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學(xué)理論框架之易學(xué) >> 先秦古易

      《四庫全書總目》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子夏易傳

      卜子夏

      周易上經(jīng) 卷一 周易上經(jīng)乾傳苐一


      --------------------------------------------------------------------------------
      卷一 周易上經(jīng)乾傳苐一
       乾下乾上乾,元
      、亨
      、利、貞
      。彖曰:大哉乾元
      ,萬物資始,乃綂天
      。雲(yún)行雨施
      ,品物流形,大明終始
      ,六位時成
      ,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
      ,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
      ,萬國咸寧

      乾始降氣者也。始而通
      ,終而濟(jì)
      ,保其正也,故綂萬物而無外
      。夫天者
      ,位也、質(zhì)也
      。乾者
      ,人也、精神也
      ,有其人然後定其位
      ,精神通明然後綂其質(zhì),故能雲(yún)行雨施
      、生類繼續(xù)
      。大明終始而分其六位,乘其隱見而得其變化
      ,故得生成而性命正矣
      。是以聖人之當(dāng)位也,保合於乾元太和之道乃利而終正也
      。故能首出庶物萬國保其安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

      健而不息
      ,天之運也。自強(qiáng)而成
      ,德者君子之事也

      初九,潛龍勿用
      。象曰:陽在下也

      陽氣始生,潛而未形
      ,雖德龍德
      ,與衆(zhòng)無以異也。
      九二
      ,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象曰:德施普也

      陽氣生物始見於田也
      ,稼者可以乘其時也
      ,惟大人學(xué)之成德可以普天下所利、見明其道也

      九三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
      ,厲無咎
      。象曰:反復(fù)道也。
      君子能通天下之志
      、體天下之變
      ,屈舒用舍唯時進(jìn)退者也。故當(dāng)知終之地
      、守知至之機(jī)
      ,有庇人之大德,守事君之小心
      ,雖在上位反而復(fù)守其卑
      。健於德、敬於人
      、勤於事上
      ,終日而不懈夕。猶惕然此其道也
      。雖危
      ,何咎君子所以修其德而後其身也。
      九四
      ,或躍在淵
      ,無咎。象曰:進(jìn)無咎也

      官人者人望其咎也
      。位髙者,主畏其逼也
      ,位革於下也
      ,可無懼乎?位上公也
      、逼帝王也
      、可進(jìn)而謙讓恤患,以勤百姓將務(wù)時
      ,以進(jìn)其道也
      。而猶自疑德之薄,而位之下,而卑以自守
      ,故曰在淵無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
      ,利見大人
      。象曰:大人造也

      陽升而萬物相見也
      ,以聖人之大德而爲(wèi)乎天下,明以周之
      、神以化之
      ,而莫見其狀,則智惘辨其處
      ,萬物咸仰其宜
      ,利見大人而賴其治也。
      上九
      ,亢龍有悔
      。象曰:盈不可久也。

      陽極則消之
      ,盈則虧之
      ,終則始之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憾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雖尊極天下威大四海,未離於悔也
      。故聖人與時而消息
      ,則堯授舜、舜授禹
      ,不極於亢
      ,而善其終也。
      用九
      ,見羣龍無首
      ,吉。象曰:用九
      ,天德不可為首也

      陽者,剛德之物也
      。凡用者皆取象焉
      ,故曰乾坤,其易之門,邪陽肆而不已
      ,則暴時而後動
      ,則治。夫首者事之
      ,倡也
      。故聖人之治天下也,有以誅亂去惡者也
      ,應(yīng)之而正
      ,非其倡也。則天下皆覩聖人之用九之無首也
      。此天之無私矣
      ,天下之歸矣吉。何往哉

      文言曰:元者
      ,善之長也。亨者
      ,嘉之會也
      。利者,義之和也
      。貞者
      ,事之幹也。君子體仁
      ,足以長人
      。嘉會,足以合禮
      。利物
      ,足以和。義貞
      ,固足以幹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
      ,元
      、亨、利
      、貞

      善於物治之始也,通其情治之道也
      ,利於物而義歸之
      ,守其正則無敗事矣

      初九,曰:潛龍勿用
      ,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
      ,不成乎名
      ,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
      。樂則行之
      。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
      ,潛龍也

      不易乎世
      ,一世而不可辨也
      ,道未行而名不彰也,世非之而不悶也
      ,吉兇與人同患憂則違之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
      。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
      ,庸行之謹(jǐn),閑邪存其誠
      ,善世而不伐
      ,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
      。君德也,龍德而成行也
      。非其位而居君德
      ,謹(jǐn)信以為常,得於正也
      。存誠以防邪
      ,立於中也。善世而不伐
      ,守其謙也

      德博可施,萬物雖利見之,其道未行也

      九三
      ,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
      ,厲無咎
      。何謂也?子曰:君子進(jìn)德
      、脩業(yè)
      、忠信。所以進(jìn)德也
      ,脩辭立其誠
      ;所以居業(yè)也,知至至之
      ,可與幾也
      、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
      。是故
      ,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故乾乾
      。因其,時而惕
      ,雖危無咎矣
      。位雖高而猶可進(jìn)也,德之修也
      ,君子之知
      ,在乎幾也。上體者
      ,位之大也
      、難至之地也,而能至之
      ,是其所至而至之
      ,則乃免於悔也,故可與論其幾矣
      。事之難
      ,在乎終也,而能終於下
      ,是素知終而能終也
      ,非義以利人則不能矣
      。故可與存其義也,進(jìn)德而不盈也
      ,豈上位而驕乎
      。安位以自守也,豈下位而憂乎
      。惕然其危
      ,何咎之有!
      九四
      ,曰:或躍在淵
      ,無咎。何謂也
      ?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
      ,進(jìn)退無恒非離羣也。君子進(jìn)德
      、脩業(yè)
      、欲及時也,故無咎

      上下無常
      ,非求越其羣也,所以自進(jìn)其德
      ,民歸之。
      九五
      ,曰:飛龍在天
      ,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同聲相應(yīng)
      、同氣相求、水流濕
      、火就燥
      、雲(yún)從龍、風(fēng)從虎
      ,聖人作而萬物覩
      。本乎天者,親上
      ;本乎地者
      ,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類之同
      、氣之合
      ,無情而相從也。清者
      ,本乎天上之道也
      ;濁者,本乎地下之事也
      。聖人在上
      ,君子、小人各得其所
      ,親而從其類
      ,而天下定也。
      上九
      ,曰:亢龍有悔
      。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
      ;高而無民
      。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民歸者
      ,位也,亢窮也
      ,何有於民哉
      !賢人何輔哉!潛龍勿用
      ,下也
      。見龍在田,時舍也
      。終日乾乾
      ,行事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蜍S在淵
      ,自試也。飛龍在天
      ,上治也
      。亢龍有悔
      ,窮之災(zāi)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見龍有君德矣
      ;時舍而不用也
      ;或躍以進(jìn)其道、行其德而自試飛龍
      ,治在一人也
      。用九上下皆正,天下得治也

      潛龍勿用
      ,陽氣潛藏。見龍在田
      ,天下文明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蜍S在淵,乾道乃革
      。飛龍在天
      ,乃位乎天德?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糊堄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日中星鳥
      ,春分象也。乾道乃革
      ,革於隂也
      。位乎天德,高明而周也
      。時者
      ,天之節(jié)也
      。乾者,中之動也
      。時有節(jié)
      ,動有中
      ,亢則俱極矣。乾善用九
      ,周而不殆
      ,天之德也,可以觀其則矣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天之道
      ,不形而善始,故謂之乾
      。乾始通於物
      ,物得而生也。物利而成
      ,雖利之而純精不改其正
      ,物自乘其化也。故聖人經(jīng)營其始終而不失其正焉
      ,情興於性
      ,大通無累也,故乾之利美矣
      ,安往而不利哉
      。不言其所利者也。

      大哉乾乎
      ,剛健中正
      ,純粹精也。六爻發(fā)揮
      ,旁通情也
      ,時乘六龍,以御天也
      。雲(yún)行雨施
      ,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
      ,日可見之行也

      夫乾,剛健中正
      ,為主純精不雜之至也
      。故始終六位,隨時發(fā)散
      ,能旁通庶物之情
      。變化乘時,雲(yún)行雨施而無不及
      ,德之大者也
      。君子象之,能博其德
      ,乃日可見之行
      ,則民之所利見矣
      。故能體化合變而治於無形也,潛之為言也
      。隱而未見
      ,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行未成
      ,則於事不盡也。

      君子學(xué)以聚之
      ,問以辨之
      ,寛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曰: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君德也

      行之成
      ,乃君之德也。
      九三
      ,重剛而不中
      ,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
      。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剛者
      ,物之健也,人之難御也
      ,履重剛動而失之咎也
      ,時無止也,人道無息也
      ,故乾乾。因其時
      ,得其上下
      ,乃無咎也。
      九四
      ,重剛而不中
      。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
      ,故或之
      。或之者
      ,疑之也
      ,故無咎。
      地道以上爲(wèi)用
      ,承天以布生也
      。天道以下為用,資始而流形於下也
      。三履於地
      ,守得其處,人道之安
      ,據(jù)衆(zhòng)之所也
      。四升上矣,乘重剛矣
      。上近於天
      ,革於衆(zhòng)庶者也。位逼於尊
      ,德崇於人
      ,而猶自疑而不果,在淵而守下
      ,故得無咎也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
      ,其德與日月合
      ,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
      。其吉兇先天而天
      ,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
      ?況於鬼神乎?
      大人之道
      、無私之德
      ,而不偏也。而況於中人乎?故能觀象立器
      、征讓與時而無差者也
      。人者神之主也,得於人
      ,鬼神之道可知也

