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豆根在《圖經本草》別名有北大豆根之稱,于北豆根實為不同來源,功效不盡相同的兩種藥物,且山豆根毒性較北豆根毒性大。
有些藥店、醫(yī)療單位山豆根、北豆根不分,處方上開北豆根,常給山豆根,在臨床使用中,時有中毒報道,凡中毒者,皆由過量服用引起。
《中國藥典》早在1997年版就將山豆根與北豆根兩藥分別收藏,以資區(qū)別,時至今日,以山豆根當作北豆根混用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
據了解,有些醫(yī)生處方中北豆根劑量大至12—15g,卻投給藥的是山豆根15g,殊不知《中國藥典》中,山豆根的量只限為3—6g,這一混用情況,嚴重威脅著病人的身心健康。
為了確保病人用藥安全有效,現將兩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比較,目的在于正確區(qū)分、合理使用藥物。
來源比較
山豆根,又稱廣豆根,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 的干燥根及根莖;北豆根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n dauricum DC 的干燥根莖。
性狀比較
山豆根與北豆根性狀比較
名稱
山豆根
北豆根
性狀
類圓形厚片
類圓形厚片
大小
直徑0.7~1.5cm
,較粗
直徑0.3~0.8cm
,較細
表皮
棕色至棕褐色
黃棕色至暗棕色
斷面
皮部淺棕色,木部淡黃色
中心無髓
木部淡黃色
,呈放射狀排列
中心有髓
氣味
豆腥氣
,味極苦
氣微,味苦
顯微比較
(1)山豆根 根橫切面木栓層6—15列細胞,皮層外側的1—2列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斷續(xù)排列成含晶細胞環(huán),每一個細胞含結晶1—3個。細胞壁木化,相間排列,導管內常見黃色內含物,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2)北豆根 根橫切面木栓層繼續(xù),木栓細胞數列,皮層有單個石細胞散布,石細胞呈分枝狀或類方形、多角形、維管外束韌型。導管、管胞、木纖維均木化,木薄壁細胞具紋孔,射線細胞5—13列,薄壁細胞含細小淀粉及草酸鈣方晶、針晶或棒狀結晶。
成分比較
(1)山豆根成分主要含生物堿,如苦參堿,氧化苦參堿、臭豆堿、甲基金雀花堿、槐果堿等。
(2)北豆根 成分主要含多種生物堿,如山豆根堿、蝙蝠葛堿、尖防已堿、雙青藤堿、光千金藤堿、去羥尖防己堿等。
功效比較
(1)山豆根功能清熱解毒
,消腫利咽
。用于火毒蘊結,咽喉腫痛
,齒齦腫痛
,外治諸熱腫,毒蟲咬傷
。近代研究
,山豆根中苦參堿及氧化苦參堿有抗癌作用,其中所含紫檀素有抗霉菌作用
。
(2)北豆根具清熱解毒
,祛風止痛之功,主要用于咽喉腫痛
,腸炎痢疾
,風濕痹痛。近代研究
,北豆根中的北豆根堿有降壓作用
,另外還有止咳、祛痰作用及抗菌消炎作用
。
用量注意
山豆根有毒
,用量3-6g。
北豆根小毒
,用量3-9g
。
上一頁全文完(共 19167 字) 展開全部內容
北豆根的主要用途
知識介紹:
北豆根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莖。蝙蝠葛多年生纏繞藤本
,生于山坡林緣
、灌叢中
、田邊、路旁及石礫灘地
,或攀援于巖石上
,分布于東北、華北
、華東及陜西
、寧夏、甘肅等地
。
北豆根根莖呈細長圓柱形
,有分枝,長30至50厘米
,直徑3至8毫米
。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外皮易脫落
,內部呈淡黃色
,有皺紋及根痕,質韌
,以折斷
,折斷面纖維狀,可見放射狀紋理
,木部黃色
,髓部類白色。氣微
,味苦
。以條粗壯,味苦者為佳
。
適合人群:
脾虛便溏者禁服
,孕婦及有肝病慎服。
食療作用:
北豆根味苦
,性寒
;有小毒;歸肺
、胃
、大腸經;善降泄
;具有清熱解毒
,利濕消腫的功效;主治咽喉腫痛
,肺熱咳嗽
,痄腮
,瀉痢,黃疸
,風濕痹痛,痔瘡腫痛
,食管癌
,胃癌,蛇蟲咬傷
。
做法指導:
1.熱毒咽喉腫痛者
,可與射干、玄參
、金銀花甘草等配伍
,以清熱利咽止痛。
2.本品如治濕熱瀉痢
,可配黃連
、黃芩。
3.治濕熱黃疸
,可配茵陳蒿
、梔子、大黃
。 本品為北豆根中提取的總生物堿片
。
基本信息:采制: 春、秋季采挖
,除去須根及泥沙
,干燥。性味:性寒
,味苦
。有毒。功能:清熱解毒
,消腫利咽
,祛風止痛。用于咽喉腫痛
、腸炎痢疾
、風濕痹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練w經】歸肺
、胃經?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局髦巍坑糜诨鸲咎N結
,咽喉腫痛
,齒齦腫痛,腸炎痢疾
、風濕痹痛
。【用法與用量】3~6克
;抗腫瘤可用到9~15克【貯藏】置干燥處
