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無為,并不是說什么都不做
,而是要講究方法講個歷史故事:李隆基的爸爸李旦
,一生的座右銘就是:大道無為。他為什么要無為?當時武則天稱帝,大兒子李顯一家被流放,留在武則天身邊的唯一兒子就是李旦李旦生怕受到武則天的傷害,只能深度研究老莊思想
,遠離權力中心。但是,就因為他的無為,最后反而成了最大贏家。李隆基兵變玄武門,擁護他的父親李旦為新皇帝。李隆基開局很好,有李世民的風范,可惜晚節(jié)不保。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與楊貴妃開創(chuàng)“梨園”,搞文藝去了。李旦的“大道無為”
,并不是放棄,而是在集聚力量崛起。李旦最終能成功,贏在教育。他在教育孩子方面,可以說是大唐楷模。值得一提的是,李旦的哥哥李顯,雖被流放,五大臣卻逼迫武則天讓位給太子李顯。在我看來,李顯不僅是窩囊之輩,而且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為君、為夫、為父,都是失敗的。李顯最終是被他老婆與親女兒毒死的。這段歷史,讓我看到教育的意義
記住:以史為鏡
,大道無為,方可大成。精品課|三度先生人生智慧課程
【三度先生羅志淵 寄語】君子溫潤如玉
,此為 溫度;君子應有精神堅守,此為 風度;君子要有獨立之思想,此為 深度。故稱為: 三度先生。 讀書人應以天下為懷,當今之世,物欲橫流,人心不古,我心如明鏡,亦難阻塵埃!然,自小耳濡國文之精華,推崇先秦兩漢之文,殊愛魏晉之風度,大唐之風骨,故造就吾之浩然之氣。君子處世,著書論言誠邀您加入羅志淵讀書會
道家的政治學說以法自然為思想核心
道家提倡“無為”和“自然”,認為民間有自發(fā)形成自我約束規(guī)范的能力
道家以“道”為核心
擴展資料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1、老子
春秋時期
道家哲學思想,還通過儒學以及中國化之后的佛學而得以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
2
列子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
列子學說本于黃帝與老子
列子一生安貧樂道,不求名利
3
莊子姓莊名周
莊子在哲學上
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
--道家
--道法自然
信奉老莊等道家學說的哲學學派
春秋時期
1
(1)佛教否定宿命論
(2)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
(3)佛教認為
,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了,這樣的一種現(xiàn)象就是"空"
2
(1)道教認為"身國同治"
(2) 道教"無為而治"的思想,與西方"看不見的手"的市場經(jīng)濟思想不謀而合
(3)封建統(tǒng)治者常常利用道教為鞏固統(tǒng)治服務
3、儒家思想
(1)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
(2)在現(xiàn)實政治的問題上,儒家要求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雙方都要承擔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