
。帝因以別尊卑,令男女異處而居
,取法乾坤天尊地卑之義
。帝見浮葉方舟,即有共鼓
、化狄三臣
,助作舟楫,所謂剖木為舟
,刻木為楫也
。蓋取諸渙
,渙散也,物大通也
,所以濟(jì)不通也
。帝又觀轉(zhuǎn)蓬之象以作車,時(shí)有神馬出生澤中
,因名澤馬
,一日吉光,二日吉良
,出大封國亳州東古國也
。文馬縞身朱鬣,乘之壽千歲
,以圣人為政應(yīng)而出今飛龍司有吉良廄
,因此也。薛綜曰:與騰黃一也
,所出之國各別
。葛稚川曰:騰黃之馬吉光之獸。則獸馬各異
。今據(jù)吉光即馬
,騰黃即獸,檜川之說又別
。又有騰黃之獸
,其色黃,狀如狐
,背上有兩角
,龍翼一本云:龍翼而馬身,一名乘若
,一名飛黃
,或曰古黃,又日翠黃
,出日本國
,壽三千歲,日行萬里
。乘川令人壽二千歲
,出日本國,壽二千歲《六典》曰:宋齊梁陳皆有車府乘黃之官
,今太僕寺有乘黃署
,即其事也。黃帝得而乘之
,遂周游六合
,所謂乘八翼之龍
,游天下也,故遷徒往來無常
。帝始教人乘馬
,有臣肢作服牛以用之。世本云:所謂服牛乘馬
,引重致遠(yuǎn)以取諸隨
,得隨所宜也。有臣黃雍父始作春
,所謂斷木為杵
,掘地為臼
,以濟(jì)萬人
。取諸小過也。小過者
,過而通也
。帝作寵以著經(jīng),始令鑄釜造飯
,乃蒸飯而烹粥
,以易茹毛飲血之弊。有臣揮始作弓
,臣夷牟作矢
,所謂弦木為弧,刻木為矢也史記云:黃帝為之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钢酝煜拢匀≈T睽
。睽
,乖也,制不順也
。帝始作屋
,筑宮室以避寒暑燥濕,謂之宮
。宮
,言處于中也。所謂上棟下宇以待風(fēng)雨
,取諸大壯
。大者,壯也
。帝‘又令筑城邑以居之
,始改巢居穴處之弊
。又重門擊柝以待暴客,以取諸豫
,備不虞也
。又易古之衣薪,葬以棺槨
,以取諸大過
。有服齋于中宮,于洛水上
,坐玄扈石室
,與容光等內(nèi)觀,忽有大烏銜圖置于帝前
,帝再拜受之
。是烏狀如鶴,而鸚頭燕喙
,龜頸龍形
,駢翼魚尾,體備五色
,三文成字
。首文日慎德,背文日信義
,齊文日仁智
。天老曰:是烏麟前鹿后蛇頸,背有龍文
,足履正尾
,擊武有九苞。一日包命
,二心合度
,三耳聰達(dá),四舌屈伸
,五彩色備
,六冠鉅銳鉤,七金目鮮明
,八音激揚(yáng)
,九腹大。一名鷗
,其雄日鳳
,其雌曰凰。高五六尺,朝嗚日登晨
,晝嗚曰上祥
,夕嗚日歸昌,昏嗚曰固常
,夜嗚日保長
,皆應(yīng)律呂,見則天下安寧
。黃帝曰:此烏遇亂則去居九夷矣
。出于東方君子之國,又出丹穴之山
。有臣沮頌蒼頡觀烏跡以作文字
,此文字之始也先儒論文字之始不同,或始于三皇
,或始于伏羲
,或云與天地并興。今據(jù)司馬遷
、班固
、韋延
、矢秉
、付玄等云:蒼頡,黃帝臣
。今據(jù)此載之
,諸家說蒼頡,亦無定據(jù)也
。黃帝修德義
,天下大理,乃召天老謂之曰:吾夢(mèng)兩龍挺白圖出于河以授予
,敢問于子
。天老對(duì)曰:此河圖、洛書將出之狀
,天其授帝乎
,試齋戒觀之。黃帝乃齋于中宮
,衣黃服
,戴黃冕,駕黃龍之乘
,載交龍之旅
,與天老五圣游于河洛之問。求夢(mèng)未得,帝遂沉璧于河
,乃大霧三日
。又至翠媽之泉,有大鱸魚于河中沂流而至
,殺三牲以醮之
,即甚雨七日七夜,有黃龍負(fù)圖而出于河
。黃帝謂天老五圣曰:子見河中者乎
?天老五圣乃前跪受之。其圖五色畢具
,白圖蘭葉而朱文
,以授黃帝。乃舒視之
,名日《錄錯(cuò)圖》
。令侍臣寫之以示天下。黃帝曰:此謂之河圖書
。是歲之秋也
,帝既得龍鳳之圖書,蒼頡之文