      亢之為言也,知進(jìn)而不知退
      ,知存而不知亡
      ,知得而不知喪。
      亢者直
      ,進(jìn)而不知退
      ,極窮而悔也。
      其惟聖人乎
      ?知進(jìn)退存亡
      ,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
      ?進(jìn)退存亡時之然
      ,於我何有焉。因內(nèi)外之分明
      ,則保其終而無悔
      ,聖人之道也。
       坤下坤上 坤
      ,元亨
      ,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
      ,先迷
      ,後得主,利西南
      ,得朋
      。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曰:至哉坤元
      ,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坤厚載物
      ,德合無疆。含弘光大
      ,品物咸亨
      。牝馬地類
      ,行地?zé)o疆,柔順利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
      ,後順得常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
      ,東北喪朋
      ,乃終有慶。安貞之吉
      ,應(yīng)地?zé)o疆

      坤,順也
      ,承於乾而成乾之化也
      。臣稟命於君,而致君之治也
      。有大通始生之德焉
      ,萬物由之得焉。萬物由之而形也
      ,無有逺邇而奉順之勤
      。不敢怠柔,不失正牝
      ,馬之貞也
      。臣道也,待君而後成也
      。君子攸行
      ,初離乎族,迷而失道
      ,後保其所
      ,乃其常也。西南同類
      ,安無成也
      。東北喪朋,出而得正
      ,終有慶也
      。地承天而體方,臣奉君而為正
      ,逺無不至
      ,多無不能
      ,無疆之德。故君子定其分
      ,行其事
      ,則葉。夫無疆之永也

      象曰:地勢
      。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地?zé)o不載
      ,勢順而上,承於天
      。君子修博其德
      ,而當(dāng)承上之事也。

      初六
      ,履霜堅氷至
      。象曰:履霜堅氷,隂始凝也
      。馴至其道
      ,至堅氷也。

      隂始凝以極於積柔而為堅
      ,罪始於小欺以至於累惡而為賊
      。故為上者不可以不辨,為下者不可以不愼
      。不早辨也
      ,馴而順之以至於大也,則無及已
      。夫隂陽往來等也
      。乾始於潛日之南至而生也,隂生於日之鶉首至履霜
      ,而五隂成而為氷
      。何也?陽天下之大也
      ,隂輔成其內(nèi)
      ,而其體一也,萬物化也
      。陽胎於坎而老於乾
      ,則凝為霜,積而成氷
      ,此隂自成形
      ,而為賊害之始也
      。非生之始也。雖隂盛也而陽潛焉
      ,終得其正也
      ,故賊臣者世皆有之有,隨而滅之
      ,此其象也
      。故聖人作為戒云。
      六二
      ,直方大,不習(xí)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
      ,直以方也。不習(xí)無不利
      ,地道光也

      靜然而待其天氣,直也
      。物得宜而遂生
      ,方也。無不載焉
      ,大也
      。地道之上,居體之中
      ,盡地之理
      ,無私而生成也。承命而化之
      ,動無不中
      ,何習(xí)之有乎,故無不利也

      六三
      ,含章可貞,或從王事
      ,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fā)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驈耐跏拢獯笠?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體順也
      ,為下之長
      ,守臣之分也。內(nèi)含其明而不敢遂
      ,故可因時而發(fā)
      ,不失其正。王或有命
      ,則從之也
      。不果首成,代終而以知之
      ,光大能全其道也

      六四,括囊
      ,無咎
      ,無譽(yù)。象曰:括囊無咎
      ,愼不害也

      純隂之升,無陽以明之
      ,則隂不能獨化也
      。下體地也。上又非陽
      ,無天無君之象也
      。天地不交之道也。賢人何由明乎敬愼而懷其道
      ,包括而不敢發(fā)
      ,可以無咎譽(yù)也。戒其位於上行也

      六五
      ,黃裳,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
      ,文在中也。
      ,中之文也
      。裳,下之飾也
      。柔以文治
      ,中而能通,貴而體正
      ,不敢違背
      ,致君之化也
      。為臣以之盡道矣。故大吉也

      上六
      ,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zhàn)于野
      ,其道窮也。
      隂之極而陽戰(zhàn)之
      ,曰龍戰(zhàn)也
      。戰(zhàn)則兩傷矣。隂道極
      ,極斯窮
      ,窮則傷,將復(fù)壯
      ,因萬物而見焉,故曰于野
      。則柔脆者枯死
      ,而堅強(qiáng)者內(nèi)生也。
      用六
      ,利永貞
      。象曰:利用永貞,以大終也

      柔戒於邪
      ,長正乃利也。故君子之用六也
      ,順上而保其正
      ,合其剛大而終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
      ,剛至靜而德方
      ,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
      ,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坤順也。靜而含光
      ,能畜治萬物而不敢先也
      。順於上而時動成,其終而不怠
      。堅剛而得於久
      ,至柔以為剛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
      ,必有餘殃。臣弒其君
      ,子弒其父
      ,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
      ,漸矣
      。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氷至
      ,蓋言順也

      君子之辯於初也,既形於履霜則堅氷至
      ,順而致之
      ,然也。其辯
      ,於君子小人蓋愼乎此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
      。君子
      ,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
      ,敬義立
      ,而德不孤。直方大
      ,不習(xí)無不利
      。則不疑其所行也。
      敬而不謟
      ,直內(nèi)也
      。非義而不合,方外也
      。敬義不孤
      ,德之大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蓤?zhí)一而當(dāng)之
      ,事至而決之,何習(xí)而後爲(wèi)乎。是以
      ,不疑其所行也

      隂雖有美,含之以從
      ,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
      ,臣道也
      。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含而守下
      ,代其終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
      。天地閉
      ,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
      ,無譽(yù)
      。蓋言謹(jǐn)也。
      地本下矣
      ,而上無天純隂之用
      ,閉之道也。君子謹(jǐn)而晦之
      ,免於害也。
      君子黃中通理
      ,正位居體
      ,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fā)於事業(yè)美之至也

      文在於中者
      ,能通天下之理也。得其樞矣
      ,於何而不利焉
      。是以為,臣體柔能正大位
      ,揚(yáng)君之大化也
      。則美在其中而四肢暢矣。正德於時而天下形矣
      ,舉事而可乆也
      ,天下則之以之為業(yè),美之至也。

      隂疑於陽
      ,必戰(zhàn)
      。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
      。猶未離其類也
      ,故稱血焉。夫玄黃者
      ,天地之雜也
      。天玄而地黃。

      ,純隂者也
      。雖盛衰之無盡窮也,故爲(wèi)治之主焉
      ,為君道焉
      。在於四時而消息則迭興,而未始相離也
      。陽極則隂生
      ,其中隂極則陽復(fù)其中,至於交會
      ,則有進(jìn)退之事
      。陽勝隂,理固然也
      。隂勝陽
      ,悖之道也,故稱隂老而乾戰(zhàn)焉
      。堅氷之至也
      ,隂之盛,陽憚而疑
      ,故戰(zhàn)也
      。勿以隂盛而謂之無陽乎,陽潛而運
      ,乃在中也
      。慮其將來,疑於無陽也
      ,故稱龍焉
      。外由隂也,故類稱血焉
      。戰(zhàn)而兩傷
      ,故云玄黃之雜色也。
       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貞
      ,勿用
      。有攸往,利建侯
      。象曰:屯剛?cè)崾冀欢y生
      ,動乎險中,大亨貞
      。雷雨之動滿盈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剛生於柔
      ,動在險中,屯也
      。天地之道
      ,交而生物。君民之道
      ,交而生事
      。物者得治後生也,事者經(jīng)之而後遂也
      。難而營之
      ,動於險中而獲於大通以正也。非智者不能善其道也
      。陽震
      ,春四時之首也。雷雨動而滿盈
      ,造物之始也
      。猶除草而為居也。始於冥昧未見也
      。險在於前矣,何所往哉
      。安而立已
      ,勤而力民,協(xié)其力也

      象曰:雲(yún)雷屯
      ,君子以經(jīng)綸。

      雲(yún)
      ,畜雨者也
      。雷,下震之,將降而滿盈也
      。君子務(wù)時經(jīng)綸而可大也

      初九,磐桓
      ,利居貞
      ,利建侯。象曰:雖磐桓
      ,志行正也
      ,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剛居屯初
      ,造化經(jīng)始之時也。險在前
      ,民思其安也
      。君子知其時而不決進(jìn),故磐桓
      。於下
      ,居所用正,正則民安歸下,則衆(zhòng)所服
      ,故動於下
      ,建侯封也。
      六二
      ,屯如邅如
      ,乘馬班如,匪
      ?婚媾
      ,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難
      ,乘剛也。十年乃字
      ,反常也

      隂者,依陽而成也
      。況當(dāng)此
      ,屯時欲進(jìn),應(yīng)五
      。雖至於乘馬班如
      ,裝飾器備而不可往者
      ,乘初之?也。極數(shù)之變以待會終
      ,得其依者
      ,守中執(zhí)志之正也。
      六三
      ,即鹿無虞
      ,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
      ,往吝
      。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
      。君子舍之
      ,往吝,窮也

