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yè)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學(xué)漸法之金丹大道 >> 外丹研究

      諸家神品丹法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諸家神品丹法

      經(jīng)名:諸家神品丹法

      。原不題編撰人
      ,約出於宋代
      。輯錄抱樸子
      、孟要甫
      、孫真人
      呂洞賓等諸家煉丹方訣
      。六卷
      。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洞神部眾術(shù)類。
      諸家神品丹法卷之一
      抱樸子內(nèi)篇
      抱樸子曰:神仙黃白之方
      ,二十五卷
      ,千有余首。黃者金也
      ,白者銀也
      ,古人秘重其道,不欲指斥
      ,故隱之
      。或題篇云庚辛
      。庚辛者
      ,亦金也。然率多深微難 知
      ,能解少許爾
      。世人多疑此事為虛誕,與不信神仙者正同也
      。余昔從鄭君與左君
      ,於廬山中試作皆成。然其齋戒禁忌之勤苦
      ,與合九丹仙藥元異也
      。俗人多譏余好 異端,欲強(qiáng)通天下地之不可通者
      。余亦何為然哉
      。若欲以此事騁辭章於來世乎,余所著外篇及雜文二百余卷
      ,足以寄意於后代
      ,不復(fù)須此。且內(nèi)篇皆直語耳
      ,元藻飾 也
      。世人皆以余為迂闊不急,未若論世俗切近之理
      ,可以合眾心也

      然余所以不能已於斯事者,誠(chéng)見其效驗(yàn)也
      。又所以承受師訓(xùn)
      ,非妄言者,而余貧若元財(cái)力
      ,又遭多難之運(yùn)
      ,兼以道路隔塞
      ,藥物難得,竟不遑合作之
      。余今告 人
      ,言我曉作金銀,而躬自饑寒委頓
      。何異自不能行
      ,而賣治璧之藥,孰能信之
      。然理有不如意者
      ,亦不可一盤斷。所以勤綴之於翰墨
      ,欲令將好奇賞真之士
      ,見余 書而知其論道之意耳
      。夫人變化之衛(wèi)
      ,何所不為。蓋人身本見而隱之法
      ,鬼神本隱而見之方
      ,能為之者往往多矣。水火在天
      ,而取以陽(yáng)燧方諸
      。鉛性白也,赤之以為 丹
      。丹性赤也
      ,而白之以為鉛。云雨霜雪
      ,皆天地之氣也
      ,而以藥作之為真,無異至於飛走之屬
      ,蚊動(dòng)之類
      ,稟形造化,既有定矣
      。及其倏忽而易舊體
      ,化為異者, 千端萬品
      ,不可勝論

      人之為物最靈,而男女易形
      ,為鵠為石
      ,為虎為暖
      ,為蛇為電,又為鴛鴦
      。至於高山為深淵
      ,空谷為丘陵,此亦大物之變化
      。變化者
      ,乃天地之自然,何獨(dú)異物 之不可以為金銀乎
      。譬之陽(yáng)燧所得之火
      ,方諸所得之水,與常水火豈有別哉
      。蛇之成龍
      ,茅糝為膏,亦與自生者元異也
      。原其根源所由
      ,皆自然之感致。其非窮理盡 性者
      ,不能知其指歸
      。非原始反終者,不能見其情狀
      。其有狹觀近識(shí)
      ,不能求遠(yuǎn)。以周孔不說
      ,墳藉不載
      ,一切謂為虛誕,不亦陋哉
      。又世云:劉向作金不成
      ,便云 天下果元此道。是見田家或遭水旱不收
      ,便云五谷不可播植得也

      成都內(nèi)史昊太文,博達(dá)多知
      ,亦說嘗事道士李根
      ,煎鉛錫,以少藥一大豆許
      ,投入
      ,以鐵杖攪之,冷即成銀
      。太文得其秘方
      ,欲自作而連在官
      ,竟不作,恒嘆息 焉
      。又桓君山言蘇黃門郎程偉好黃白術(shù)
      ,取妻得知其方女。偉當(dāng)從駕出
      ,而無時(shí)衣
      ,甚憂。妻曰:請(qǐng)致兩端縑
      ,縑元故而至前
      。偉按《枕中鴻寶》作金不成,妻乃往 視之
      。偉方扇炭
      ,炭中有水銀。妻曰:我試相示一事
      ,乃囊中取少少藥投之
      ,食頃撥之,已成銀
      。偉大驚曰:道在汝
      ,何不早告我也。妻曰:得之須有命
      。偉於是日 夜誘說之,賣田宅以供衣食
      ,猶不肯告
      。偉乃笞撻伏之。妻曰:道必當(dāng)傳人
      ,雖道路相遇
      ,投之如是。非其人口是心非者
      ,雖寸斷肢解
      ,而道不出口也。偉逼之不 止
      。妻乃發(fā)狂
      ,裸而走,以泥自涂
      ,而至於死

      近者廬江太守華令,思高才達(dá)洽聞之士也
      。而事之不經(jīng)者
      ,多所不信
      。后有道士為說黃白事,乃試令作之
      ,以鐵器銷鉛
      ,以散藥投中,即成銀
      。又銷此銀
      ,以他 藥投之,乃成金
      。又從此道士學(xué)徹視之術(shù)
      ,行之未百日,夜外即天文不覺
      ,復(fù)有屋舍籬障
      ,及四鄰了然。又妻名瑤華者
      ,已死
      ,乃現(xiàn)形與之言平生。又祭廟
      ,神答其 拜
      。令思嘆曰:世問乃元所不有,五經(jīng)雖不載
      ,不可意也
      。然不聞方技者,卒聞此不亦驚怪耶

      又作黃白
      ,亦如作神丹,皆須齋潔百日已上
      ,其中或有須口訣者
      ,皆宜師授。又宜入探山之中
      ,清潔之地
      ,不可令愚俗知之。昔劉向止宮中作之
      ,使宮人供給
      , 非齋潔者,又不能絕人事
      ,使不往來也
      ,如此安可得成乎。俗問染繒練帛,尚不使雜人見之即壞
      ,尸黃白之變化哉
      。凡事元巨細(xì),皆宜得要
      ,妄作酒漿美躍
      ,猶不能 成,況大事乎

      昔鄭君有言
      ,至於真人作金,自餌服之
      ,致神仙
      ,不治富也
      。故經(jīng)日:金可作也
      ,世不可度也
      。銀亦可餌服j但不及金也。予又難之曰:然則何不餌世間金銀
      , 而化作之
      ,化作之則非真,非真則詐偽也
      。鄭君答日:世問金銀可餌
      ,然道士率多貧。故諺日:自元肥仙人
      ,富道士也
      。師徒十人五人,安得金銀以供之乎
      。又不能 達(dá)采
      ,故宜作也。又點(diǎn)化之金
      ,乃諸藥之精,勝於自然者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渡裣山?jīng)》云:丹精生金,此是以丹作金之說也
      。故山中上有丹砂
      ,其下有多金。且夫作金成
      ,則為真 物
      ,雖百煉不臧,此得天地自然之道
      ,故能成
      ,何為詐乎
      。詐者如曾青涂鐵,鐵赤色
      。如銅以雞子白化銀
      ,銀黃色如金,而皆外變內(nèi)不變者也

      夫芝菌者
      ,自然所生。而仙經(jīng)有以五石
      、五木種芝
      ,芝生取而服之,亦與自然芝元異
      ,俱令人長(zhǎng)生
      ,此似作金之類也。雉化為蜃
      ,雀化為蛤
      ,與自然者正同。故 經(jīng)云:流珠九轉(zhuǎn)
      ,父不語子
      。化為黃白
      ,自然相使
      。又日:朱砂為金,服之升仙者上士也
      。茹芝導(dǎo)引
      ,咽氣長(zhǎng)生者中士也。餐食草木
      ,千歲以還下士也
      。《玉諜記》 云:天下悠悠
      ,皆可生也
      。患於猶豫
      ,故不成耳
      。《銅柱經(jīng)》日:丹砂可為金也
      ,河車作銀立可成
      ,成則為真。子得其道,可以仙身
      。黃山子曰:天地有金
      ,我能作 之。二黃一赤
      ,立成不疑
      。《龜甲經(jīng)》曰:我命在我
      ,不在於天
      。還丹成金,億萬年也
      。古人豈欺我哉
      。但患知此道者多貧,而藥生遠(yuǎn)方
      ,非亂世所能得
      。若戎鹽、 鹵咸
      、皆清平時(shí)了不直價(jià)
      ,今時(shí)不限價(jià)直,而買之元地
      。羌里石膽
      ,千萬求一斤而得。徒知其方
      ,而與不知者正同
      ,可為長(zhǎng)嘆也。有其法者
      ,則或饑寒無以合之
      。而 富貴者,則復(fù)不知法也
      。就令知之
      ,亦萬元一信也。假令頗信之
      ,亦已自多金銀
      ,豈肯費(fèi)見財(cái),以市其藥物
      ,恐擊景逐飛之悔,故莫肯為也

      且夫不得明師口訣
      ,誠(chéng)不可輕作也。夫醫(yī)家之方藥淺露之甚,而其師用之得效
      ,便復(fù)秘之
      ,故方用后宮游女僻側(cè)之膠封。君泥丸
      、木鬼子
      、金商芝、飛軍根
      、伏 龍肝
      、白馬汗、浮云澤
      、龍丹衣
      、夜光骨、百花醴
      、冬鄒齊之屬
      ,皆近物耳。而不得口訣
      ,猶不可知
      ,配黃白之衛(wèi)乎,非獨(dú)以價(jià)而秘之
      。此道一成
      ,則可以長(zhǎng)生,故 古人重之
      。凡方書所名藥物
      ,又或與常藥同而實(shí)非者,如河上姥女
      ,非婦人也
      。陵陽(yáng)子明,非男子也
      。禹余根
      ,非米也。堯漿
      ,非水也
      。而俗人見方,用龍膽
      、虎 掌
      、雞頭,鴨腳
      、馬肺
      、犬血
      、鼠尾、牛膝
      ,皆謂血黑之物也
      。見用缺杯、覆盆
      、釜鏗
      、大戟、鬼箭
      、天鉤
      、則謂鐵瓦之器也。見用胡王使者
      、倚枯新婦
      、野丈夫、 守田訪
      、戴文洛
      、徐長(zhǎng)卿,則謂之人名也
      ,近用之
      。或有不知玄之方
      ,孰能悉解之
      。劉向作金不成,元可怪也
      。如得其要
      ,則復(fù)不煩圣賢大才而后作也,凡人皆可為 也
      。劉向豈頑人哉
      ,為直坐不得口訣耳。今將載其約而效要者
      ,以貽將來同志焉

      當(dāng)先取武都雄黃,色如雞冠而光明
      ,無夾石者
      ,多少任意,不可臧五斤以下
      。搗之如粉
      ,以牛膽和煮之令糝,以赤土釜中
      ,可容一斗者
      。先以戎鹽
      、石膽末薦釜 中,令厚三分
      。乃納雄黃末厚五分,復(fù)加戎鹽於上
      ,如此相次至盡
      。又加碎炭火如棗核者,令厚二寸
      。以螻蚓土及戎盥為泥
      ,釜外以一釜蓋之,皆泥令厚二寸
      ,勿令 泄氣
      。陰乾一月,馬矢火溫之三日三夜
      ,寒發(fā)出
      ,鼓下其銅,銅流如冷銅鐵也
      。乃令鑄此銅為莆
      ,盛丹砂水,又以馬矢火溫之四十日
      ,發(fā)出鼓之得庚
      。將庚即為莆, 又盛丹砂水
      ,以馬矢火溫之三十日
      ,發(fā)鼓取搗治之。取二分生丹砂
      ,一分丹粉
      ,汞者水銀也,立成黃金矣
      。光明美色
      ,可餌。
      作丹砂水法
      治丹砂一斤
      ,納竹莆中
      ,加石膽、硝石各二兩
      ,覆藉上下
      。莆口以漆骨丸封之,以須乾
      ,以甕缸盛醇苦酒數(shù)升
      ,納藥莆中
      ,埋地深三尺,三十日成水色
      ,赤
      ,味苦也。

