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茶常識 >> 常識

韓國茶道歷史朝鮮李朝時期(求文檔: 李氏朝鮮 肅宗史)

品茶 2023-05-03 03:52:08

韓國茶道歷史朝鮮李朝時期

這個時期朝鮮李朝時期

,前期的十五、十六世紀
,受明朝茶文化的影響,飲茶之風(fēng)頗為盛行
,散茶壺泡法和撮泡法流行朝鮮
。始于新羅統(tǒng)一
、興于高麗時期的韓國茶禮
,隨著茶禮器具及技藝化的發(fā)展,茶禮的形式被固定下來
,更趨完備。朝鮮中期以后
,酒風(fēng)盛行
,又適清軍入侵
,致使茶文化一度衰落
。至朝鮮朝晚期,幸有丁若鏞
、崔怡、金正喜
、草衣大師等的熱心維持
,茶文化漸見恢復(fù)

丁若鏞(公元1762-1836年)

,號茶山,著名學(xué)者,對茶推崇備至
。著有《東茶記》,乃韓國第一部茶書
,惜已散逸
。金正喜(公元1786-1856年)是與丁若鏞同時而齊名的哲學(xué)家
,親得清朝考證學(xué)泰斗——翁方綱、阮元的指導(dǎo)
。他的金石學(xué)和書法也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對禪宗和佛教有著淵博的知識
,有詠茶詩多篇傳世
,如《留草衣禪師》詩:“眼前白吃趙州菜,手里牢拈焚志華
。喝后耳門軟個漸,春風(fēng)何處不山家”草衣禪師(1786-1866年)
,曾在丁若鏞門下學(xué)習(xí)
,通過40年的茶生活
,領(lǐng)悟了禪的玄妙和茶道的精神
,著有《東茶頌》和《茶神傳》,成為朝鮮茶道精神偉大的總結(jié)者
,被尊為茶圣,丁若鏞的《東茶記》和草衣禪師的《東茶頌》是朝鮮茶道復(fù)興的成果

在《世宗實錄》(公元1454年)里記載慶尚道有6個地方和全羅道28個地方產(chǎn)茶

,在《東國輿地勝覽》(公元1530年)記載慶尚道有10個地方及全羅道有35個地方產(chǎn)茶
,慶尚道有3個地方和全羅道18個地方產(chǎn)貢茶
。高宗二年(公元1885年)中國茶二次大規(guī)模渡海傳入。朝鮮時期產(chǎn)茶遍及朝鮮半島的南部

朝鮮李朝時期,中國的泡茶道傳入

,并被茶禮所采用
。但煎茶法和點茶法同時并存
。朝鮮茶文化通過吸收
、消化中國茶文化之后
,進入穩(wěn)定的發(fā)展時期,在民間的飲茶風(fēng)尚走向衰弱后
,反而茶精神發(fā)展到了高峰時期。朝鮮的茶文化由盛而衰
,由衰而復(fù)興

求文檔: 李氏朝鮮 肅宗史

傳統(tǒng)上認為朝鮮在公元前2333年建國

。據(jù)《三國史記》和《高麗史》所記
,朝鮮的始祖王檀君建立古朝鮮,定都平壤
。公元1世紀被分為高句麗、百濟
、新羅三個國家
,公元7世紀新羅統(tǒng)一朝鮮
。904年
,新羅僧人金弓裔建立摩震國,又稱泰封國
。918年 王建 建立高麗王朝,建都開京(今開城
,又稱“松都”
,板門店所在地),定國號“高麗”
。并深受中國儒家思想以及佛教的影響。1392年
,高麗大將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
,取代高麗王朝
,建都于漢陽(現(xiàn)漢城)
,將國號定為朝鮮,歷史上稱為朝鮮王朝
。它是朝鮮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存在了五百余年。朝鮮在19世紀末不得不開放國門
。1896年
,朝鮮宣布獨立
,改國號為大韓帝國
。在1910年日本侵吞朝鮮,李氏王朝滅亡

朝鮮王朝
朝鮮半島歷史上的王朝之一。有人稱朝鮮王朝為‘李氏朝鮮‘或 ‘李朝‘, 因為創(chuàng)立者為全州李氏
。 不過李氏朝鮮是日本殖民時創(chuàng)造出來羞辱朝鮮王朝的用語

朝鮮王朝(1392年-1910年)
,開國始祖為李成桂,歷經(jīng) 27代 國王和皇帝
,在1910年被日本吞并

朝鮮王朝的國土大體上相當(dāng)于今天朝鮮和韓國的總和
,北方以鴨綠江和圖們江同中國為界
。王朝的首都初在高麗王朝的故都開京,1395年定都于漢陽
。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亂后再度遷都開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亂后最終定都漢陽
,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

