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兵車之會 (bīng chē zhī huì)
簡拼 : bczh

近義詞 :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
成語解釋 : 春秋時齊桓公爭霸
,屢次與諸侯會盟
,其中在魯僖公年間的四次,齊國帶有軍隊(duì)
,你為“兵車之會”。
出處 : 《穀梁傳·莊公二十七年》:“兵車之會四
,未嘗有大戰(zhàn)也
。”
成語用法 : 作賓語
;指武裝會盟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將軍宴會上羞辱車夫,第二天被拉去了敵營,留下什么成語流傳至今
?
這個成語就是各自為政。我們一起來好好了解一下是怎么回事吧
。眾所周知的是,我們中國有很多成語都來自戰(zhàn)爭中的故事,比如“退避三舍”和“兵車之會”等
,現(xiàn)在說的“各自為政”也是
。
這個是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兩個人物為華元和羊斟之間的事情。鄭國和宋國兩國打仗
,宋國派出大將華元抵抗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撬诬姶虿贿^鄭軍,首戰(zhàn)敗了
,華元本人也被鄭軍活捉了。但是,鄭國沒有殺了華元
,還對他好吃好喝的招待
、最后把他又放回去了。
華元回來后覺得沒面子
,決定報仇雪恨
。于是,他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
,也為了重振士氣保衛(wèi)國家,當(dāng)晚就叫人殺羊犒賞三軍
。在那個年代
,羊肉不是一般人可以吃得上的。所以
,華元此舉就像是現(xiàn)在的公司發(fā)年終獎
。
為了讓大家感受到他的誠意和決心,他還親自給每人分了一塊羊肉,但是他沒有給他的車夫羊斟,就下令讓大家盡情的吃好喝好
。后來有人提醒他漏了他的車夫羊斟。其實(shí)
,羊斟在當(dāng)時的地位比較高,而且此人的出身也不一般
。
羊斟原以為華元會最后分一塊羊肉給他,便一直等啊等
。結(jié)果聽到別人提醒,羊斟才明白華元不是忘記了
,而是根本沒打算給
。因?yàn)槿A元被活捉
,他認(rèn)為是羊斟技術(shù)不行導(dǎo)致的
,所以對他不高興。但羊斟心想是由于華元的指揮失誤
,宋軍才落敗的
,而且要不是他
,華元早就被亂箭射死了
。
怎么說,羊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但華元不僅不給肉吃,還當(dāng)著所有人的面說了一句:你也配吃肉
!這讓羊斟覺得受了奇恥大辱
。
在第二天鄭宋兩軍再次準(zhǔn)備開戰(zhàn)時
,宋軍因?yàn)槿A元前一天的動員而士氣高漲
。但是,戰(zhàn)斗開始后
,羊斟帶著華元在鄭軍中左沖右撞
,往鄭軍大營一路直沖。華元被羊斟嚇到了
,問他想干嘛?羊斟說出這樣的華:“疇昔之羊
,子為政
,今日之御,我為政”
!
大意就是:昨天的羊肉怎么分,您說了算 ,今天這車怎么開,我說了算
!于是就有了這個成語“各自為政”
。
誰知道齊桓公概括自己業(yè)績的那段話?
