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于健春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基本外科副主任 主任醫(yī)師 博士生導師;中華醫(y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yǎng)學分會主任委員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營養(yǎng)支持學組副組長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外科醫(yī)師分會臨床營養(yǎng)醫(yī)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山東聊城 大學生行為藝術拒絕熬夜
以前我們說起疾病,總覺得那是離年輕人很遙遠的東西,可是現(xiàn)在
,幾乎所有疾病都向年輕人伸出了魔抓。
為什么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
、年輕人的身體卻越來越差了
?
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
現(xiàn)在的年輕人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快
、壓力大,加上長期熬夜
、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長期存在
,導致年輕人常常容易出現(xiàn)泛酸、乏力
、頭暈等癥狀
。
但是,又正因為年輕
,所以大家對于身體出現(xiàn)的小病小痛不在意
,等到疾病嚴重,才想到要去治療
,花錢受罪不說,誰能保證所有疾病都能夠被治愈呢
?
其實,與其等到疾病難以控制再去治療
,不如趁早預防
。
疾病的預防不外乎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適當運動
、平衡心態(tài),“廉價的預防
,無限的生命”
,道理我們都懂,實踐才是最重要的
。
專家是如何解讀“廉價的預防
,無限的生命”的
?讓我們看看專家怎么說: (友情提醒:請在WiFi環(huán)境下播放,4G包年用戶和土豪隨意)
【如何解讀“廉價的預防
,無限的生命”?】
如何戒掉那些毀掉你一生的習慣?
研究日本行為科學管理第一人
,行為科學管理研究所所長
,株氏會社創(chuàng)辦人、美國行為分析學會會員
、日本行為分析學會學員石田淳在《從行動開始.自我管理的科學》一書中給我們揭曉了我們難以改變的原因,同時也通過事例給我們列舉了如何戒除那些毀掉我們人生的習慣
。
石田淳在書中提出了“行動科學管理術”
,這一觀念充分重視結果的力量
,讓我們學會才取相應的行動
。因為這一觀念認為只要不斷積累小而具體的行動,不管是多么遠大的目標都一定能夠實現(xiàn)
。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因為一些不好的人生習慣
,往往無法正確控制自己的狀態(tài)
。那我們怎么去戒除那些毀掉我們人生的壞習慣呢
?
被沖動的感情所控制
人們經常會因為沖動的情緒而失去理性
,做出很多難以扭轉局面的事情
,有人說當自己情緒激動時
,可以在心中默數30個數,先讓自己冷靜下來
,再去做決定。
同時書中介紹的緊緊握住右手
、數呼吸也是同樣的道理
,讓自己短時間類轉移注意力
,同時也暗示自己“不要沖動
,保持冷靜“”
2.逃避困難
逃避一時的困難,將來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
,雖然道理很簡單
,但是很多人卻仍然選擇眼前的安逸。就好像很多人明明有重要的工作要做
,卻把時間浪費在瀏覽網頁上一樣。
那么有什么對策能應對逃避困難這一惡習呢
?
對策:彈手腕上的皮筋
,轉移皮筋和夾子
很多運動員為了避免賽前產生“自己可能失敗”的不安情緒
,會在手腕上套一根皮筋
,或者在口袋上夾一個夾子,一旦自己自己產生負面情緒
,就會用手彈起手腕上的皮筋或者將左手上套的皮筋換到右手上,左口袋上的夾子轉到右口袋上
,以此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讓自己勇于面對困難
。
3.隨波逐流
我們可能會經常因為礙于面子
,或者一時沖動隨波逐流
,隨波逐流只會更多地浪費自己的時間
,還會讓自己活得更累。
那么怎么改變隨波逐流的狀態(tài)呢?
對策一: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思考
想象一下你信賴或者尊敬的人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辦
,你自然就會得到答案:他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拒絕別人把“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這種客觀的立場在幫助你看清問題的本質時非常有效
。
對策二:聽喜歡的音樂
要想拋棄多余的思考
,聽音樂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放松身心 ,可以使你對發(fā)生的事做出冷靜的判斷
,另外,這也是能夠讓你回到現(xiàn)實世界的方法
。
4.吸煙、暴飲暴食、酗酒、玩游戲
當今社會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
,很多人會依賴一些惡習比如吸煙
、酗酒
、玩游戲、暴飲暴食來發(fā)泄自己的情緒或者減壓
。可是依賴這些惡習往往會使事情變得很復雜
。
那么怎么應對這些惡習呢?
