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貴中正
如何把易之精髓
本文分享一條實踐《易經》國學的心法:心平氣和者
如果把《易經》的陰陽兩極,想象成一個蹺蹺板
理解了陰陽的關系
圣人是陽,大盜是陰
凡事走極端
樂極生悲
恰到好處,才是最好的狀態(tài)
一個人
如果說一個人憂慮過重,常常失眠
我們可以反觀自己的狀態(tài):
如果陰的能量過度
能量平衡
一個人,心平氣和
需要注意一點
并不是說
絕對的靜和動,都是不存在的
,人的一生,都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比如說:
我掃地
、切菜、做飯、洗衣服,這些都是動。在動的過程中
身體動,頭腦靜
反之
這是靜中有動
。當你放下主觀想法,順其自然
。你會發(fā)現(xiàn),靜和動,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你去控制,它自己會運行。這就是規(guī)律的力量。靜到了極點,自然會徐徐而動
;動到了極點,又會慢慢靜下來。你只需要觀察,順著自然節(jié)奏而行
,即可。當你進入這種狀態(tài)時,會得到一種自由
,進可攻,退可守,無論做什么事,你都心中有數(shù)困難壓不住你,成功圈不住你
,榮辱不驚,得失隨意。3、心平氣和者,易取天下。人的潛能,是無限的
。而現(xiàn)在
,人常常感到受困,皆因頭腦被封印。人的頭腦
,就像水龍頭的閥門,平時都是鎖住的,所以,人和宇宙能量斷絕,無法發(fā)揮其潛能。而打開潛能
,就需要打開頭腦的閥門,也就是我們的認知盲區(qū)。打開認知盲區(qū)
,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心平氣和,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當你保持在這種心境,量變慢慢發(fā)生質變
以上為《易說瑾言》第4篇
,共120篇,系作者的收山之作。讀完感到受益的朋友,可以關注我,點贊、轉發(fā)、評論。作者主頁專欄,有解讀《易經》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103/25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你就贏了" rel="prev">
易經:人人都有“三道坎”,能跨過去
下一篇:
,易經為何叫周易?周文王是如何寫易經的,易經為何叫周易
,追溯上古五行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