      金婁先生從青林子受作金法
      先緞錫方廣六寸
      ,厚一寸一分
      。以赤鹽和石灰汁,令如泥
      ,涂錫上
      ,通厚一分,累之納於赤土釜中
      。率錫十斤
      ,赤盥四斤,合土釜封固其際
      ,以馬矢火溫之
      ,三 十日發(fā)之。視錫中悉如灰狀
      ,中有顆顆如豆者
      ,即庚也。合治納甌中
      ,以炭火煉之成也
      。率錫十斤,得庚二十兩
      。唯長(zhǎng)沙
      、桂陽(yáng)、豫章
      、南海土釜可用耳
      ,彼土人以 炊食用,自多也

      作赤盥法
      用寒鹽一斤
      ,羽涅一斤,合納以鐵器中
      ,以炭火火之
      ,候其消末,乃出之可用

      角里先生從稷丘子所受作庚法
      先以礬水二分
      ,納鐵器中,加炭火上令沸
      ,乃納汞
      ,多少自在
      ,攪令相得六七十沸,注地上成白銀
      ,乃收
      。取丹砂水、白青水各一分
      ,雄黃水二分
      ,於鋸中加微火上令沸。此以白銀納於其中
      ,多少自在,可六七沸
      ,注地上即成上色紫磨庚也
      。數(shù)攪之令相入,復(fù)加炭火令沸
      ,以此為妙

      作雄黃水法
      治雄黃,納生竹莆中一斤
      ,加硝石二兩
      ,復(fù)薦上下,以漆骨丸封
      ,納苦酒中
      ,埋陰地深三尺,二十日成

      作青白丸石水法
      作青白水及丸石水
      ,同法,但各異莆耳

      小童作庚法
      作大鐵莆
      ,盛中一尺二寸,高一尺
      。作小鐵莆
      ,盛中六寸,瑩磨之
      。以赤石脂一斤
      ,硝石一斤,云母一斤
      ,代赭石一斤
      ,硫黃半斤,空青四兩
      ,凝水石一斤
      ,皆 合搗細(xì)篩
      ,以醞和涂小莆中,厚二分
      ,取汞一斤
      ,丹砂半斤,良飛半斤
      ,攪令相得
      ,不見汞為度。置小莆中
      ,云母覆其鐵蓋鎮(zhèn)上
      。取大莆,去爐上
      ,消鉛注大莆中
      , 沒小莆去上半寸,取鉛消為候
      ,猛火吹之
      ,三日三夜成,名曰紫粉
      。取鉛十斤
      ,於鐵器中消之,二十日上
      ,更納銅器中
      。須鉛紫粉七方寸匕耗之,即成黃庚
      。欲白 銀
      ,取鉛置鐵器中,納紫粉方三寸匕
      ,上火令相得
      ,注水中即成銀也。
      取良飛法
      用鉛十斤
      ,納鐵器中
      ,坐火上露炊之,鉛納汞三兩
      ,早出者以鐵匙抄取之
      ,名曰良飛也。
      務(wù)成子作庚法
      作器莆
      ,長(zhǎng)九寸
      ,徑五寸。搗雄黃三斤,螻蚓土等分
      ,合為泥
      ,涂裹,使徑三寸
      ,遺口四寸
      。加丹砂水二合覆,馬矢火上令極乾
      ,納梧桐中
      ,塞以銅蓋,堅(jiān)以黃 沙筑上
      ,復(fù)以螻蚓壤重泥上
      ,令無氣泄。置炭火中
      ,令上有三寸炭火
      ,至莆口赤,可寒之
      。發(fā)視雄黃,皆入著銅莆中
      ,復(fù)出之
      。如前法,三斤雄黃皆下入著銅莆中
      , 下提取與黃丹等分合
      ,以為爐,大小自在也
      。欲用之
      ,置爐於炭中,爐赤
      ,納水銀
      。水銀動(dòng),納鉛
      。其中黃從旁起交中央
      ,即注之地上,成黃庚
      。凡作三千五百斤
      , 爐力盡矣。此庚取壯荊子
      、赤黍酒漬之百日
      ,柔可丸也。如小豆大,服一丸
      ,日三服
      ,盡一斤則三蟲伏尸百病皆去,盲者視
      ,聾者聽
      ,老者還少,入火不灼
      ,百邪眾 毒
      ,冷病暑濕,不能傷
      。服盡三斤
      ,則步行水上山川,百神皆來侍衛(wèi)
      ,壽與天齊
      。畢以榕血、朱草煮一丸
      ,以拭目四訾
      ,即見鬼及地物,能夜書
      。以白羊血涂一丸
      , 懸都門上,龍并立出
      。以青牛血
      、丹雞血涂一丸,懸都門上
      ,一里不疫
      。以藥涂牛羊六畜,皆不疫
      ,虎豹不犯也
      。以虎膽、蛇脂涂和一丸
      ,從月建上
      ,以擲敵軍,彼 自亂相殺而走矣
      。以馬血涂一丸
      ,投井中,水自沸
      ,投流中
      ,自逆流百步。以白犬血涂和一丸,投社廟中
      ,其鬼神即見
      ,人可役使。以兔血涂和一丸服之
      ,又一丸置 六陰之地
      ,行廚玉女立可供六七十人也。以鯉魚膽涂和一丸
      ,持以入水
      ,水為之開十丈,可得氣息水中行
      ,冒雨衣不濕也
      。一紫莧煮一丸,含咽其汁
      ,百日不饑
      。以 磁石煮一丸,納髻中
      ,以擊賊
      ,白刃流矢皆不中傷之。有射之者
      ,矢皆自向
      。以六丁六壬上土并一丸,以蔽人中則隱形
      。含一丸,以北向噴大火
      ,火自滅
      。以庚辛申 酉時(shí),向西北一丸擲
      ,樹木即日枯
      。以一丸,禹步擲
      ,虎狼蛇蝗皆即死
      。化一丸
      ,書石入石
      ,書金入金,所書皆入其肌
      ,削治不去也
      。卒死未經(jīng)宿,以月建上水下一 丸,令入喉
      ,又令人含水噴死人面
      ,即活。以狐血
      、鶴血涂一丸
      ,納爪中,以指萬物
      ,隨聲變化
      ,山行木走,人皆見之
      ,然則實(shí)動(dòng)也
      。凡作黃白,皆立成
      。秘之秘 之

      玄真子伏汞金法
      雄黃一斤,汞一斤
      ,膽礬四兩
      ,硝石四兩,胡蔥四兩
      ,苦酒三升
      。先將雄黃、蔥
      、? 苦酒一同枯乾
      ,研為末,以水飛去
      ,蔥將雄汞一處研細(xì)勻
      。取青竹莆一只,先以礬硝二味同研末
      ,入一半末在莆中
      ,次入雄黃,以硝礬蓋
      。次取骨灰二兩
      ,生漆二 兩,和為丸
      ,塞莆口
      。以磁罐盛左味數(shù)升,浸藥莆上
      ,以蓋蓋罐口
      ,埋地陰處
      ,探三尺。盡四十九日
      ,取出化為水
      。如用,以甘鍋盛藥水半合
      ,汞一斤
      ,同一處,於 文武火上枯即為庚
      。用此庚一兩
      ,化山澤十兩,為上色紫磨庚
      。如用之者
      ,宜秘慎之,不可輕泄也

      金丹龍虎經(jīng)
      龍虎內(nèi)秘
      ,真文妙訣。夫龍虎大丹者
      ,起自三皇之后
      ,遞相傳受,上古以來
      ,并無文字
      ,皆以口傳心受。自五帝之后
      ,其法始行
      ,天下歷代以來,得道之眾矣
      。 至人中尚且無一二親傳其口訣
      。況老子述五千文,釋氏演三乘教
      ,只說元為見性之理。生而有死
      ,唯全其性
      ,作虛明之神,終不能堅(jiān)固其形
      ,爭(zhēng)似還丹
      ,生前不死不 息,內(nèi)質(zhì)而獲飛仙
      ,乃是有為之真法
      。況古今得道神仙不少
      ,皆不言還丹一事。蓋此道至大
      ,不可輕泄
      。只教人以.呼吸日月之光還精運(yùn)氣,思神守一
      ,御女秘精之 法
      ,及服食草木,五金八石藥
      ,且暫延年命
      ,與俗人稍殊,終元長(zhǎng)生之路
      。若遇水火刀兵
      ,毒蟲猛獸。毒藥惡禍
      ,鬼神傷害
      ,性命不能出五行造化,如此千條
      ,皆不 可久賴
      。豈不見古人有全家飛升者,皆大還丹
      ,至寶至尊至貴
      ,至妙至玄之力也。還者
      ,反歸之義
      。丹者,赤色之名也
      。是將丹砂化出真汞
      ,汞借鉛而變作黃芽,黃 芽復(fù)變作丹砂
      ,丹砂伏火
      ,變化還丹也。有如反還之功
      ,故能令老者反壯
      ,死者復(fù)活,枯者即榮
      ,點(diǎn)瓦礫成至寶
      ,其神圣之功,豈不大哉

      大還丹有三品
      上品九轉(zhuǎn)金液瑯訐大還丹
      ,上天之寶
      ,不傳下世。中品龍虎大丹
      ,下品八石變水銀九品神丹
      。自軒轅黃帝煉丹飛升之后,是我龍虎大丹
      ,其功最大
      。若一刀圭入 口,永定延年
      ,去邪歸正
      ,三尸九蟲,當(dāng)自皆除
      ,固住丹田
      ,精神不散。上古得道神仙元數(shù)
      ,盡秘還丹之理
      。塵世雖有丹經(jīng)略言大盤,悉皆隱秘玄元
      ,又元口訣
      。后 世有好道者,元所措手
      ,空自蹉跎衰老矣
      。予今泄露天機(jī),直書口傳訣法
      ,以貽有志之人
      。欲修性命之道者,不須疑誤矣

      真龍真虎口訣
      真龍者
      ,是丹砂中水銀也。因太陽(yáng)日晶降泄真氣
      ,入地而生也
      ,名日汞。真虎者
      ,是黑鉛中白銀也
      。因太陰月華降泄真氣,入地而生
      ,號(hào)日鉛。此二寶者稟日精 月華之真氣
      ,故鉛則有氣
      ,汞本元形
      。七十二石之尊,莫過鉛汞
      ,可造龍虎大還丹
      。經(jīng)日:生水銀能固死人,死水銀能固活人
      。目前有驗(yàn)
      ,奈何行尸之輩,不究大丹 者
      。有如此之神效
      ,遇者宿有仙分,祖宗遺慶
      。得遇此法者
      ,且在秘塞保守,慎勿輕泄
      ,如或泄之
      ,一身受殃。雖父子至親
      ,亦勿言之
      。若遇至人同心合道者,可付 口訣耳