對策一:改變環(huán)境
要想戒煙的話
,就把家里的打火機和煙灰缸全部扔掉
。要想減肥,就不要在自己眼前放過多零食
。不想賭博的話,就換個電話號碼
,與那些獨有斷絕聯(lián)系
。要想戒掉游戲
,就把游戲機都送給朋友
。
如果你的身邊還有誘惑你的東西,那你肯定會忍不住去碰的
。所以我們不能單靠意志力來控制自己
,而應該創(chuàng)造一個完全不同的環(huán)境
,讓自己就算想依賴那些東西也找不到它們。
對策二:選擇耐力運動
重復同一種動作的長時間運動被稱為“”耐力運動“
,如慢跑、游泳
、自行車
、競走等只需要個人重復簡單的動作
,就很容易進入“空無””的狀態(tài)
,也很容易轉移注意力。
5.遲到
遲到的壞處不言而喻
,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有不好的影響
。
首先,對自己
。不管是什么事情,遲到了就會錯過些什么
,或許是自己難得的機會
,或許是最最珍惜的人
,更或許是真情
。因此,可能會讓自己留下陰影
,自己的心理上懊惱不已,悔恨充斥思緒
,讓自己無法拜托這段本可挽回的記憶
。
其次
,對他人
。很顯而易見的是浪費了他人的時間,讓他人的生命留下了遺憾
,他人可能會花費很長時間思考關于這情況的延伸,比如跟你的關系
,自己的眼光
,自己的生活計劃等等
。
同時遲到會讓自己養(yǎng)成散漫的壞習慣
,習慣了“散漫”就很難是一個行動力的強的人。
那么怎么應對自己愛遲到的惡習呢
?
對策一:最初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
要想取得好的結果,可以在一開始借助他人的力量
。
不守時的人
,如果按照自己的標準來行動肯定會不斷地遲到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哉乙粋€和你一起行動,以此來修正你對時間的標準
。如果你覺得自己提前30分鐘就行
,但那個人卻提前了40分鐘出發(fā),那么下次你也可以以此為標準
。
對策二:用提示來恢復意識
現(xiàn)在這個社會,我們基本上生活在碎片化時代
,很容易忘記一些事情
,有時候并不是自己想遲到,而是事情太多
,讓自己忘記了。所以我們可以經常用手機
、鬧鐘之類的工具做一些提醒
,我每次都是盡量鬧鐘時間往前調一些
,給自己的準備時間留充足
,這樣就不容易遲到。
當然我們還可以通過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紙和筆
,把近期重要的事情記在本子上,經常那些拿出來看看
,就會無形中提醒自己
。
當然書中介紹了很對應對的方法
,有些方法也許并不一定適合你
,我們最主要的是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惡心,然后采取有效的方法去戒除
。
怎樣判斷性格有缺陷|別讓壞習慣毀了你
怎樣判斷性格有缺陷
1.討厭跟陌生人在一起,不愿意讓自己出現(xiàn)在公共場合
。內心渴望得到別人的幫助
,但卻不知道怎么去相處
。
2.過分敏感、自尊心強
。很在意別人的看法
,一點點負面評價都會造成內心強烈的沖突
,甚至扭曲別人的評價
。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胡思亂想一整天
。
3.到哪里都離不開手機
,特別是在人多的地方
。消息框明明是空白但就是放不下。因為手機不會挑你毛病
,不會指責你、打擊你
、批判你
、拋棄你
、孤立你
。
4.路上遇到熟人,尤其是親戚
,第一反應不是打招呼,而是低頭避開繞行
。
5.不敢主動跟陌生人說話
,怕說錯、怕被笑話
。別人的請求從來不會拒絕,但是自己卻從來不麻煩別人
,受了委屈卻只會忍氣吞聲
。
6.自我價值感低
,會感覺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別人
。當美好的事物接近自己時,總感覺“我不配
。”遇到事情會覺得“我不行”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
。
7.會出現(xiàn)持續(xù)不明顯
、不穩(wěn)定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感知認同障礙
。對自己的形象認知并不穩(wěn)定
。自信起來特別自信,就覺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成。但自卑的時候又能卑微到塵埃中
,總之就是人格不穩(wěn)定
。
8.會有自我傷害的沖動性行為。會有不定期的自殺企圖或者自殘行為
。
9.會有顯著的情感反應
,情緒常常不穩(wěn)定。比如說強烈的煩躁不安
、易怒
、焦慮等。而且持續(xù)的時間不等
。有時候數個小時
,有時候長達到幾天。
10.會經常性強烈的憤怒或難以控制的憤怒
。憤怒一來就會發(fā)現(xiàn)整個人失去控制,但等冷靜下來
,又對自己剛剛的行為感到不解
,甚至懊惱
。
11.容易夸大原本就很輕微的麻煩事兒
。而且容易責備自己犯的錯誤,總會自我否定
。
12.極度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受到表揚會欣喜若狂
,受到批評
,會陷入深度的自我懷疑。
把放在別人身上的希望 ,放自己身上
,可保一世的浪漫