      逺於陽
      ,欲依於五,五與二也
      。將來得乎是無謀度器備以從禽也
      ,故獲於林中。君子知幾不如捨之
      ,往則吝也

      六四,乘馬班如
      ,求婚媾
      ,往吉,無不利
      。象曰:求而往
      ,明也。時之屯
      ,隂求陽之深也
      。之其應(yīng)者,皆乘馬備飾而待於行
      ,兩意求之而遂往
      ,明得其情,吉無不利也

      九五,屯其膏
      ,小貞吉
      ,大貞兇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屯動於險中
      ,非常之時也。有非常之才而後可以濟(jì)之矣
      。五守中
      ,而獨應(yīng),無膏澤以及天下也
      。小以自守可也
      ,將以大正,兇之道也
      。施豈光乎

      上六,乘馬班如
      ,泣血漣如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屯難而後者也
      ,以柔居極,屯道窮也
      。乘馬班如
      ,將何行乎,故泣血漣如
      ,兇可知也
      ,不能久也。
       坎下艮上 蒙
      ,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
      ,再三瀆,瀆則不告
      ,利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
      ,險而止
      ,蒙。蒙
      ,亨
      。以亨行時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志應(yīng)也
      。初筮告,以剛中也
      。再三瀆
      ,瀆則不告。瀆蒙也
      。蒙以養(yǎng)正
      ,聖功也。
      山下有險
      ,而止
      ,昧於所從,蒙也
      。夫知昧而求決者
      ,通之道也。決而當(dāng)於時
      ,適於中道
      ,乃行也。亨
      ,蒙之理
      ,非求我也,求我
      ,蒙不能明也
      。待蒙求我,志應(yīng)而後發(fā)也
      ,告者精意而上請也
      ,初志乎決剛中,求辨於理
      ,故來告也
      。至於再三,則或多矣
      ,瀆蒙者也
      。其肯告乎蒙者,無知也
      。以其不知以養(yǎng)其所知
      ,亨。蒙之道乃聖功利而正者也

      象曰:山下出泉
      ,蒙
      。君子以果行育德。

      水泉出
      ,而未通止所也。德不博不能及於物
      ,淺學(xué)之蒙也
      。君子以之克己而果行,廣學(xué)以育德而後能通也

      初六
      ,發(fā)蒙,利用刑人
      ,用説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
      ,以正法也

      承於陽而發(fā)蒙也。隂奉陽而始明
      ,全德以及物也
      。刑者失而後治之道也。雖隂至明可以刑人
      ,而説桎梏正法而已
      ,長用之,則吝也

      九二
      ,包蒙吉,納婦吉
      ,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cè)峤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陽剛也
      ,明也。初奉之而求其辨
      ,三附之而委其質(zhì)
      ,比初之蒙而無情係於三,故吉也
      。居中而正配於五
      ,婚姻之吉也。家道大者莫先於正夫婦也
      。居中貴而委身於卑
      ,能接之以禮者也
      。子能克家,莫過是也

      六三
      ,勿用取女,見金
      ,夫不有躬
      ,無攸利。象曰:勿用取女
      ,行不順也

      乘於陽而説之,失位而不顧其應(yīng)者
      ,蒙也
      。不能自保而為不順,曷用娶之
      ,無所利也

      六四,困蒙
      ,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逺實也

      逺於陽也
      。困何以明。守位而困
      ,可惜者也

      六五,童蒙
      ,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隂蒙無知
      ,童之道也。以柔德委
      ,順於二
      。而二剛,巽之居尊與能
      ,得其為上之道
      ,故吉也。
      上九,擊蒙
      ,不利為?
      ,利禦?。象曰:利用禦宼
      ,上下順也
      ,三已應(yīng)也。茍恱於三
      ,擊而取之
      ,動不妄干,爲(wèi)宼也
      ,擊而歸之。應(yīng)下以順上
      ,保終無間
      ,故利用宼也。
       乾下坎上 需
      ,有孚光
      ,亨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
      ,須也,險在前也
      ,剛健而不陷其義
      ,不困窮矣。需有孚光
      ,亨貞吉
      ,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
      ,往有功也

      需,待也
      。剛居於尊
      ,安於險之道也。能制下
      ,健以為用
      ,君子待命而已,不可自任
      ,則剛健終不陷也
      。君子觀其爲(wèi)而動之,其義豈窮哉。五以險德而位於天
      ,雖非坦道
      ,強(qiáng)毅而制下也。剛中而有孚也
      。獲剛健之臣而不敢不説
      ,則不勞而待其功矣。故光通而貞吉
      ,復(fù)何險之有哉
      。是以利涉大川,而無險不濟(jì)也
      。文王君人也
      ,得九五之位。仲尼位下也
      ,居君子之事合
      ,兩而待之,則上待下之能
      ,下待上之命
      。觀是需之情可見矣。
      象曰:雲(yún)上于天
      ,需
      。君子以飲食宴樂,澤來矣
      。君子待命而不勞於慮
      ,而得其治也,飲食宴樂而已

      初九
      ,需于郊,利用恒
      ,無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
      。利用恒
      ,無咎。未失常也

      郊逺者也
      ,未履其位,行不犯難也
      。用其常不失其素矣

      九二
      ,需于沙,小有言
      ,終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
      。雖小有言
      ,以吉終也。
      行逺也
      ,沙
      ,邇乎水,剛履其位
      ,敵對於五
      ,五非敵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君子之道,無執(zhí)也
      。與時而行也。得其中者
      ,雖小有言
      ,吉終而已矣。
      九三
      ,需于泥
      ,致宼至。象曰:需于泥
      ,災(zāi)在外也
      。自我致宼,敬愼不敗也

      上險可犯也
      。剛以在上,待命於泥
      ,逼難而濡難
      ,猶外矣。我致之
      ,而宼至
      ,敬愼之,不敗也

      六四
      ,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
      ,順以聽也

      剛險居上,而承之難
      ,從事者也
      。動而見傷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碴浱幭?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幽穴之物,而今升之
      ,待陽之運而出
      ,難也。則不可不順以聽之

      九五
      ,需于酒,食貞吉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剛德中正,施令而治者也
      。治事已獲衆(zhòng)之奉
      ,待其酒食而已。

      上六
      ,入于穴
      ,有不速之客,三人來
      ,敬之
      ,終吉。象曰:不速之客來
      ,敬之
      ,終吉。雖不當(dāng)位
      ,未大失也

      需坎上也
      ,道之終則反覆也
      ,入于穴矣。乾覆其上
      ,三爻來而不假待也
      。知道之終能固其所,而敬為主
      ,雖不得其位能吉其終也

       坎下乾上 訟
      ,有孚
      ,窒惕,中吉
      ,終兇。利見大人
      ,不利涉大川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
      ,訟有孚,窒惕
      ,中吉
      。剛來而得中也
      ,終兇
      。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
      ,尚中正也
      。不利涉大川
      ,入于淵也
      。君子知微
      、知彰、知柔
      、知剛,能盡物之情也
      。訟之者
      ,其昧於先乎,兩其情
      ,則上剛而下險
      ,兼其象,則中心險而行健
      ,得無訟乎。訟之所由興於二也
      ,內(nèi)剛險也
      。居中理可信也,不中塞也
      ,上健可懼也。直可申也
      ,故中吉
      。人不與訟也
      ,故終兇
      。大人志尚中正者,利而見之辨也
      。陷于下矣,又好爭焉
      ,故可涉于險也

      象曰:天與水違
      ,行訟君子
      ,以作事謀始。

      相違而與處事
      ,訟之象也。君子見其未著
      ,防其未形
      ,則逺訟也

      初六
      ,不永所事,小有言
      ,終吉。象曰:不永所事
      ,訟不可長也
      。雖小有言,其辨明也

      柔非勇於訟也
      ,上迫而至訟。訟初有言
      ,辨明而通,其志不長
      ,其訟得於終吉之道也
      。訟之長
      ,兇之咎也
      。其吉於初已乎。
      九二
      ,不克訟,歸而逋
      ,其邑人三百戶
      ,無眚
      。象曰:不克訟
      ,歸逋,竄也
      。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為下訟上
      ,訟可得乎
      ,自貽其患也
      。不可而退
      ,還竄其邑
      ,自守其寡,不敢上敵
      ,猶無眚也

      六三,食舊德
      ,貞厲
      ,終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驈耐跏拢瑹o成
      。象曰:食舊德
      ,從上吉也

      處下之上
      ,從乎剛陽,而訟通矣
      ,食其德矣。乘剛而待之
      ,危也
      。從上得附
      ,故終吉矣
      。夫以柔附上,非聽其訟亦
      ,為上忤矣。故至有命
      ,則行之不敢自成也
      。夫不爭於外者
      ,善矣夫

      九四,不克訟
      ,復(fù)即命渝,安貞吉
      。象曰:復(fù)即命
      ,渝安貞
      ,不失也

      三柔附我
      ,故我不能敵
      ,初之訟也
      。以就三之命,變其訟之應(yīng)也
      。安貞而吉,何所失哉

      九五
      ,訟元吉
      。象曰:訟元吉
      ,以中正也。
      中正上行
      ,雖訟而吉大也。
      上九
      ,或錫之鞶帶
      ,終朝三褫之
      。象曰:以訟受服
      ,亦不足敬也。
      剛居訟
      ,終能訟而得其終也。專攻得其非
      ,上或賞也
      。三脫其服
      ,象褫疾也

       坎下坤上 師,貞
      ,丈人吉,無咎
      。彖曰:師
      ,衆(zhòng)也
      。貞
      ,正也。能以衆(zhòng)正
      ,可以王矣。剛中而應(yīng)
      ,行險而順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
      ,吉。又何咎矣

