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我自己真實經驗里的體會, 我來補充一下古典姊妹的上篇.
1. 肺的中符, 非常有用的一個位置. 灸這個地方和附近(上到肩, 下到乳房底), 心經,心包經,肺經 就都照顧到了.這個位置, 很多人都有問題, 或大問題. 看傳承老師的貼, 你就能發(fā)現(xiàn)很多人那個位置拔出很多血水來. 也是治療乳腺增生的地方. 我想心律不齊等心包功能不好的人, 這里大有用途.
2. 解決大便的問題, 要根據(jù)體質用點藥. 比如我寒濕, 用紅參.我還中氣不夠, 就吃點補中益氣丸解決腸無力的問題, 加腹推. 背大腸俞是必須的. 手的合谷, 腹部天樞(灸)是重點之重的穴位, 早上大便的時候,你就使勁掐合谷吧, 一定有效果.還有, 三焦其實在大便問題有很大的作用. 三焦主氣, 長年便秘的人, 三焦一定有點問題. 所以手三焦支溝和臂儒(拔罐看看)是要穴. 照著這么多方協(xié)助氣的敞通, 大便會很好. 大便問題, 是第一要解決的問題. 后面肝膽的濁氣, 還要走腸道的. 我現(xiàn)在就明顯感覺肝膽修復的時候, 大腸還要跟著再同時修理一遍. 所以大腸經絡, 是第一要解決的問題. 背后肩甲骨大腸經和小腸經, 一定要刮痧.
3. 長年吃也不胖的人或不吃早飯的, 除了脾經絡, 小腸經絡也不會好, 連累心經也差. 我就是. 以前我經常不吃早飯.
4. 腹部, 任脈陰脈集合的地方, 同志們, 我號召大家就直接去- 灸. 每天花一小時躺著灸, 以肚臍為十字中心, 劃大十字, 從擅中開始. 絕對適合產后的人. 劃完十字, 再重點照顧章門, 期門, 那是寒氣集結的地方. 灸二個月, 絕對有效果 - 寒濕氣走一半:)中氣上升一半:) 月經病都治療了. 然后同時腎經, 也照顧到了, 就在中軸路旁邊半寸的地方, 腎肯定好一些, 小便會每次都有顏色了. 我現(xiàn)在就是, 次次小便都有顏色. 以前早上才有, 平時的很少量, 或很淺的顏色, 有時干脆就無色. 現(xiàn)在不是了.
5. 還是腹部, 你就接著灸吧! 膽經- 人側面,大腿環(huán)跳開始, 到胯. 你就聽響聲去吧, 產后寒氣重的人, 腹部一定像開鍋一樣.
4. 委中, 是個垃圾站. 100%的 for sure. 絕對不可以灸. 這個穴, 在你背后走罐的時候, 我們干脆就梅花針刺拔罐吧. 不用再考慮別的方法.您就別浪費時間力氣按摩它了.:)
5. 四肢, 我的體會重點按摩幾個大穴 - 下身 -足三里, 血海,地機 三陰交,陰包, 陽凌泉(一定別忘了, 這個是三焦和膽經放濁氣的必通過的穴), 昆侖, 太沖, 太溪和復溜.上身- 支溝,內關, 手襯關節(jié)內外不管什么穴位瞎按就行了.
6. 后背, 我的體會, 重要的不能再重要了. 我建議如果血氣夠, 一個星期走罐一二次,加委中, 30-40分鐘. 您就等著看自己像賴蛤蟆. (我現(xiàn)在后背中軸, 全出黃泡了, 從大椎到四廖, 全是. 病當然應該找我. 中里說的一點沒有錯, 我就是那個最大的罪犯).
