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疾病
,一直是危害人類比較嚴重的一種病種
,輕的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
,重則會造成癱瘓
,長期臥床不起
,所以關節(jié)性疾病對于人類的健康危害很嚴重
,下面就介紹了加味改良烏頭湯功效
,可以選擇這種方法治療關節(jié)性疾病
,而且效果不錯
,下面就做了具體介紹
,你可以全面的了解一下。
烏頭湯:
生芪120克,當歸30克,熟地30克
,制川烏30克
,制附子30克
,黑小豆30克
,麻黃15克,細辛18克
,桂枝45克
,白芍45克,防風30克
,蜂蜜150克
,鮮生姜45克
,棗21枚
,杞子30克
,菟絲子30克,補骨脂30克
,仙靈脾30克
。
加冷水2500MI(七到八碗)文火煎三個半小時
,煮取600ML(一碗半),日分3次
,飯后服。七日為一個療程
。可連服一至兩個療程。
海蛇15克,澤瀉9克,桂枝9克
,烏頭9克
,桑枝24克(烏頭先下藥罐中,武火煨30分鐘后次下海蛇待軟爛時
,另五味藥依次下齊后改文火煨。一副藥只服一天)海風藤12克
,千年建9克
。共七味水煎日服三次
,忌大葷及生冷,辛辣
。
加味改良烏頭湯,主治,風濕
,類風濕
,骨變形等
加味改良烏頭湯功效,可以說在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
,骨變形等疾病方面
,它起到的治療作用是特別到位的
,同時
,選擇這種方法治療
,不但能盡快的改善關節(jié)炎的病情,同時治療以后復發(fā)的可能性也很小
,所以出現(xiàn)風濕,類風濕等疾病的患者
,可以選擇加味改良烏頭湯
。 針灸培訓
坐骨神經(jīng)痛的癥狀有哪些?
坐骨神經(jīng)痛多見于男性青壯年
,單側(cè)為多
。疼痛程度及時間常與病因及起病緩急有關。
(1)根性坐骨神經(jīng)痛:起病隨病因不同而異。最常見的是腰椎間盤突出
,常在用力、彎腰或劇烈活動等誘因下
,急性或亞急性起病
。
少數(shù)為慢性起病
。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cè)臀部、大腿后,_窩
、小腿外側(cè)及足部放射
,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
,夜間更甚
。患者為避免神經(jīng)牽拉
、受壓,常取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臥向健側(cè)
,髖、膝關節(jié)屈曲
,站立時著力于健側(cè),日久造成脊柱側(cè)彎,多彎向健側(cè)
,坐位進臀部向健側(cè)傾斜,以減輕神經(jīng)根的受壓。
牽拉坐骨神經(jīng)皆可誘發(fā)疼痛
,或疼痛加劇
,如Kernig 征陽性(患者仰臥
,先屈髖及膝成直角,再將小腿上抬
。由于屈肌痙攣
