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
卷一上 光武帝紀(jì)第一 上
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
,[一]南陽蔡陽人,[二]高祖九世之孫也
,出自景帝生長沙定王發(fā)
。[三]發(fā)生舂陵節(jié)侯買,[四]買生郁林太守外
,[五]外生鉅鹿都尉回
,[六]回生南頓令欽,[七]欽生光武
。光武年九歲而孤
,養(yǎng)于叔父良。
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
,大口,隆準(zhǔn)
,日角
。[八]性勤于稼穡,[九]而兄伯升好俠養(yǎng)士
,常非笑光武事田業(yè)
,比之高祖兄仲。[一0]王莽天鳳中
,[一一]乃之長安
,受尚書
,略通大義。[一二]
注[一]禮“祖有功而宗有德” ,光武中興
,故廟稱世祖。謚法:“能紹前業(yè)曰光
,克定禍亂曰武
。”伏侯古今注曰:“秀之字曰茂
。伯﹑仲﹑叔﹑季
,兄弟之次。
長兄伯升 ,次仲
,故字文叔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注[二]南陽 ,郡,今鄧州縣也
。蔡陽
,縣,故城在今隨州棗陽縣西南
。
注[三]長沙 ,郡,今潭州縣也
。
注[四]舂陵 ,鄉(xiāng)名,本屬零陵*(冷)**[泠]*道縣
,在今永州唐興縣北
,元帝時徙南陽,仍號舂陵
,故城*(今)*在*[今]*隨州棗陽縣東
。事具宗室四王傳。
注[五]郁林,郡,今*(郴)**[貴]*州縣。前書曰:“郡守,秦官。秩二千石。景帝更名太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注[六]鉅鹿,郡,今邢州縣也。前書曰:“都尉,本郡尉,秦官也。掌佐守,典武職,秩比二千石。景帝更名都尉。”
注[七]南頓,縣,屬汝南郡,故城在今陳州項城縣西。前書曰:“令﹑長,皆秦官也。萬戶以上為令 ,秩千石至六百石
;不滿萬戶為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
。”
注[八]隆,高也。許負(fù)云:“鼻頭為準(zhǔn)?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编嵭袝泻蜃⒃疲骸叭战侵^庭中骨起
,狀如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注[九]種曰稼,斂曰穡。
注[一0]仲,合陽侯喜也,能為產(chǎn)業(yè)。見前書。
注[一一]王莽*[始]*建國六年改為天鳳。
注[一二]東觀記曰:“受尚書于中大夫廬江許子威。資用乏,與同舍生韓子合錢買驢,令從者僦,以給諸公費?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莽末,天下連歲災(zāi)蝗,寇盜鋒起。[一]地皇三年,[二]南陽荒饑,[三]諸家賓客多為小盜。光武避吏新野,[四]因賣谷于宛。[五]宛人李通等以圖讖說光武云:“劉氏復(fù)起,李氏為輔。”[六]光武初不敢當(dāng),然獨念兄伯升素結(jié)輕客,必舉大事,且王莽敗亡已兆,天下方亂,遂與定謀,于是乃市兵弩
。十月
,與李通從弟軼等起于宛,時年二十八
。
注[一]言賊鋒銳競起。字或作“蜂”,諭多也
。
注[二]天鳳六年改為地皇。
注[三]韓詩外傳曰:“一谷不升曰歉,二谷不升曰饑,三谷不升曰饉
,四谷不升曰荒,五谷不升曰大侵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注[四]新野屬南陽郡,今鄧州縣。續(xù)漢書曰:“伯升賓客劫人,上避吏于新野鄧晨家?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注[五]東觀記曰:“時南陽旱饑,而上田獨收。”宛,縣,屬南陽郡,故城今鄧州南陽縣也。
注[六]圖,河圖也。讖,符命之書。讖,驗也。言為王者受命之征驗也。易坤靈圖曰:“漢之臣李陽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十一月,有星孛于張。[一]光武遂將賓客還舂陵
。時伯升已會觽起兵
。初,諸家子弟恐懼
,皆亡逃自匿
,曰“伯升殺我”。及見光武絳衣大冠
,[二]皆驚曰 “謹(jǐn)厚者亦復(fù)為之”
,乃稍自安。伯升于是招新市﹑平林兵
,[三]與其帥王鳳﹑陳牧西擊長聚。[四]光武初騎牛
,殺新野尉乃得馬