      五天位也
      ,而以非陽居之
      ,或有戰(zhàn)爭之事
      。二剛陽也,而能正衆(zhòng)
      ,可崇任之,佐其尊而臣也
      。文人之謂
      ,居中而奉
      ,行險而順
      ,以殺上。殺毒其人
      ,而人從也。專其命
      ,咎
      ,則吉復(fù)大矣
      。又何咎焉

      象曰:地中有水,師
      。君子以容民畜衆(zhòng)。地中有水,故能有得其潤
      ,而保其廣地之用也
      。蓋象乎君子也
      。則能得其情而獲其治道
      ,出於民也。故君子以容而畜之
      ,顯仁以藏用也。

      初六
      ,師出以律
      ,否臧兇
      。象曰
      ;師出以律,失律
      ,兇也。
      春秋傳言:執(zhí)事順成
      ,為臧逆,為否理
      。有必然之勝者
      ,師出而謀合之。為臧
      ,乃其律也。失之
      ,是以兇也
      。夫律者
      ,軍事之命也
      。師之興,主君不能親之
      ,是以授其命而不授其事
      。名曰專征。此古師之道也
      。軍誌曰:軍之所承於君者
      ,師之可戰(zhàn)
      ,君曰無戰(zhàn)
      ,必戰(zhàn)可也
      。師不可戰(zhàn),君曰戰(zhàn)之
      ,無戰(zhàn)可也
      。故進(jìn)不求其名
      ,退不避其罪
      ,本乎社稷之衛(wèi)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蛞月牼髦茷槁桑M足是哉
      。愼諸
      ,其在授人以律乎

      九二
      ,在師中,吉
      ,無咎。王三錫命
      。象曰:在師中
      ,吉,承天寵也
      。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剛中而應(yīng)
      ,行險而順
      。受命而能正衆(zhòng)也
      。吉何咎哉
      。王者以天下為心,用兵非以怒也
      ,平之非喜殺也
      。三錫命非私也,安萬邦而已矣

      六三
      ,師或輿尸,兇
      。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師之出也
      ,任於一人。剛中者也
      。多則或矣。非其任也
      。何功之有
      ,吉
      。二剛也
      。而以隂柔乘其上,是兼其領(lǐng)也
      。輿師之兇也。宜哉
      。無君上之命
      ,則免矣。故曰或也

      六四,師左次
      ,無咎
      。象曰:左次
      ,無咎
      。未失常也。
      左者不用之地
      ,待其師命而已
      ,未失常也。
      六五
      ,田有禽,利執(zhí)言
      ,無咎
      。長子帥師,弟子輿尸
      ,貞兇。象曰:長子帥師
      ,以中行也
      。弟子輿尸
      ,使不當(dāng)也。居尊雖柔
      ,待而有獲也
      。何以利乎
      ,柔不能臨衆(zhòng)也
      。執(zhí)命而授德人,則無咎矣
      。二剛中而繼體於五,其長子乎
      。命授一人
      ,帥師可也
      。三柔弟子也
      。命不可二也。其輿尸也

      上六,大君有命
      ,開國承家
      ,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
      ,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師之終復(fù)於大君者,居天下而無私
      。故誓師曰:用命賞于祖
      ,不用命戮于社
      。功存社稷之公也
      ,天下共之有。開國而封之者
      ,承家而食之者,此功之分也
      。王執(zhí)而正之
      ,非惠之私也。小人不原於天命
      ,不足於貴位,故至亂邦
      。此易之終戒也
      ,而失於用也

       坤下坎上 比
      ,吉,原筮元永貞
      ,無咎,不寧方來
      ,後夫兇
      。象曰:比,吉也
      。比,輔也
      。下順從也
      。原筮元永貞
      ,無咎
      。以剛中也
      。不寧方來
      ,上下應(yīng)也
      。後夫兇,其道窮也

      衆(zhòng)畏險民,咸其安也
      。輔其正而獲吉也
      。剛位於尊也。本其陽之德行
      ,仁也。居中可以長正也
      。長正可以寧方也
      。筮而比之
      ,亦何咎也
      ,則不寧
      ,輔而安矣。後夫道窮
      ,雖求輔
      ,兇也。
      象曰:地上有水
      ,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地載水而澤也
      ,水得地而安也
      。下得上而寧也
      ,上得下而位也。故先王建萬國和親諸侯
      ,然後天下安也。
      初六
      ,有孚
      ,比之無咎。有孚
      ,盈缶終來
      。有他吉。象曰:比之初六
      ,有他吉也。
      衆(zhòng)各保其所居也
      。能初以求比
      ,是以吉也
      。知乎幾
      ,辨乎微,爲(wèi)天下首
      。比必自誠信盈於素分也。素分盈
      ,則主恩及
      ,而他吉來矣

      六二
      ,比之自內(nèi),貞吉
      。象曰:比之自內(nèi),不自失也

      為五內(nèi)比
      ,應(yīng)而相合,承其私也
      。為衆(zhòng)所覩也。能自守中正
      ,故保其吉也

      六三
      ,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不正
      ,不能辨,其去就
      ,而輔於上
      ,無首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杀确瞧淙撕酰灰鄠?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六四,外比之
      ,貞吉
      。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比於尊,剛承上
      ,輔賢
      ,得正
      ,吉也

      九五,顯比
      ,王用三驅(qū),失前禽
      ,邑人不誡,吉
      。象曰:顯比之,吉
      。位正中也
      。舍逆取順,失前禽也
      。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為天下王也
      ,背之以來
      ,皆吾人也
      。則可以安天下矣
      。獨守其中,而私其應(yīng)
      ,為衆(zhòng)所觀,非顯其私歟
      。疾其背
      ,而愛其向也
      。則失其不來者矣
      。邑有家者也,私也
      ,豈王者顯私也。偏其私
      ,故邑人不誡
      ,王所使之,然也
      。雖顯,其吉
      。正其位而尊也

      上六
      ,比之無首
      ,兇。象曰:比之無首
      ,無所終也

      無誠於附,道窮
      ,而比
      ,戮,斯及矣
      ,何終哉

       乾下巽上 小畜,亨
      ,密雲(yún)不雨
      ,自我西郊。彖曰:小畜
      ,柔得位,而上下應(yīng)之
      ,曰小畜
      。健而巽,剛中而志行
      ,乃亨。密雲(yún)不雨
      ,尚往也
      。自我西郊
      ,施未行也

      小畜,隂上得位
      ,而陽皆應(yīng)之也,柔畜
      ,剛也
      。大為小所畜,其畜不能全
      。小畜而已也,故健而巽
      ,剛下柔也
      。剛居中
      ,巽柔而從其畜
      。志得而後通也。雨者
      ,隂陽和
      ,隂行其道
      ,則盛而為雨。小畜,志於上
      ,往也,自得其位而已
      。使陽而巽
      ,其澤不足
      ,以下濟(jì)也
      。則密雲(yún)而不雨也。雲(yún)自西郊而東也
      ,隂消而退未能行施也。小人來
      ,居上位
      ,非中正之德,君子無所承也
      。其何足光哉,不能畜君子之大也

      象曰:風(fēng)行天上
      ,小畜
      。君子以懿文德

      風(fēng)行天上,而不能畜大也
      。言行德之大也。文德者
      ,德之小也
      。君子之道,無所備也
      。畜其文德,與時行也

      初九
      ,復(fù)自道
      ,何其咎
      ,吉
      。象曰:復(fù)自道,其義吉也

      乾,本上也
      。三陽尚上也
      ,應(yīng)而歸焉
      。巽以行志
      ,復(fù)自我道,何以咎哉
      ,其義吉也。
      九二
      ,牽復(fù)
      ,吉。象曰:牽復(fù)在中
      ,亦不自失也。
      志乎畜而不能全也
      。雖與我而非應(yīng)
      ,可以牽
      ,而巽之自復(fù)其道
      。得時之中,故吉也

      九三,輿説輻
      ,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隂之微,不能大畜
      ,其亦已矣
      。故初應(yīng)二,牽巽志而行
      ,自復(fù)其道
      ,至於三
      ,斯極之矣。上飛制下
      ,終於小畜
      ,理固然也
      。思不能行
      ,行脫其輻也。陽不制隂
      ,夫不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
      ,惕出,無咎
      。象曰:有孚,惕出
      ,上合志也

      一隂也
      ,而衆(zhòng)陽趨焉
      ,非其所治者也。則懼其傷害矣
      ,奉與五剛,誠信相與
      ,近而相親
      ,固也。尊而肅民
      ,安也。何傷害
      ,惕懼之
      ,患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蔁o咎乎

      九五,有孚
      ,攣如。富以其鄰
      。象曰:有孚
      ,攣如。不獨富也

      卦唯一隂,鄰而奉已
      ,已亦交愛
      ,有孚攣如
      ,資貨與同
      ,不獨自厚
      ,巽而行志者也

      上九
      ,既雨,既處
      ,尚德載婦,貞厲
      。月幾望
      ,君子征兇。象曰:既雨
      ,既處德,積載也
      。君子征兇
      ,有所疑也
      。小畜
      ,畜其餘未始於道
      ,小不能畜,陽得行其志
      ,上不可全無。下無所遂志
      ,故其終焉
      。既雨
      ,得行其道也,旣處安其所也
      。尚德載陽為所畜也
      ,隂專於陽危之道也
      。月近望
      ,隂盈盛也。君子征兇
      ,陽疑而不敢進(jìn)也。以爻語之
      ,則得志以體
      。言之,則小畜
      。此言巽,隂之終而不係於爻也