,即制文字以代結(jié)繩之政
,以作書契,蓋取諸夾
。夾
,庾也,次斷萬事自垂衣裳至制文字
,凡事按皇甫謐《帝王代余》載此九事
。昔黃帝之功,今各以當(dāng)時(shí)事及眾書所載列之如前
,以明之
。然于《易繫說》九事,則上自黃帝
,下至堯舜
,以其先儒說者.,或以為不獨(dú)黃帝
。若以皇甫所載及今所引眾書
,則九事皆黃帝始創(chuàng)之以服用,后代圣人至堯舜
,但放作修飾爾
。于是黃帝定百物之名
,作八卦之說,謂之八索
,一號(hào)帝鴻氏
,一號(hào)歸藏氏,乃名所制日《歸藏書》
,此《易》之始也
。黃帝垂衣裳之后,作龍一表之服
,畫日月星辰于衣上以象天
,故有龍衷之頌。帝納女節(jié)為妃
,其后女節(jié)見大星如虹下臨華諸
,女節(jié)感而接之,生少嗥代起石女節(jié)即嫘祖
,非也
。帝又納丑女號(hào)模母,使訓(xùn)宮人而有淑德
,奏六德之頌
。又納費(fèi)修氏為夫人。是時(shí)庶民甘其食
,美其服
,樂其俗,安其居
,無羨欲之心
,鄰國相望,鸚犬之音相聞
,至老而不相往來,無求故也
。所謂黃帝理天下
,便民心,謂之至理之代
。是時(shí)風(fēng)不嗚條
,謂之天下之喜風(fēng)也;雨不破塊
,謂十日一小雨
,應(yīng)天下文,十五日一大雨
,以協(xié)運(yùn)也
。以嘉禾為糧,謂之大禾也,其穗異常
。以醴泉為漿
,謂泉水美味如酒,可以養(yǎng)老也
。以五芝為芳
,謂有異草生于圃,則芝英紫芝
,黑芝五芝草生
,皆神仙上藥。時(shí)有水物洋涌
,山車滿野
,于是德感上天,故有黃星之祥
,謂之異星
,形狀似月,助月為光
,名日景星
。又有赤方氣與青方氣相連,赤方中有二星
,青方中有一星
,凡三星。又有異草生于庭
,月一日生一葉
,至十五日生十五葉,至十六日一葉落
,至三十日落盡
。若小月,即一葉厭而不落
,謂之莫莢
,以明于月也,亦日曆莢
。帝因鑄鏡以象之
,為十五面神鏡,寶鏡也
。于時(shí)大撓能探五行之情
,古北斗衡所指,乃作甲乙十干以名日
,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
,以烏獸配為十二辰
,屬之以成六旬,謂造甲子也
。黃帝觀伏羲之三畫成卦
,八卦合成二十四氣,即作紀(jì)曆以定年也
。帝敬大撓以為師
,因每方配三辰,立孟仲季
,自是有陰陽之法焉
。黃帝聞之,乃服黃衣
,帶黃紳
,首黃冠齋于中宮。即有鳳凰蔽日而至
,帝乃降階
,束面再拜稽首曰:天降丕右,敢不承命
。鳳乃止帝束園
,集于梧桐,又巢于阿閣
。非竹實(shí)不食
,非醴泉不飲。其飲也
,則自嗚舞
,音如笙簫。帝即使伶?zhèn)悺稘h書律》作倫往大夏之西大夏國在西去長安萬里
,阮榆之谿
,昆侖之陰懈谷,釆鍾龍之竹
,取其竅厚均者斷兩節(jié)
,問長七寸七分,吹之為黃鍾之音十一月律為黃鍾
,謂冬至一陽生,萬物之始也
,以本至理之代
,天地之風(fēng)氣。所謂黃帝能理日月之行
,調(diào)陰陽之氣
,為十二律呂
,雄雌各六也《晉書》云:律管長尺,六孔
,十二月之音稟之
,以竹取自然圓監(jiān)也,以玉取堅(jiān)貞溫潤也
。時(shí)有
女媧之后容成氏
,善知音律,始造律曆
。元起丁亥《本紀(jì)》作辛卯
,今準(zhǔn)《混元實(shí)錄》年譜,又推冬至日在之星南斗后星也
。又問天老
,得天元日月星辰之書以紀(jì)時(shí)。有臣隸首善算法
,始作數(shù)著等術(shù)焉
。臣伶?zhèn)愖鳈?quán)量權(quán),秤也
;量
,斗也。黃帝得蚩尤