古人云:“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人過四十,經歷過浮沉
,增長了閱歷
,不再像年輕時懵懂莽撞,每走一步
,都需要更加慎重。
步入中年
,人生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學會精簡自己
、掌控節(jié)奏
,是每個人必修的一門課程。
從現(xiàn)在起
,停止做以下這12件事,人生下半場走得更穩(wěn)妥
。
關于人際交往
有首歌里這樣唱:“千里難尋是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年輕時,總以為朋友多是好事
,所以四處結交朋友。
可人到中年才發(fā)現(xiàn)
,世上能感同身受的人太少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1. 不要過度消耗人情
俗話說:“人情薄如紙
,人心狠如狼?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求人容易
,還情難
。
人情看似免費
,實則很貴。
欠下的人情債都是要花更多的精力和財力還的
。
中年以后,與人交往,能用錢解決的事
,就不要去“刷臉”
,人情比利息更貴重。
再深的感情
,再好的關系,心中都要有把尺子
,衡量好做事的尺度
,把握好彼此之間的距離。
求人幫忙別過分
,利益面前別越界。
人情就像一本存折
,只有存取平衡
,才能細水長流
。
2. 不說狠話
,不做軟事
《情商》中寫道:
“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
有理不在聲高
,柔軟的語言
,好比潤物無聲的春雨,讓人如沐春風
。
做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
說話做事皆如此
,留有余地才能走的更遠
。
商界大亨李嘉誠用一生的行動
,踐行“用獅子的力量去奮斗,用菩薩的心腸善待人”的處世哲學
。
不僅待人寬厚有禮
,做生意還能做到進退適時、取舍得當
,才打下了牢固的商業(yè)帝國
。
愛人者人恒愛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
人這一生
,不說狠話
,方能贏得良友
;不做軟事
,才能站穩(wěn)腳跟。
3. 不應酬無用飯局
,精簡交友圈
聽過一個觀點: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
人在年輕時
,總喜歡四處趕赴應酬飯局
,拼命結交朋友
。
走過半生,終于明白:飯桌上
、酒杯間,大多只是逢場作戲
。
一定要明白
,讓人記住你的,是你的實力
,而不是飯桌上的推杯換盞。
圈子決定人生
,但真正的朋友
,從來不在飯桌和酒局上。
聰明人
,從不強迫自己合群,永遠不要讓所謂的“社交潛規(guī)則”裹挾了自己
。
精簡社交圈子
,減少無用社交,學會獨處
,是成年人畢生的修行
。
關于婚姻家庭
世界知名心理治療師薩提爾曾說:
“我相信家庭與外界是決然不同的,它可以充滿愛
,關懷及了解,成為一個人養(yǎng)精蓄銳的場所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半生已過
,請好好珍惜無條件守候你的家人
。
4. 不和枕邊人生閑氣
楊絳先生有一次在出國的輪船上,因法語發(fā)音問題和錢鐘書發(fā)生爭執(zhí)
。
最后同船一位法國人,證明了楊絳是對的
。
事后
,她卻高興不起來,為這次爭吵傷害了錢鐘書
,而后悔不已。
婚姻里
,若是非要爭個輸贏
,即便爭贏了道理,也會輸了感情
。
中年夫妻的矛盾,不是三觀感情不和
,而是常年缺少對感情的維護
。
凡事學會換位思考
,兩個人才能越走越近
,婚姻才能越來越幸福。
珍惜你的枕邊人
,不是所有人都會一直在,有的人
,一轉身
,便成永遠
。
5. 不對孩子有過高要求
周國平說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
,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聰明的父母會等待
,靜待花開。
愚蠢的父母揠苗助長
,毀掉孩子
。
給孩子一些自由成長的空間,不要把孩子視為私有財產
,他只是上天賜給你的一份禮物。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無需為他制定高標準。
給孩子最好的愛
,就是允許他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6. 不隨便和親人發(fā)脾氣
有些人
,對外人
,溫柔有加,謙遜有禮
,笑臉相迎。
面對自己的家人
,卻是惡言惡語
,各種挑剔、指責
、不耐煩。
把寬容和忍耐都給了陌生人
,卻把壞脾氣和負能量留給了身邊最親近的人
。
威廉·貝納德在《哈佛家訓》中寫著一句話:
“不要認為他們不會介意
,就像在籬笆上釘過釘子一樣
,傷害會留下永遠的痕跡?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時間久了
,再熱的炕,都會涼
;再愛的心
,都會痛。
善待身邊的親人
,從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開始。
關于健康生活
健康是人生最?的財富
,人可以沒有錢
,但是不能沒有健康!