1
、氣門
經穴性質,氣分為先
。少商宣泄肺氣,膽俞降泄肝膽
。公孫降脾胃氣逆而止嘔,豐隆降肺氣定喘而化痰
。聞之經渠能降肺氣而治氣逆
,天突降逆氣而定哮喘
。巨闕治逆道而開胸滿
,隱白治咳逆而升陷陽
。大腸俞疏通腸胃之氣化兮而潤便燥
,膀胱俞疏通膀胱之氣化兮而利小便
。
是以曲池行氣
,云門開胸。陽陵泉有行氣導泄之效
,厥陰俞有治胸滿嘔吐之功。抑又聞肝俞治肝
,肺俞理肺。欲調腸胃之氣求內庭
,理肺氣以中府
。氣海膻中專治一切氣病,上中下脘乃脾胃之氣疾
。常聞足臨泣泄肝降逆以定喘,足三里升氣降逆而調中
。調和衛(wèi)氣有大椎
,行氣下氣尋照海
。商陽泄腸
,內關調胃
。合谷瀉肺氣之郁結,肺俞降肺氣之上逆
。
2
、血門
穴有血門,亦當牢記
。一切血病膈俞饒
,大便膿血腹衰治。原夫委中清血中之毒
,行間行淤可破血結之證
。天樞足三里破淤理血有治吐血咳血行血之效,太沖三陰交通經行淤尤有清血涼血固血之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妊┭斡崽珳Y宜審,嘔血咳血心俞肝俞同攻
。月經不調自有地機血海
,漏血不止無不交信合陽。鼻衄二間極效
,牙衄合谷最良
。月事不行照海灸
,吐血不止尺澤攻
。迎香氣戶能治鼻衄不止
,十二井十宣能使氣血通流
。血崩漏血求大敦
,調經行淤曲池針
。吐血咳血有魚際
,齒衄鼻衄求內庭
。中極關元婦人血癥為主
,氣海陰交施功效亦同
。若能因癥配合而施治
,針到病除顯奇功
。
3
、 虛門
虛者補之,穴要審真
。隱白補脾益腎,地機補脾益精
。益精氣之不固漏谷去取,補氣血之不足心俞下針
。原夫脾胃虛弱補使上中下脘
,飲食不化脾俞胃俞同功
。陽氣欲脫神闕灸
,虛損勞弱天樞攻
。治虛勞肺萎魄戶好
,止陰虛盜汗間使高(佐太溪
、陰郄)
。聞之膏肓俞益精氣而補虛損
,中膂俞止消渴而益腎陰
。補腎益精命門腎俞宜審,養(yǎng)津益液太淵少沖同針
。大便閉結支溝取,虛熱煩渴涌泉清
。抑又聞丹田(關元)固下元益精氣而補虛損
,氣海固下元助陽氣且滋腎陰。補肺治虛勞以肺俞
,補中益脾陽以公孫。太沖曲泉與行間補血而養(yǎng)肝
,太溪復溜連交信滋陰而補腎
。中極固下元虛冷
,曲骨補真氣而益精
。肝俞補肝血
,上廉溫胃津
。足三里益氣而補脾胃
,三陰交生氣血而補三陰
。此是實踐特效穴,必須師傳始得真。
4
、實門
實則瀉之
,癥要辨清
。涌泉然谷太溪俱瀉腎
,神門少府通里俱瀉心。脾胃之實何穴瀉陰陵商丘同公孫
,心包有熱中沖瀉曲澤內關大勞針。瀉肝期門曲泉行間太沖好
,大腸商陽二間合谷曲池清。小腸少澤同少海
,瀉膽陽陵臨竅陰
。膀胱委中中極泄
,三焦關沖外溝清
。若還痰多豐隆泄
,胸膈痞滿上脘針
。井少商滎魚際絡列缺合尺澤
,連募中府穴瀉肺從肺經
。胃實內庭足三里瀉
,血結膈俞血海攻
。瀉胃逐穢通腸天樞妙
,瀉腑導瀉消滯中脘針。辨證虛實當分清
,施治補瀉明于心。
5
、寒門
寒則溫之,須了于心
。中脘 神闕 氣海 足三里
,中焦寒冷灸即溫
。心俞溫而振陽氣
,溫肝之寒灸大效
。然谷溫下助腎火
,命門腎俞再同針
。章門溫臟寒積聚
,理心腹寒以公孫。溫中理脾陰陵灸
,一切血寒三陰交。中下焦寒隱白理
,灸后壯陽脾亦溫。一切表寒大椎除
,后溪陶道可清
。關元暖宮陽氣振
,腹寒血冷曲泉溫
。治寒以溫,施灸或針
。
6
、熱門
熱則清之,陰陽有別
。肺俞魚際俱瀉肺,少商尺澤刺出血
。陽明經熱商陽二間連,解表經渠與列缺
。合谷不但清氣分
,且清頭面諸竅熱
。解溪厲兌足三里
,中脘內庭清胃熱。肝俞脾俞同胃俞
,瀉肝又瀉五臟熱
。清心神通心少府,行間則清肝腎熱
。大椎陶道退熱兼解表,三陰交平肝而清血
。間使內關清心包,又能解散胸中熱
。清血少沖少澤連血海,太溪養(yǎng)陰而清熱
。三焦有熱上脘澆。身熱曲池有特效
,其功則在清氣分。清腸熱有小腸俞
,絲竹空清頭目熱
。脾熱大都陰陵泉
,陰陵還能清胸熱
。涌泉治余熱不解,尤能清腎治熱毒
,還能清泄四肢熱
。身熱煩渴心包熱,勞宮曲澤刺出血
。頭腦有熱求百會,后溪大抒清表熱
。胸背煩熱內關大陵心俞膈俞可針,肚腹悶熱三里內庭天樞大腸可清
。惡心嘔吐中暑熱金津玉液刺出血
,若泄五臟六腑熱則求臟腑諸俞穴
。臟熱當清
,腑熱當瀉
,審癥清楚
,隨經選穴
。
7
、風門
原夫百病,首中于風
。合谷解表祛風寒,大杼解表而祛風
。魚際解外感風寒之邪,肩髃周身四肢之風
。頭風外感風池妙
,頭痛驅風頭維攻
。搜周身風邪有曲池三里
,治腰腿諸風必風市委中
。冷風濕痹針環(huán)跳
,頭風外感列缺攻。常聞陽陵泉搜四肢之風且舒經絡
,足三里搜四肢之風又治腹痛。肺俞驅風治風寒咳嗽,通天泄表可治鼻塞不通
。風府風門專理一切中風病,百會水溝治一切暴中風
。風性善行數(shù)變
,治療切莫死板
。
8
、濕門
大凡濕癥,艾灸最良
。利濕委中太溪好
,行濕昆侖陰陵泉。承中天樞化脾胃之濕而助消化
,脾俞胃俞化脾胃之寒以快飲食
。燥濕行濕足三里,化濕行濕三陰交
。內關利濕有開胃祛痰之功
,水分滲泄為利小便治水腫之穴。治濕大要
,肺脾腎三經
。
人體穴位
頭部穴位圖(正面)
頭維穴 發(fā)際穴 陽白穴 印堂穴 攢竹穴 魚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絲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倉穴 承漿穴
補充:前頂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當陽 五處 曲差 眉沖 素髎 兌端 齦交 上迎香
頭部背面穴位圖
百會穴 后頂穴 風府穴 風池穴 天柱穴 啞門穴 太陽穴 下關穴 客主人 耳門穴 聽宮穴 翳風穴 頰車穴 大迎穴 人迎穴