。【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可用
。
【性狀】本品為糖衣片
,除去糖衣后顯黑棕色;味苦
。
【鑒別】取本品1片
,除去糖衣,研細
,加乙酸乙酯15ml及氨試液0.5ml
,振搖10分鐘,濾過
。濾液蒸干
,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北豆根對照藥材0.5g
,加乙酸乙酯15ml及氨試液0.5ml,回流30分鐘
,濾過
,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
,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2μl
,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氨試液(9:1:1)為展開劑
,展開
,取出,晾干
,噴以碘化鉍鉀試液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
【含量測定】取本品20片,精密稱定,研細
,精密稱取適量(約相當于總生物堿80mg)置具塞錐形瓶中
,加乙酸乙酯25ml,振搖30分鐘
,濾過
,用乙酸乙酯10ml分三次洗滌容器及濾渣,洗液與濾液合并
,置水浴上蒸干
,殘渣加無水乙醇10ml使溶解,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ol/L)25ml與甲基紅指示液2滴
,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02mol/L)滴定,即得
。每1ml硫酸滴定液(0.01mol/L)相當于6.248mg蝙蝠葛堿(C38H44N2O6)
。
本品含生物堿以蝙蝠葛堿(C38H44N2O6)計,應為標示量的90.0%~110.0%
。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
,消腫利咽。用于火毒內結所致的咽喉腫痛
;急性咽炎
、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與用量】口服
,一次60mg
,一日3次。
【規(guī)格】(1)15mg(2)30mg
【貯藏】密封
。 根含生物堿(苦參堿
、氧化苦參堿),另含總多糖
。
蝙蝠葛根莖含山豆根堿(dauricine)
,6-去甲山豆根堿(daurinoline),6’-去甲山豆根堿(dauricinoline)
,木蘭花堿(magnoflorine)
,青藤堿(sinomenine),蝙蝠葛任堿(meni-sperine)
,6,6'二去甲山豆根堿(dauricoline)
,尖防已堿(acutu-mine),N-去申尖防己堿(N-acuturnidine)
,蝙蝠葛辛(bianfugcine)
,蝙蝠葛定(bianfugedine),蝙蝠葛寧(bianfugenine),碎葉紫堇堿(cheilanthifoline)
,光千金藤堿(stepharine)
,光千金藤定堿(stepholi-dine),蝙蝠葛波芬堿(menisporphine)
,7’-去甲山豆根堿(dau-risoline)
,7,7'-二去申山豆很堿(dauriciline)
,山豆根波芬諾靈堿(dauriporphinoline)
。葉含去羥尖防已堿(acutuminine)。 1
、抗腫瘤作用:山豆根所含多種生物堿對小鼠肉瘤S180
、肉瘤S37、小鼠宮頸癌U14
、吉田肉瘤
、腹水型肝癌有抑制作用,另外氧化苦參堿對腫瘤之氧細胞具有選擇性殺傷作用
。
2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山豆根總堿有降壓作用,此作用可能與其擴血管作用有關
。山豆根總堿還能顯著增加豚鼠離體心臟冠脈流量
。作用強度與心肌收縮力增強無關,為一直接的擴冠作用
。
3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山豆根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明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4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山豆根能抑制小鼠自發(fā)活動
,拮抗苯丙胺的興奮作用,加強戊巴比妥鈉
、硫賁妥鈉及水合氯醛對中樞的抑制作用
。
5、抗?jié)冏饔谩?可用于治療肺癌
、咽喉癌
、滋養(yǎng)葉細胞癌、白血病
、食管癌等
;還有慢性活動性肝炎。
藥物制備
本發(fā)明涉及北豆根提取物
、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特別涉及北豆根滴丸、北豆根分散片的制備方法。北豆根提取物的制備方法是采用水提取制得或醇提取
,再進行大孔樹脂分離或膜分離制得
,其北豆根提取物的總生物堿含量在15~75%,它具有清熱解毒
,消腫利咽作用
。本發(fā)明的北豆根滴丸、北豆根分散片生物利用度高
