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通寶鑒
目 錄
韋序
窮通寶鑒序
窮通寶鑒原序
五行總論
論木
論火
論土
四季月土性質(zhì)之分別
論金
三春甲木總論
正二月甲木一例
三月甲木
三夏甲木總論
四月甲木
五六月甲木一例
三秋甲木總論
七月甲木
八月甲木
九月甲木
三冬甲木總論
十月甲木
十一月甲木
十二月甲木
三春乙木總論
正月乙木
二月乙木
三月乙木
三夏乙木總論
四月乙木
五月乙木
六月乙木
三秋乙木總論
七月乙木
八月乙木
九月乙木
十月乙木
十一月乙木
十二月乙木
三春丙火總論
正月丙火
二月丙火
三月丙火
三夏丙火總論
四月丙火
五月丙火
六月丙火
七月丙火
八月丙火
九月丙火
十月丙火
十一月丙火
十二月丙火
正月丁火
三月丁火
四月丁火
五月丁火
六月丁火
三秋丁火一例
七月丁火
八月丁火
九月丁火
三冬丁火
十月丁火
十一月丁火
十二月丁火
正二三月戊土一例
正月戊土
二月戊土
三月戊土
四月戊土
五月戊土
六月戊土
七月戊土
八月戊土
九月戊土
十月戊土
十一、二月戊土總論
十一月戊土
十二月戊土
三春己土總論
正月己土
二月己土
三月己土
四月己土
五月己土
六月己土
三秋己土總論
七月己土
八月己土
九月己土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己土總論
十月己土
十一月己土
十二月己土
正月庚金
二月庚金
三月庚金
四月庚金
五月庚金
六月庚金
七月庚金
八月庚金
九月庚金
十月庚金
十一月庚金
十二月庚金
正月辛金
二月辛金
三月辛金
四月辛金
五月辛金
六月辛金
七月辛金
八月辛金
九月辛金
十月辛金
十一月辛金
十二月辛金
正月壬水
二月壬水
三月壬水
四月壬水
五月壬水
六月壬水
七月壬水
八月壬水
九月壬水
十月壬水
十一月壬水
十二月壬水
正月癸水
二月癸水
三月癸水
四月癸水
五月癸水
六月癸水
七月癸水
八月癸水
九月癸水
十月癸水
十一月癸水
十二月癸水
原跋
韋序
序者敘也,書序之作也,原為敘述書中這梗概及其命意也,乃有自序,無非謙虛之言,抑有序他人之著作,大都謙美之辭,要皆失其實在耳 。茲者,余序本書
,因原
作者與評注者
,俱已謝世
,乃得不卑不亢,但述其優(yōu)點與缺點可已
。按本書之梗概及命意
,已詳余春臺先生序文。竊以其優(yōu)點凡四
。一為祗憑八字五行
,闡述生克制
化,刑沖會合
,不雜其他歧見
,斷語如哀家梨,如井州翦
,爽利而絕不含糊
。一為根據(jù)(取用貴乎提綱)之宗旨,分論十二個月之十個日干
,有條不紊
,系統(tǒng)井然,
讀者略加用心
,天下萬千命造
,即已胸有成竹矣
。一為列舉實驗之命造為例,更見其言無虛言
,論無虛論
,讀者可以放心研究也。一為徐樂吾先生
,乃近代之命壇巨
子
,讀書多,腹笥富
,經(jīng)其評注
,并亦舉例證之,誠如畫龍點睛矣
,缺點凡四
。一為原書作都文筆不甚通順,頗有詞不達(dá)意之憾
。一為樂吾先生
,雖然學(xué)問淵博,但
其評注
,間有牽強附會之處
,不免乎硬湊而離題也。一為轉(zhuǎn)輾抄錄
,錯字百出
。(緣此搞原系徐樂吾先生評注早擬付梓,因事未果
,民國三十八年秋
,徐先生遽歸道
山之日,適當(dāng)滬上雷厲風(fēng)行
,嚴(yán)禁此道之時
,同好之人,恐其湮沒失傳
,逐密商而將之油印數(shù)十份
,冀能留傳后世,而供后學(xué)研究參政
,該油印本
,抄於倉卒而又驚
恐之下,錯誤逢所難免