這句話可以在好多文獻(xiàn)中找到
。
典型的有《史記》(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和《漢書》(卷二十五上郊祀志第五上)
。
1《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
(其中注釋是引用《史記新注》趙超注譯)
秦繆公即位九年,齊桓公既霸
,〔1〕會諸侯于葵丘,〔2〕而欲封禪
。管仲曰:〔3〕“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
。昔無懷氏封泰山
,〔4〕禪云云
;虙羲封泰山,〔5〕禪云云;
神農(nóng)封泰山
,〔6〕禪云云;炎帝封泰山
,〔7〕禪云云
;
黃帝封泰山,禪亭亭
;〔8〕顓頊封泰山
,〔9〕禪云云
;帝俈封泰山
,〔10〕禪云云
;堯封泰山
,禪云云
;舜封泰山
,禪云云
;禹封泰山,禪會稽
;〔11〕湯封泰山,禪云云
;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
;〔12〕皆受命然后得封禪
。”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13〕過孤竹
,〔14〕西伐大夏,〔15〕涉流沙
,〔16〕束馬懸車
,上卑耳之山;〔17〕南伐至召陵
,〔18〕登熊耳山以望江、漢
。〔19〕兵車之會三
,〔20〕而乘車之會六
,〔21〕九合諸侯
,〔22〕一匡天下,〔23〕諸侯莫違我
。昔三代受命
,〔24〕亦何以異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窮以辭
,因設(shè)之以事
,曰:“古之封禪,鄗上之黍
,〔25〕北里之禾
,〔26〕所以為盛;〔27〕江
、淮之間,一茅三脊
,〔28〕所以為藉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9〕東海致比目之魚,〔30〕西海致比翼之鳥
,〔31〕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
。今鳳皇麒麟不來,〔32〕嘉谷不生
,而蓬蒿藜莠茂
,〔33〕鴟梟數(shù)至
,〔34〕而欲封禪
,毋乃不可乎?”〔35〕于是桓公乃止
。是歲,秦繆公內(nèi)晉君夷吾
。〔36〕其后三置晉國之君
,〔37〕平其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姽⑷拍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注釋】〔1〕“齊桓公”
,春秋時齊國君主,名小白
,曾以“尊王攘夷”為號召
,平定了東周內(nèi)亂,打敗夷狄部落
,號令各國
,成為諸侯的首領(lǐng),是春秋時代諸侯中的第一位霸主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葵丘”
,古代城邑
,在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
。齊桓公于公元前六五一年在此與魯
、宋
、衛(wèi)
、鄭等各國諸侯會盟
。見《春秋左氏傳·僖公九年》
。〔3〕“管仲”
,名夷吾
,是齊國著名的賢相
,使齊國富強(qiáng),建立霸業(yè)
。傳有《管子》一書。這段關(guān)于封禪的話不見于今本《管子》
。〔4〕“無懷氏”
,傳說中的古代首領(lǐng)?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稘h書·古今人表》中將無懷氏排在
伏羲氏后。〔5〕“虙羲”
,即伏羲
。古代神話中人類始祖
。與
女媧氏相配
,養(yǎng)育萬民
。傳說里還將結(jié)網(wǎng)
、漁獵畜牧
、八卦等都說成是他的發(fā)明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神農(nóng)”
,古代傳說中的炎帝,據(jù)說他生于姜水
,以姜為姓
,又號烈山氏,以火德為王
。神農(nóng)是古代農(nóng)業(yè)和醫(yī)藥的發(fā)明者
。他的出現(xiàn)代表古代人類由畜牧漁獵生產(chǎn)轉(zhuǎn)向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炎帝”
,此指傳說中的炎帝神農(nóng)氏后代帝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亭亭”,泰山支脈的小山名
。據(jù)說在今山東省泰安縣內(nèi)。上文“云云”也是泰山支脈的小山
,也在泰安縣內(nèi)
,或說在山東省蒙陰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顓頊”
,音zhu1nx)
,古代傳說中的部落首領(lǐng)
,號高陽氏
。據(jù)說原居住在帝丘
,即今河南省濮陽縣西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0〕“帝俈”
,俈音k)
,即帝嚳。古代傳說中的部落首領(lǐng)
,號高辛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1〕“會稽”