      諸家神品丹法卷之一竟

      諸家神品丹法卷之二
      修丹擇地儀式
      玄真子孟要甫述
      泥爐安鼎
      立壇設(shè)祭
      儀式口訣
      夫修金丹
      ,先須擇地名山,結(jié)仙倡三人
      ,須要同心合意
      ,近甘泉之水,得年月日時(shí)吉
      ,乃筑室泥爐安鼎
      ,取戊已之土鼎,用之燒珀為者是也
      。至於中胎合子
      ,亦 用珀者。其鼎須寬窄得所,更須臨時(shí)相度
      ,可安得中胎合子
      ,周回宛轉(zhuǎn),容得火氣流行
      ,最為妙。鼎太寬則水火不濟(jì)
      ,太窄則水火之氣不行
      ,切在細(xì)意為之
      。其爐六 壇,三層以應(yīng)三才
      。爐上安鼎
      ,水火既濟(jì)。其所造爐
      ,高一尺二寸
      ,闊一尺六寸,爐心中相去一尺
      ,外厚三寸
      。前開一火門,高五寸
      ,闊四寸
      ,以進(jìn)其火。后留實(shí)道 如突形
      ,以泄火氣
      。將進(jìn)火切在牢密。安爐立鼎訖
      ,下火時(shí)傍祭拜
      ,上告天地神祇,向北設(shè)酒果三分
      ,香三案
      ,先墊香拜,次長(zhǎng)跪
      ,低聲密祝曰:某年月日鄉(xiāng)貫?zāi)? 人
      ,奉為燒丹,欲求長(zhǎng)生
      ,誓愿畢
      ,再告神祇,唯愿大道諸仙真君
      ,表察虔誠(chéng)
      ,速成黃白,服之長(zhǎng)生
      ,上沖九天
      ,壽同日月。弟子青詞
      。祭畢
      ,自食之。
      混沌未分,其道杳冥
      。才分之后
      ,一氣生焉,謂之真一
      。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萬物
      。萬物之中,人稱最靈
      ,所以配天地為三才
      。三才之內(nèi),唯人壽數(shù)有限
      ,其 壽考者而不能滿於百歲
      ,其夭促者不足以言也。靜而思之
      ,忽自傷嗟
      。予以弱冠,因讀丹經(jīng)
      ,稍知旨趣
      。說還丹之法有大奇之功,人服長(zhǎng)生
      ,壽同天地
      。於是反復(fù)披 尋,怡然存思
      。自茲之后
      ,志慕神仙,朝昏在念
      ,夢(mèng)寐留心
      ,前后二十余年,幸遇至人傳授藥物
      ,方知鉛汞乃一金一水
      ,火候用一陰一陽(yáng)。所恨光陰遺邁
      ,日月因 循
      ,未契同心,獨(dú)難修制
      。今將所得真訣
      ,寫錄于后,及引先圣丹經(jīng),褊釋其義
      ,號(hào)為《金丹秘要參同錄》
      。莫非直指其事,故免綠飾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蛴性?shī)句重迭,或乃言辭鄙 拙
      ,蓋究其理而不假其文也
      。然則還丹之道,至玄至奧
      ,是以不量荒斐
      ,序錄斯文。儻有同志
      ,幸希光覽焉

      竊聞還丹之宗,起自三皇之始
      。所以三皇垂范
      ,五帝相推,綿歷於茲
      ,仁賢相授
      。當(dāng)三皇之世,代代相傳
      ,先授神仙之術(shù)
      ,后禪邦國(guó)之位。汨五帝之后
      ,其道昵 墜
      ,流散山林之士也,所以得道神仙歷代多矣
      。盡垂教法
      ,各著丹經(jīng),傳在世問
      ,千萬余卷
      。并皆玄奧,莫究指歸
      。明知有還丹之道
      ,悟之者鮮矣。蓋謂此法體大道 之虛元
      ,與三才而應(yīng)運(yùn)
      ,奪天地造化之功
      ,盜四時(shí)生成之務(wù),所以修丹之士
      ,須要上知天文
      ,下明地理,洞達(dá)陰陽(yáng)
      ,窮通爻象
      ,并節(jié)黑休王日時(shí),升降火候
      ,進(jìn)退鼎 爐法則
      ,然后會(huì)龍虎法象之門,識(shí)鉛汞至真之妙
      ,兼須內(nèi)明道德,外施慈惠
      ,心與丹合
      ,自達(dá)真陽(yáng)。是知還丹之術(shù)
      ,宿契而成
      ,非一朝一夕而可會(huì)也,又非一向執(zhí)卷 尋文
      ,窮經(jīng)討義而可知
      。須以親遇至人,秘傳口訣
      ,非此元以知還丹之奧旨也
      。亦有妄尋經(jīng)義,誤認(rèn)鉛汞
      ,忖度陰陽(yáng)
      ,猜度火候,如此之盲修瞎煉
      ,自是元志委命托 天

      大凡修制鉛汞,火候?yàn)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陰?yáng)爐鼎為次
      。且喻還丹,以十一月一陽(yáng)初動(dòng)
      ,用火五日一候
      。陰轉(zhuǎn)火起於復(fù)卦,終於坤卦
      ,自然陰陽(yáng)合理
      ,氣候元差。昆鉛汞有 經(jīng),為憑火候
      ,用周易為準(zhǔn)
      。若行火失其氣候,縱然鉛汞是真丹
      ,亦無成
      。喻不時(shí)之物,豈有應(yīng)時(shí)之來乎
      。譬如日月常照
      ,瞽者不見,非日月之咎
      。自是修丹之人
      , 造次而為之也。
      凡用鉛汞為丹
      ,多誤將黑鉛為真鉛
      ,或忍水銀為真汞。及取鉛黃華為黃芽者
      ,亦有煎水嫌煉鹽采精
      ,并水銀、朱砂
      、鉛爐
      、密陀僧,及二青三黃
      、五金八石之 類
      。凡用五金八石一切有質(zhì),并非至法
      。陰真君曰:有質(zhì)不堪為伴倡
      ,縱強(qiáng)修制服傷人。學(xué)丹之士切宜慎之
      。然所論鉛汞二物
      ,丹經(jīng)盡秘。若不直說
      ,元因曉會(huì)
      。鉛 者銀也,謂銀從鉛中得
      ,故以圣銀為真鉛
      。感月之精氣而生,是太陰之水精也
      。若人能制伏成丹
      ,服食豈不長(zhǎng)生乎
      。真鉛央定用銀,更無疑誤
      。青霞子日:黃芽不是 鉛
      ,須向鉛中作。欲得識(shí)黃芽
      ,不離鉛中物
      。汞者水銀,從朱砂所得
      ,有形而無質(zhì)
      ,吸銀黑而凝體,故號(hào)曰真汞
      。感日之精黑而生
      ,是太陽(yáng)之真火也。若能制伏為 丹
      ,服食豈不能固命乎
      。真汞者必用水銀,更元他說
      。《龍虎要訣》云:生水銀能固死人
      ,死水銀能固生人
      。鉛汞者,是天地之至賢
      ,日月之靈氣
      ,法象謂之龍虎, 一切萬物之內(nèi)
      ,唯有鉛汞可造還丹
      ,余皆非法。鉛則有氣
      ,汞本元形
      。鉛內(nèi)陽(yáng)而外陰,故以為丹地
      。借氣而生黃芽
      ,明知得其真氣,而靈芽自生
      ,遂舍真鉛
      。青霞子 日:鉛是芽之母,芽是鉛之子
      。既至得金華
      ,遂舍鉛不使
      。汞本元形,若氣之狀
      ,性全陽(yáng)而形全陰
      ,以百斛入於釜中,煎而乾之
      ,顯茲元質(zhì)
      ,種入鉛中,吸鉛精氣
      , 而變其質(zhì)
      ,謂之黃芽,豈不是從元而有質(zhì)也
      。陰真君曰:元質(zhì)生質(zhì)是還丹

      黃芽者,是大丹之基本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短字尽啡眨翰坏命S芽妙,還丹應(yīng)路賒
      。凡制黃芽
      ,須用旺之旺,以白露為首
      。謂此時(shí)金色圓明
      ,蟾光滿盛,是煉丹之時(shí)候也
      。許 真君曰:八月煉頭冬養(yǎng)子
      。自八月初下手,以九鼎取黃芽
      ,至十月之內(nèi)
      ,全在水火停勻,陰陽(yáng)得所
      ,自然化出靈芽
      。至大師兄火不勻,次過鉛腳
      ,透入靈芽
      ,不堪入用。 如人眼中不可入纖毫之物
      。黃芽八兩為上弦
      ,汞八兩為下弦,上下兩弦共合一斤
      。每斤一十六兩
      ,每?jī)啥你?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一斤?jì)三百八十四銖,應(yīng)其爻數(shù)也
      。上弦八兩
      ,須 是調(diào)其火候,盜取鉛黑滿足
      ,方堪入用
      。李真君日:下弦須假上弦實(shí)。謂黃芽是丹之基也
      。若受黑不足
      ,丹亦不伏。青霞子日:藥在鼎中
      ,如雞抱卵
      ,如子在胎,如 果在樹
      ,但受黑滿足
      ,自然成熟。藥入中胎
      ,切須固密
      ,恐漏泄真黑。又日:固濟(jì)胎不泄
      ,變化在須臾
      。中胎所制,其形圓如天地未分
      ,混若雞子圓
      ,高中起伏若蓬 壺
      。開閉微密
      ,神運(yùn)其中,藥入中胎

      將欲修煉
      。先須擇地,惟選福德地
      ,年月利方
      ,潔靜幽閑之處,方可修煉
      。若是古寺墳?zāi)?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廢井?dāng)■棥?zhàn)爭(zhēng)之地
      ,及女子生產(chǎn)穢污之所
      ,皆不可修煉
      。陰真君 日:不得地,莫妄為
      。須要得地
      ,更尋丹井。井是煉丹之所最急也
      。晝夜水火抽添
      ,滴漏唯在於井。自古神仙升仙之后
      ,盡遺丹井於世
      ,以表井為煉丹之急務(wù)也。丹 井成后
      ,勿令穢污
      。待水脈定后,更須淘換
      ,滌去滯泉
      。然后在露天,通星月照之
      ,水性既定
      ,土黑已收,方可取之煉丹
      。若得石腳泉青白味甘者
      ,是陽(yáng)脈之水也, 運(yùn)丹最靈
      。若值青泥黑壤
      、黃泉赤脈、鐵腥味澀
      ,有此之象并是水脈交雜
      ,陰陽(yáng)積滯,不堪煉丹
      ,宜別造之
      。樂真人曰:先擇吉地,后立井壇
      。切忌觸污
      ,兼怕腥 膻。
      既得丹地丹井
      ,更在修制鼎器
      。蓋為還丹,非鼎器而不能成也

      《混元》經(jīng)日:坎離為藥
      ,乾坤為鼎
      。四者相包,謂之崇鑰
      。乾者金也
      ,坤者土也,土生金
      ,故號(hào)金鼎
      。非用金為鼎也。鼎者
      ,丹之室也
      。鼎器完全,萬物生 焉
      。鼎象中宮
      ,中宮屬土,土能生萬物
      ,故鼎用土
      。陰真君曰:須向中宮求鼎器。明知用凡土燒磁為鼎是也
      。至於中胎所用磁
      ,長(zhǎng)短寬窄,臨時(shí)制造
      ,古人不書尺 寸
      。又綠互說不同,豈可執(zhí)而行之
      。寬則水火之氣不濟(jì)
      ,窄則水火之氣不行,更在消詳

      既得鼎
      ,須制爐,爐者是鼎之匡廓也
      。鼎若元爐
      ,如人之元宅舍
      ,城郭何以安居
      。故爐以遠(yuǎn)鼎,收藏火氣
      。爐卞有壇
      ,壇高三層,登分八面
      ,而開八門
      ,門上有 隔
      ,隔上安鼎,水在鼎上
      ,藥在鼎下
      。水鼎露口,以進(jìn)其水
      ,用蓋蓋之
      。身高二尺一寸,闊一尺六寸
      ,中心明闊一尺三寸
      ,厚三寸。前開火門
      ,高五寸
      ,闊四寸。后 留竅道
      ,以泄火氣
      ,如鰲之突也。然先圣各遺式樣
      ,亦有異同
      ,修丹之人更宜審詳。以黃芽既入於胎
      ,胎復(fù)入鼎
      ,鼎又入爐,重重固密
      ,勿泄真氣

      將進(jìn)水火,先須調(diào)其滴漏
      ,從朝至暮
      ,不暫停滯。陰陽(yáng)節(jié)候
      ,取則於漏
      。漏若有差,水火元準(zhǔn)
      ,故全在於滴漏也
      。曾見后學(xué)修丹,不使滴漏
      ,深為不可
      。且還丹 之效,大有神通,人服為仙
      ,犬啖成龍
      ,雞餐化鳳。蓋為能奪天地造化之功.
      ,有茲靈驗(yàn)
      。若元漏滴,陰陽(yáng)何以為則
      。百玄子日:入鼎不憑漏
      ,元漏不成丹。如盲棄 卻杖
      ,聾者抱琴?gòu)?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滴漏既?zhǔn),爐鼎完全
      ,芽入胎中
      ,唯候一陽(yáng)爻生,運(yùn)行水火