       兌下乾上 履
      ,虎尾
      ,不咥人
      ,亨。彖曰:履
      ,柔履剛也。説而應(yīng)乎乾
      ,是以履虎尾不咥人
      ,亨。剛中正
      ,履帝位而不疚
      ,光明也。
      ,一隂而履於陽
      ,為下之長,衆(zhòng)之趨焉
      。是以危而履虎尾也
      。語其上下
      ,則下承上也
      。言其情,則説而奉於乾也
      。失其所履而全其所承,是以不咥人
      ,亨
      。情之所歸,則三也
      。故以卦命之。其於履
      ,則剛中正
      ,履帝位而不疚。其義也能制其度
      ,得其光明也。隂者陽之求
      ,而履之陽不競者
      ,以隂失位而兇陽
      ,抑其情而不亂上之正
      ,而咸得其履也。
      象曰:上天下澤
      ,履。君子以辨上
      ,下定民志
      ,上天下澤得其履也。君子辨賢
      、不肖而上下定之
      ,則民無覬倖之望也。
      初九
      ,素履,往
      ,無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履得其所履,吉也
      。過之則咎
      。以剛志而守下,不求其隂
      ,進(jìn)之不以為榮
      ,獨履素
      ,行之節(jié)是以,無過咎也

      九二,履道坦
      ,坦幽人
      ,貞吉
      。象曰
      ;幽人,貞吉
      。中不自亂也

      履不得其履
      ,寧倡無僣
      。二以剛比柔,見利
      ,不撓其志。居易幽退,履其所履
      ,中正之吉也

      六三
      ,眇能視
      ,跛能履,履虎尾
      ,咥人,兇
      。武人為于大君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
      。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
      。咥人之兇
      ,位不當(dāng)也
      。武人為于大君
      ,志剛也。
      卦皆無諸
      ,隂而三
      ,自以為己任
      。眇目能視
      ,跛足能履,豈足恃哉
      。僣履非位,咥其冝也
      。而志擬於剛
      ,欲為武人,大君之行兇之災(zāi)也

      九四,履虎尾
      ,愬愬
      ,終吉。象曰:愬愬終吉
      。志行也

      三以不順,為衆(zhòng)同棄而已
      ,近也。愼於難履者也
      ,心懼不足相與
      ,在乎守卑以承於上,為上所任
      。果獲其志得其終,吉也

      九五
      ,夬履
      ,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
      。位正當(dāng)也。

      三柔失位
      ,志比武人,五為一卦之主
      ,明得帝位取而決之
      ,非求係於情也
      。然三者
      ,衆(zhòng)之趨也。雖曰決之
      ,正之危也。位正當(dāng)也
      。何其患乎

      上九,視履考祥
      ,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
      。歸其本也
      。不顧其邪,自履其所得履之終也
      。則可以心視其往之履,而考其善應(yīng)也
      。積其行
      ,得其終,歸其有慶者矣
      。旋其元吉哉。



      周易上經(jīng) 卷二 周易上經(jīng)泰傳第二
      ----------------------------------------------------------, ----------------------
      卷二周易上經(jīng)泰傳第二
       乾下坤上 泰
      ,小往大來
      ,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來
      ,吉
      ,亨
      。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
      。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nèi)陽而外隂
      ,內(nèi)健而外順
      ,內(nèi)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
      ,小人道消也

      易者,象也
      ,神之用也
      。故泰象於天地交,而萬物生
      。上下交而人治成
      。陽內(nèi)得時而隂外也。健發(fā)於內(nèi)其道順行於外
      。親內(nèi)君子
      ,踈外小人,君子之長也
      。是以損削之道往,而豐大之道來
      ,吉而通者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
      。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天地合其時以養(yǎng)物也
      ,聖人興其財以豐人也
      。結(jié)網(wǎng)罟
      ,作耒耜,能輔相天地之宜
      ,成天地之道。因時而通利
      ,而左右其民也

      初九,拔茅茹
      ,以其彚,征
      ,吉。象曰:拔茅征吉
      ,志在外也

      拔茅而連出也
      ,君子道長
      ,上下交志,以其類
      ,征吉
      。離內(nèi)以之外,志求其成也

      九二
      ,包荒
      ,用馮河
      ,不遐遺,朋亡
      。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
      ,以光大也

      乾降為泰,而得其中
      ,能通天下之情,知天下之用
      ,而不過其當(dāng)也
      。朋黨何由興乎,志在其中
      ,不失其治,應(yīng)之而行
      ,可謂光大已矣

      九三,無平不陂
      ,無往不復(fù),艱貞
      ,無咎
      。勿恤其孚
      ,于食有福
      。象曰:無往不復(fù),天地際也

      乾下通而泰也
      ,物不可終通,則天道復(fù)其上
      ,地道歸其下矣
      。平陂則險矣
      ,有往則復(fù)矣
      。君子見其交會
      ,思其所終,慮患而艱守之
      ,不失其正。則可無咎而全其吉
      ,保食其福也

      六四,翩翩
      ,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
      ,不富,皆失實也
      。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物各歸本也
      ,隂陽之情皆相求也。四所以下者
      ,非顧其陽,自樂其歸
      ,不賴陽之治也
      。與其衆(zhòng)同志
      ,翩翩
      ,輕舉不富鄰而自備不戒,約而自孚
      ,皆乘中心之願而行也

      六五
      ,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
      ;中以行願也。
      隂居貴盛而委質(zhì)於二
      ,靜而無為
      ,居貴有祉,理得於中
      。願心而行,非權(quán)之逼也
      。忘巳而與能
      ,聖人之道也。故元吉矣

      上六,城復(fù)于隍
      ,勿用師
      ,自邑告命,貞吝
      。象曰:城復(fù)于隍,其命亂也

      塹隍以為城
      ,取下以為上也。其終則復(fù)隍矣
      。下為上使者,通其志也
      。終不能通,命亂者也
      。以之用衆(zhòng)
      ,衆(zhòng)不從也。以之告邑
      ,命不行也。猶以為正也
      ,終惜已矣

       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
      ,大往小來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
      ,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
      ,而萬物不通也
      。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nèi)隂而外陽
      ,內(nèi)柔而外剛,內(nèi)小人而外君子
      ,小人道長
      ,君子道消也。天地之道
      ,各守其所,上下不相通志
      ,而非人道之治
      。隂在內(nèi)而陽失時,內(nèi)其柔邪而外其剛直
      ,小人爭內(nèi)而君子踈逺也。時否閉矣
      。無復(fù)人之道也
      。小人道長,不利君子正
      ,為小人疾也。是以大善之事往
      ,而小惡之事來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
      。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上下隔塞
      ,其志不通
      ,其道不行也
      。則動而見疑矣。故晦道薄德
      ,懼時之用
      ,以避其患也。
      初六
      ,拔茅茹,以其彚
      ,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
      ,志在君也

      易也者,聖人所以體其時
      ,而利其行也
      。天地不交
      ,君子不榮以祿
      。夫吉兇生乎動,動其始
      ,則其終不能禁矣。處否初位
      ,而愼其動
      ,得君乃行。故牽類而守正
      ,終?其吉亨也。

      六二
      ,包承
      ,小人吉。大人否
      ,亨。象曰:大人否,亨
      。不亂羣也

      柔履順中,承其上
      ,小人得一時之中,故獲一時之吉
      。君子得其大中也
      ,當(dāng)其否也。不能包承於上
      ,亦不能非小人,必避世異俗
      ,安卑保命而已
      ,故雖否而終通也

      六三
      ,包羞。象曰:包羞
      ,位不當(dāng)也

      位陽也
      ,而隂處之
      。包承,柔佞之過也
      。是以羞辱及矣。

      九四
      ,有命
      ,無咎。疇離祉。象曰:有命無咎
      ,志行也。

      上近至尊
      ,下?lián)涿?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咎以專也
      。五之休否,有命任已
      ,卑以奉上,正以率下
      ,其志得行
      ,亦又何咎。誰麗其福乎
      。乃巳之致也。
      九五
      ,休否,大人吉
      。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
      ,位正當(dāng)也。
      大人者知存亡之道也
      。羣小竝進(jìn)雖可全正,雖得尊位憂其危亡
      。順而從之
      ,不敢以力,息於否之時也
      。其道乃固矣。正當(dāng)其位
      ,物猶不陵
      ,故保其吉,而終遇也

      上九,傾否
      ,先否後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否之終否,其傾矣。極終則變
      ,何可以久
      。君子當(dāng)其極,故先否也
      。困極以道通也。故後喜也

       離下乾上 同人
      ,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于野
      ,柔得中而應(yīng)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鼻幸病N拿饕越≈姓?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而應(yīng)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天下之器大矣
      ,其為務(wù)多矣
      。治之而不謬者
      ,其唯同人乎。所以同其同而無方也
      。二一隂也
      ,得中而羣陽歸焉
      。能得物之情
      ,故曰同人。其德乾之德也
      。下之功
      ,上使之也。為上能同於下者
      ,鮮矣
      。能同之,則其德大矣
      ,其務(wù)成矣。其聖人之功歟
      。上之不與
      ,雖下求其同不可得也。非文明辨於內(nèi)
      ,剛健行於外,中正而相應(yīng)者
      ,不能同也
      。此君子之正而能通天下之志也。
      象曰:天與火
      。同人
      。君子以類族辨物天體大也
      ,火體小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鹪谎祝贤短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必時曦燥
      ,而後盛乎。俟天之與也
      。上下之位旣列,得其同
      ,則上能與下也
      。君子象之,而類其族
      ,辨其物。志可同者與之
      ,不遺其細(xì)者也
      。則天下何有焉