,)一為此油印本稿
,余在一九五七年,借自上海李雨田先生,雨田先生
,好學(xué)不倦
,當(dāng)其讀本書之時,已加校正
,余忝任校對
,初校既翻覆
而不憚其煩,二校三校
,亦閱全文
,但仍恐亥豕魯魚,頗多錯訛
,愧對讀者甚矣。惟一厚望者
,出版之后
,命理同好諸君,予以指謬
,并參加寶貴之意見
,當(dāng)於再版
時并刊之,俾此碩果公存之作
,更添牡丹綠葉之妙也
。謹(jǐn)為之序。
丙午立冬韋千里誤用於臺北旅次。
窮通寶鑒序
古語有云:“言之不文,行之不遠(yuǎn)”,有以哉,欄江綱一書,以十干配十二月察其生旺休囚,以定取用之準(zhǔn)則,立一成以馭萬變,秩然有序,命理書中,殆無其匹,
顧以出於術(shù)者之手;義精理奧,詞不達(dá)意,輾轉(zhuǎn)傳抄,魯錢亥豕,不可卒讀,沈渝幾五百年,不為世重,夫?qū)iT之學(xué),幽邃之理
,而欲以普通文筆,深入而顯出
,誠
非易事
,其不達(dá)又何足怪,而后之學(xué)者
,不能領(lǐng)會其義
,逐并其書而輕視之,高山流水
,知音者希
,反不如淵海,神峰之受人歡迎
,斯則良可歡也
!欄江綱作於明
代,不署作者姓氏
,至清初康熙間
,入於日官之物,易名曰:造化元鑰(見原序)至清季光緒間
,入於楚南余春臺手
,又易名曰:窮通寶鑒,始有刊印本
,即今之坊
本是也
,予於評注寶鑒時,奇其書
,未能盡解其義
,偏求善本不可得,疑其有誤而不敢擅易
,嗣由友人之介
,於舊書肆中,購得真州吳氏有福讀書堂珍藏精抄本
,兩
相比對
,相互校正,一字出入
,義理懸殊
,所列命造,亦多數(shù)百
,則為有清日官所增附者也
,復(fù)經(jīng)數(shù)年之研求,在昔視為不可解者,今乃恍然不悟
。蓋熟習(xí)之余
,始
能旁通,實例入手
,自然領(lǐng)會
,其間蓋有不可強求者,爰不揣淺陋
,重為闡述
,并以搜集之近代名人命造附后,名之曰(造化無匙評注)述而不作
,其辭有未達(dá)者
,
代為達(dá)之而已,非敢有所闡發(fā)也
,顧義理深邃
,變化繁復(fù),詞有未當(dāng)
,易啟誤會,自始迄今
,蓋已七易稿矣
,時值玄黃戰(zhàn)野,蚩尤橫飛
,資生事業(yè)
,盡付劫灰,稿成
而出版之資已無著
,詎造化之機(jī)
,固有所不可泄耶,抑義理顯晦
,會有其時
,時即因緣,猶未至耶
,姑留其稿
,以待將來。民國叁拾年仲冬
,徐樂吾敘於乾乾書屋
。
窮通寶鑒原序
上古首重性命之學(xué),修身養(yǎng)心 ,以全天之所付
,是性即命,而命即性也,后人祿命之術(shù)
,莫知所自起
,而精其術(shù)者,管公明
、郭景純
、李虛中輩。談人窮通生死
,悉
著其奇驗
,則其由來舊矣,雖與性命之學(xué)異
,然非窮通陰陽之妙
,控造化之原,不能預(yù)識其機(jī)先也
;今之業(yè)是術(shù)者
,皆以子平為宗,考子平
、五季人
、名居易、紹虛
中之傳
,而損益其法
,較精於前者,專重財官印食等取格
,疑其猶有秘而未泄也
,天道貴中和,氣多偏駁
,陽過則剛
,陰過則柔,吉兇倚伏
,禍福雜糅
,談命者藉此
偏勝之隙,而察其端倪
,造化元鑰一書
,獨得其秘焉,是書分上下兩卷
,忘其作者姓名
,相傳吾臺先賢陳南陔先生得諸日官所授,論簡而賅
,理微而顯
,雖立一成之
局:實具萬變之機(jī)
,深參之可以通源
,淺得之亦能微中
,洵祿命之圭臬也
,向為同人傳抄日久
,不無魯魚亥豕之訛,今略為校正
,而井摘祿命諸書之要者
,以附於卷
之后
,付梓以公同好
,而使世之人