      凡修丹
      ,最難於火候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鸷蛘?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是正一之大訣。修丹之士若得其真火候
      ,何憂其還丹之不成乎
      。設(shè)若火候不全,如何制作
      。萬卷丹經(jīng)
      ,秘在火候。本法一年
      , 上古仙人隱藏至法
      ,故言三年、九年至十二年者
      。使后學(xué)之流
      ,元由措手。所云一年為小還
      ,二年為中還
      ,三年為大還,此其飾說還丹之次第
      ,變化其理
      ,非的用三 年矣。從子至亥為一年
      ,從卯至酉為二年
      ,從子至申為三年,三三如九
      ,是陽(yáng)數(shù)
      。青霞子日:從子至申,謂之九還
      ,? 即此理也
      。自酉至亥,是退陽(yáng)數(shù)而歸陰位
      。丹家不籌
      ,故云三年。九年者
      ,自子至申九個(gè)月
      ,以一月為一年,亦是降其陽(yáng)數(shù)
      ,九還之義也
      。故云九年。十二年者
      ,為 一年全升降陰陽(yáng)之?dāng)?shù)
      ,盡其一歲,故云十二年
      ,所用一月為一年者
      ,明知以一時(shí)為一月也。一日十二時(shí)
      ,一月計(jì)三百六十時(shí)
      ,以應(yīng)三百六十日,以一月為一年
      。此則 先圣惑其后人
      ,秘惜至事,元法只是一年
      。青霞子曰:未聞婦人懷胎
      ,二年三年而生者,所謂火候一年十二月
      ,五日為一候
      ,四十五日為一節(jié),古人托易以象焉
      。易 有六十四卦
      ,以乾坤為鼎
      ,坎離為藥,以四卦為崇鑰
      ,余六十卦以為運(yùn)火之?dāng)?shù)
      。始起於屯蒙,終於未濟(jì)
      。每日用兩卦
      ,一月三十日,計(jì)用六十卦
      。終而復(fù)始
      ,朝屯暮 蒙,十個(gè)月結(jié)胎成藥
      ,兩個(gè)月溫養(yǎng)
      ,如母養(yǎng)乳子之狀,十個(gè)月方堅(jiān)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鸪跗鹗辉乱蝗眨震B(yǎng)黑結(jié)胎成藥
      ,至.正月運(yùn)節(jié)度卦火
      。自寅至申謂之七返,從子至 申謂之九還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鹜谖纾乖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功畢在亥
      。火起一陽(yáng)生十一月復(fù)
      ,十二月臨
      ,正月泰,二月大壯
      ,三月央
      ,四月乾,五月垢
      ,六月遁
      ,七月否,八月觀
      ,九月剝
      , 十月坤,煉藥成丹
      ,功畢一年
      。此則大綱所說
      。若欲修煉,但先於藥室內(nèi)
      ,自十月下旬中
      ,安排使用家具什物,爐鼎水火
      ,於大雪前一日
      ,先且微火燒鰲
      ,只候直符 報(bào)漏
      。才得大雪十一月節(jié)一陽(yáng)爻初生子時(shí),便進(jìn)水火
      ,以六爻進(jìn)退
      ,每一爻占十時(shí)。下火進(jìn)水
      ,常記元頭
      ,日行兩卦,謂之日卦
      。日用卦象
      ,夾而行之,十五日為一 氣
      ,每一氣前
      ,除二日半,計(jì)三十時(shí)
      。至卯酉二八門
      ,謂之死氣,丹家大忌
      ,不進(jìn)水火
      。一年十二月,共計(jì)二十四氣
      。卻除二十四個(gè)一
      ,一日半,計(jì)六十日
      ,恰成兩 個(gè)月也
      。只有十個(gè)月,實(shí)行水火
      。明知還丹以十個(gè)月脫胎
      ,如人胞胎十個(gè)月,脫而降生也
      。此理幽玄
      ,人莫能知之
      ,可謂神之圣之。前一氣二日半為卯
      ,暫住水火
      , 不開鼎器。后一氣二日半為酉
      ,先住水火
      ,后開鼎器。取丹沐浴
      ,左研三千褊
      ,謂之沐浴也。開閉鼎器
      ,全在固密
      。進(jìn)退水火,不得遲疾
      。專聽滴漏
      ,恐差節(jié)候。運(yùn) 行水火
      ,然則刻漏
      ,雖更遇夜,須仰瞻斗柄所指何地
      ,及日月出役之處
      ,此量節(jié)候,責(zé)取陰陽(yáng)合度

      凡煉還丹
      ,須是清虛之士三人,共倡同心結(jié)愿
      ,唯愿還丹成就
      。將欲下手,先須齋戒沐浴醮謝穹蒼
      ,一人管滴漏
      ,一人管調(diào)鼎器,添?yè)Q水火
      ,一人管輸?shù)汝庩?yáng)
      , 更變卦象,進(jìn)退水火
      ,隨其節(jié)候
      。三人所執(zhí),各不得分毫有差
      。真人曰:午夜守衛(wèi)
      ,三人共虔祈祝
      ,雖然各分所管逐急,又須更替夜問
      ,遞相眠歇
      。蓋為晝夜不停, 日月時(shí)長(zhǎng)
      ,恐修丹之人
      ,久遠(yuǎn)困劣,有誤修制
      。丹室之內(nèi)
      ,常焚香不絕,仰告上真
      。除二時(shí)蔬食
      ,務(wù)要精嚴(yán)
      。更至大師兄火不差
      ,陰陽(yáng)有準(zhǔn),神胎鼎內(nèi)自變化
      。從十一月 起首
      ,至四月屬陽(yáng),鼎左轉(zhuǎn)
      。自五月至十月屬陰
      ,鼎右轉(zhuǎn)。丹至亢極之時(shí)
      ,不得暫拋藥室
      ,專聽龍吟盛位之聲。過此陽(yáng)極之?dāng)?shù)
      ,丹以元憂
      。漸退火數(shù),直至十月
      ,全 陽(yáng)歸坤
      ,還丹已熟,色變紫赤
      ,光華赫然
      ,九轉(zhuǎn)陽(yáng)成,五行黑足
      ,上至天子
      ,下至庶人,及禽獸之類
      ,服食而并獲長(zhǎng)生
      ,枯樹得之再榮
      ,枯骨得之再肉,點(diǎn)瓦礫而變 化黃金
      ,其神功變化不可測(cè)也

      予每讀《老子》五千言,《黃庭內(nèi)外景》
      ,皆說元為之理
      ,唯明其性,而患有形也
      。形者性之宅舍
      ,茍若元形,性著何處
      。切謂元能生有
      ,有能生形。既有此 因
      ,何不固之
      。然行元為之道,死后卻生
      。爭(zhēng)似還丹之術(shù)
      ,生前不死。蓋還丹者
      ,有為之真法也
      。若能至心修煉,丹就而通圣通靈
      ,一刀圭入腹
      ,永固其形,名標(biāo)玉 籍
      ,位列神仙
      ,玄教中元以比倫者也。塵土下士
      ,瓦礫微才
      ,不度荒蕪,敢書圣訣
      。如有物外高賢
      ,同厥志者,請(qǐng)?jiān)斢[焉

      呂洞賓述長(zhǎng)生九轉(zhuǎn)金丹
      用西方上色黃庚八兩
      ,錯(cuò)為末。次用水銀八兩,二物一處相合
      ,入鐵臼杵一時(shí)辰
      ,自然金泥砂子,內(nèi)洗出青黑色濁污水
      ,乃是木精中陰惡氣物也
      。須頻頻換水, 洗令潔諍
      。乃取砂子
      ,用新諍熟白絹一尺,曩定砂子
      ,如球子相似
      ,令實(shí)。用礬醋煮之
      ,明諍青碧色
      。膽礬一兩,研為末
      ,用好醋五升入跳
      ,燒令礬醋沸,將砂子懸 胎煮之
      。如醋耗更添
      。溫醋煮一伏時(shí)為度
      ,煮時(shí)須慢慢著火
      ,燒之微微沸。煮畢
      ,砂子自然緊實(shí)
      ,如鐵石之硬。煮成砂礬醋
      ,亦非惡類也
      ,乃是緊砂子一妙訣也。次 用六一泥固濟(jì)也