,音gu@j9
,山名,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妒酚浿疽伞钒福J(rèn)為會稽遠(yuǎn)離泰山
,與制度不相符,可能是“云云”之誤?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社首”
,山名,在今山東省泰安縣西南
,或說在今山東省寧陽縣內(nèi)
。〔13〕“山戎”
,古代活動在今河北北部至遼寧一帶的戎人部族?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4〕“孤竹”,古代北方小國名
,大約在今河北省盧龍縣內(nèi)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5〕“大夏”
,古代西域國名
,在今阿富汗北部
。所以《史記會注考證》認(rèn)為本文中“大夏,過流沙”五字為衍文
。《史記正義》注《齊太公世家》稱:大夏在古并州晉陽
,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6〕“流沙”
,一說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7〕“卑耳”
,即辟耳山
,在今山西省平陸縣西北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8〕“召陵”,召音sh4o,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郾城縣東
。〔19〕“熊耳山”
,秦嶺的東部余脈,在今河南省盧氏縣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0〕“兵車之會三”
,指三次諸侯軍隊(duì)的會同作戰(zhàn)
,即魯莊公十三年(公元前六八一年)
,齊桓公與魯、陳
、宋
、蔡等國在北杏(今山東省東阿縣北)會師平定宋亂
;魯僖公四年(公元前六五六年)齊桓公率諸侯攻入蔡國
,接著征伐楚公
;魯僖公六年(公元前六五四年)齊桓公會同宋
、陳、衛(wèi)
、曹等國討伐鄭國
。〔21〕“乘車之會六”,指六次諸侯間的會盟
,即:魯莊公十四年(公元前六八○年)
,齊桓公與魯、宋
、衛(wèi)
、鄭等國君在鄄(今山東省鄄城縣北)會盟
;魯莊公十五年(公元前六七九年)又在鄄會盟
;魯莊公十六年(公元前六七八年)在幽(今河北省北部)與各國諸侯會盟
;魯僖公五年(公元前六五五年)在首止(今河南省睢縣東)會盟
;魯僖公八年(公元前六五二年)在洮(今山東省鄄城縣西)會盟;魯僖公元年(公元前六五一年)在葵丘會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2〕“九合諸侯”,即指上文“兵車之會三
,乘車之會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3〕“匡”
,匡正,扶助
。〔24〕“三代”
,指夏
、商、周
。〔25〕“鄗上”
,鄗音h4o,山名
,漢代改高邑為鄗縣
,在今河北省高邑縣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6〕“北里”,地名
。有人認(rèn)為鄗上
、北里均為虛擬的地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7〕“盛”
,音ch6ng
,粢盛,放在容器中用以祭祀的米糧
,如黍、稷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8〕“三脊”,有三條棱的茅草葉子
。古人把這種特殊的茅草叫靈茅,用于祭祀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9〕“藉”,祭神時用的草墊子
。〔30〕“比目之魚”
,一種深海鰈形目魚類,雙目生于身體的一側(cè)
。這里指的是兩條魚
,各有一目
,相并而行
。〔31〕“比翼之鳥”
,傳說中的一種鳥,只有一翼一目
。《史記索隱》引《山海經(jīng)》:“崇吾之山有鳥
,狀如鳧,一翼一目
,相得乃飛
,名云蠻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惫弊ⅰ稜栄拧纷鳌苞Y鶼”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鳳凰
、麒麟”,神話中的瑞鳥
、瑞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稜栄拧め岠B》說:“雄者為鳳
,雌者為凰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睋?jù)郭璞注:鳳凰是“雞頭蛇頸,燕頷龜背
,魚尾五彩色
,高六尺許”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稜栄拧め尗F》說:“麐(即麟),麐(音j&n
,即獐)身、牛尾
、一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毙蠒m注引京房《易》說:麒麟“麐身
、牛尾
、狼額
、馬蹄
、有五彩、腹下黃
、高丈二”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3〕“嘉谷”,特異的稼禾,古代人們認(rèn)為它是祥瑞
