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該穴位于第一掌骨中點,橈動脈橈側凹陷中。
按摩方法
手握空拳,用食指的第二關節(jié)揉該穴,每只手按揉3分鐘。
功效
魚際是肺經的滎穴,從屬性來講屬于火穴,所以對治療熱性的咳嗽、喘促有明顯的效果,心中煩熱揉魚際也管用。另外,該穴還能防治乳腺炎、呼吸時胸背痛以及手指腫、胳膊痛等,電腦辦公一族在工作的間隙不妨多揉一揉魚際穴,可以緩解壓力和疲勞。
明明一件事情做完,只需要3分鐘,可是啟動身體調動身體卻需要5分鐘,說是懶,卻能在調動身體之后拼命干活?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平時有沒有發(fā)現,自己的舌頭有齒痕,舌苔白膩,鋪滿整個舌面。而且整天精神不佳。容易走神。
不用看了,這就是氣虛,身體虛了。
其實懶只是氣虛的一個表現,身體之氣不足,無法及時調動身體運作,就會顯得真?zhèn)€個人很懶。
那么究竟是腎氣虛,還是脾氣虛,還是肺氣虛呢?
氣虛在外人眼里,是虛無縹緲的。但在中醫(yī)的認知里,是先天的元氣和臟腑經絡之氣,由腎中精氣、脾胃水谷之氣和肺中清氣等組成,分布在全身各處。
肺氣虛,免疫力直線下降
肺氣主一身之氣,肺氣充足,衛(wèi)氣就足。肺能宣發(fā)衛(wèi)氣于肌表,讓衛(wèi)氣在肌膚體表運行,也就是說,肺氣強了,衛(wèi)氣就會乖乖在前線作戰(zhàn),來一個病邪打走一個。
《紅樓夢》里的林黛玉,因肺氣不足,年紀輕輕就體弱多病,患上了肺癆。
肺氣虛的人常見癥狀有:
1、臉色蒼白沒有光澤,粗糙,皮膚松弛
2、咳嗽無力,咯痰,容易發(fā)汗且怕風
3、說話細聲細氣,像?蚊子叫?,唱歌兒高音老上不去,因為虛
4、容易氣喘,在這個悶熱的夏季,尤其氣短,呼吸不上來
調理方法:取肺經上的魚際穴、太淵穴、經渠穴
1、魚際穴
魚際穴有清肺瀉火,清宣肺氣的作用,可治療咳嗽氣喘、胸悶胸痛;咽喉腫痛;肺金不嗚之失音等癥狀。
取穴方法:魚際穴在拇指根部橫紋,與腕部橫紋的中點處。
2、太淵穴
太淵穴是肺經上的原穴,脈氣所大會,博大而深,故名太淵。對咳嗽、氣喘等肺系病證,很有效果。
取穴方法:太淵穴位于人體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3、經渠穴
是肺經經水流經的渠道,經,有經過路徑之意,渠是水流之道。按摩經渠穴能疏通肺經,從而達到調理肺臟的功效。
取穴方法: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
用大拇指按順時針方向按魚際穴10分鐘,然后再沿著太淵穴往經渠穴方向搓5分鐘,可以有效改善肺氣虛的癥狀,艾灸效果更好
脾氣虛,萬病之源
食物里的水谷精微,通過脾的運化,就成為水谷精氣(脾氣)。
脾氣虛的人常見癥狀有:
1、喜歡躺著,懶得說話,四肢沒有力氣
2、吃一點點就腹脹、大便稀溏、面色萎黃
2、身體浮腫,體內的津液不能運化,結果變成了濕。
3、氣虛不能固表,常出汗、記憶力差、健忘、失眠。
調理方法:脾氣虛的朋友,可以取脾經上的太白穴和大橫穴。
1、太白穴
此穴集脾經的原穴與腧穴于一身,不但對腸鳴,腹瀉,腹脹,胃痛,便秘等脾胃病證有很好效果,而且還能治療身體困重疼痛,是脾經上的重要穴位。
取穴方法:太白穴在腳上面,你把腳平放,順著大腳趾邊緣向下,明顯摸到骨頭后往下,即可找到一個凹陷處太白穴。
2、大橫穴
大橫穴位于腹部,腹結穴的水濕云氣,傳到這個穴位之后,受到脾部外散之熱影響,水濕云氣化為脾氣,圍繞臍部橫向傳輸,所以叫大橫
取穴方法:位于腹中部,距臍中4寸
用大拇指按揉左右大橫穴100~200次,每天堅持,能夠治療繞臍疼痛。