      造六一泥法
      用真土之精四兩
      ,入炭火內(nèi)燒,令紅色
      。取出卻入醋內(nèi)浸過為度
      。又赤石脂、白石脂
      、地龍土
      ,朱石包金土,六件各一兩
      。又用甘土一斤
      ,七物合一處
      ,同杵為 末。用鹽水化入紙筋少許
      ,杵作硬泥
      ,將砂子裊固濟(jì),不令毫發(fā)拆裂
      。漏黑之處如有
      ,以泥補(bǔ)之固,令十分堅(jiān)完為妙也
      。砂子如球
      ,號(hào)日丹藥胎包也,又謂之神室 也
      。即真土之精
      ,乃是中央之正氣矣。余六件佐輔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馃缘に幪グ喂桃糟U汞
      ,有間隔之靈變也
      。固濟(jì)畢,用一個(gè)鐵合
      ,內(nèi)可盛受得二升物許
      ,堪用也
      。合子 內(nèi)盛伏火真鉛之精,滿一合子。鉛精中心內(nèi)
      ,坐定丹藥胞胎
      ,上下周圓不令偏側(cè)
      ,須是用意專心
      ,使令密實(shí)拍塞,滿足合子
      。蓋口
      ,和六一泥填塞固濟(jì),勿令泄氣
      。 又合上
      ,更用造博瓦細(xì)膩土,入凈紙筋
      ,用盥花水和泥
      ,固濟(jì)厚一寸許。候乾,不令有裂縫
      。如有即補(bǔ)之
      ,令十分完全。次用運(yùn)火爐鼎一個(gè)
      ,是鐵造者
      ,亦如常造食 鐺子之象也。內(nèi)可受一斗八升許
      ,堪用
      。又如泥鍋?zhàn)樱喽?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留一進(jìn)火門
      。子爐鼎內(nèi)盛炭滿。爐鼎灰中心坐定藥合子
      ,上下周圍不令偏側(cè)
      ,填滿令實(shí)為度。候泥乾
      , 擇六甲元首日
      ,先前三日,用香燈酒菜金錢云馬
      ,供養(yǎng)爐神
      。訖便於卯時(shí),用十分熟炭火一斤
      ,打令碎進(jìn)入鼎爐內(nèi)底下
      ,安排令勻平,熱灰薄薄蓋其火
      ,上常留露一 二分火氣
      ,蒸灼爐鼎,溫養(yǎng)丹藥胞胎也
      。至酉時(shí),亦依卯時(shí)手訣也
      ,進(jìn)火一斤
      ,晝夜十二時(shí)中,不得暫絕火氣
      。養(yǎng)七七日正數(shù)足
      ,其丹藥方成子母金也。又名水木火 丹頭
      。此還丹第一轉(zhuǎn)也
      ,乃號(hào)龍虎至寶也。金能克木,則汞立便結(jié)成砂子
      。木能克土
      ,則六一泥固濟(jì),其泥不能污丹體也
      。土能克水
      ,則是用也。水能克火
      ,則汞不 能飛走
      。五行相克,金木靈質(zhì)
      。五行相生
      ,還丹結(jié)實(shí)。智士思之
      ,萬不失一
      。如第一轉(zhuǎn)養(yǎng)火日時(shí),候冷開爐鼎
      ,取出丹粉
      ,為細(xì)末。又只添入水
      。木精八兩
      ,準(zhǔn)一轉(zhuǎn) 手訣,搗細(xì)洗煮
      ,造六一泥
      ,固,入爐
      ,進(jìn)火養(yǎng)七七日足
      ,得其正數(shù),乃成號(hào)日神丹
      。如至第四轉(zhuǎn)
      ,養(yǎng)七七日足,開爐鼎取出丹粉
      ,已成細(xì)砂子
      ,到此四神丹就也。 更不用盛鉛合子
      ,并鉛精矣
      。便別用一小鐵合子,內(nèi)中心可盛得四神丹藥末
      ,存留二分許
      ,不滿合子口
      ,堪用也。即取上等辰砂一斤
      ,內(nèi)揀八兩大塊子者了
      ,便分四 神丹藥末八兩,入在合子內(nèi)
      ,撥令均平
      ,將朱砂如蓮栽安排了,又以丹藥末八兩
      ,蓋定平勻
      ,又栽砂三兩,又丹藥末八兩
      ,蓋定
      。重重安排,丹藥五重
      ,朱砂四重
      , 丹藥四十兩,朱砂十二兩
      ,如此相隔了畢
      ,令密實(shí)為妙。合子口縫
      ,用六一泥填塞密實(shí)
      。合子外,又別用鹽紙泥固濟(jì)
      ,厚一寸許
      。候乾,入在運(yùn)火爐鼎內(nèi)灰中坐定
      , 上下周圍不令偏側(cè)
      ,爐鼎口縫鹽泥固濟(jì)。候乾
      ,依前第一轉(zhuǎn)手訣
      ,進(jìn)火養(yǎng)七七日正數(shù),足成就也
      。開爐取其獨(dú)體朱砂
      ,如紫色。只此朱砂
      ,號(hào)日圣金黃芽也,又名脫 凡胎圣石英也
      。揀取朱砂
      ,將四神丹藥末入氣爐
      ,烹成汁,瀉作挺打
      ,作一個(gè)金合子
      ,如雞子樣兩扇。次取二兩朱砂
      ,與養(yǎng)成者朱砂八兩
      ,一處研為鈿末,入在合子 內(nèi)盛定
      ,口縫六一泥固濟(jì)
      ,勿令泄氣。外又六一泥固濟(jì)
      ,厚一寸許
      。候乾,便入運(yùn)火爐鼎灰中心坐定
      ,上下周圍不令偏側(cè)
      ,鼎口縫鹽泥固濟(jì)。候乾
      ,便選六甲元首
      , 先於卯時(shí)用十分熟火一斤。又打令碎
      ,進(jìn)入爐鼎下
      ,令勻熱薄灰蓋定,常露二三分火氣
      。至午時(shí)
      ,亦依卯時(shí)手訣,進(jìn)火一斤
      。至酉時(shí)
      、子時(shí)同,只於子午卯酉四時(shí)進(jìn) 火也
      。辰巳等八時(shí)
      ,逐時(shí)撥去火上灰,只留二三分灰
      ,令火氣黑灼爐鼎
      。至七七日正數(shù)足,乃成
      ,號(hào)日美金花
      。開鼎取出,又入生朱砂二兩
      ,一處同研為細(xì)末
      ,入 合
      ,亦依第一轉(zhuǎn)手訣,固濟(jì)進(jìn)火
      ,養(yǎng)七七日數(shù)足
      ,乃成,號(hào)日靈金霜
      。取出
      ,又用朱砂二兩,入一處令研細(xì)
      ,入合
      ,亦依第一轉(zhuǎn)手訣,養(yǎng)七七日足
      ,乃成
      ,號(hào)日反魂 圣金液。開取
      ,又依前入生朱砂二兩
      ,令研細(xì),入合
      ,養(yǎng)火日數(shù)足
      。至九轉(zhuǎn)數(shù)足,擇福德日辰
      ,候午對(duì)太陽(yáng)下
      ,開合子,使日光照見丹砂子母之體也
      。每?jī)蔀槿? 丸
      。供養(yǎng)天地山川江河市井龍神、三界圣賢
      。畢
      ,乃取汞四兩,諍水一升
      ,丹一丸
      ,入在新諍鐵跳內(nèi)。又用凈器蓋定
      ,坐在炭火上
      ,燒令水沸,盡汞已乾
      ,成上色男 石上火
      。用銀銅鐵錫一斤,爐內(nèi)烹成汁
      ,投丹一丸
      ,攪令勻
      ,傾出作錠子
      ,亦成上等男石上火也
      。如點(diǎn)化不出火毒。如服食
      ,出火毒
      。和合子坐一伏時(shí),出陰毒
      ,再 埋入地三尺
      ,或一丈,或懸井中
      。又卻交太陽(yáng)光射為妙也。
      諸家神品丹法卷之二竟
      諸家神品丹法
      經(jīng)名:諸家神品丹法
      。原不題編撰人
      ,約出於宋代。輯錄抱樸子
      、孟要甫
      、孫真人
      、呂洞賓等諸家煉丹方訣
      。六卷。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洞神部眾術(shù)類


      諸家神品丹法卷之三
      造黃芽法
      取真正山澤銀五兩
      ,以鐵錘打之為餅
      ,圓如日形
      。更以鐵錘杵之千下,以來極實(shí)
      。恐水銀入黃芽?jī)?nèi)藏
      。於珀莆內(nèi)坐汞三兩
      ,即下銀餅,入珀莆內(nèi)
      ,去汞上空二寸 以來,平穩(wěn)如法
      。以六一泥四圍泥之元縫
      。向上坐水缺子
      ,蓋珀莆口,而乃陰之向下
      。以三兩炭火不停養(yǎng),晝夜七日為滿
      。開此水銀
      ,并上銀上生黃芽
      ,如針形元 數(shù)
      ,俱白銀,此名第一轉(zhuǎn)黃芽
      。又添水銀三兩
      ,養(yǎng)七日夜足
      ,開看如蘗色也
      。又添水銀三兩,養(yǎng)七日足
      ,開看其色深黃,不得取之
      ,迤邇長(zhǎng)大
      ,如種麥苗相似。如至 七日開爐
      ,添汞三兩,至七七日足
      ,此乃七轉(zhuǎn)添汞
      ,都計(jì)二十一兩,此名紫金黃芽
      。各褊爐內(nèi)變轉(zhuǎn)不同,形色各別
      。得此黃芽
      ,名日還丹之母也。其莆內(nèi)水銀猶在蓋 上
      ,紅如朱色,取之可有三二兩,亦名子戀母
      ,號(hào)日獨(dú)體朱砂
      。此藥可用牛乳拌,蒸過
      ,研如粉,以棗肉為丸
      。每日空心酒下三丸
      ,補(bǔ)下元,鎮(zhèn)心安魂定魄,治諸風(fēng) 冷等病
      ,功效頗多
      ,不可盡述。其面上生者黃芽
      ,可取得十二兩以來。其銀餅子下頑汞三四兩以來不化者
      ,綠此汞受黑足
      ,所以不化,可於別器收之
      ,自有入藥用 處。其水銀黃芽
      ,即可為丹母
      ,號(hào)為還丹之母也。朱砂者曰日魂
      ,水銀黃芽者曰月之魄也。歌日:圣人奪得造化機(jī)
      ,手搏日月安爐鼎

      制丹法
      取光明如火大塊朱砂五兩,用上好左味三升
      ,一時(shí)入鐵鼎內(nèi),以帛曩懸胎
      ,煮七日夜
      ,不得住火。若醋乾,更添
      。左味日足,取出朱砂
      ,以熱水洗諍
      ,用金箔曩 褊朱砂,研好墨涂曩者朱砂
      ,重重涂半分厚,直須細(xì)意涂了
      ,微火上協(xié)乾
      。取上好金五兩
      ,打做合子
      ,可受物十五兩以來,并不得有損及薄了
      。又以好墨為細(xì)末
      ,雞 清調(diào)涂合子內(nèi)半米厚
      。又以曾青
      、雄黃、代赭石
      、膽礬四味,各一分
      ,左味研為泥
      ,又涂合子內(nèi)。然后取黃芽都研如粉
      ,實(shí)筑合子內(nèi),令滿
      ,可作一竅
      ,將朱砂曩坐 於內(nèi),如母懷胎
      ,安然不動(dòng),候月滿而生
      ,不得參差
      。更都用黃芽一時(shí)覆蓋了,又以合蓋蓋了,即用麻皮緊纏
      ,勿令動(dòng)轉(zhuǎn)。先且向熱灰中坐
      ,出其陰氣
      ,取青盥一 斤,硝四兩
      ,都入甘鍋中,消之成汁了
      ,令冷杵成緬
      。又用上好銀一十兩,打一大合子
      ,可受藥三十兩以來。先入鹽硝末一半
      ,銀合子內(nèi)筑實(shí),次坐金合子在中心
      , 又以一半硝盥蓋之,合滿亦筑令實(shí)
      。亦用麻皮纏之
      ,以六一泥團(tuán)團(tuán)固了,厚一寸
      ,微火炙乾透。掘地坑作爐
      ,內(nèi)安灰為池了
      ,方下合子,又以灰壅合頂上
      。先下二兩 火,養(yǎng)七日后
      。方下四兩火
      ,不得著死灰。至六十日下六兩火止
      ,養(yǎng)至八十一日藥成也。勿令雜人見之,恐觸件
      。次出鼎合了
      ,坐淺爐中,下五斤火緞之通赤
      ,即 住。先焚香啟告
      ,后方開合子
      ,藥不損胎色,光香明凈
      ,不可思議。如不曾經(jīng)小火一般
      ,此名糝制丹
      。即取朱砂一顆,入鐵鍋?zhàn)觾?nèi)
      ,下火燒之,當(dāng)時(shí)如油停之
      ,更鮮 不可名狀
      。即取水銀坐於甘鍋內(nèi),以丹砂為末糝之
      ,其汞立乾成銀。若小竹莆內(nèi)盛糝此朱砂末
      ,坐塘灰中
      ,,煨之良久
      ,亦乾成銀,微有黃色
      ,未堪便為服藥
      。卻取 伏火朱砂,去其黑了
      ,一時(shí)壞之,其藥不折也


      雄黃五兩
      ,元夾石鮮明絕上者
      ,如箭頭
      。固濟(jì)
      。朱砂法金箔一片曩,以用好墨涂之
      ,拌於朱砂內(nèi),養(yǎng)二十一日
      。常於灰池內(nèi)四兩火養(yǎng)之
      ,還用黃芽覆蓋,如法固 濟(jì)
      ,養(yǎng)之日足出鼎,坐淺爐中
      ,下五斤火緞通赤
      ,去其火。冷拆開
      ,其雄黃如紫金色。取雄黃一顆
      ,細(xì)研為末
      ,糝汞一兩,入小鐺中
      ,仍下三兩火
      ,二物所制便乾
      , 化為紫金也。若要點(diǎn)銀蝓
      、石茅、丹陽(yáng)
      ,并為男石上火
      ,不可比量。

      其朱砂五兩已伏火
      ,并擇日出,用為服食
      。研如粉
      ,煮棗肉為丸
      ,每一兩朱砂,為丸一千粒
      。每隨甲子日為頭服,須斷肉味
      ,大忌房事
      。先須行陰功三年
      ,啟告 天地
      ,發(fā)愿施慈,方可服餌
      。常面束咽液二十四褊了
      ,方服丹三粒
      。其上件伏火丹砂未研之時(shí)
      ,先取余甘子二兩,漢防已甘竹一握
      ,并細(xì)切下入鼎
      ,同朱砂煮一伏 時(shí)
      ,取出
      ,卻入夾絹袋子內(nèi)盛,懸於井中
      ,或井水中浸一七日
      ,又用牛乳拌蒸一炊久,如此出火毒盡
      ,方可丸之
      。若要制汞一兩,立乾成寶矣

      服藥法
      常要每年只服一春
      ,自甲子日服至六十日滿,每日服三粒
      ,計(jì)一百八十粒,一年萬病皆除
      。服之不已
      ,其效不可具述。如要不食谷
      ,每朝常飲冷水些少
      ,既得此丹,就盛夏取生肉一塊
      ,放丹一粒於上
      ,經(jīng)月不壞,血轉(zhuǎn)鮮紅
      。死肉如此,尸人服之
      ,豈不延年乎