,知有命而安之,修其身以俟之
,識其偏而補球之
,亦未必非進(jìn)學(xué)之一助也,是為序
。
按原序無作者姓名 ,殆當(dāng)時有志付梓而未成也,書中所附
,有康熙命造稱為有康熙命造為勝天命造
,其為康熙時代日官所授無疑。
五行總論
五行者,性本乎天地之間而不窮者也,是故謂之行 。
研究命理,首須明五行之為何物,五行者,春夏秋冬之氣候也,流行於天地之間,循環(huán)不斷,故謂之行。
財官食印等八神名稱,古人擔(dān)綱挈領(lǐng)。以示初學(xué),所以便於論休咎也
,如論生克
,五行各有所宜,性質(zhì)不同
,未可概論
,言財官食印,不如徑言五行之為便
,故本書
專論五行
,不言八神,四時氣候
,古人代之以卦
,名曰卦氣,至漢代
,始易以五行
,生克
,及印比官鬼等名稱(詳子平粹言)卦氣合氣候方位言,今論五行
,亦宜會
其意也
。
北方陰極生寒,寒生水,南方陽極生熱,熱生火,東方陽散以泄而生風(fēng),風(fēng)生木,西方陰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 ,中央陰陽交而生溫
,溫生土,其相生也所以相維
,其相克也所以相制
,此之戀謂有倫。
以五行代春夏秋冬之名稱 ,配合方位
,出於天然,北方亥子丑
,冬季也
。南方巳午未,夏季也
,東方寅卯辰
,春令也,西方申酉戌
,秋令也
,冬季陰寒為水,夏季陽
熱為火
,春令陽和散泄為木
,秋令寒肅收斂為金,土無專位
,居中央而寄四隅
,四隅者,艮(丑寅)巽(辰巳)坤(未申)乾(戌亥)
,即四季交脫之際也
,春夏之
交,木氣未盡
,火氣已至
,間雜之氣名也屬土
,(夏秋冬同論)如統(tǒng)一年而論土,至午未月為最旺
,亦居中央之意也
,順序相生,所以相維
,故循不而不斷
,隔位相
克,所以相制
,故盛極則衰
,否極則泰,無往不復(fù)
,天之道也
,倫者常也,言有一定之程序也
。
夫五行之性,名致其用,水者其性智,火者其性禮
,木其性仁,金其性義
,惟土主信
,重厚寬博,無所不容
,水附之而行
,木托之而生,金不得土則無自出
,火不得土則無自歸
,必?fù)p實以為通。致虛以為明
,故五行皆賴土也。
由五行之性質(zhì)而推其用,水性流動,其象為智,火性光明,其象為禮,木性陽和,其象為仁,金性嚴(yán)肅,其象為義,土性渾厚,則近於信,以五行配五常,有此象
徵,人秉五行之氣以生,隨其秉賦而成各人之個性,有類似之點,如金水傷官,人必絕頂聰明,火性炎上,生居?xùn)|南,果斷有為。若居西北謹(jǐn)畏守禮,(見下論火)
曲直成格
,必主仁壽
,由各人之秉賦而推其性情,犬致不甚相遠(yuǎn)也
。土無專位
,而四時皆有其用,金水木火
,賴土以存
,然言其性,則過於厚重而不靈
,必?fù)p其實
,
致其虛,方能致用
,故土之用
,所賴金水木火以成也,推其形色
,則水黑
,火赤,木青
,金白
,土黃。及其變易則不然
,當(dāng)以生旺從正色
,(當(dāng)生旺則正氣全,可見
正色)死絕從母色(水者木之母
,死絕則黑
,木者
,火之母,死絕則青
,火者
,土之母,死絕則赤
,土者
,金之母,死絕則黃
,夫五行死絕
,則氣歸根見母之色,凡
人遇苦楚呻吟呼母者
,即此之義也
,形成冠帶從妻色。(少壯之年及衰老之際仰妻之時也)
,病敗從鬼色
,(病、敗之地
,鬼旺之鄉(xiāng)
,受克則氣歸鬼)。旺墓從子
色
,(旺為傅
,墓為收斂,故色在於子)
,其數(shù)則水一
、火二、木三
、金四
、土五、生旺加倍
,死絕減半
,以義推之。