      初九,同人于門
      ,無咎。象曰:同人于門
      ,又誰咎也

      卦一隂。而近者多得也
      。或尊而保之也
      。初比於二
      ,不繫其常,出門同之
      ,無與爭者,得之先也
      。誰之咎矣

      六二,同人于宗
      ,吝。象曰:同人于宗
      ,吝
      。道也。
      不能大同守宗獨應(yīng)
      。失其于野之義,可惜也已

      九三
      ,伏戎于莽,升其高陵
      ,三歲不興。象曰:伏戎于莽
      ,敵剛也
      。三歳不興,安行也

      情係者
      ,德之累也。妄興者
      ,兇之道也
      。居下之長,而據(jù)尊之應(yīng)
      ,潛構(gòu)兵戎,以敵於五
      。在下之上
      ,曰髙陵也。至五而三
      ,象三歳也。五勝而不能興也
      。禍自致也
      。安所行哉。

      九四
      ,乘其墉,弗克
      ,攻吉
      。象曰,乘其墉
      ,義弗克也
      。其吉
      。則困而反則也。
      與三攻
      ,以求二
      ,乘其墉也
      。猶隔之矣
      。二可得乎,其義固不克也
      。求之不得也
      。困而反其則矣
      。乃遇其吉也

      九五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
      。大師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
      ,以中直也
      。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剛健中正,求其同而為治也
      。夫求其同
      ,固有不同者矣,故下剛
      。有役其公而私其同焉
      ,以力正之。未獲其志
      ,故先號咷而後笑也
      。非私也,求其治而中直以正也
      。剛而難遇也
      。之而後合,同人之道也

      上九
      ,同人,于郊無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居其外也
      。已過其內(nèi),無與同者
      ,患爭之,悔則免矣
      。求同無與
      ,志何得也。
       乾下離上 大有
      ,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
      ,大中而上下應(yīng)之
      ,曰大有。其德剛健
      ,而文明應(yīng)乎天,而時行是以
      ,元亨

      柔得大中之位,而上下歸焉
      ,無有逺邇,皆大有之也
      。其德剛健而行
      ,文明以辨,大位德應(yīng)於天
      ,以時行,是以大亨也

      象曰:火在天上
      ,大有。君子以遏惡揚(yáng)善
      ,順天休命,明得其時
      ,上無不容也
      。善者,道之大也
      ,故揚(yáng)之
      。惡者
      ,道之小也,故遏之
      。上舉其善則惡止矣
      。君子順其時
      ,美其命而已
      ,故大有之也

      初九,無交害
      ,匪咎。艱則無咎
      。象曰:大有
      ,初九,無交害也
      。夫欲其豐,害物以求有者
      ,斯害來矣
      。此害之交也。咎可逃乎
      。初得於主,始有之矣
      ,守其分而不躁
      ,難其志以自保,則終有大而無咎也
      。未涉於交害矣。易所以戒
      。大有
      ,剛健之初,先逺害而利
      ,自至矣

      九二
      ,大車以載
      ,有攸往,無咎
      。象曰:大車以載
      ,積中不敗也
      。剛健之中
      ,力之大者也。上之所任事,委於中
      ,致逺,不泥也

      九三
      ,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為下之長
      ,富有其民,公之位也
      。為五所有
      ,志達(dá)乎尊
      ,以奉其主也
      。小人不可用也。以上之柔德
      ,則不克
      ,通而謀其害之矣
      。大有
      ,容之也。御小人者
      ,其道異乎,可大有之而不任也

      九四,匪其彭
      ,無咎
      。象曰:匪其彭,無咎
      。明辨晳也。
      柔得尊位
      ,而上下咸願應(yīng)之以時
      ,近親難處之地也。能知禍福之端
      ,畏天下之所覩。如非在五旁
      ,兢以自警
      ,不敢怙恃,可無咎矣
      。非明辨者不能至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芍^智矣
      。剛能處柔者也。
      六五
      ,厥孚交如
      ,威如
      ,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fā)志也
      。威如之吉
      。易而無備也

      以柔德而居主位
      ,虛中孚誠民亦奉其誠也。志交信矣
      。何所備乎
      。故易然
      ,而保其尊
      。威如,而獲其吉也

      上九
      ,自天佑之
      ,吉
      。無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
      ,自天佑也。
      剛居極上
      ,尊柔奉之
      ,可謂上賢而順高,而得終
      。履其信也。得其終也
      。內(nèi)符於天
      ,與天合德也。則自天佑之矣
      。何不利焉

       艮下坤上 謙
      ,亨
      。君子有終。彖曰:謙
      ,亨。天道下濟(jì)而光明
      ,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
      。鬼神害盈而福謙
      ,人道惡盈而好謙
      。謙尊而光
      ,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天也
      ,而下其隂
      ,是以謙。無不通
      。君子所以保終也
      。天之道,寒暑日月也
      。盈則虧之
      ,損則益之。地之道
      ,山川丘陵谷也
      。髙則傾之
      ,卑則受之。鬼神依人
      ,謙則福之
      ,盈則禍之
      。人道惡盈
      ,盈則慢之,以人惡已
      。謙則下人
      ,故人好也
      。尊而謙之
      ,益光大矣。卑而謙之
      ,人莫之踰
      。君子所以保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
      ,謙。君子以裒多益寡
      ,稱物平施
      。山下於地,而得地中
      ,謙也。君子謙以下人
      ,得人心也
      。多者損己,以聚之寡者減己
      ,以益之稱物而平施
      。不失其常乃平也。
      初六
      ,謙謙君子
      ,用涉大川,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柔以處下
      ,謙之謙也。君子用謙於初
      ,自養(yǎng)其德,雖涉難而吉也

      六二
      ,鳴謙,貞吉
      。象曰:鳴謙貞吉
      ,中心得也

      陽者衆(zhòng)隂之所求也
      。二承而親之,旣得於心
      ,聲以發(fā)外
      ,謙而鳴之
      ,辭也
      。守中而不敢自大,得正之吉也

      九三
      ,勞謙君子
      ,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居下之上
      ,為衆(zhòng)之
      ,則勤於正
      ,衆(zhòng)雖勞
      ,而謙厚之至也。謙以保位
      ,萬民服也
      ,故得保其終,吉矣

      六四
      ,無不利,撝謙
      。象曰:無不利
      ,撝謙。不違則也

      謙以在位
      ,不僭不偪
      ,不違其則者也。以之奉五
      ,而待於三
      ,奉事得宜,指撝皆從
      ,無不利也。謙敬之利
      ,道之然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
      ,利用侵伐
      ,無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
      ,征不服也。
      柔居上位
      ,止而順之
      ,謙也
      。柔之過
      ,盜之心生,故至用師也
      。居尊而著於謙
      ,得衆(zhòng)之道也
      ,故不待富鄰而利以侵伐也

      上六
      ,鳴謙,利用行師
      ,征邑國
      。象曰:鳴謙
      ,志未得也
      。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上雖應(yīng)三
      ,二近相與
      ,故中心未得也
      。徒聲鳴而已。然正應(yīng)無爭
      ,辭謙無怨
      ,是以外助也
      。分衆(zhòng)受命
      ,纔堪征邑國而已,非不利者也

       坤下震上 豫
      ,利建侯
      ,行師
      。彖曰:豫,剛應(yīng)而志行
      ,順以動
      ,豫。豫順以動
      ,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
      。天地以順動
      ,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
      。豫之時,義大矣哉

      隂者小人之道也
      。治之者,非君子歟
      。衆(zhòng)隂而陽禦之,非當(dāng)大位則有兵戰(zhàn)之事
      。文之不當(dāng)理也
      。其用師而豫乎,剛應(yīng)而衆(zhòng)從之也
      。豫先而當(dāng)?shù)闷漤槃诱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順以動
      ,故天地如之
      ,日月之迭明也。四時之更
      ,變也
      。聖人以順動
      ,而天下服也。非聖人不能得順動之時義也

      象曰:雷出地奮
      ,豫。先王以作樂崇德
      ,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雷始發(fā)震奮而出地
      ,物遂其豫也。震先而得其樂乎
      ,故謂豫之
      。為樂得於心
      ,而形見於外
      ,興物而動其情,曰樂。故先王之有天下者
      ,樂也
      。禮平天下之志
      ,以修諸內(nèi)也
      。故合其鐘、鼔
      、竽
      、瑟
      、管
      、磬之聲而與衆(zhòng)共樂也。禮者
      ,重本崇德而敬其上也
      ,故禘郊宗祖皆崇有德
      ,而配之上帝天神焉
      。以與衆(zhòng)同敬而節(jié)諸外也,故作樂崇德
      ,殷薦上帝
      ,合禮樂之化,設(shè)內(nèi)外之?dāng)?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而天下順也?/span>
      初六,鳴豫
      ,兇
      。象曰:初六,鳴豫
      ,志窮,兇也

      初有上應(yīng)
      ,樂有得志也。夫君子之心
      ,靜而自居
      。知得喪之終始
      ,而不遷其正
      ,故其樂不極,其憂不沮,何患之及哉
      。小人之始得志
      ,誇其大而極其志
      ,極而不及
      ,於禍者無之。