,因而伸膝受限而小于130°并有疼痛及阻力)
;直腿抬高試驗(Lasegue 征)陽性(患者仰臥,下肢伸進
、患肢上抬不到70°而引起腿部疼痛)
。
坐骨神經(jīng)通路可有壓痛
,如腰旁點
、臀點
、國點
、踝點及跖點等。
患肢小腿外側(cè)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覺減退
;臀肌張力松弛
,伸拇及屈拇肌力減弱
;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
①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仰臥位
,下肢直腿抬高70°可誘發(fā)坐骨神經(jīng)痛。
②加強試驗陽性:稍下降患肢
,疼痛消失,背伸踝關節(jié)
,出現(xiàn)放射性疼痛。
(2)干性坐骨神經(jīng)痛:起病緩急也隨病因不同而異
。如受寒或外傷誘發(fā)者多急性起病
。疼痛常從臀部向股后
、小腿后外側(cè)及足外側(cè)放射
。行走
、活動及牽引坐骨神經(jīng)時疼痛加重
。壓痛點在臀點以下
,Lasegue 征陽性而Kernig 征多陰性
,脊椎側(cè)彎多彎向患側(cè)以減輕對坐骨神經(jīng)干的牽拉
。
烏頭湯與獨活寄生湯的區(qū)別
獨活寄生湯是一味中藥湯劑。
由獨活三兩
,桑寄生(《古今錄驗》用續(xù)斷
,即寄生亦名
,非正續(xù)斷)
、當歸(酒浸.焙干)、白芍藥
、熟地、黃蓍(酒浸.蒸)
、牛膝(去蘆.酒浸)、細辛(去苗)
、白茯苓(去皮)、防風(去蘆)
、秦艽(去土)、人參
、桂心(不見火)、川芎
、杜仲(制炒斷絲)
、甘草(炙)
,各二兩組成。
為祛濕劑,具有祛風濕
,止痹痛
,益肝腎,補氣血之功效
。
烏頭湯是一味中藥湯劑
。
由麻黃
、芍藥、黃芪、甘草各9克(炙)
、川烏6克組成。
本方主要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小兒風濕性舞蹈病
、坐骨神經(jīng)炎
、椎管狹窄、腰腿痛等屬上述證機者。
求<中醫(yī)內(nèi)科學>所有方子的方歌!!最好按照章節(jié)中的順序!!滿意再加分!
1.月華丸 月華丸方擅滋陰
,二冬二地沙貝苓
,山藥百部膠三七
,獺肝桑菊保肺金
。2.甘草干姜湯甘草干姜出金匱
,虛寒肺痿誠可貴
,甘草四兩姜二兩,溫肺復氣功效倍
。3.桔梗杏仁煎桔梗杏仁用甘草,銀花連翹夏枯草
,紅藤枳殼與貝母
,百合麥冬與阿膠
。4.補肺湯補肺參芪與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
,補肺益氣且養(yǎng)陰,肺虛喘證病可愈
。5.沙參麥冬湯 沙參麥冬扁豆桑
,玉竹花粉甘草襄
, 肺胃陰虛燥象見
,胃嘈干咳最堪當。6.加味桔梗湯加味桔梗重桔梗
,苡仁貝母芨橘紅,銀花甘草葶藶子
,清肺化痰排膿壅。7.沙參清肺湯 沙參清肺用沙參
,白芨黃芪太子參
,合歡甘草冬瓜子