政治制度
朝鮮王朝的政治結(jié)構(gòu)采用中央集權(quán)制。1469年完成的《經(jīng)國大典》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以后雖然官職的名稱存廢有一定的變動,但是整個朝鮮王朝時期的官職制度總體上都遵循了《經(jīng)國大典》的規(guī)定

朝鮮王朝的官職仿照中國
,分為正從九品
,由正一品到從九品
,共計十八品。其中
,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稱為堂上官
。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
,稱為堂下官或參上官
。正七品以下為參下官

在國王下面,有輔佐機關(guān)——議政府
,其首領(lǐng)稱“領(lǐng)議政”,相當(dāng)于中國的內(nèi)閣首輔
。領(lǐng)議政之下為左右議政
,與領(lǐng)議政同為正一品。再下為從一品左右贊成
、正二品左右參贊。再下有舍人等職官

議政府之下有吏
、戶
、禮
、兵、工
、刑六曹,相當(dāng)于中國的六部
。其首長稱判書
,相當(dāng)于中國的六部尚書。檢察諫議機構(gòu)為司憲府和司諫院(兩府)
。此外還有承政院,為國王起草旨意

宗親
、忠勛機構(gòu)有宗親府
、忠勛府
、儀賓(相當(dāng)于駙馬)府、敦寧府等
。國學(xué)為成均館(相當(dāng)于中國的國子監(jiān))
。其他機構(gòu)有奎章閣、經(jīng)筵廳
、弘文館
、藝文館等
。史館稱春秋館
。內(nèi)廷供奉機構(gòu)有內(nèi)醫(yī)院、尚衣院
、司仆寺、內(nèi)資寺
、內(nèi)贍寺
、禮賓寺、濟用監(jiān)
、內(nèi)侍院等。此外還有宗廟署
、社稷署
、長興庫、義盈庫
、冰庫
、平市署
、圖畫署、惠民署
、造紙署、瓦署
、歸厚署
、典獄署
、典牲署
、掌苑署、司圃署
、養(yǎng)賢庫等機構(gòu)。
武職機構(gòu)有五軍營
、內(nèi)三廳
、訓(xùn)練院
、世子翊衛(wèi)司
、扈衛(wèi)廳
、捕盜廳、鎮(zhèn)撫營
、管理營、龍虎營等
。首長稱大將
、中軍、使等

外職分八道,道下為州
、府
、郡
、縣。漢城府判尹為正二品
。四都(開城府
、江華府
、水原府、廣州府)長官稱留守
,為正、從二品
。地方官職為從二品府尹
、正三品堂下大都護府使、牧使
、從四品郡守
、從五品縣令等等。
朝鮮王朝實行兵將分離制度
,無定將、無定卒
,類似輪流服役的預(yù)備役軍隊
,而非常備軍。武官外職包括兵馬節(jié)度使
、三道水軍統(tǒng)御使(均為從二品)
、兵馬/水軍節(jié)制使、兵馬虞侯
、水軍虞侯
、兵馬/水軍僉節(jié)制使、兵馬/水軍同僉節(jié)制使
、兵馬萬戶
、水軍萬戶等品級
。中央外派官職有觀察使
、中軍、察訪等

朝鮮王朝時期朝鮮全國分八道
,道下設(shè)州、府
、郡、縣
。 其中
,慶尚、全羅
、忠清
、黃海、京畿五道再分左右兩道
。寧安道(咸鏡道)分南北兩道。平安道分東西兩道
。江原道分嶺東
、嶺西兩部

八道:
京畿道
,含漢城府、開城府
。首府在漢城府。
慶尚道
,含慶州府
、尚州牧、晉州牧
;設(shè)左兵營
、右兵營、左水營
、右水營
。首府在慶州府

全羅道
,含全州牧、羅州牧
;設(shè)兵營、左水營
、右水營
。首府在全州。
忠清道
,含忠州牧、清州牧
、公州牧
;設(shè)水營。首府在清州

黃海道,含黃州牧
、海州牧
。首府在黃州。
平安道
,含平壤府、寧邊大都護府
、義州牧
。首府在平壤府

江原道
,含江陵大都護府、原州牧
。首府在江陵。
寧安道(咸鏡道)
,含咸興府
、鏡城都護府
、北清都護府
。首府在咸興府

在日據(jù)時代,將漢城府廢為京城
,漢城府轄區(qū)降為京畿道的一個郡。同時
,日本將平安、慶尚
、咸鏡、全羅
、忠清五道劃分為南北兩道
,成為十三道
,一直到日本投降
。其時朝鮮行政區(qū)為十三道
,二百一十八個郡
,兩千二百零二個面、兩萬八千四百九十八個里