,始明乎天文據(jù)管子言云:蚩尤有衛(wèi)
,后乃。帝又獲寶鼎
,乃迎日推策
。于是順天地之紀(jì),旁羅日月星辰
,作蓋天儀
,測(cè)玄象,推分星度
,以二十八宿為十二次
。角亢為壽星之次,房心為大火之次
,尾箕為析木之次
,斗女為星紀(jì)之次,虛危為玄楊之次
,室壁為課訾之次
,奎婁為降婁之次,勗畢為大梁之次
,貲參為實(shí)沉之次《左傳》昭元年
,子產(chǎn)曰:昔高辛氏有二子
,伯曰關(guān)伯,季曰實(shí)沉
,居于廣林
。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
。后不臧遷關(guān)伯于商丘
,主辰,商人丹因故辰為商星
。遷實(shí)沉于大夏
,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由此觀之
,至高辛氏時(shí)方有實(shí)沉之名,不知軒轅氏時(shí)何先有實(shí)沉之名也
,豈非后人以分野之名易士一宮分
,以明古事耶,井鬼為鶉首之次
,星張為鶉火之次
,翼斡為鶉尾之次。立中外之星
,作占日月之書
,此始為觀象之法,皆自河圖而演之
。又使羲和占日
,常儀占月,鬼臾區(qū)占星
。帝作占候之法
,占日之書,以明休咎焉
。黃帝有茂德
,感真人來游玉池,至德所致也
。有瑞獸在囿
,玄楞之獸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渡袝分泻蛟疲瑚缟砼N?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狼蹄,一角
。角端有肉
,示不傷物也。音中黃鍾
,文章彬彬然
。牡曰麒,牝曰麟
,生于火
,騰于土。春嗚曰歸禾
,夏嗚曰扶幼
,秋冬嗚曰養(yǎng)信。帝又得微蟲蛄螻
,有大如羊者
,大如牛者。蟲名蜿大如虹者
,應(yīng)土德之王也
。有獸名蟋,如獅子
,食虎
、而循常近人,或來入室
,人畏而患之
。帝乃上奏于天,徒之北荒
。帝以景云之瑞
,慶云之祥,即以云紀(jì)官
。官以云為名
,故有縉云之官或云:帝煉金丹,有縉云之瑞
,自號(hào)縉云氏
,赤多白少曰縉。于是設(shè)官分職
,以云命官
,春為青云官,夏為縉云官
,秋為白云官
,冬為黑云官,帝以云為師也
。帝置四史官
,令沮誦
、蒼頡、隸首
、孔甲居其職
,主圖籍也《周禮》:掌版圖人戶,版籍也
。又令蒼頡主人儀
。孔甲始作盤孟以代凹尊杯飲之樸
,著盤盂篇
,盤盂之誠也。帝作巾幾之法
,以著經(jīng)
。黃帝書中通理黃帝,史謂之墳
。墳
,大也孔安國曰:遭秦焚之,不可聞也
。有臣史玉
,始造畫。又濟(jì)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明堂圖
,有複道
,上有樓,從西南入
,此樓之始也
。帝依圖制之,曰合宮
,可以觀其行也
。乃立明堂之議,以觀于賢也
。時(shí)有仙伯出于岐山下
,號(hào)岐伯,善說草木之藥性味
,為大醫(yī)
,帝請(qǐng)主方藥。帝乃修神農(nóng)所嘗百草性味
,以理疾者
,作內(nèi)外經(jīng)。又有雷公述炮炙方,定藥性之善惡
。扁鵲
、俞附二臣定脈經(jīng),療萬姓所疾
。帝與扁鵲論脈法
,撰《素書》上下經(jīng)漢文里陽公淳于意能知疾生死,按脈經(jīng)也
。帝問岐伯脈法,又制《素問》等書及《內(nèi)經(jīng)》今有二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