腎氣虛、衛(wèi)氣不足
腎藏元氣,藏著身體一身之氣的根本。
腎氣虛的人常見癥狀有:
1、頭發(fā)早白,手腳冰冷
2、虛汗、盜汗,早上一覺醒來,渾身粘膩是汗
3、老人、小孩小便時,頭部打激靈
調理方法;可以取極泉穴和太溪穴。
1、極泉穴
極泉穴經常拍打,能夠促進腎臟氣血流動,疏通腎部經脈,補充腎氣。
方法:平躺在床上,彎曲手臂放于腦后,找到腋窩頂點部位,用中指輕輕敲打,或者采用彈撥手法,要做到動作連貫、力度柔和,每晚睡前敲打50次左右即可。
2、太溪穴
古代很多醫(yī)家,面對垂危的病人,多用太溪穴,有?補腎氣、斷生死?的作用。
它是腎經的原穴,是匯聚腎經元氣的「溪流」,經常艾灸太溪穴可以使人腎精充足、精神充沛、腰膝壯實、行走有力。
這個穴位上能摸到動脈的跳動說明病人腎氣未竭還可救治,如果沒有跳動就說明病人陰氣纏身比較危險了。
取穴方法:太溪穴在叫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只要是生病,無論什么病,都是先虛而后病。不想給病趁?虛?而入的機會,已經堅持按起來了,按按沒壞處,怎么就不按呢?
1 太沖穴
位置: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間凹陷處。
適用于:肝火旺的癥狀,如易怒、目赤腫痛、咽痛咽干、鼻熱干燥、頭痛等癥狀。
做法:先用溫水泡腳15分鐘左右,然后按摩太沖穴3~5分鐘。
2 內庭穴
位置:足背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適用于:具有清胃熱功效,主治:牙痛,口臭,咽喉腫痛,鼻干發(fā)澀,扁桃體炎,便秘、吐酸等病證。
做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按揉100次即可。
3 合谷穴
位置:手背虎口處,于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
適用于:清熱解表、鎮(zhèn)靜止痛等功效,主治牙痛、牙齦腫痛、青春痘、耳鳴、鼻發(fā)熱出血,手腕及臂部疼痛、感冒發(fā)熱等癥。孕婦慎用。
做法:有空即可按壓,按壓要朝向小手指的方向按,而不是垂直手背的方向,這樣才能發(fā)揮到穴道的療效。
4 魚際穴
位置:拇指(第一掌指關節(jié))后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適用于:清熱利咽,調理肺氣的作用,主治咽喉腫痛,咳嗽,齒齦出血,扁桃體炎,鼻出血,發(fā)熱等。
做法:用雙手拇指指腹按壓魚際穴并做環(huán)狀運動,每次3分鐘,每日2次。
5 天突穴配伍治療法1.配定喘,魚際穴主治哮喘,咳嗽。
定喘:該穴位有止咳平喘作用,可治療各種肺部疾患引起的咳喘。
魚際:該穴位有清肺瀉火,清宣肺氣的作用,可治療風熱犯肺或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喘,胸悶,肺熱灼絡之咯血,熱郁咽喉腫痛等癥。
2.配少商,天容穴主治咽喉腫痛。
少商:少商穴具有清肺潤腸的作用,可改善因燥氣上浮引發(fā)的咽喉腫痛,從而止咳平喘。
天容:天容穴有清熱降逆,聰耳利咽的功效,對于頸項疾病以及咽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219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靈芝孢子粉居然有抗衰老功效
下一篇: 吃對雜糧,也能讓你輕松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