,化痰養(yǎng)陰桔苡仁。8.如金解毒散如金解毒景岳創(chuàng)
,黃芩黃連黃柏藏
,山梔桔梗甘草和
,解毒清肺消癰方
。9.保真湯 保真參芪術草味,赤白苓芍天麥歸
,生熟地柴樸骨皮
,柏知蓮陳姜棗隨
。10.大補元煎大補元煎景岳方
,山藥山萸熟地黃,參草枸杞歸杜仲
,真陰方耗此方嘗
。11.駐車丸 千金傳下駐車丸,兩半歸連重一般
,三兩阿膠姜一兩,陰虛久痢得靈丹
。12.芎芷石膏湯芎芷石膏金鑒方
,川芎白芷石膏羌,菊花藁本共相配
,風熱頭痛應審詳。13.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麻黃連翹赤小豆
,桑白杏草姜棗助
,宣肺解毒消濕腫
,濕熱兼表黃疸瘳。 14.通幽湯通幽湯中二地俱
,桃仁紅花歸草濡,升麻升清以降濁
,噎塞便秘此方需
。15.通瘀煎 景岳全書通瘀煎
,活血順氣功效專
,歸尾紅花山楂澤,烏青木附香字含
。16.桃仁紅花煎桃仁紅花括桃紅,丹參赤芍歸川芎
,延胡香附青皮地
,活血化瘀心絡通。17.地榆散 地榆散方用多驗,地榆茜根黃芩連
,山梔茯苓六味配,清熱化濕涼血專
。18.槐角丸槐角丸有地榆防
,當歸黃芩枳殼匡,血熱得涼自可止
,擅治腸風及脫肛。19.生姜甘草湯 生姜甘草千金方
,人參甘草大棗姜, 補脾助肺生津液
,虛寒肺痿服之康。 20.桑白皮湯桑白皮湯半夏蘇
,杏仁貝母芩連梔,清泄痰熱病根除
,痰熱郁肺喘可治
。21.黛蛤散 黛蛤青黛蛤殼配,清肝化痰功效倍
,咳逆痰粘胸脅脹,驗方屢經(jīng)臨床推
。22.加減瀉白散瀉白桑皮地骨皮
,甘草粳米四般宜,參茯青陳五味入
,加減瀉白方名立
。23.平喘固本湯 平喘固本為驗方
,參味冬蟲胡桃香
, 磁坎蘇款夏橘紅,補肺納腎化痰良。24.秦艽鱉甲散秦艽鱉甲治風勞
,地骨柴胡及青蒿
,當歸知母烏梅合,止嗽除蒸斂汗高
。25.越婢加半夏湯 越婢加夏金匱方
,麻黃石膏配生姜
,半夏甘草大棗和
,痰熱郁肺表邪傷
。26.補天大造丸補天大造參芪山,術苓棗志杞龜板,地芍歸鹿紫河車
,培補陰陽莫大焉。27.射干麻黃湯 仲景射干麻黃湯
,細辛五味半生姜
,紫菀冬花大棗入,氣逆痰鳴服之康
。28.己椒藶黃丸己椒藶黃治飲方,腹?jié)M便秘尿少當
,此因水聚腸間起
,前后分消病自康。29.香附旋覆花湯 香附旋覆出條辨
,覆花香附蘇夏添
, 苡仁茯苓陳皮合,和絡理氣擅化痰
。30.神術散醫(yī)學心悟神術散
,蒼術厚樸陳皮甘,藿香砂仁六味共
,和中消導食厥先。31.枕中丹枕中丹出千金方
,龜版龍骨遠志菖
,或丸或散黃酒下
,開心定志又潛陽
。32.柴枳半夏湯柴枳半夏用柴胡,枳殼半夏芩蔞輔
,桔梗杏仁青皮草
,和解清熱飲邪除
。33.清金化痰湯 清金化痰統(tǒng)旨方,芩梔桔麥二母桑
,瓜蔞橘紅草茯苓,清熱瀉肺痰火寧
。 34.順氣導痰湯驗方順氣導痰湯
,內(nèi)括導痰湯全方,生姜木香香附入
,理氣解郁化痰良
。35.養(yǎng)心湯 養(yǎng)心湯用草芪參
,二茯芎歸柏子尋,夏曲遠志兼桂味
,再加酸棗總寧心
。36.二陰煎二陰煎中生地冬,元參黃連竹葉通