      六二
      ,介于石
      ,不終日,貞吉
      。象曰:不終日,貞吉
      。以中正也

      卦一陽也。衆(zhòng)隂競之
      ,以求豫也。二得順而中正
      ,物至而順
      ,豫至而樂,不遷其正也
      ,故介如石堅
      ,難以茍變
      。感之至
      ,後動也
      。得吉之先也
      ,其先知者不疾而速獲其吉也。安用其終日乎

      六三,盱豫悔
      ,遲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dāng)也

      四經(jīng),始之地也。而三統(tǒng)下
      ,卦之主而不當(dāng)位
      ,是以遲速皆不中也。盱而遽來
      ,柔涉乎諂也
      。遲而後至
      ,疑懼旅於衆(zhòng)也
      。是以悔矣。
      九四
      ,由豫
      ,大有得
      ,勿疑
      ,朋盍簪。象曰:由豫
      ,大有得
      。志大行也。
      一陽而能濟(jì)衆(zhòng)也
      。而上下應(yīng)之,所以得豫
      ,皆由之也
      。復(fù)何疑焉。旣順以動之
      ,天下附之。則智者為謀
      ,勇者為力
      ,皆相朋合,簪而來仕矣

      六五
      ,貞疾
      ,恒不死
      。象曰:六五,貞疾
      ,乘剛也
      。恒不死
      ,中未亡也

      四剛動也
      。衆(zhòng)之歸柔
      ,無德乘之
      ,正乃疾也
      。守恒於中
      ,其義不死已,存其尊也

      上六,冥豫成
      ,有渝無咎
      。象曰:?豫,在上何可長也

      剛得志而豫
      ,五正疾矣
      。而又上之
      ,處於豫外,不知時之豫
      ,昧於豫之成也
      。何可長哉。變而知歸
      ,得無咎矣。
       震下兌上 隨,元亨利貞
      ,無咎。彖曰:隨
      ,剛來而下柔
      。動而説
      ,隨
      。大亨貞
      ,無咎。而天下隨時
      ,隨時之義大矣哉

      剛來而下於柔
      ,得其情
      ,隨。而治之大通者也
      。剛中正
      ,動而説,利而正
      ,夫何咎哉。夫隨
      ,多失正
      ,正則寡。隨
      ,動説而隨大
      ,亨不失其正
      ,而無咎者
      ,大人也。而天下隨之矣

      象曰:澤中有雷
      ,隨
      。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雷下於澤之中也。雷隨於澤
      ,澤隨於雷
      。君子得物之情,而隨正之
      。則物來隨已正也。何所憂哉
      。故嚮暮入宴息
      ,安之時也

      初九,官有渝
      ,貞吉。出門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
      ,從正,吉也
      。出門交有功
      ,不失也

      隨主於見
      ,可而變也。不隨則不吉
      。隨而喪本
      ,亦不吉。初無專應(yīng)得其理也
      。剛不失正,得其吉也
      。與二相得
      ,出門交有功也。非應(yīng)而合之
      ,不失其隨
      ,時之宜
      ,不隨則獨立無功矣

      六二,係小子
      ,失丈人
      。象曰:係小子,弗兼與也

      不顧其應(yīng),與時相得
      ,動説相與
      ,得隨之宜。五體隨而不戀初
      ,遇之而有交
      。故二無兇
      ,吉之戒也

      六三,係丈人
      ,失小子
      。隨有求得
      ,利居
      ,貞。象曰:係丈夫
      ,志舍下也

      隨不係於常也。三近於四
      ,而遂相附得,隨也
      。四亦不逆求
      ,所得也專,正而居
      ,志合逺附
      ,得所利也

      九四
      ,隨有獲,貞兇
      。有孚
      ,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隨有獲,其義兇也
      。有孚在道
      ,明功也。
      得三而附
      ,有獲者
      ,私擅其民,正之兇也
      。以隨之時
      ,協(xié)隨之義,竭誠奉主
      ,立功明道
      ,皆上之有也。夫何咎哉

      九五,孚于嘉
      ,吉
      。象曰:孚于嘉,位正中也

      剛德居尊
      ,有應(yīng)而不係
      ,盡下之宜
      ,大通者也。中正而保位
      ,利而貞也
      。信向於隨之嘉吉,則下皆隨之矣

      上六,拘係之
      ,乃從維之
      ,王用亨于西山。象曰:拘係之
      ,上窮也

      隨者,下而隨也
      。下而隨之乃治,非大正之義也
      。治誠而不隨
      ,則以力制可也。六無附而保其上
      ,守於險阻可拘之
      ,乃從維之,以力而後至服
      ,而通命於逺志
      ,治也。
       巽下艮上 蠱
      ,元亨
      ,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
      ,後甲三日
      。彖曰:蠱
      ,剛上而柔下,巽而止
      ,蠱
      。蠱
      ,元亨
      ,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
      ,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終則有始,天行也

      ,文皿蟲也。風(fēng)過山也
      。時之蠱
      ,而事繫之
      ,不可以無制
      ,作也。剛升而上
      ,柔來而下
      ,剛?cè)醿傻闷淝椋笸ǘ岱?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巽而上,無違迕也。故可以造治制作
      ,而無難也
      。古之為治者,以質(zhì)文相變也
      。弊而更之
      ,之謂也
      。以質(zhì)治者
      ,寛而任人,親而不尊
      ,其弊也
      。野而不近,縱而難禁
      ,故因其弊而反之以文。以文治者
      ,檢而有度
      ,尊而不親,其弊也
      。煩而多賊
      ,近而無實
      ,因其弊而更之以質(zhì)
      。質(zhì)文更代,終則有始
      。如寒暑之謝也
      。甲者,制事之首也
      。夫立制者,必先究前弊之由
      ,察其中
      ,要其終。故先三日
      ,以原之
      ,然後更之
      ,今及其先
      ,乃及其後
      。後甲三日之正,故能合其時
      ,而當(dāng)於人心也
      。殷因於夏
      ,周因於殷
      ,故為之改命,創(chuàng)制天下法也

      象曰:山下有風(fēng)
      ,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山下有風(fēng),時蠱而制事也
      。君子將以振民
      ,先有其德然後制作也。
      初六
      ,幹父之蠱,有子考
      ,無咎,厲終吉
      。象曰:幹父之蠱
      ,意承考也。
      有為者
      ,臣子之職也
      。受命者,承其意而損益從時
      ,而後蠱,可幹也
      。柔始受命
      ,能終其事。承父之後也
      ,可謂有子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己尉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臨事而專,故曰厲也。終成其志
      ,得無咎也
      。有事之道也。
      九二
      ,幹母之蠱,不可貞
      。象曰:幹母之蠱
      ,得中道也。
      幹內(nèi)應(yīng)柔
      ,承母之事也
      。不可以自正,非所越也
      。乃得中道矣。事有順而後成者
      ,此之謂也

      九三,幹父之蠱
      ,小有悔
      ,無大咎
      。象曰:幹父之蠱
      ,終無咎也。

      以剛得位
      ,幹其事而專其任也
      。專之故,小悔
      ,終成其志,故無咎也

      六四
      ,裕父之蠱,往見吝
      。象曰:裕父之蠱
      ,往未得也。
      柔之位
      ,而以柔處之
      ,不能敏於事也。是寛其事而無成也
      。復(fù)命得乎
      ,往見吝矣,終無功也

      六五,幹父之蠱
      ,用譽(yù)
      。象曰:幹父用譽(yù),承以德也

      柔非能幹蠱也
      。事必有主之者矣,用德而不勞於力
      ,五之謂歟
      。居得中正,衆(zhòng)之所荷
      ,用譽(yù)之謂也

      上九,不事王侯
      ,髙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剛上者,主之尚也
      ,令之源也
      。終其事而不享其利,以髙尚為事
      ,可企而則也
      。不事王侯,可以尚之也

       兊下坤上 臨
      ,元亨利貞。至于八月
      ,有兇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
      ,剛中而應(yīng)
      ,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于八月
      ,有兇。消不乆也

      隂陽迭盛,天道成焉
      。陽長而萬物生
      ,君子之道行,小人望之而服也
      。剛長正以應(yīng)
      ,說而順之,大亨
      ,以正也。夫物有長也
      ,必有代也
      。陽雖維隂,至於隂盛則不復(fù)維矣
      。君子當(dāng)其時
      ,內(nèi)惕而不自得焉。觀時之消息也
      。臨代坤之二也。極六位而隂及代之矣
      。數(shù)之變也
      。兇其乆乎。月隂之物來
      ,代陽也
      ,故八月兇。
      象曰:澤上有地
      ,臨。君子以敎思無窮
      ,容保民無疆

      澤上有地
      ,地取潤於澤
      。剛臨於柔,小人取
      ,則於君子思其敎
      ,周而無已也。則能保民安衆(zhòng)而應(yīng)其無疆也

      初九
      ,咸臨貞吉
      。象曰:咸臨貞吉
      ,志行正也。
      四為我應(yīng)
      ,能感柔也
      。則制之自我矣。豈肆其志哉
      。感其從正者也。故得吉矣

      九二
      ,咸臨吉無不利。象曰:咸臨吉無不利
      ,未順命也

      剛浸而長,履位得中
      ,有其德而能感
      。五以從已也
      。則五順於二,二未盡順於五也
      。尊而順
      ,剛德日崇,故無不利也

      六三,甘臨
      ,無利攸
      。既憂之
      ,無咎。象曰:甘臨
      ,位不當(dāng)也

      既憂之
      ,咎不長也
      。隂以居上,柔接以臨之
      ,甘辭以說之
      ,失其正也。下有其人
      ,而悟其非道,而能憂之
      ,則咎不長也