。[五]進(jìn)屠唐子鄉(xiāng),[六] 又殺湖陽尉
。[七]軍中分財物不均
,觽恚恨,欲反攻諸劉
。光武斂宗人所得物
,悉以與之,觽乃悅
。進(jìn)拔棘陽
,[八]與王莽前隊大夫甄阜﹑[九]屬正梁丘賜 [一0]
戰(zhàn)于小長安,[一一]漢軍大敗,還保棘陽
。
注[一]前書音義曰:“孛星光芒短,蓬然。張
,南方宿也
。”續(xù)漢志曰:“張為周地
。星孛于張
,東南行即翼﹑軫之分。翼﹑軫
,楚地
,是楚地將有兵亂。后一年正月
,光武起兵舂陵
,攻南陽,斬阜﹑賜等
,殺其士觽數(shù)萬人
。光武都雒陽,居周地
,除穢布新之象
。”
注[二]董巴輿服志曰:“大冠者,謂*[武冠]*
,武官冠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睎|觀記曰:“上時絳衣大冠
,將軍服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注[三]新市,縣,屬江夏郡
,故城在今郢州富水縣東北
。平林,地名
,在今隨州隨縣東北
。
注[四]廣雅曰:“聚,居也,音慈諭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鼻皶袅x曰:“小于鄉(xiāng)曰聚?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注[五]前書曰,尉,秦官
,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也
。
注[六]例曰:“多所誅殺曰屠?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碧谱余l(xiāng)有唐子山 ,在今唐州湖陽縣西南。
注[七]湖陽屬南陽郡 ,今唐州縣也
。東觀記曰:“劉終詐稱江夏吏,誘殺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注[八]縣名,屬南陽郡 ,在棘水之陽
,古謝國也,故城在今唐州湖陽縣西北
。
棘音己力反 。
注[九]王莽置六隊,郡置大夫一人 ,職如太守
。南陽為前隊,河內(nèi)為后隊
,潁川為左隊
,弘農(nóng)為右隊,河?xùn)|為兆隊
,滎陽為祈隊
。隊音遂。
注[一0]王莽每隊置屬正一人,職如都尉。
注[一一]續(xù)漢書曰淯陽縣有小長安聚,故城在今鄧州南陽縣南
。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漢軍復(fù)與甄阜﹑梁丘賜戰(zhàn)于沘水西,大破之,斬阜﹑賜
。
[一]伯升又破王莽納言將軍嚴(yán)尤﹑秩宗將軍陳茂于淯陽,[二]進(jìn)圍宛城。
注[一]沘水在今唐州沘陽縣南。廬江灊縣亦有沘水,與此別也。沘音比
。
注[二]前書曰,納言,虞官也,掌出納王命,所謂喉舌之官也,歷秦﹑漢不置,王莽改大司農(nóng)為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缸T新論云莊尤字伯石
,此言“嚴(yán)”,避明帝諱也
。秩宗
,虞官也,掌郊廟之事
,周謂之宗伯
,秦﹑漢不置,王莽改太常為秩宗
,后又典兵
,故納言﹑秩宗皆有將軍號也。淯陽
,縣
,屬南*[陽]*郡,故城在今鄧州南陽縣南*(在)*淯水之陽
。淯音育
。
二月辛巳,立劉圣公為天子 ,以伯升為大司徒
,光武為太常偏將軍。[一]
注[一]前書曰:“奉常 ,秦官
。景帝更名太常
。”應(yīng)劭漢官儀曰:“欲令國家盛大
,社稷常存
,故稱太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a href="/ddjy_100/44.html">老子曰:“偏將軍處左
,上將軍處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睎|觀記曰:“時無印
,得定武侯家丞印,佩之入朝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三月,光武別與諸將徇昆陽﹑定陵﹑郾,皆下之。[一]多得牛馬財物,谷數(shù)十萬斛,轉(zhuǎn)以饋宛下。莽聞阜﹑賜死,漢帝立,大懼,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二]將兵百萬,其甲士四十二萬人,五月,到潁川,復(fù)與嚴(yán)尤﹑陳茂合。[三]
初,光武為舂陵侯家訟逋租于尤,尤見而奇之。[四]及是時,城中出降尤者言光武不取財物,但會兵計策。尤笑曰:“是美須眉者邪?何為乃如是!”