      其伏火雄黃一年,可用棗肉為丸
      ,每日空心酒下一粒,治一切風(fēng)冷氣病
      。不過一粒
      ,永除。若不服食
      ,即將雄砂末坐鍋?zhàn)觾?nèi),以銅筋插雄黃作竅
      ,坐池中
      ,將汞 安裹面,以微火養(yǎng)一伏時(shí)
      ,收取黃金,鮮明潔潤(rùn)
      ,不可名狀
      ,亦名紫金河車,河者能度
      ,車者能載
      ,故曰河車
      。其功不可盡述。若要服食
      ,出火毒
      ,方可服之
      。其朱 砂號(hào)銀谷子
      ,雄黃號(hào)金谷子

      其術(shù)先制黃芽頭,將為涌泉.其芽有十兩
      ,入生汞十兩,相混同研少時(shí)
      ,便成砂子
      。入堉鼎中,常以火三兩養(yǎng)之
      ,不計(jì)日數(shù)遠(yuǎn)近。若要取時(shí)
      ,便取出消之為寶
      。又或旋,即添汞
      ,不問多少月日,倍添之
      ,名日正陽(yáng)之道
      。如作獨(dú)體丹陽(yáng),便取涌泉一兩
      ,點(diǎn)得一斤。
      凡欲制造之時(shí)
      ,先須白礬鹽一斤
      ,汞一斤,同研
      ,棄去黑暈,添涌泉
      。時(shí)將此水銀
      ,先用溫水洗令諍了,方入鼎中
      ,其火去藥鼎底,常令相控二指許
      ,常用火三兩養(yǎng)
      ,日夜勿令歇絕。其鼎用蓋拍著者
      ,最妙
      。勿令損破,及有沙縫
      ,但體厚者為妙

      長(zhǎng)壽真人素砂訣
      丹砂成塊者四兩
      ,青鹽半斤
      ,確砂一兩,別研石青鹽為未
      ,醋拌令浥浥
      ,分作四分
      。一停鋪底
      ,似砂栽蓮一層,上用炮砂一分蓋之
      。次以石鹽蓋了,又布砂一 重
      。如前布三層外
      ,余一分蓋了按實(shí)。先以瓦片子蓋合子
      ,更用掙博爐底,博上鋪灰四寸
      ,上坐合子
      ,更用灰蓋合上周匝各四寸厚,須火四兩
      ,養(yǎng)七日足
      。冷取出
      , 去了瓦片
      ,卻用合蓋蓋了,赤石脂泥固口縫濟(jì)
      ,用六一泥固濟(jì)牢密
      。入灰池內(nèi)
      ,以生熟火三斤緞通赤。良久退火
      ,以灰五升罨
      。待冷取出,輕輕取砂看伏火
      ,如灰色 除卻匱
      ,其砂不折,乃第一轉(zhuǎn)也
      。再用確砂一兩,青鹽半斤
      ,二味同研如粉
      ,入少水,研如糊
      ,入前匱中相拌和勻
      ,乾濕得所
      ,準(zhǔn)前布砂鋪藥蓋了
      ,不須固濟(jì)?入灰 池
      ,三兩火養(yǎng)之
      。每一伏時(shí)
      ,五六次添火,勿令問斷
      。養(yǎng)至七日足
      ,冷定,取出砂
      ,紫色乃佳,是第二轉(zhuǎn)也
      。若只軟脆
      ,即將砂研如粉,入青盥少許
      ,同研勻
      ,用重 抄紙裊作一丸,以線擊定
      ,醋磨細(xì)墨厚涂
      ,眬令徹裹。乾
      ,坐丸于合內(nèi),蓋定不固濟(jì)
      。上以灰勻蓋
      ,三兩火養(yǎng)三伏時(shí),用五斤火一上緞通赤
      。冷取出
      ,砂丸當(dāng)如雪 色
      ,是第三轉(zhuǎn)成也

      取砂淘凈去鹽味,焙乾
      ,用牛乳一合并砂,入有節(jié)竹莆內(nèi)
      ,緊系口
      ,下懸井中,七日取砂曬乾
      ,研如粉
      。煮棗丸如蒙豆大
      ,於甲辰日齋潔焚香
      ,服一丸,每日加 一丸
      ,至七日卻臧一丸,次又臧之
      ,如此周而復(fù)始
      ,加臧至六十日有效,應(yīng)至一年
      ,身輕返老
      。至三年
      ,顏如童子
      。走及奔馬
      。久服長(zhǎng)生,齒落重生
      ,更若能運(yùn)黑定 為長(zhǎng)生神仙。如欲點(diǎn)化
      ,不須出火毒,便用之是也

      換骨留形降雪丹
      孟要甫親驗(yàn)
      ,予患腎臟風(fēng)下癢痔疾二十余年
      ,服此丹一月
      ,其疾頓愈。服經(jīng)百日
      ,三尸俱下
      ,行如奔馬
      ,面目有光
      ,齒發(fā)再換,顏如室女
      ,神效不可具述
      。如要點(diǎn)化,一粒伏汞三兩
      ,立成至寶矣

      修丹制法
      辰錦砂四兩,銀器內(nèi)
      ,用百花蜜煮七日夜足,取出
      ,以松蘿.末一十兩
      ,好真蜜搜拌,如濕香狀
      ,合子內(nèi)先鋪底,次將砂如蓮栽之
      ,更用一半蓋之按定
      ,六一泥 固合子。候乾
      ,入灰池中
      ,四兩火養(yǎng)三伏時(shí)。候冷取出
      ,將砂子洗凈
      ,逐塊用金箔暑了后。取石中黃半斤
      ,搗為細(xì)末。將一半入銀合內(nèi)鋪底按實(shí)
      ,將砂栽之
      ,又一半 石黃末蓋滿按實(shí),醋調(diào)赤石脂固合口縫
      。卻入一大鼎內(nèi),用金色云母粉作匱
      ,固濟(jì)了
      ,入灰池內(nèi),一斤火養(yǎng)三七日
      。待冷取出,如金色
      。如服食
      ,以絹夾袋盛,懸井 中
      ,離水一尺許
      ,經(jīng)宿取出
      ,細(xì)研為粉
      ,用生黃精自然汁,銀器內(nèi)熬成膏子
      ,和丸如蒙豆大
      ,每日空心,井花水吞下一粒
      。若點(diǎn)化不去火毒
      。將丹一粒,與汞三兩
      , 入跳內(nèi)
      ,以盞蓋蓋定,周回濕紙四重固濟(jì)
      ,勿泄黑
      。坐灰池內(nèi)
      ,以火養(yǎng)之成寶
      。若作黃
      ,又用雄黃一兩,佛頭青一兩
      ,同伏火丹砂一處為末
      。卻入前匱子中固濟(jì)了
      , 亦入外匱固濟(jì)
      ,灰池中一斤火養(yǎng)三七日足。以一稱火緞之
      ,候冷取出,如紫金色
      。其銀合綠著丹氣,亦北為黃物
      。以此丹點(diǎn)汞
      ,乾成上等黃金。秘之秘之

      赤雪流珠丹法
      取通明透徹雄黃一斤,搗篩訖
      ,以苦酒拌令浥
      。二日乾,又拌如是
      ,十褊止
      。與白盥末拌和
      ,又以盥覆
      ,固濟(jì),一日夜后
      ,以微火炙乾
      ,漸加火
      ,不可猛
      。更一 日一夜,即加猛火
      ,令其下釜旦暮與火同色
      ,不得暫時(shí),令火力微弱
      ,如此燒三晝夜止
      。寒之一伏時(shí),開取上釜藥精
      ,更微研之,下釜余津
      ,亦搗與藥相和
      ,飯拌令 浥浥然。依前布置
      ,文武火亦如前法燒之
      ,藥成煥然輝赤
      ,并作垂珠色絲之狀
      ,又似結(jié)網(wǎng)張羅之勢(shì)。光彩鮮明
      ,耀人目睛
      ,見之者不覺心神驚駭
      。若有卒患及垂死欲 絕
      ,及已絕者,以藥細(xì)研之
      ,可三四麻子大
      ,雞子黃滴灌之
      ,藥入口即扶頭
      ,少頃即差。小小虐疾
      ,入口即愈
      。神驗(yàn)不可具述
      。但恨元人造次
      ,解修煉用之作金。
      碧丹砂變金粟子法
      治一切風(fēng)疾
      ,延壽駐顏
      ,治萬病
      ,兼化寶
      。用黃丹
      、白土、瓦末等
      ,鹽醋和作硬泥,搏蠟為球子樣
      ,作胎
      ,將搏球子上,不得有微隙
      。陰乾,開一孔子
      ,燒去蠟 胎
      。即用好光明辰砂,研為細(xì)末
      ,以硬紙.卷曩砂
      ,灌入球子內(nèi)
      ,用蚯蚓泥固濟(jì)孔竅,’待乾
      ,別打鐵環(huán)一個(gè)
      ,作如此樣 。將藥球子嵌在鐵環(huán)中
      ,安於鼎中,關(guān)定
      ,周回上下皆虛
      。取鉛硝汁入鼎中,其上可二寸以來
      ,即糠火養(yǎng)之,勿教冷
      ,鉛消為候
      。如此一百二十日加火,取出更於地 上
      ,以火緞過
      。候冷出之
      ,其藥如青紫螺子
      。揀取黑未不中用者
      ,分藥一半,以青竹莆貯
      ,固濟(jì)訖,用乳蒸五褊
      ,三度換乳
      。乳皮可療野贈(zèng)。取出入地坑中
      ,埋三 宿
      。開出細(xì)研如粉
      ,粟米飯為丸
      ,如粟粒大。四十者服一丸
      ,五十者服二丸
      ,六十者服三丸
      ,不得多服
      。治一切風(fēng)疾,延齡駐顏
      。將余者細(xì)丹末
      ,入於甘鍋中
      ,用好 礬石一兩
      ,別作末,上下鋪蓋
      ,固濟(jì)了
      。當(dāng)候乾
      ,入灰中養(yǎng)四十九日
      ,大火緞。候冷開合
      ,皆成金粟子
      。取鼠尾一寫成挺
      ,取輸石三兩
      ,用半分真庚,先於甘鍋镕成 汁,下三四粒金粟
      ,化為真西方也
      。前球子孔須向上
      ,安在鉛鼎之中
      ,下火養(yǎng)之也。
      化庚粉法
      用上好庚一十兩
      ,汞五十兩
      ,貯於磁罐內(nèi)
      ,常用火暖
      ,將庚燒令赤,投汞中
      ,以柳篦子攪化
      ,庚盡
      。用盥花三斤
      ,與金泥同研細(xì),入大鐺中勻平
      ?上用盆子勘蓋 定
      ,泥固濟(jì)周圓令密。慢火緞之
      ,令汞飛上盆子,以汞飛盡為度
      。次用前水沃淘盥味盡,將度庚粉放盤內(nèi)
      ,日曝乾后
      ,細(xì)研
      ,入在藥
      。甩雄黃若雞冠者八兩,葉子雌 黃八兩
      ,戎鹽四兩,金粉十兩
      ,金粟五兩
      ,右五味令合研如粉。別換鼎合
      ,亦依前法
      ,仍用米醋磨香墨,勻涂合內(nèi)
      ,將藥入合
      ,文武火逼,令藥作汁
      。硝石四兩
      ,細(xì) 研如粉
      ,安在合內(nèi)
      ,實(shí)填以緬糊,紙封定合口
      ,以蓋蓋定
      ,固濟(jì)
      ,乾
      。亦依前入鼎關(guān)定,灌鉛汁合子上二寸以來
      ,選成日夜半子時(shí)起火
      ,初六兩
      ,日加一兩
      ,至六十 日滿足。候冷
      ,以鑿鑿開
      ,去鉛取合
      ,其藥如紫金色
      。每一分於乳缽內(nèi)研細(xì),可制汞一斤
      ,立成金也
      。非常人所得
      ,是神仙秘授
      。若於助道,須知足矣

      罨庚
      綠礬一兩
      ,白礬五錢,鹽三錢
      ,焰硝八錢
      ,同為細(xì)末。用甘泥捏成槽子
      ,將造成釵畢
      ,於水內(nèi)濕過前藥內(nèi)滾勻
      ,放槽子內(nèi)
      ,上火燒藥,卻取出
      ,於水盆內(nèi)蘸
      ,如此五次
      ,為上色寶也