。如一莖數(shù)穗
,二莖或數(shù)莖合穗,隔壟合穗等
,都可稱為嘉谷
,或稱嘉禾?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稗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音l0
,一年生草本植物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拜?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音y%u,雜草,一年生草本植物
。〔34〕“鴟梟”
,音chixi1o
,貓頭鷹一類的惡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5〕“毋乃”
,即無乃
,難道不是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6〕“夷吾”,春秋時晉獻(xiàn)公之子
,后為晉惠公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7〕“三置晉國之君”
,指秦繆公曾相繼安置晉惠公
、懷公
、文公三人為晉國國君
。
2《漢書》卷二十五上郊祀志第五上
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
,過孤竹
;西伐
,束馬縣車,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
,登熊耳山
,以望江、漢
。兵車之會三
,乘車之會六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諸侯莫違我
。昔三代受命
,亦何以異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窮以辭
,因設(shè)之以事,曰:“古之封禪
,鄗上黍
,北里禾,所以為盛
;江
、淮間一茅三脊,所以為藉也
。東海致比目之魚
,西海致北翼之鳥。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
。今鳳凰、麒麟不至,嘉禾不生
,而蓬蒿
、藜莠茂
,鴟梟群翔,而欲封禪
,無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
。
附言:齊桓之業(yè)可為大矣,然其封禪受阻
,蓋因時也勢也。后天下分分合合
,此事多矣,有能成與不成
,亦皆為此。此正所謂識時務(wù)也
。
兵的四字成語有什么成語有哪些
1. 帶兵的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四字詞語 兵不血刃 兵:武器
;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上血
。形容未經(jīng)戰(zhàn)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
足食足兵 食:糧食
;兵:武器
。糧食充足
,武備修整
。
仁義之兵 兵:軍隊(duì)。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duì)
。同“仁義之師”
。
短兵接戰(zhàn) 短兵:刀劍等短兵器
;接:交戰(zhàn)
。指近距離搏斗。比喻面對面地進(jìn)行激烈的斗爭
。
兵行詭道 兵:用兵;行:使用
;詭:欺詐
;道:方法
。用兵可以運(yùn)用詭異和詐偽的戰(zhàn)法
。
兵車之會 春秋時齊桓公爭霸
,屢次與諸侯會盟
,其中在魯僖公年間的四次,齊國帶有軍隊(duì)
,你為“兵車之會”。
按兵束甲 按兵:軍隊(duì)停止行進(jìn)
。甲:鎧甲
,泛指武器裝備
。止兵不前
,捆起鎧甲
。指解除武裝,停戰(zhàn)言降
。
兵多將廣 兵將眾多
。形容軍隊(duì)人員多,兵力強(qiáng)大
。
擐甲執(zhí)兵 擐:穿
;兵:武器。身披鎧甲,手拿武器
。指準(zhǔn)備戰(zhàn)斗
。
兵多者敗 指兵卒過多的軍隊(duì),常常會吃敗仗
,因?yàn)楸鴮⒏饔兴眩柫畈积R
。
腹中兵甲 兵甲:即甲兵
,穿著盔甲的士兵。腹中裝有士兵
。比喻人有雄才謀略
。
潢池弄兵 潢池:積水塘
;弄兵:玩弄兵器。舊時對人民起義的蔑稱
。也指發(fā)動兵變
。
兵微將寡 微、寡:少
。兵少將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胸中甲兵 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軍事才能
。
兵未血刃 猶兵不血刃
。指戰(zhàn)事順利
,未經(jīng)交鋒或激戰(zhàn)而取得勝利
。
遣兵調(diào)將 猶調(diào)兵遣將
。亦作“遣將調(diào)兵”
、“遣將征兵”。
兵不污刃 猶兵不血刃
。形容未經(jīng)戰(zhàn)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振兵澤旅 收繳兵器
,解散軍隊(duì)
。同“振兵釋旅”。
兵兇戰(zhàn)危 指戰(zhàn)事兇險可怕
。