五行之色,隨生旺絕十二宮而變易
,生旺者,長生臨官
。成形冠帶者
,沐浴冠帶也
,旺墓者
,帝旺墓庫也
。病敗者,病位衰位也
,死絕者
,死位絕位兼胎養(yǎng)育之也。五行之?dāng)?shù)
,即河圖之?dāng)?shù)也
,更以生旺死絕增減推之。
夫萬物負(fù)陰而抱陽 ,沖氣以和
,過與不及,皆為乖道
,故高者抑之使平
。下者舉之使崇,或益其不及
,或損其太過
。所以,貴於折衷
,歸於中道
,使無有余不足之累,即財官印食貴人驛馬之微意也
。行運亦如之
,則命理之說,思過半矣
。
陰陽者正負(fù)也,萬物皆有陰陽,生長而盛而衰老病死
。一氣循環(huán)
,周流不斷,由生而長為陽
,為正氣
,由盛而衰老病死為陰,為退氣
。(參閱子平粹言)命理之意
,
無非損之益之,使其歸於中道
,無過與不及而已
,才官食印,為五行生克制化之代名詞,貴人驛馬列等神殺
,亦五行動靜變化之名稱也
,原命合於中道,不待運而
發(fā)
,原命有缺
,則必待運之助,吉兇休咎
,胥由此出
,子平之理,不外乎此矣
。
論木
木性騰上而無所止,氣重則欲金任使,木得金,則有惟高惟斂之德,仍愛土重,則根蟠深固。土少則有枝茂根危之患,木賴水生,少則滋潤,多則漂浮,甲戌、乙
亥 、木之源,甲寅
、乙卯
,木之鄉(xiāng)。甲辰
,乙巳
,木之生,皆活木也
,甲申
、乙酉、木受克
,甲午
、乙未、木自死
,甲子
、乙丑,金克木
,皆死木也
。生木得火而
秀。丙丁相同
。死木得金而造
,庚辛必利,生木見金自傷
,死木得火自焚
,無風(fēng)自止
,其勢亂也。遇水返化其源
,其勢盡也
,金木相等,格為啄輪
。若向秋生,反傷
於斧
,是秋生忌金重也
。
總論木性,陽散而泄為木,欣欣向榮,故云騰上,其氣散泄而無收束。金者,肅殺之氣,其性收斂,正治散泄之病也。木重用金,仍不離土,土不但能生金,兼能培
木,木克土為財,然與火之克金,金之克木,有不同,正以土有反生之功也。水者木之印,然水少則生木,水多反窒木生機(jī)。木有活木死木之分。以十二宮方位論
之,自長生至衰位 ,生機(jī)暢逐,自病死至胎養(yǎng)
,木多枯槁
,故甲寅、甲辰
、甲子
、乙亥、乙卯、乙丑
、活木也
,甲午,甲申
、甲戌
、乙巳、乙未
、乙西
、死木也。
(以甲子
、乙丑為死木
,甲戌、乙巳為活
,理有未合
,蓋參雜納音言也),活木見火
。則成通明之象
,見金則傷,而成棟梁之器
。遇火自焚
,遇水漂浮,然其中亦有
分別
,秋木宜金
,夏木宜水,詳下文
。金木相制成格
,名為啄輪,最為上格
。(相等者
,柱見四木四金,兩神成象也)
,然生於三秋
,木氣已盡,金神司令
,雖干支
相等
,仍然木被金傷,故秋木見金
,必須火制也
,凡兩神成象
,當(dāng)察月令之氣以分強弱,不僅秋木為然也
。
春月之木,余寒猶存,喜火溫曖
,則有敷暢之美
,藉水資扶。而無乾枯之患
,初春陰濃濕重
,則根損枝萎,故不宜水盛
,春木陽氣煩燥,葉槁根乾又不能無水
,是以水火二物即濟(jì)方佳
。
木,三春氣候之代名詞,陽和之氣也,論其宜忌,當(dāng)分三個時節(jié)。立春后,雨水前,為初春,雨水之后,鼓雨之前,為仲春。鼓雨之后,為暮春。仲春兩個月中,又
分春分前后言之,余寒猶存,言初春也。得丙火溫曖則敷榮,見水多則萎絕,或丙火出干,地支配合一二點水,則有即濟(jì)之功,至大師兄多則根損枝枯,反損精神,此言
初春專以丙火為用也。仲春陽氣漸壯,宜水火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