政治歷史
從十五世紀后半葉的成宗時代開始,朝鮮的統(tǒng)治結(jié)構(gòu)逐漸擴張
。官僚階層日益增多。俗稱“兩班”的文武官僚階層人數(shù)增多
。以協(xié)助世祖篡位的武將勛貴權(quán)臣為主的勛舊派
,同與儒生和士大夫為主的士林派首先發(fā)生黨爭
。燕山君被廢黜后
,士林派取得了勝利
。士林派隨后又不斷發(fā)生內(nèi)訌和分裂
,包括明宗時期的大尹派和小尹派
,以及宣祖時的東人黨(嶺南學(xué)派)和西人黨(畿湖學(xué)派)。東人黨在政治斗爭中得勢后又分裂為以李滉(李退溪)為首領(lǐng)的南人派和曹植為首領(lǐng)的北人派。北人派由于擁立光海君即位而在后來的一段時間內(nèi)得勢
。朝廷中的北人黨又分裂為以李爾瞻為首、主張擁立光海君的大北派
,和柳永慶為首、主張擁立嫡子的小北派。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后受到打擊
,柳永慶被賜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濁小北
,而大北派則又分裂成骨北、肉北和中北三派
。南人則分裂為清南和濁南。西人派在仁祖反正
、廢黜光海君的政變中得勢,又在顯宗時期分裂為老論派(元老派)和少論派(少壯派)
。南人派在肅宗時因依附張禧嬪而得勢
。總之
,朝鮮王朝的中期和后期
,是在混亂而無休止的黨爭中度過的。
除了兩班和士林的黨爭外
,朝鮮王朝的王位更迭也令人眼花繚亂。先后發(fā)生過第一次王子之亂(太祖退位)
、第二次王子之亂(定宗退位)
、乙亥靖社(世祖篡位)
、中宗反正(廢黜燕山君)、仁祖反正(廢黜光海君)等多次政治變動
。每一次政變都會帶來被成為“士禍”的誅戮和貶斥。
在與政治有關(guān)的宗教政策方面,除了世祖和燕山君等幾位國王在位時外
,歷代國王通常采取崇儒廢佛的政策,在國內(nèi)拆毀佛教寺院
。寺院的土地予以沒收
,對僧侶征收重稅
。高麗時期僧院的飲茶傳統(tǒng)也被禁止
,茶道從此在朝鮮失傳,民間則以麥茶作為替代飲料

在正祖時期
,天主教開始傳入朝鮮。在中國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用朝鮮政府對西洋天文歷法和天文儀器感興趣的機會
,同來京的朝鮮使臣交往
,傳教士的博學(xué)多聞
、教堂的莊嚴崇高、基督教教義表述的新奇觀念
,也隨著這些交往傳給了朝鮮使臣。正祖八年(1784年)
,朝鮮使臣李承薰在北京天主教南堂領(lǐng)洗為天主教徒
,教名伯多祿(彼得)。他回國之后開始了秘密傳教活動
,朝鮮的天主教徒組織的地下教會、信徒迅速增加
。但是朝鮮的教會屬于自發(fā)性質(zhì),沒有經(jīng)過教會任命的神職人員
,教徒為教徒受洗,不符合天主教教義
。由于朝鮮嚴格禁止西洋人入境
,所以北京教區(qū)主教決定派遣相貌與朝鮮人相同的中國傳教士進入朝鮮。1791年12月23日
,周文謨教士歷盡艱辛,潛入朝鮮國境
,隨即開始了傳教活動
,入教信徒有兩班顯貴
,也有卑賤的士卒。朝鮮政府將天主教視為邪教
,不斷逮捕處決教徒
,在得知有中國傳教士潛入之后,更是加緊了搜捕
,逮捕、拷打教徒
。為了保護廣大朝鮮教徒的安全
,周文謨決定向朝鮮政府自首
,于1801年4月19日在漢城英勇就義。此案被稱作“辛酉邪獄”
,眾多教徒和進步思想家如李承薰
、丁若鏞等人被處刑和流放。樸趾源
、樸齊家等與天主教無直接關(guān)聯(lián)的北學(xué)論者也被降職、革職
。韓國學(xué)者認為
,周文謨在朝鮮的活動已經(jīng)超出了宗教的范疇
,通過他的活動
,十八世紀末的朝鮮社會在了解和吸收歐洲外來文化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但是直到19世紀末開國時為止
,朝鮮王朝的統(tǒng)治者都一直對其采取打擊和壓迫的政策