,快速釋藥
,快速顯效,毒副作用更小
,且藥物含量高
,服用劑量小,價格低廉
,使用攜帶方便
。 《開寶本草》:“主解諸藥毒,止痛
,消瘡腫毒,急黃
,發(fā)熱咳嗽
,殺小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珍珠囊補遺藥性賦》:“療咽痛
,頭瘡,五痔
。止咳嗽
。”
《本草經疏》:“入散乳毒藥中
,能消乳巖
。”
《本草求真》:“功專瀉心保肺
,及降陰經火逆
,解咽喉腫痛第一要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山豆根和北豆根有什么區(qū)別_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區(qū)別
山豆根和北豆根為臨床常用的中藥
,但由于我國各省市的用藥習慣不盡相同,造成中藥使用中同名異物現象時有發(fā)生
,加之山豆根和北豆根名稱相近
,因此造成一些地方將山豆根和北豆根混用的現象出現。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區(qū)別
,歡迎大家閱讀
。
山豆根和北豆根的3大區(qū)別
1:功效差異
山豆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功效
。主治熱毒熾盛
、火毒蘊結之咽腫、喉痛
、喉風
、牙齦腫痛等。
北豆根:具有清熱解毒
、祛風止痛的之功效
。主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
、風濕痛
、四肢麻木、腸炎痢疾等
。
2:毒性差異
山豆根:現代研究表明
,山豆根所含之苦參堿能作用于大腦,引起痙攣
, 能麻痹橫隔膜和呼吸肌運動神經末梢
。以山豆根25g/kg 煎液小鼠灌腸, 結果出現呼吸抑制和震顛
、痙攣
、死亡。
北豆根:北豆根主要成分為蝙蝠葛堿
,研究發(fā)現
,以蝙蝠葛堿所作的亞急性毒性實驗表明,該藥4.8~60毫克 劑量用藥18天或2~3月
,對心臟無不良影響
,150毫克以上劑量用藥 2~3個月對肝臟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受損程度隨劑量增大而加重
, 所致的是輕度損害
, 150毫克以下對腎和腎上腺基本無不良影響。
3:性狀差異
北豆根: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莖
。主產于東北
、河北、山東
、山西等地
。其根莖呈細長圓柱形
,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彎曲的細根
,并可見突起的根痕及縱皺紋
。外皮易剝落,質韌不易折斷
。飲片性狀為類圓形厚片
,切面灰白至淡黃色,木部淡黃色
,呈放射狀排列
,中心有髓,周邊棕黃色至淡棕色
,氣微味苦
。
山豆根: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莖,主產于廣東
、廣西
,又習稱為“廣豆根”。其根莖呈不規(guī)則結節(jié)狀
,根莖長圓柱形
,略彎曲,常有分支
,長短不等
。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樣突起
,質堅硬不易折斷
。飲片性狀為類圓形薄片
,表面皮部淺棕色
,木部淡黃色,周邊棕色或棕褐色
,質堅硬
,有豆腥氣,味極苦
。
因此
,雖然二者都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但山豆根含有的主要成分苦參堿
,毒性大于北豆根含有的蝙蝠葛堿
。2010版《中國藥典》中北豆根用量為3~9克,而山豆根用量為3~6克
,其目的就是要防止中毒事故的發(fā)生
。因此無論是經營銷售部門還是各醫(yī)療單位
,均應以藥典為準, 將二藥分別使用
, 切不可相互混用
。
山豆根的功效與作用
(一)功能主治
清火,解毒
,消腫
,止痛。治喉癰
,喉風
,喉痹,牙齦腫痛
,喘滿熱咳
,黃疸,下痢
,痔疾
,熱腫,禿瘡
,疥癬
,蛇、蟲
、犬咬傷
。
《開寶本草》:"主解諸藥毒,止痛
。消瘡腫毒
,急黃發(fā)熱咳嗽,殺小蟲
。"
《本草圖經》:"含以解咽喉腫痛
。"
清熱解毒,本品味甘苦
,氣寒
,如《本草經疏》曰:“山豆根,甘所以和毒
,寒所以除熱
,凡毒必熱必辛,得清寒之氣
,甘苦之味
,則諸毒自解,故為解毒清熱之上藥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消腫止痛 《本草求真》曰:“山豆根
,功專瀉心保肺,及降陰經火逆
,解咽喉腫癰第一要藥
。”《本草匯言》曰:“山豆根
,苦寒清肅
,得降下之令,善除肺胃郁熱
,凡一切暴感熱疾
,涼而解毒,表里上下
,無不宜之
。”
(二)藥理作用
1.消炎解熱和抗菌
苦參堿
、氧化苦參堿
、槐果堿等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鄥④諏π∈蟾骨幻氀芡ㄍ感栽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大鼠足腫脹和棉球肉芽腫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氧化苦參堿能使大鼠正常體溫顯著降低