,燈芯茯神酸棗草,滋陰降火有神功
。37.補氣運脾湯 補氣運脾有四君,黃芪陳皮砂仁群
,生姜大棗半夏曲
,運脾和胃此方論
。 38.五汁安中飲韭汁牛乳反胃滋
,養(yǎng)營散瘀潤腸奇,五汁安中姜梨藕
,三般加入用隨宜。39.生鐵落飲 醫(yī)學心悟鐵落飲
,二冬二茯膽南星,橘志蒲翹鉤玄貝
,更加朱丹可鎮(zhèn)心
。40.啟膈散啟膈散中郁金用,沙參丹參貝荷苓
,杵頭糠與砂仁殼,噎膈津枯燥結(jié)通
。41.蠶矢湯 蠶矢湯用苡木瓜,芩連梔通吳萸夏
,加入豆卷清濕熱
,霍亂轉(zhuǎn)筋甚相適。42.燃照湯燃照湯用芩滑石
,半夏厚樸梔豆豉
,白蔻省頭草配入
,清熱避穢泄?jié)釢瘛?3.正氣天香散 正氣天香出河間
,理氣止痛溫中寒,烏藥香附干姜入
,紫蘇陳皮效平凡
。44.丁沉透膈散丁沉透膈丁沉香
,藿香香附和木香
,參術芽曲青陳夏
,肉蔻砂果樸甘嘗
。45.人參養(yǎng)榮湯 四君四物八珍方
,十全大補芪桂商
,姜棗五味遠陳配,去芎方名養(yǎng)榮湯
。46.甘遂半夏湯甘遂半夏金匱方
,遂夏芍蜜甘草襄
,飲留胃腸此方施,遂草相反義深廣
。47.蔥豉桔梗湯 蔥豉桔梗薄荷翹
,山梔竹葉加甘草
,熱邪束肺嗽咽痛
,風溫初起此方療
。 48.茜根散景岳全書茜根散,涼血止血滋陰擅
,茜根黃芩側(cè)柏葉,生地阿膠甘草全
。49.無比山藥丸 局方無比山藥丸
,六味地黃要去丹
,蓯蓉菟絲仲巴戟,牛膝五味石脂全
。50.滋水清肝飲滋水清肝肝郁氣,舌紅少苔脈弦細
,棗梔歸芍北柴胡,六味地黃將陰濟。51.四味回陽飲 四味回陽景岳方
,人參附子草炮姜
,陽氣虛衰猝昏仆,面白汗出肢冷嘗
。 52.安神定志丸安神定志用遠志
,人參遠志及龍齒,茯苓茯神二皆用
,心虛膽怯用此治。53.黃連阿膠湯 黃連阿膠雞子黃
,芍藥黃芩合成方,更有駐車歸醋用
,連膠姜炭痢陰傷。54.參苓白術散參苓白術有四君
,山蓮扁豆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棗湯調(diào)服益脾神
。55.化肝煎 化肝煎為景岳方,疏肝泄熱和胃良
,陳皮青皮與丹皮
,芍藥山梔澤貝匡
。56.丁香散古今醫(yī)統(tǒng)丁香散,草丁柿蒂良姜參
,呃聲沉緩脘不舒
,溫胃降逆散中寒。57.連理湯 張氏醫(yī)通連理湯
,人參白術草干姜,黃連茯苓六味共
,溫中清腸效非常
。58.黃芪湯黃芪湯源金匱翼
,益氣潤腸擅虛秘
,勞倦納呆便秘澀,蜜丸嚼服功效卓。59.六磨湯 四磨飲子七情侵
,人參烏藥及檳沉
,去參加入木香枳
,五磨飲子白酒斟。六磨湯內(nèi)加大黃
,氣滯便秘亦能醫(yī)。60.加味四物湯加味四物金匱翼
,養(yǎng)血調(diào)血四物力芩草菊花蔓荊入
,血虛頭痛此方醫(yī)
。61.茵陳術附湯 醫(yī)學心悟茵術附
,干姜甘草肉桂輔
,健脾和胃溫寒濕
,陰黃此方病可除
。 62.潤腸丸潤腸丸用歸枳殼,生地桃麻兩仁和
,勞倦納呆便秘澀,蜜丸嚼服功效卓
。63.犀角散 犀角散中犀黃連,升麻山梔茵陳全
,清熱解毒開機竅
,急黃危重此方先