      太虛靈砂丹
      《洞玄集》云修煉九轉(zhuǎn)金液龍虎大丹。抱樸子葛仙翁日:太清神丹法
      ,出自元君
      。元君即老君師也
      ,天神之大者也
      。能和陰陽(yáng),役使風(fēng)雨
      ,縿駕云龍
      ,天上神 仙
      ,悉皆隸焉
      。猶言吾今學(xué)道,亦因服丹之所致也
      。上士得之,身為天官
      。中士得之
      ,身?xiàng)珟r侖
      。下士得之
      ,長(zhǎng)生世問。愚民不信
      ,謂之虛言
      。以朝至暮,但求死之 事
      。而人自不求生
      ,豈天能強(qiáng)生爾乎
      。凡人唯貪美食好衣
      ,聲色富貴而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v情恣欲
      ,輕命奄歿之徒,慎無以金丹之言告.之
      ,令其笑道謗真
      。丹經(jīng)不得高人勿傳, 遇篤信者
      ,可以傳授
      。又告門人日:余按《黃帝九鼎神丹經(jīng)》
      ,黃帝服之升仙
      。又云:呼吸導(dǎo)引,草木之藥
      ,但可延年治病
      ,未免於死
      。若人至心服食神丹
      ,今人壽 命元窮,與天地相畢
      ,乘云駕龍
      ,上升太清,以此神丹故耳

      易玄子戒之日:此道至重,必授賢者。茍非其人
      ,雖積金如山
      ,慎勿以此言告之。若元仙骨者
      ,亦不可令知此也。若令不信道人知之
      ,非謗神丹
      ,丹即不成。儻 有仙骨
      ,篤信丹道,既丹成之后
      ,可舉家飛仙
      。世人不信神丹,反信草木之藥
      。且草木埋之即朽
      ,人服之豈能長(zhǎng)久
      。丹砂者
      ,是長(zhǎng)生之物,緞煉之人服之
      ,豈不延命 乎
      。世間兆姓蠢蠢,唯貪富貴
      ,恣情縱欲,求死而已
      。豈知修真之流
      ,身寓世問,志超物表
      ,克己盟心,期於必得
      。若味道君子
      ,有志於斯者,同暢玄風(fēng)
      ,不亦美 歟

      孫真人丹經(jīng)內(nèi)五金八石章
      五金
      ,朱砂
      、水銀、雄黃
      、雌黃
      、硫黃
      。八石
      ,曾青、空青
      、石膽
      、砒霜、炮砂
      、白盥、白礬
      、牙硝
      。五金逢汞死,八石遇硝亡
      。朱砂、白上黃
      、雌黃三物
      ,名日有性之物,用處不同
      。僧溪黃
      、石亭脂
      、甜硫黃
      ,三物名異體同。若炬火者
      ,善點(diǎn)銀變赤汞
      ,成大寶。
      諸家神品丹法卷之三竟

      諸家神品丹法卷之四
      五金
      朱砂部
      朱砂者
      、能水能火。取上好真朱砂八兩
      ,用光滑新磁器內(nèi)盒之
      ,使?jié)裢林牌骼闵希鹆钭邿?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取水銀八兩,海馬五個(gè)
      ,杵為末
      ,與前件朱砂
      、水銀和勻停。次 取上好赤革苗哄半乾濕
      ,用火燒灰,入瓦甕內(nèi)
      ,下水淋汁
      ,用生鐵釜鰲底上霜,鋪底蓋頂
      ,於磁器內(nèi)
      ,用文武火燒
      ,令磁器漸熱
      。次發(fā)大火緞,次镕作汁
      ,取出成白 朱砂
      。置鼎安爐
      ,用前丹經(jīng)內(nèi)法
      ,秤斤兩分銖,依陰陽(yáng)位次
      ,加臧循環(huán)
      ,依易象《參同契》,四時(shí)八節(jié)
      ,二十四黑,七十二候
      ,年月日時(shí)內(nèi)象黑候
      ,不得分毫差錯(cuò), 溫溫包養(yǎng)
      ,如雞抱卵
      ,至一百二十日
      。取出研為細(xì)末
      ,川半夏汁為丸,如黍米大
      ,人食一粒
      ,可延三百歲
      。食十粒
      ,延三千歲
      。功轉(zhuǎn)在腸,名神符白雪丹
      ,善轉(zhuǎn)血為 乳
      。若遇至人指玄牝真一之氣
      ,但能定胎存神者,三年必可上升矣
      。丹藥功轉(zhuǎn)內(nèi)
      ,各依乾坤節(jié)令,元錯(cuò)四時(shí)之功
      ,是初轉(zhuǎn)之理也
      。蓋世問山澤銀金石類
      ,用藥點(diǎn)之
      , 立變?yōu)橹翆殹H羧〉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制水銀必死之
      ,點(diǎn)白為寶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闪钜惶幑次辶拢陆鸪缮仙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此藥大丹中號(hào)曰神符白雪
      。上士輕財(cái)重命,下士重財(cái)輕命
      ,此藥非上士 勿傳。
      雄黃部
      雄黃者
      ,出武都山
      ,行金木二氣,取上好紫紅色雞冠雄黃
      ,研為細(xì)末。以好谷明成者綠礬
      ,及紫金
      、龍芽、霜好酸菜苗
      ,亦名赤革
      。先將七等物,於新磁缸子內(nèi) 鋪底
      ,入藥在內(nèi)
      。次蓋頂,用文武火燒
      ,漸漸添之
      。次發(fā)大火煙成汗,取出頂在石上
      ,放三日,如紅色金
      。次置於磁缸子內(nèi)
      ,用糠火養(yǎng)九日,取出
      。又用山澤銀銷作 金汁,用藥點(diǎn)之
      ,立變成寶
      ,萬十成金也。
      雌黃部
      雌黃者
      ,出武都山
      ,亦行金木二氣
      。取上好越葉子雌黃金色者
      ,研為細(xì)末,以上好光明綠礬
      、益母草
      、亦烏壽、龍芽草
      ,燒灰淋汁,煎成霜膏
      ,用新磁缸內(nèi)鋪底
      ,入藥在內(nèi)。次蓋頂
      ,用文武火燒
      ,漸漸加火。次發(fā)大火緞
      ,斷煙成汁
      ,可點(diǎn)上好山澤銀,成至寶矣

      硫黃部
      硫黃者
      ,用甜硫黃,或僧溪黃
      、石亭脂,三物名異體同
      。用上好光明成核綠礬
      ,或用赤革菜燒灰淋汁,煎成霜
      ,新磁缸內(nèi)鋪底
      ,入藥蓋頂
      ,以文武火燒,漸加火
      ,后用大火毀
      ,斷煙成汁,亦點(diǎn)銀成寶

      白上黃部
      白上黃者,出上黨山頭
      ,其色紅粉之狀
      。次用上好朱砂透明如水晶,五金中為首
      。取上好赤革灰
      、紫金
      、龍芽
      、黃苓,燒灰淋汁
      ,煎成霜
      ,用新磁缸鋪底,入藥蓋頂
      ,以文武火,漸漸加火,次發(fā)大火緞之
      ,斷煙成汁
      ,可點(diǎn)生鐵銅成寶,制水銀亦成寶

      八石
      曾青部
      曾青者
      ,出泰山頂上
      ,色如青碧
      ,新如青黃子,形狀似此0
      。研為細(xì)末
      ,用法制焰硝,於磁缸子內(nèi)鋪底
      ,入藥,次蓋頂
      ,用文武火
      ,漸漸加火,煙斷成汁
      ,點(diǎn)黑銀為寶

      空青部
      空青者
      ,出泰山頂上
      ,如青黃色、光明
      ,如水晶之狀
      。研為細(xì)末
      ,用法制焰硝
      、烏壽、龍芽草
      ,燒灰淋汁
      ,煎成霜。於新磁缸內(nèi)鋪底
      ,入藥蓋頂,用文武火
      ,漸添之
      ,大火煅,煙盡成汁,點(diǎn)銅鐵成寶

      石膽部
      石膽者
      ,出蒲州界上,似玻璃色光明
      ,細(xì)研為末
      ,用法制焰硝,或鳳尾
      、龍芽草
      ,燒灰淋汁,煎成霜
      。於新磁缸內(nèi)鋪底
      ,入藥,蓋頂
      ,用文武火燒
      ,漸添火緞,斷煙成汁
      。點(diǎn)山澤高麗銅
      ,立成至寶。

      砒霜部
      砒霜者
      ,出信州界
      ,上好黃類白者用之
      。研為細(xì)末,以法制焰硝
      ,或益母草燒灰淋汁
      ,煎霜
      ,於新磁缸子內(nèi)鋪底
      ,入藥蓋頂,以火燒之
      ,漸添火
      ,次加大火,斷煙成汁
      。點(diǎn)蝓石成銀,及點(diǎn)諸物
      ,皆可用之

      硵砂者,上好成核明凈者,研為鈿末
      ,用牡蠣或鳳尾龍芽草,燒灰淋汁煎霜
      ,於新磁缸子內(nèi)鋪底
      ,入藥蓋頂,以文武火燒之
      ,漸加大火毀
      ,煙絕成汁。善能除貓銀青黑暈
      ,及點(diǎn)銀。
      鹽部
      用上好光明天生結(jié)硬靈
      ,研為細(xì)末
      ,以羚羊角錯(cuò)為末,或鳳尾龍芽草
      ,燒灰淋汁
      ,煎成霜
      。次用益母草
      ,研為細(xì)末,於新磁缸子內(nèi)鋪底
      ,入藥蓋頂
      ,用文武火燒,漸加大火
      ,煙斷成汁。能治眼昏及翻胃病
      ,蓋利內(nèi)毒
      ,大能去貓銀赤暈。

      白礬部
      上好白礬
      ,研為細(xì)末
      。用五方龍芽草
      、對(duì)節(jié)龍芽草
      ,燒灰淋汁,煎成霜
      ,鋪底
      ,入藥蓋頂
      ,用文武火燒
      ,漸漸加大火燒
      ,斷煙成汁。能去貓銀黑赤青暈

      馬牙硝部
      上好明凈者
      ,研為細(xì)末。葛子末及鳳尾龍芽草
      ,法制焰硝,燒灰淋汁
      ,煎成霜
      。用新磁缸子鋪底,入藥蓋頂
      ,用文武火燒
      ,漸漸加大火緞,煙斷成汁
      。善能去貓銀青黑暈。
      夫五金八石者
      ,是天地五星五岳五行
      。人之五臟,以應(yīng)五金
      。八石者
      ,八卦也
      。若能制之
      ,善能點(diǎn)化
      ,服餌可以延年,耐寒暑
      。五金八石法,制黃白及點(diǎn)化諸物

      伏制五金法伏制朱砂為首
      葛仙翁紫霄丹經(jīng)內(nèi)草伏朱砂法
      顆塊朱砂
      ,不以多少約量
      ,用羊肚結(jié)草,收取曬乾
      ,亦不拘多少
      。通研為末
      。於磁合內(nèi)
      ,先下末一半,以來中心安砂子
      ,又以末一半蓋實(shí)
      ,填之固密,用三五斤炭火緞之
      ,取勾庚用之。
      伏朱砂成銀法
      白礬末二兩
      ,硝石末一錢
      ,金翅少許,朱砂一兩
      。右件藥為末
      ,於香匙上,先镕鵬砂一兩半
      ,生半熟,研如粉
      ,方入諸藥末
      。一研入茶碗內(nèi),慢火熬
      ,再研如 粉
      。將砂子逐塊於口中含過
      ,用藥末涂
      。將一兩半山澤銀,打兩個(gè)圓葉子
      。先用一葉子於定磁合子內(nèi)襯底
      ,安朱砂塊子,更用銀碎如大麥許
      ,於其問,后用一葉子蓋 之
      ,更著銀實(shí)填
      ,以六一泥固濟(jì)綿密
      。候乾,先文后武火緞
      ,通赤為度
      ,冷取出,於華池逐之成寶