由于朝鮮王朝是中國的藩屬國
,所以在1896年獨立之前
,其國王不能自稱皇帝。其配偶相當(dāng)于中國的皇后
,但是稱為王妃
。皇太子稱為世子
,皇太后稱為王大妃
,太皇太后稱為大王大妃
。在王妃之下,還有嬪、淑儀
、淑容、貴人這些等級
。按照朝鮮王朝的傳統(tǒng)
,年幼的國王在不能親自處理政務(wù)前
,由王大妃攝政
,稱為“垂簾聽政”
。成宗、明宗、憲宗
、高宗時的王大妃都曾經(jīng)垂簾
。此外,中宗時的樸敬嬪
、肅宗時的張禧嬪都曾經(jīng)用自身的影響干預(yù)朝政

隨著女人掌握政權(quán)而來的,是王朝后期的外戚門閥勢道政治
。清州韓氏
、青松沈氏
、安東金氏、豐壤趙氏
、驪興閔氏都是因外戚政治而得勢的家族

與中國各個朝代相對應(yīng)的韓國各朝代都是什么

1、中國的秦漢時期---朝鮮半島屬于“三韓”時期(馬韓

、辰韓和弁韓)

古代朝鮮半島南部有三個小部族,它們是馬韓

、辰韓
、弁韓,合稱三韓
。當(dāng)時朝鮮半島北部為漢四郡(衛(wèi)滿朝鮮被漢朝所滅,設(shè)立樂浪郡
、玄菟郡
、真番郡及臨屯郡
,史稱漢四郡)

2

、中國的魏晉秦漢南北朝時期至唐朝前期---朝鮮半島的“三國”時期(高句麗、新羅
、百濟)

朝鮮三國時代(????)是指在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間占據(jù)遼東和朝鮮半島的三個國家高句麗(注:不同于高麗)

、百濟
、新羅
。7世紀新羅統(tǒng)一了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qū)
,開啟了統(tǒng)一新羅時代。

朝鮮半島三國時代與中國三國時代的不同

,它不是由一個國家分裂而形成而是三國不同發(fā)展而形成的
,最后也未統(tǒng)一到同一個國家
。“三國時代”一詞存在爭議
,高句麗歷史應(yīng)該歸屬中國。

3

、唐朝前期至五代十國中期---朝鮮半島屬于新羅時期

新羅(韓語:??

,英語:Silla,公元前57年~935年)
,朝鮮半島歷史上的國家之一
,其母體為三韓之中的辰韓,首都位于金城(今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

4、五代十國后期至明朝前期---朝鮮半島屬于高麗時期

高麗(918年-1392年)

,又稱高麗王朝
、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國家之一
。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
,擁立王建為王
,935年合并新羅,936年滅后百濟
,實現(xiàn)了“三韓一統(tǒng)”
。高麗都城為開京(今朝鮮開城)。

國土大體上相當(dāng)于今天朝鮮半島中南部

,11世紀中葉后以千里長城與遼、金為界。西北在12世紀的高麗睿宗時期達到鴨綠江沿岸
,東北在高麗末年的恭愍王時期擴張到甲州(今朝鮮甲山郡)
、吉州(今朝鮮吉州郡)一線。

5、從明朝中后期到清朝末期---朝鮮半島屬于李氏朝鮮

朝鮮王朝(朝鮮語:????,1392年—1910年),又稱李氏朝鮮

,簡稱李朝,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后一個統(tǒng)一封建王朝

1392年

,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而建國。朝鮮王朝的首都初在高麗王朝的故都開京(今開城;又稱松都),1395年定都于漢城(今首爾)。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亂后再度遷都開京
;1400年
,第二次王子之亂后最終定都漢城
。經(jīng)過對北方的開拓
,到15世紀中葉,朝鮮王朝的國土基本定型
,大致相當(dāng)于當(dāng)今朝鮮和韓國的總和
,北方以鴨綠江和圖們江同中國為界。

介紹一下朝鮮李氏政權(quán)