補充:四神聰 強間 腦戶 目窗 正營 率谷 承靈 腦空 頭竅陰 完骨 天沖 頷厭 頭臨泣 懸顱 懸厘 聽會 和髎 角孫 顱熄 玉枕
胸部腹部穴位圖
天突 璇璣 華蓋 紫宮 玉堂 膻中 中庭 鳩尾 巨闕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闕 陰交 氣海 石門 關元 中極 曲骨 會陰 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關 陰都 腹通谷 幽門 步廊 神封 靈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氣戶 庫房 屋翳 贗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滿 梁門 關門 太乙 滑肉門 天樞 外陵 大巨 水道 歸來 氣沖 髀關 足五里 陰廉 急脈 沖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日月 期門 天池 食竇 天溪 胸鄉(xiāng) 周榮 中府 云門
人體背部穴位圖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靈臺 至陽 中樞 脊中 懸樞 命門 腰陽關 肩中俞 肩外俞 附分 肩井 天髎 曲垣 秉風 天宗 臑俞 肩貞 大杼 風門 肺俞 厥陰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腎俞 氣海俞 大腸俞 關元俞 小腸俞 膀胱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腰俞 會陽 長強 魄戶 膏肓 神堂 膈關 魂門 陽綱 意舍 胃倉 肓門 志室 胞肓 秩邊 白環(huán)俞
上肢內側穴位圖
天泉穴 天府穴 俠白穴 青靈穴 曲澤穴 尺澤穴 少海穴 孔最穴 郄門穴 間使穴 內關穴 列缺穴 經渠穴 太淵穴 大陵穴 靈道穴 通里穴 陰郄穴 神門穴 魚際穴 少商穴 勞宮穴 少府穴 中沖穴 少沖穴
上肢外側穴位圖
曲垣 秉風 巨骨 肩髎 肩髃 臑俞 肩貞 臑會 臂臑 消濼 手五里 清冷淵 肘髎 天井 小海 曲池 手三里 上廉 下廉 四瀆 支正 溫溜 三陽絡 支溝 會宗 偏歷 外關 養(yǎng)老 陽谷 陽池 陽溪 腕骨 后溪 中渚 前谷 液門 少澤 關沖 商陽 二間 三間 合谷
下肢內側穴位圖
箕門穴 血海穴 陰包穴 曲泉穴 陰谷穴 陰陵泉 膝關穴 地機穴 中都穴 漏谷穴 筑賓穴 蠡溝穴 三陰交穴 交信穴 復溜穴 商丘穴 中封穴 太溪穴 大鐘穴 水泉穴 照海穴 然谷穴 公孫穴 太白穴 大都穴 隱白穴
下肢外側穴位圖
居髎 環(huán)跳 髀關 風市 中瀆 伏兔 陰市 梁丘 膝陽關 犢鼻 陽陵泉 足三里 上巨虛 條口 豐隆 外丘 陽交 飛揚 光明 陽輔 懸鐘 跗陽 解溪 沖陽 丘墟 太沖 陷谷 足臨泣 第五地 內庭 行間 大敦 厲兌 足竅陰 至陰 俠溪 足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門 申脈 仆參 昆侖
人體有那些穴位大神們幫幫忙
穴位是指神經末稍密集或神經干線經過的地方。穴位的學名是腧穴
,別名包括:“氣穴”
、“氣府”
、“節(jié)”
、“會”、“骨空”
、“脈氣所發(fā)”、“砭灸處”
、“穴位”。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
,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
,共720個穴位
。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點擊不至于致命
,其余36個穴是致命穴
,俗稱‘死穴‘
。死穴又分軟麻
、昏眩、輕和重四穴
,各種皆有九個穴
。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生死搏斗中
,做為‘殺手‘使用。歌訣有:‘百會倒在地
,尾閭不還鄉(xiāng),章門被擊中
,十人九人亡
,太陽和啞門,必然見閻王
,斷脊無接骨,膝下急亡身
。‘一
、頭頸部位要害穴(共9個)1
、百會穴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lián)線的交點處。經屬:為督脈
,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
,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2
、神庭位置:頭前部入發(fā)際五分處
。經屬:為督脈
、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
。被擊中后頭暈
、腦脹
。3
、太陽穴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后約一寸凹處。經屬:奇穴
,被點中后頭昏、眼黑耳鳴
。4、耳門穴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
、張口呈現(xiàn)凹陷處
。經屬:為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后
,耳鳴頭暈倒地。5
、睛明穴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經屬:為足太陽膀胱經
。為手足太陽
、足陽明
、陽蹺