      伏白朱砂法
      苣女草、甘遂
      、續(xù)隨子
      、萵苣等分。右都為未
      ,於合子內(nèi)
      ,先下草末一錢
      ,次安砂
      ,后蓋頭,填實(shí)蓋
      ,文武火養(yǎng)一伏時(shí)

      伏朱砂法
      銀末五兩,好朱砂五兩
      ,金箔八片。右以定磁
      ,合子內(nèi)先下金箔四片
      ,次下銀末一錢,后安朱砂在中
      ,又以銀末一重
      ,朱砂重,相次重重鋪盡
      ,又以鉛末蠣粉填實(shí),牢固固濟(jì)
      ,候乾蓋頂
      ,以火四兩,養(yǎng)二七日戌

      草朱砂法
      地膽草、章柳
      、大戟
      、芍藥、剪刀草
      、馬齒草
      。已上用草藥青苗各等分,都搗如泥
      ,入砂在中
      ,固濟(jì)綿密。候乾
      ,以二三斤炭火,緞之成汁

      草伏朱砂法
      馬齒五方草去根
      ,用右以砂三兩,入磁合子內(nèi)
      ,先鋪草
      ,次安砂子
      ,又以草蓋頂
      ,固濟(jì),火緞之

      伏朱砂法
      朱砂一兩
      ,白礬一兩。先鋪礬一半
      ,於跳子內(nèi)消為汁,次安砂
      ,又以一半礬蓋之
      ,直候安排盡,以火緞之
      ,通赤為度

      伏朱庚法
      上好神錦砂半斤,黃礬
      、石膽、雞冠雄黃
      、炮砂各半兩
      。右都研如粉,米醋和如泥
      ,入磁鍋中煮微沸便得
      ,煮十日已上
      ,試不去
      ,即得
      。如未住,再煮
      ,以伏火為度
      。糯米飯為丸,如桐子大
      ,匝汞一兩,於器物中
      ,以一粒納汞中
      ,四兩火養(yǎng)一茶時(shí),成寶

      煉伏朱砂為至寶藥法
      右用好砂一兩
      ,如骰子大者,以庚箔二重曩
      ,入磁合子,以九轉(zhuǎn)伏火青鹽末為匱鋪底
      ,蓋頂實(shí)填筑了
      ,上更入牡蠣粉蓋勻平,固濟(jì)如法
      。先用火一兩
      ,自辰時(shí)養(yǎng) 至午時(shí),加火三斤毀赤
      。放冷取出,開合
      ,先去牡蠣
      ,后取砂,以伏火也
      。不易胎色為匱
      ,去了火毒,堪服食
      。用蜜為丸,如麻子大,服食益壽
      。如再用合子
      ,將砂 以金箔
      ,或銀箔曩之
      ,用火養(yǎng)二十一日,養(yǎng)足成寶
      ,金箔曩成庚,銀箔曩成銀

      九轉(zhuǎn)伏水銀朱砂法
      用上好朱砂五兩
      ,於背陰古墻上采苔衣,不以多少
      ,哄乾為龐末
      。將砂研如粉,入在通油合子內(nèi)
      ,以苔衣末鋪底蓋頂,以地龍糞
      、鹽末和如泥
      ,固濟(jì)合子一指 厚。候乾
      ,坐在博上
      ,以火一斤毀赤。冷取出作塊子
      ,其色紫紅。再研如粉
      ,依前法燒之
      ,其色加倍,勿壓
      。至后卻變紫紅色
      ,光明如鏡照人。依法燒之
      ,至九次
      , 堪服食益壽
      ,此九轉(zhuǎn)朱砂匱也

      丁先生寶鍋?zhàn)臃焐胺?/span>
      上好朱砂五兩,研如粉。階州石鹽末一兩
      ,鳳翔束門外秦土二兩
      ,令研如粉。右別用塹土
      ,作一鍋?zhàn)犹ィ髁钭鞲叔佔(zhàn)有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wù)令光滑
      。仍將紫桿萵苣并莖葉, 杵絞自然汁
      ,和前盥末
      、秦土攪令勻,硬軟得所
      ,於鍋胎子上暑捻為甘鍋?zhàn)?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可厚五分以來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虿粓?jiān)實(shí),更入紙和杵令勻熟
      ,再作之
      。取了胎子,以微火煬令透乾
      , 入朱砂於鍋口上齊
      ,剪紫桿萵苣莖一束子
      ,勘鍋?zhàn)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令塞?shí),勿令走氣
      。上可存一半以來
      ,其束子用線扎定,用博一個(gè)
      ,中心鑿一小坑子,可坐得鍋?zhàn)?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令平穩(wěn)
      , 簇火一緞令通赤,煙絕良久
      。去火冷取出
      ,其砂如琥珀色形狀
      ,光明照人,堪服食益壽
      。如要作匱,準(zhǔn)前法燒三五度
      ,轉(zhuǎn)轉(zhuǎn)光明
      ,體重神功,不可盡述
      。匱伏諸般石 藥
      ,一一成就如意
      。唯三黃不易胎包
      ,燒時(shí)常用火二斤已上為準(zhǔn)。
      曾獻(xiàn)金吾使王令公

      孫真人丹經(jīng)內(nèi)諸伏朱砂法
      石中黃伏朱砂法
      朱砂四兩
      ,石苗一斤。右二件細(xì)末
      ,入砂合子內(nèi)
      ,或磁合子,約一半許
      ,按實(shí)
      。立一木胎子,用石黃周回按實(shí)
      ,取去木胎
      ,將朱砂以水微濕了,入硼砂內(nèi)滾
      。訖 入石中黃令滿,又用石黃蓋頭
      ,固濟(jì)
      ,令乾。入一二尺深地坑內(nèi)
      ,用乾馬糞填令滿
      ,燒二七日,將糞旋添之
      ,勿令火候問斷
      。日足
      ,就上用三斤火
      ,毀盡為度。候冷 取出,色如桃花
      ,作汁成寶
      ,任意用之。
      伏火朱砂法
      朱砂顆塊者
      ,不以多少
      。右先將紫皮蒜研如泥
      ,於新甘鍋內(nèi)-涂
      ,勻厚一指許。用枸杞葉鋪底
      ,將朱砂用蒜泥拌勻
      ,入於鍋?zhàn)觾?nèi),上用枸杞葉蓋
      ,又用蒜泥按 實(shí)
      ,瓦片蓋了
      ,固濟(jì)口縫
      ,用赤脂涂上,用紙筋盥泥固濟(jì)
      ,通身一指厚
      。候陰乾,入灰池內(nèi)
      ,文武火養(yǎng)一伏時(shí)后
      ,用十斤火
      ,緞盡為度
      。冷取出,將砂子於火上燒
      , 候紅入鹽水淬之
      ,以色為度,伏火矣
      。如咬著碎散
      ,準(zhǔn)前法固濟(jì)
      ,再燒五斤火
      ,即成也。
      伏火白朱砂法
      川椒二兩
      ,水一升
      ,煎至半升
      ,放冷。銀箔一兩末
      ,汞四錢,同椒杵成泥
      ,用生絹裂出汞泥
      ,相度朱砂顆塊多少大小,作餅子一兩塊
      ,於口內(nèi)爛嚼
      。丁香七個(gè), 將朱砂口內(nèi)度過
      ,以汞泥餅子兩個(gè)
      ,夾定裊合
      ,令厚薄得所為佳
      。再用官桂、白附
      、瓦松、川椒
      、荷葉
      ,各等分為末,捺半在合中
      ,作窩安砂餅。如要服食
      ,即使黃 丹一錢許厚
      ,上放砂子,又以黃丹一錢厚蓋之
      ,卻令藥蓋滿合
      ,醋和赤石脂末,固濟(jì)口縫
      ,盥泥固濟(jì)
      ,半秤炭火煅作白朱砂
      ,不用丹

      煮朱砂成寶法
      右用莖豐草五葉,酸顆塊
      、朱砂
      ,三味各一兩
      ,用絹袋盛曩了,纏綿袋子
      ,米醋內(nèi)半蘸過
      ,入鐵器
      ,內(nèi)用米醋半斤
      ,水二升,木芙蓉枝葉共二兩
      ,同煎一伏時(shí)
      ,慢火為妙,取出控乾
      ,揀擇朱砂
      ,余藥不用

      又煉砂法
      以砂三兩
      ,罐內(nèi)镕成汁,慢火為妙
      。次下煮極沸定
      ,潑在地上,拾之
      ,將朱砂再入甘鍋?zhàn)觾?nèi)
      ,煙成汁
      ,瀉入麩槽中
      ,成銀矣。

      張子厚草見寶丹術(shù)
      第一煮法
      羊蹄根
      、地丁
      、酉草、地膽草
      、益母草
      ,右五味各二兩
      ,為巖末
      。用河水一斗五升,將光明辰砂八兩
      ,不用細(xì)碎
      ,及夾石者同藥,於銀石器內(nèi)懸胎
      ,煮一伏時(shí)
      ,常令魚眼沸湯
      ,如耗旋添不妨煮
      ,畢用河水洗諍。
      第二緞法并養(yǎng)火候
      松蘿
      、地榆
      、白花菜
      、陰地蕨
      ,右四味各二兩,為末
      。用生蜜拌和
      ,如濕香相似,三停中將一停鋪底
      ,安砂於其上
      ,如蓮子樣
      ,安頓不令相著
      ,用藥蓋隔之。再 如此安砂一重
      ,用藥一重,至於砂藥
      ,蓋盡為度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55/4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紅鉛入黑鉛訣
      紅鉛入黑鉛訣 真金鑄神室
      ,鸚子其形容。紅鉛藏室中
      修煉大丹要旨
      修煉大丹要旨 經(jīng)名:修煉大丹要旨
      。撰人不祥。內(nèi)收呂仙賜方
      ,當(dāng)出於宋代
      。二卷。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洞神部眾術(shù)類
      。 修煉大丹要旨卷上 外丹要訣 山?澤之物
      ,二八為元。山譯之物
      大丹鉛汞論,唐金竹坡撰
      大丹鉛汞論 經(jīng)名:大丹鉛汞論
      。唐金竹坡撰
      。一卷。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洞神部眾術(shù)類
      。 大丹鉛汞論 第一 夫大丹之術(shù)
      ,出乎鉛汞。而鉛汞之藥
      ,乃大丹之基
      指歸集
      ,宋吳悟撰
      指歸集 經(jīng)名:指歸集。宋吳悟撰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洞神部眾術(shù)類。 指歸集總敘 高蓋山人吳悟撰 敘曰:天下有自然之道
      ,萬物有自然之理
      。不得於理,物且不通
      太上日月混元經(jīng)
      ,五代李光玄撰
      太上日月混元經(jīng) 經(jīng)名:太上日月混元經(jīng)
      。五代李光玄撰。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洞神部本文類
      。 太上日月混元經(jīng) 乾坤坎離,剛?cè)崤浜?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四者相包,謂之稟鑰
      。二四三五一,天地之精
      太白經(jīng)
      太白經(jīng) 經(jīng)名:太白經(jīng)
      。原未題撰人,約出于唐末五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兜啦刈幽克饕奉}作施肩吾撰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洞神部眾術(shù)類。 太白經(jīng) 《黃帝圣記經(jīng)》曰:黃帝元年寅月寅日
      ,齋於首山
      太清修丹秘訣
      太清修丹秘訣 經(jīng)名:太清修丹秘訣。未署撰人
      。一卷。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洞神部眾術(shù)類
      。 太清修丹秘訣 采種靈砂修丹法 其法於十二月初一日
      感氣十六轉(zhuǎn)金丹
      感氣十六轉(zhuǎn)金丹 經(jīng)名:感氣十六轉(zhuǎn)金丹
      。未著撰人
      。一卷。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洞神部眾術(shù)類
      。 感氣十六轉(zhuǎn)金丹 母一十六兩,鑿成一十六塊
      ,如法錘打
      ,令實(shí)無鋒芒。 桑柴不拘多少
      玉清內(nèi)書
      玉清內(nèi)書 經(jīng)名:玉清內(nèi)書
      。撰人不詳,出於唐代。內(nèi)容與《通幽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