注[一]徇,略也。昆陽﹑定陵﹑郾,皆縣名,并屬潁川郡
。昆陽故城在今許州葉縣北
。郾,今豫州郾城縣也
。定陵故城在今郾城西北。*[郾]*音于建反
。
注[二]王莽時哀章所獻(xiàn)金匱圖有王尋姓名。王邑,王商子,于莽為從父兄弟也。
注[三]潁川,郡,今洛州陽翟縣也。
注[四]逋,違也。舂陵侯敞即光武季父也。
東觀記曰:“為季父故舂陵侯詣大司馬府,訟地皇元年十二月壬寅前租二萬六千斛,芻焒錢若干萬。時宛人朱福亦為舅訟租于尤,尤止車獨與上語,不視福。上歸,戲福曰:‘嚴(yán)公寧視卿邪?’”初,王莽征天下能為兵法者六十三家數(shù)百人,并以為軍吏;選練武韂,招募猛士,[一]旌旗輜重,千里不絕。[二]時有長人巨無霸,[三]長一丈,大十圍,以為壘尉;[四]又驅(qū)諸猛獸[五]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
。自秦﹑漢出師之盛,未嘗有也
。光武將數(shù)千兵
,徼之于陽關(guān)
。 [六]諸將見尋﹑邑兵盛,反走
,馳入昆陽
,皆惶怖,憂念妻孥
,[七]欲散歸諸城
。光武議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強大
,并力御之
,功庶可立;如欲分散
,埶無俱全
。且宛城未拔,[八]不能相救
,昆陽即破
,一日之閑,諸部亦滅矣
。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
,反欲守妻子財物邪?”諸將怒曰:“劉將軍何敢如是
!”光武笑而起
。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
,軍陳數(shù)百里
,不見其后。諸將遽相謂曰:“更請劉將軍計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惫馕鋸?fù)為圖畫成敗。諸將憂迫
,皆曰“諾”
。
時城中唯有八九千人,光武乃使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留守,夜自與驃騎大將軍宗佻﹑[九]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
,[一0]出城南門,于外收兵
。
時莽軍到城下者且十萬,光武幾不得出。[一一]既至郾
、定陵
,悉發(fā)諸營兵
,而諸將貪惜財貨,欲分留守之
。光武曰:“今若破敵
,珍徺萬倍,[一二]大功可成
;如為所敗
,首領(lǐng)無余,何財物之有
!”觽乃從。
注[一]說文曰:“募,廣求之也
。”
注[二]周禮曰:“析羽為旌,熊虎為旗
。”輜
,車名
。釋名曰:“輜,廁也
。謂軍糧什物雜廁載之
。以其累重,故稱輜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敝匾糁庇梅础?
注[三]王莽連率韓博上言:“有奇士 ,長一丈
,大十圍,自謂巨無霸
,出于蓬萊東南
,五城西北,*(詔)**[昭]*如海濱
,軺車不能載
,三馬不能勝,臥則枕鼓
,以鐵箸食
。”見前書
。
注[四]鄭玄注周禮云:“軍壁曰壘?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贝掼ブ袎拘N倔鹪唬骸疤锰?a href="/ddjy_100/45.html">黃帝,設(shè)為壘壁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蔽菊咧鲏颈谥隆?
注[五]“猛”或作“獷”。獷
,猛蝄也,音古猛反
。
注[六]聚名也。酈元水經(jīng)注曰:“潁水東南經(jīng)陽關(guān)聚,聚夾潁水相對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痹诮衤逯蓐柕钥h西北。
注[七]孥,子也
。
注[八]謂伯升圍之未拔也。
注[九]驃騎大將軍,武帝置
,自霍去病始。佻音太堯反
。
注[一0]王莽置五威將軍,其衣服依五方之色,以威天下
。李軼初起
,猶假以為號。
注[一一]幾音祈 。
注[一二]徺 ,古“寶”字。
嚴(yán)尤說王邑曰:“昆陽城小而堅 ,今假號者在宛
,亟進(jìn)大兵,[一]彼必奔走
;宛敗
,昆陽自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币卦唬骸拔嵛粢曰⒀缹④妵粤x
,坐不生得,以見責(zé)讓。[二]
今將百萬之觽 ,遇城而不能下
,何謂邪?”[三]遂圍之?dāng)?shù)十重
,列營百數(shù)
,云車十余丈,[四]瞰臨城中
,[五]旗幟蔽野
,[六]埃塵連天,鉦鼓之聲聞數(shù)百里
。
[七]或為地道,沖輣橦城 。[六]積弩亂發(fā),矢下如雨
,城中負(fù)戶而汲
。王鳳等乞降
,不許
。尋﹑邑自以為功在漏刻
,意氣甚逸
。夜有流星墜營中
,晝有云如壞山
,當(dāng)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
,吏士皆厭伏
。[九]
注[一]亟,急也,音紀(jì)力反。
注[二]翟義字文仲,方進(jìn)少子,為東郡太守。王莽居攝,義心惡之 ,乃立東平王云子信為天子,義自號柱天大將軍
,以誅莽。莽乃使孫建﹑王邑等將兵擊義
,破之。義亡
,自殺
,故坐不生得
。坐音才臥反。見前書
。
注[三]“遇”或為“過”。
注[四]云車即樓車,稱云,言其高也,升之以望敵,猶墨子云“公輸般為云梯之械”。
注[五]俯視曰瞰,音苦暫反。
注[六]廣雅曰:“幟,幡也,音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注[七]說文曰:“鉦,鐃也,似鈴。”
注[八]沖,橦車也。詩曰:“臨沖閑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痹S慎曰:“輣
,樓車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陛~音步耕反
。
注[九]續(xù)漢志曰:“云如壞山,謂營頭之星也。占曰:‘營頭之所墜
,其下覆軍殺將,血流千里
。’”厭音一葉反
。
六月己卯,光武遂與營部俱進(jìn),自將步騎千余,前去大軍四五里而陳。尋﹑邑亦遣兵數(shù)千合戰(zhàn)。光武奔之,斬首數(shù)十級。[一]諸部喜曰:“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復(fù)居前。請助將軍!”光武復(fù)進(jìn),尋﹑邑兵漤,諸部共乘之,斬首數(shù)百千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