。64.鱉甲煎丸鱉甲煎丸瘧母方
,庶蟲鼠婦及蜣螂
,蜂窠石葦人參射,桂樸紫葳丹芍姜
,瞿麥柴芩膠半夏
,桃仁葶藶和硝黃,瘧疾日久脅下硬,癥消積化保安康
。65.調(diào)營飲 調(diào)營飲用元胡陳
,芎芍莪黃當歸身,瞿葶腹苓檳桑白
,辛芷桂草姜棗斟
。66.羌活勝濕湯羌活勝濕羌獨芎
,甘蔓藁本與防風
,濕氣在表頭身重,發(fā)汗升陽經(jīng)絡通
。67.越婢加術湯 越婢加術金匱方
,麻黃石膏棗生姜
,甘草白術共相配,風水重腫自爾康
。68.石葦散石淋宜用石葦散
,石葦車前滑石臨,冬葵瞿麥共相配
,清除結(jié)石加三金
。69.沉香散 沉香散出金匱翼,沉香石葦滑橘皮, 冬葵芍歸草留行
,氣淋實證此方醫(yī)。70.程氏萆薢分清飲程氏萆薢分清飲
,黃柏白術菖蒲苓
,蓮子丹參車前子
,濕熱淋濁宜早圖。71.膏淋湯 膏淋湯中山藥參
,地黃芡實補脾腎,白芍龍牡脂液固
,虛證膏淋此方珍
。 72.代抵當丸代抵當丸大黃硝
,生地肉桂甲歸桃,證治準繩奇方出
,通瘀散結(jié)利水道。73.清肺飲 證治匯補清肺飲
,黃芩梔子桑白群
,苓麥木通車前子
,功在上清下利因
。74.五子衍宗丸五子衍宗枸杞子,覆盆菟車五味子
,精氣虛寒命火衰
,傳代衍宗此方治。75.耳聾左慈丸 耳聾左慈精虧方,小兒藥證直訣倡
,六味地黃磁柴并,滋腎降火鳴聾當
。 76.益氣聰明湯益氣聰明湯蔓荊
,參葛升芪黃柏并
,再加芍藥炙甘草,耳聾目障服之清
。77.防風湯 防風湯中防麻黃
,歸桂秦艽葛根姜茯苓杏芩草棗配,祛風通絡行痹方。78.烏頭湯歷節(jié)痛來不屈伸
,或加腳氣痛維均
,芪芍麻草皆三兩
,五粒烏頭煮蜜勻。79.薏苡仁湯 類證治裁薏仁湯
,薏仁歸芎麻桂羌
,獨防川烏蒼姜草
,著痹沉重此方匡
。80.虎潛丸虎潛足痿是妙方
,虛骨陳皮并鎖陽龜板干姜知母芍
,再加柏地作丸償。81.補肝湯 補肝湯中熟地黃
,當歸川芎芍藥襄,麥冬木瓜草棗配
,滋陰養(yǎng)肝此方嘗
。82.拯陽理勞湯拯陽理勞用參芪
,當歸肉桂姜陳皮,白術大棗五味草
,溫通心陽功健脾
。月華丸 甘草干姜湯
月華丸方擅滋陰
,二冬二地沙貝苓, 甘草干姜出金匱
,虛寒肺痿誠可貴
,
山藥百部膠三七
,獺肝桑菊保肺金
。 甘草四兩姜二兩
,溫肺復氣功效倍
。 桔梗杏仁煎 補肺湯
桔梗杏仁用甘草,銀花連翹夏枯草
, 補肺參芪與熟地
,五味紫菀桑白皮,
紅藤枳殼與貝母,百合麥冬與阿膠
。 補肺益氣且養(yǎng)陰,肺虛喘證病可愈
。沙參麥冬湯 加味桔梗湯
沙參麥冬扁豆桑
,玉竹花粉甘草襄
, 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貝母芨橘紅
,
肺胃陰虛燥象見
,胃嘈干咳最堪當
。 銀花甘草葶藶子
,清肺化痰排膿壅
。沙參清肺湯 如金解毒散
沙參清肺用沙參
,白芨黃芪太子參, 如金解毒景岳創(chuàng)
,黃芩黃連黃柏藏
,
合歡甘草冬瓜子
,化痰養(yǎng)陰桔苡仁
。 山梔桔梗甘草和
,解毒清肺消癰方。保真湯 大補元煎
保真參芪術草味
,赤白苓芍天麥歸
, 大補元煎景岳方,山藥山萸熟地黃