      六四,至臨無咎
      。象曰:至臨無咎
      ,位當(dāng)也。
      應(yīng)於初
      ,則剛之。敎而守當(dāng)其位
      ,盡柔之道
      ,臨之至也。無憂邪之
      ,咎矣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
      ,吉。象曰:大君之宜
      ,行中之謂也

      二以剛長,五能感而從焉
      ,知之以能
      ,授之以政,可謂智矣
      。大君之宜
      ,能臨天下者,如此矣
      。行能得其中也

      上六,敦臨
      ,吉
      ,無咎
      。象曰:敦臨之吉
      ,志在內(nèi)也。
      四五皆應(yīng)於陽
      ,上為至順
      ,亦歸而從之,逺而志於陽
      ,厚於君子之道
      ,順時知機(jī)
      ,吉
      。又何咎哉。
       坤下巽上 觀
      ,盥而不薦
      ,有孚,顒若
      。彖曰:大觀在上
      ,順而巽
      ,中正以觀天下
      。觀,盥而不薦
      ,有孚顒若
      ,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
      ,聖人以神道設(shè)敎,而天下服矣

      觀上觀下也。下順上巽
      ,觀上之風(fēng)從而化之
      。上巽下坤
      ,觀下之情而設(shè)敎也。剛德上行
      ,為天下之大。觀得其中正大順
      ,而巽以從之也
      。古者,先王之治天下
      ,為風(fēng)之首者
      ,非他也。禮之謂歟敬
      ,其禮之本
      ,歟宗廟
      ,其敬之大
      。歟盥,其祭之首
      。歟取
      ,諸潔敬者也。禮也者
      ,物得其履,而不謬也
      。措之天下無所不行
      ,本於其敬也。敬發(fā)乎情者也
      。盡則誠信
      ,誠積中而容作於外,施於人而人順也
      。敬之盡者
      ,莫大於孝
      ,莫大於尊
      ,親愛之。故貴之
      。貴之故尊之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nèi)各以其職來祭
      ,天下無不敬其親者,此不令而民化上矣
      。宗廟之始者
      ,盥也。得其始
      ,盡其敬
      ,誠其孝,然後能事宗廟鬼神也
      。其先祭也,散齋三日
      ,以定志
      。致齋三日,以一慮
      。其將祭也
      ,恫恫乎,恐懼如將見之
      。詩云:明發(fā)不寐
      ,有懷二人
      ,思之深也
      。其敬齋也,先祭而告
      ,慟哭反矣
      。況至於盥乎。盥者
      ,祭之道可觀其首敬也。薦者
      ,養(yǎng)之道
      ,故盡其敬,竭其情
      ,則能備物矣
      。所以假外物而成孝子之心也,非禮之本也
      ,故不在於薦矣
      ,觀其誠信顒若而已。民知其敬上也
      ,聖人申其情
      ,行其事,而成敎於天下
      。雖天子必有尊也。則神道報其情也
      。此先王設(shè)敎之端
      ,而天下大服也

      象曰:風(fēng)行地上
      ,觀。

      先王以省方
      ,觀民設(shè)敎
      ,草木從上之風(fēng)而偃也。故先王察其方
      ,所觀其俗性
      。不易其素履
      。則民自行其道也

      初六,童觀
      ,小人無咎
      ,君子吝。象曰:初六
      ,童觀
      ,小人道也。
      柔而無位
      ,逺於大觀
      ,童蒙而無所觀,小人之道也

      六二
      ,闚觀,利女貞
      。象曰:闚觀女貞
      ,亦可醜也。

      當(dāng)大觀之時
      ,不能逺於所觀
      ,而顧覬覦為正
      ,施於女子,守正則可矣
      。君子之醜也

      六三,觀我生進(jìn)退
      。象曰:觀我生進(jìn)退,未失道也

      大觀在乎中正已
      ,處下體之,上風(fēng)化之
      ,出而及於民
      ,進(jìn)其道也。柔以奉之
      ,退而謙也
      。故觀我生之
      ,風(fēng)化進(jìn)不淩上
      ,退不廢職,或從正事
      ,可謂不失其道矣

      六四,觀國之光
      ,利用賔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賔也

      履極臣位,順而承上
      ,為上之巽
      ,國之光也。煥乎可觀
      ,利於用也
      。為王者之上賔。
      九五
      ,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
      ,觀民也

      為觀之尊,天下風(fēng)化之首也
      。我之生化
      ,備於民矣。觀其民有君子之風(fēng)
      ,乃天下無所歸,咎也

      上九
      ,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過居無民之位
      ,乘五之上
      ,憂悔之地
      ,志不得平也。亦在王敎而已自觀
      ,有君子之風(fēng)
      ,乃無咎也。


      周易上經(jīng) 卷三 周易上經(jīng)噬嗑傳第三
      --------------------------------------------------------------------------------
      卷三 周易上經(jīng)噬嗑傳第三
      震下離上 噬嗑
      ,亨
      ,利用獄
      。彖曰:頤中有物
      ;曰噬嗑,噬嗑而亨
      。剛?cè)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動而明,雷電合而章
      。柔得中而上行
      ,雖不當(dāng)位,利用獄也

      剛物在頤中,曰噬嗑
      。故噬而嗑之
      ,其道乃通
      ,刑以齊之者也。分剛於柔
      ,分柔於剛
      ,象交得其情也。動而明之義皆得於理也
      。雷震電照,威以明之
      ,隱無不彰
      ,果辨之也。柔上治之主也
      ,雖不若剛徳
      ,而運於無所用獄,而正之者也

      象曰:雷電噬嗑
      ,先王以明罰敕法
      。雷震電照
      ,震而後明得於情實也,先王明其罪
      ,告其法
      ,然後誅之,而民莫怨其上也

      初九
      ,屨校滅趾,無咎
      。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屨校
      ,以木禁足,如履屨也
      。罪其初過之小也
      ,懲而戒之,校足沒趾而已
      ,其咎不行。小人福不至於大罪
      ,戒為治者不可以不禁其微

      六二
      ,噬膚滅鼻,無咎
      。象曰:噬膚滅鼻
      ,乘剛也。

      噬而得位
      ,物不敢抗,噬膚之易也
      。乘剛者恃其強(qiáng)也
      ,不可以輕,輕則反為害矣
      。噬深而滅巳
      ,然後免於咎,乃得於中也

      六三
      ,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象曰:遇毒
      ,位不當(dāng)也

      柔僣剛位以之刑物,如噬臘之難也
      ,則反謀為毒矣
      。慮毒而未傷,則懐懼而不果刑也
      ,免之矣
      。噬之不盡,小吝者也
      。毒不終害,故無咎也

      九四
      ,噬乾胏,得金矢
      ,利艱貞吉
      。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上近於尊
      ,多懼之地,陰之位也
      。以斯用刑
      ,未為得其道也,噬乾胏矣
      。果於剛直
      ,無所回邪,曰金矢也
      。雖勇於敢位
      ,未當(dāng)也,豈足光哉
      ,行法而已,艱以承之不失
      。其正得其吉也

      六五,噬乾肉
      ,得黃金
      ,貞厲
      ,無咎。象曰:貞厲
      ,無咎
      ,得當(dāng)也

      柔以噬物亦為難也
      ,噬乾肉矣。位尊民服
      ,可以有制
      ,因於剛之道也。治至於刑
      ,正之危也
      。得中當(dāng)理,故無咎也

      上九
      ,何校滅耳,兇
      。象曰:何校滅耳
      ,聰不明也。

      噬嗑之終
      ,罪不可掩
      ,至於極刑,故荷負(fù)其校以沒於耳
      ,兇滅身也。小人為過之初
      ,皆知其然也
      。不虞咎,大而不可脫也
      ,徒聞其言而不能辨其終也
      ,故耳其沒矣。聽之罪也

       離下艮上 賁
      ,亨小利有攸往。彖曰:賁
      ,亨柔來而文剛,故亨
      。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剛下而柔來
      ,文之。天降氣於地而為文也
      。柔上而分剛
      ,象之地懸,象於天而為文也
      。天降氣於地
      ,周而通也
      ,故亨。地懸象於上
      ,可以觀文,而則時中
      ,柔而非實
      ,應(yīng)未足以濟(jì)之也,故小利有攸往
      。皆成文於天也
      。列尊卑之序,別同異之道
      ,上建治於下
      ,下繫治於上,止而得其治也
      。觀其天文,可以敬授人時
      ,察其人文
      ,可以自已而化,成天下治也

      象曰:山下有火
      ,賁。君子以明庶政
      ,無敢折獄
      。火在山下
      ,其勢至微,君子審其幾
      ,而明以出政
      ,愼以致刑,懼其熾也
      。及其末也
      。君子奈之何哉。
      初九
      ,賁
      ,其趾舎車而徒。象曰:舎車而徒
      ,義弗乘也

      剛而未位,獨立其志
      ,不趨其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3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易學(xué)之源《周易》
      乾:元
      ,亨
      ,利,貞
      。 初九
      ,潛龍,勿用
      。 九二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易學(xué)名作《連山易》
      連山易 《連山經(jīng)易》云:天地之大莫過乎風(fēng)
      ,風(fēng)運地,地載山、水
      、澤
      ,風(fēng)頂天而推離成日光,萬物生焉
      。人居地分男女
      ,一陽爻定男,一陰爻定女
      ,陰陽備索乾坤三爻成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