,使家兔發(fā)熱明顯下降
。
山豆根在體外實驗中有一定的抗菌作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鄥A對多種細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山豆根水煎液有較強的抗柯薩奇病毒B5的作用。山豆根對螺旋體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
2.抗癌
所含之苦參堿對小鼠肉瘤S180
、宮頸癌Ul4,所含之氧化苦參堿對Sl80
,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氧化苦參堿的化療系數比絲裂霉素更強
。紫檀素
、槐果堿對Sl80也有抑制作用。
氧化苦參堿能誘導小鼠肝細胞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
,提高其對環(huán)磷酰胺的代謝激活
,使半量環(huán)磷酰胺有相當于全量的抑瘤功效。
3.免疫抑制和調節(jié)
苦參堿
、氧化苦參堿
、槐果堿
、金雀花堿等對小鼠均有免疫抑制作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鄥A靜注對巨噬細胞有明顯的細胞毒作用
,并能明顯降低其抑制P815細胞增殖的效應,降低其吞噬能力
,明顯抑制小鼠脾T細胞的增殖和IL-2的生成
。氧化苦參堿較高劑量皮下注射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
苦參堿
、氧化苦參堿
、槐果堿等均能抑制腫瘤相伴免疫(TCI)和抗體生成,以苦參堿的免疫抑制功效最強
。
另有報道
,氧化苦參堿對小鼠T細胞和B細胞及細胞因子因劑量不同而呈雙向作用,lmg/ml的高濃度時為抑制作用
,1×10-6低濃度時為增強作用
。也有報道,山豆根灌服可提高小鼠Meth腫瘤細胞中和活性
,提高血清IgG
、IgM的水平。
苦參堿有明顯的升白作用
。對X射線和60鈷射線所致的家兔白細胞降低具有明顯的促進上升作用
。
北豆根的功效與作用
1.中藥北豆根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很好的利濕和消腫作用對于咽喉腫痛的治療效果也是好
,得了肺熱性的咳嗽可以選擇北豆根
,北豆根可以用來治療痄腮或者是瀉痢,得了黃疸或者是一些風濕痹痛都可以用北豆根
,北豆根對于痔瘡類的腫痛以及食管癌或胃癌的治療效果也是很好
。如果不幸被蛇或蟲子咬傷了也可以選擇使用北豆根來外敷,也可以治療蜘蛛傷
。
2.北豆根也可以用來治療肺炎和支氣管炎一類的咳嗽
,對于腸炎類的痢疾和絳蟲都有好處,北豆根有很好的抗癌作用
。特別是在食管癌和胃癌的治療效果很好
。北豆根對于女性的宮頸炎和一般的口腔炎治效效果也很好。
3.北豆根對于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北豆根里面含有一種叫山豆根堿的物質
,這是一種廣譜的抗心律失常的物物質,特別是對于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的效果更好
。
相關文章:
1. 豆汁和豆?jié){的區(qū)別是什么
2. 豆汁和豆?jié){的區(qū)別
山豆根存在副作用 需要謹慎服用
山豆根是我們熟悉的一種中藥材
,而且服用山豆根還可以很好的起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對我們改善常見的上火問題來說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在服用山豆根的時候也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
,這是我們需要小心的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山豆根的情況。
服用山豆根雖然對我們健康是有好處的
,但是由于山豆根的毒性是比較強的
,所以就導致我們服用山豆根中毒發(fā)生率極高,中毒量與個體之間的差異較大
,一般在10g以上便容易引起中毒
,少數病人服用6g亦可出現毒性反應。中毒反應多在服藥后5分鐘至半小時內出現
,亦有幾小時后出現者
。另外,煎煮時間延長
,則毒性顯著增加
,可能與所含神經毒成分有關,這樣對我們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
,需要大家小心對待
。
服用山豆根的時候我們首先就要小心,由于山豆根能使膽堿能自主神經系統興奮
,并對胃腸遭有較強的刺激作用
。引起胃腸功能紊亂。表現為惡心
、嘔吐
、腹部不適、納差
、腹痛
、腹瀉等不適情況產生,對我們腸胃健康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