、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后頭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經屬:屬督脈
,為手、足陽明
,督脈之會
。被點中后頭暈眼昏。7
、啞門穴位置:在頂部后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
,(后發(fā)際凹陷處)經屬:為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
,被點中后
,沖擊延髓中樞,失啞
、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風池穴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
,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擊中后
,沖擊延髓中樞,暈迷不醒
。9、人迎穴位置:喉結旁開1.5寸經屬:足陽明胃經
,被點中后氣滯血淤
、頭暈。二
、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1、膻中穴位置:在體前正中線
,兩乳頭中間。經屬:任脈
,是足太陰
、少陰,手太陽
、少陽;任脈之會
。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后
,內氣漫散
,心慌意亂
,神志不清
。2
、鳩尾穴位置:位于臍上七寸
,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
。擊中后,沖擊腹壁動
、靜脈
、及肝
、膽
,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位置:在體前正中線
,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
、系心之募穴
。擊中后,沖擊肝
、膽、震動心臟而亡
。4
、神闕穴位置:位于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
。擊中后
,沖擊肋間神經
,震動腸管,膀胱
,傷氣
,身體失靈。5
、氣海穴位置:位于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后
,沖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
,破氣血淤
,身體失靈
。6
、關元穴位置:位于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
、系三陰、任脈之會
,小腸之募穴。擊中后
,沖擊腹壁下動
、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
,氣滯血淤
。7、中極穴位置:體前正中線
,臍下4寸。經屬:任脈
、系足三陰
、任脈之會
,膀胱之募穴
。擊中后
,沖擊腹壁動
、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
,傷氣機
。8
、曲骨穴位置:腹下部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上方凹陷處。經屬:任脈
,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余。擊中后
,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
、鷹窗穴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經屬:足陽明胃經
。擊中后,沖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
、靜脈
,震動心臟停止供血
、休克
。10
、乳中穴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后
,沖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11
、乳根穴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
。擊中后
,沖擊心臟,休克易亡
。12
、期門穴位置:位于乳下兩肋間當?shù)诹唛g。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
。足太陰
,厥陰,陰維之會
。擊中后
,沖擊肝、脾
,震動膈肌
、氣滯血淤。13、章門穴位置:在腋中線
,第一浮肋前端
,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經屬:足厥陰肝經
,系足太陰、厥陰
,陰維之會
,肝之募穴
。擊中后
,沖擊肝臟或脾臟
,破壞膈肌膜
,阻血傷氣。14
、商曲穴位置:位于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
,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
。擊中后
,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187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