公元14世紀末,在一系列抗擊倭寇的戰(zhàn)斗中

,一位高麗將軍脫穎而出——這就是李氏朝鮮王國的開國者李成桂。李成桂奪取政治和軍事大權(quán)后,與其追隨者通過堅決地實行土地改革掌握了經(jīng)濟大權(quán)。公元1392年
,恭讓王被迫退位
,李成桂的追隨者立李成桂為國王,由此結(jié)束了王氏家族的統(tǒng)治
,李成桂改國號為朝鮮。李氏治朝鮮五百一十八年
,歷二十六主
,傳世三十二(追尊四
,廢位二)
,于1910年被日本吞并
。李氏朝鮮的國土大體上相當(dāng)于今天朝鮮和韓國的總和
,北方以鴨綠江和圖們江同中國為界
。王朝的首都初在高麗王朝的故都開京(今開城),1395年定都于漢陽(今漢城)
。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亂后再度遷都開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亂后最終定都漢陽。
歷代國王
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
,在位期間1392年-1398年
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
,在位期間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太宗 李芳遠 1367年—1422年
,在位期間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世宗 李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間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文宗 李珦 1414年-1452年
,在位期間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長子
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
,在位期間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世祖 李瑈 1417年-1468年
,在位期間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睿宗 李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間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成宗 李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間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長子德宗李暲嫡次子
,睿宗侄子
燕山君 李隆 1476年-1506年
,在位期間1494年-1506年 成宗長子
中宗 李懌 1488年-1544年
,在位期間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長子
,燕山君之弟
仁宗 李岹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間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長子
明宗 李峘 1534年-1567年
,在位期間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宣祖 李昖 1552年-1608年
,在位期間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興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
光海君 李琿 1575年-1641年
,在位期間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仁祖 李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間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長子
,光海君庶侄
孝宗 李淏 1619年-1659年
,在位期間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顯宗 李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間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肅宗 李焞 1661年-1720年
,在位期間1674年-1720年 顯宗嫡子
景宗 李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間1720年-1724年 肅宗庶長子
英祖(英宗) 李昑 1694年-1776年
,在位期間1724年-1776年 肅宗庶四子
正祖(正宗) 李祘 1752年-1800年
,在位期間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莊獻世子李愃之次子
純祖(純宗) 李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間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長子
憲宗 李奐 1827年-1849年
,在位期間1834年-1849年 純祖嫡長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
哲宗 李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間1849年-1863年 莊獻世子第三子恩彥君李裀之孫
,父為恩彥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壙
高宗 李熙 1852年-1919年
,在位期間1863年-1907年 莊獻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孫
,祖父南延君李球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孫
,父為南延君第四子興宣大院君李昰應(yīng)
純宗 李坧 1874年-1926年
,在位期間1907年-1910年 高宗嫡長子

朝鮮歷史朝代順序是什么呢?

朝鮮王朝(朝鮮語:????,1392年—1910年)

,又稱李氏朝鮮
,簡稱李朝
,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后一個統(tǒng)一封建王朝

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而建國

,朝鮮王朝的首都初在高麗王朝的故都開京(今開城
;又稱松都)
,1394年定都于漢陽(今首爾)
,翌年改稱漢城,1398年
,第一次王子之亂后再度遷都開京
;1400年
,第二次王子之亂后最終定都漢城

朝鮮歷史的詳細介紹。

朝鮮王朝以儒教治國

,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為國家統(tǒng)治理念
。朝鮮文的發(fā)明也為朝鮮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了條件
。對中國明
、清兩代采取事大主義,建國后便向中國朝廷稱臣納貢
,自太宗李芳遠至高宗李熙
,歷代國王均接受中國皇帝冊封
;對日本等周邊國家或部族則采取交鄰政策

16末至17世紀前期,朝鮮接連遭到日本和女真的入侵(壬辰倭亂

、丁卯之役
、丙子之役)
,社會秩序受到極大沖擊
。1876年與日本簽訂《江華條約》
,打開國門。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不再稱臣于中國
。1897年,高宗李熙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
,1910年日本吞并朝鮮半島
,大韓帝國暨朝鮮王朝滅亡,歷27代君主
、519年。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wenhua/73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茶人茶語:茶圈暗語大全
茶人茶語:茶圈暗語大全每個圈子
,都有一些只有“圈內(nèi)人”才聽得懂的暗號。自己人可以秒懂
,圈外人聽了卻摸不著頭腦
。茶圈也不例外,這些暗語
,你聽過嗎
?1、吃講茶解放前的川渝地區(qū)
每一口茶湯都離不開沸水的沖斟
人生好比是一壺茶,喝的人多
,喝懂的人卻很少
。喝茶既是一種簡單的行為,也蘊含了深深的哲理
,從小小的茶壺中感悟人生,在茶葉的滋味中讀懂人生沉浮
。茶葉與水的融合
喝茶時這些禮儀常識一定要知道別再無知了
茶桌上的禮儀常識01.衣著喝茶時候的衣著,最好不要太浮夸
、太潮流
,衣著低調(diào)一些,才更符合喝茶時候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