健康是生命的基礎
,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
7. 停止不良習慣,不揮霍健康
機不離身
、暴飲暴食、晚上能吃三條街
,日上三竿猶在眠
,是現(xiàn)代人的常態(tài)。
一個作息無度的人
,生活毫無保障。
培根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
,人們應該努力追求好的習慣
。”
改變人生
,從改變習慣開始。
好好睡覺
,早睡早起不熬夜
,做個有生命力的人。
按時吃飯
,停止暴飲暴食
,戒煙限酒,是愛惜身體最好的方式
。
別讓壞習慣
,偷走你的健康,別讓壞習慣
,成為你人生道路上的絆腳石
。
8. 不做沙發(fā)客
,適度做運動
有研究指出,每天進行60至75分鐘的中等程度鍛煉
,就足夠消除坐8小時以上帶來的早亡風險
。
長期久坐,不僅會引發(fā)肥胖
,導致內分泌失調
,還會誘發(fā)各項疾病
。
生命在于運動
,健康在于鍛煉。
晚飯過后
,切不可直接躺下看電視、玩手機……
可以出去跑跑步
,散散步
,適當鍛煉一下。
每天堅持運動的同時
,也應避免劇烈運動,以防過度透支體能
。
我們無法阻止衰老,但可以選擇讓自己健康地老去
。
9. 不給自己施加過多的壓力
月到十五光明少
,人到中年萬事休
。
中年人的世界
,上有老下有小,房貸
、車貸等堆積如山的壓力讓人難以喘息
。
看過一則寓言:有一種小蟲子很喜歡撿東西
,在它所爬過的路上
,只要是能碰到的東西,它都會撿起來放在背上
,最后,小蟲子被身上重物壓死了
。
許多人就像那只小蟲子
,不會取舍
,把重負一件一件披掛在自己身上
,不肯放下
,最后壓垮了自己。
懂得取舍
,凡事量力而為,不要用別人的標準
,給自己制造虛無的心理高壓鍋
。
學會做減法,累了就歇一歇
,煩了,就找好友聚一聚
,說說話
,放松心情,別憋壞自己
。
關于自我成長
學到老,活到老
。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
,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不能放松學習
,不忘自我提升。
10. 不過度娛樂
,合理分配時間
《查理九世》中有句話:
“一個人活了多少歲不算什么
,重要的是他是如何度過這些歲月的!”
同樣是24小時
,有人利用業(yè)余時間繼續(xù)充電學習,有人沉迷游戲不能自拔
。
你怎么過今天
,將決定你擁有怎樣的明天
。
今天你愿意花多少時間提高自己
,將決定明天你能走多遠。
人和人的差距,就在于如何使用自己的時間
。
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不在娛樂中迷失自己
,才是對人生的負責
。
11. 不封閉自己,接受新事物
前段時間
,一位49歲的阿姨在網上火了。
原本從事宿舍管理的她堅持學習
,和兒子一起考上了研究生
,被人們稱為“開掛阿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人生如山,每座山
,都有風光
,只有不停攀登,才能領略不一樣的風景
,體驗不一樣的喜悅。
別拿年齡當借口
,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
,只要你勇于嘗試,敢于挑戰(zhàn)新事物
,終會別有一番洞天。
漫漫其修道遠
,吾將上下而求索。
不斷拓寬認知半徑
,向上攀爬
,才能不和時代脫節(jié)
,讓這一生過得更加豐富多彩
。
12. 凡事不要等,想做就立即行動
“晚上想想千條路
,早上起來走老路
。”是很多人的人生常態(tài)
。
思而不學和猶豫不決
,是最浪費時間的行為。
有些事
,錯過就沒機會,當機遇來臨時
,要果斷出手
,不要畏首畏尾,更別等來日方長
。
讀一本書,先開始閱讀20或50頁
,然后堅持下去
。
運動健身,先要邁出第一步
,開始練習第一個健身動作。
別等到長胖了才后悔沒早點減肥
,別等到生病了才后悔沒愛惜身體
,不要等到被淘汰了才后悔沒提升自己。
世上沒有后悔藥
,提高執(zhí)行力才是所有煩惱的解藥。
人生如白駒過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