被甲執(zhí)兵 甲:古代打仗時軍人穿的護(hù)身衣服。兵:兵器
。身穿護(hù)身衣服
,手握武器
。指全副武裝
。
2. 兵字四字成語有哪些 兵字四字成語 :
棄甲曳兵
、
草木皆兵
、
兵貴神速
、
殘兵敗將、
緩兵之計
、
精兵簡政、
兵不厭詐
、
兵荒馬亂
、
窮兵黷武
、
厲兵秣馬、
按兵不動、
先禮后兵
、
損兵折將、
驕兵必敗
、
招兵買馬
、
兵強(qiáng)馬壯、
哀兵必勝
、
老弱殘兵、
兵戎相見
、
短兵相接
、
紙上談兵
、
天兵天將、
蝦兵蟹將
、
兵挫地削
、
臨難鑄兵
、
兵不血刃
、
精兵強(qiáng)將
、
整甲繕兵
、
偃武櫜兵、
足食足兵
3. 帶“兵”字的四字成語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當(dāng)做敵兵
。
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堅(jiān)甲利兵: 堅(jiān)固的盔甲
,鋒利的兵器
。
形容精銳的部隊(duì)
。老弱殘兵: 原指年老沒有作戰(zhàn)能力的士兵。
現(xiàn)多比喻因年老體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較差的人
。棄甲曳兵: 丟掉盔甲
,拖著武器
。
形容打敗仗狼狽逃跑的樣子。先禮后兵: 禮:禮貌
;兵:武力
。
先按通常的禮節(jié)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能
,再用武力或其他強(qiáng)硬手段解決。紙上談兵: 在紙面上談?wù)摯蛘獭?/p>
比喻空談理論
,不能解決實(shí)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shí)
。
案甲休兵: 指停止戰(zhàn)事
,休養(yǎng)士卒
。按甲休兵: 收拾起鎧甲武器
。
比喻停止軍事行動
。按甲寢兵: 收拾起鎧甲武器
。
比喻停止軍事行動。敗將殘兵: 指戰(zhàn)敗后剩余的兵將
。
同“殘兵敗將”。百萬雄兵: 人數(shù)眾多
、威武雄壯的軍隊(duì)
。
同“百萬雄師”。被甲持兵: 身穿護(hù)身衣服,手握武器
。
指全副武裝。被甲執(zhí)兵: 甲:古代打仗時軍人穿的護(hù)身衣服
。
兵:兵器。身穿護(hù)身衣服
,手握武器
。
指全副武裝
。杯酒釋兵權(quán): 釋:解除
。
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將領(lǐng)的兵權(quán)
。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lǐng)的兵權(quán)。
櫜甲束兵: 指脫去鎧甲
,收起兵器。材士練兵: 猶言勇士精兵
。
赤壁鏖兵: 鏖:激戰(zhàn)。漢獻(xiàn)帝建安十三年
,曹操大軍伐吳
,孫權(quán)聯(lián)合劉備軍隊(duì)聯(lián)合抗曹
,聯(lián)軍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zhàn)
。
泛指激烈的戰(zhàn)斗
。草率收兵: 比喻馬馬虎虎
、忙忙地把事情結(jié)束了。
草草收兵: 馬馬虎虎地就收了兵
。比喻工作不負(fù)責(zé)任
,不細(xì)致,不慎重
。
斗而鑄兵: 臨到打仗才去鑄造兵器
。比喻行動不及時
。
同“斗而鑄錐”
。黷武窮兵: 黷:隨便,任意
;窮:竭盡
。
隨意使用武力
,不斷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形容極其好戰(zhàn)
。
富國強(qiáng)兵: 使國家富裕
,軍力強(qiáng)盛
。亦作“富國強(qiáng)兵”。
富國強(qiáng)兵: 使國家富足
,兵力強(qiáng)大
。谷馬礪兵: 猶言秣馬厲兵。
韓信用兵
,多多益辦: 比喻越多越好
。同“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擐甲執(zhí)兵: 擐:穿;兵:武器
。身披鎧甲
,手拿武器
。
指準(zhǔn)備戰(zhàn)斗。韓信將兵
,多多益善: 將:統(tǒng)率,指揮
。
比喻越多越好
。潢池弄兵: 潢池:積水塘
;弄兵:玩弄兵器
。
舊時對人民起義的蔑稱
。也指發(fā)動兵變。
卷甲束兵: 卷起鎧甲
,收起兵器
。禁攻寢兵: 指止息戰(zhàn)事
。
4. 含有兵字的四字成語大全 兵臨城下,兵荒馬亂
,,兵不接刃
,兵車之會,兵出無名
,兵多將廣
,兵戈擾攘
,兵貴神速,兵精糧足
,兵拏禍結(jié)
,兵強(qiáng)將勇
,兵強(qiáng)馬壯,兵戎相見
,兵微將寡,兵未血刃
,兵聞拙速,兵無常勢,兵無常形
,兵銷革偃
,兵行詭道
,兵兇戰(zhàn)危
,兵在其頸哀兵必勝,按兵不動
,按兵不舉,按兵束甲
,殘兵敗將
,尺兵寸鐵,寸兵尺鐵,單兵孤城
,砥兵礪伍,調(diào)乓遣將
,短兵相接
,風(fēng)兵草甲
,緩兵之計
,佳兵不祥
,諱乓畏刑,驕兵必敗,解兵釋甲
,精兵簡政
,精兵強(qiáng)將,潰兵游勇
,歷兵秣馬,歷兵粟馬,弄兵潢池
,強(qiáng)兵富國
,千兵萬馬,遣兵調(diào)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