,
生熟地柴樸骨皮
,柏知蓮陳姜棗隨
。 參草枸杞歸杜仲
,真陰方耗此方嘗
。駐車丸 芎芷石膏湯
千金傳下駐車丸
,兩半歸連重一般
, 芎芷石膏金鑒方
,川芎白芷石膏羌
,
三兩阿膠姜一兩
,陰虛久痢得靈丹
。 菊花藁本共相配,風熱頭痛應審詳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通幽湯
麻黃連翹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棗助
, 通幽湯中二地俱
,桃仁紅花歸草濡
,
宣肺解毒消濕腫,濕熱兼表黃疸瘳
。 升麻升清以降濁,噎塞便秘此方需
。通瘀煎 桃仁紅花煎
景岳全書通瘀煎
,活血順氣功效專
, 桃仁紅花括桃紅,丹參赤芍歸川芎
,
歸尾紅花山楂澤
,烏青木附香字含
。 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絡通
。地榆散 槐角丸
地榆散方用多驗,地榆茜根黃芩連
, 槐角丸有地榆防
,當歸黃芩枳殼匡,
山梔茯苓六味配
,清熱化濕涼血專。 血熱得涼自可止
,擅治腸風及脫肛
。生姜甘草湯 桑白皮湯
生姜甘草千金方
,人參甘草大棗姜
, 桑白皮湯半夏蘇
,杏仁貝母芩連梔
,
補脾助肺生津液
,虛寒肺痿服之康
。 清泄痰熱病根除,痰熱郁肺喘可治
。黛蛤散 加減瀉白散
黛蛤青黛蛤殼配
,清肝化痰功效倍
, 瀉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
咳逆痰粘胸脅脹
,驗方屢經(jīng)臨床推
。 參茯青陳五味入
,加減瀉白方名立
。平喘固本湯 秦艽鱉甲散
平喘固本為驗方,參味冬蟲胡桃香, 秦艽鱉甲治風勞,地骨柴胡及青蒿
,
磁坎蘇款夏橘紅,補肺納腎化痰良
。 當歸知母烏梅合
,止嗽除蒸斂汗高。越婢加半夏湯 nbsp; 補天大造丸
越婢加夏金匱方
,麻黃石膏配生姜
, 補天大造參芪山
,術苓棗志杞龜版
,
半夏甘草大棗和
,痰熱郁肺表邪傷。 地芍歸鹿紫河車
,培補陰陽莫大焉。射干麻黃湯 己椒藶黃丸
仲景射干麻黃湯,細辛五味半生姜
, 己椒藶黃治飲方,腹?jié)M便秘尿少當
,
紫菀冬花大棗入,氣逆痰鳴服之康。 此因水聚腸間起
,前后分消病自康
。香附旋覆花湯 神術散
香附旋覆出條辨,覆花香附蘇夏添
, 醫(yī)學心悟神術散
,蒼術厚樸陳皮甘
,
苡仁茯苓陳皮合
,和絡理氣擅化痰
。 藿香砂仁六味共
,和中消導食厥先。枕中丹 柴枳半夏湯
枕中丹出千金方
,龜版龍骨遠志菖
, 柴枳半夏用柴胡
,枳殼半夏芩蔞輔,
或丸或散黃酒下
,開心定志又潛陽
。 桔梗杏仁青皮草
,和解清熱飲邪除
。清金化痰湯 順氣導痰湯
清金化痰統(tǒng)旨方
,芩梔桔麥二母桑
, 驗方順氣導痰湯
,內(nèi)括導痰湯全方
,
瓜蔞橘紅草茯苓
,清熱瀉肺痰火寧。 生姜木香香附入
,理氣解郁化痰良
。養(yǎng)心湯 二陰煎
養(yǎng)心湯用草芪參
,二茯芎歸柏子尋
, 二陰煎中生地冬
,元參黃連竹葉通,
夏曲遠志兼桂味
,再加酸棗總寧心
。 燈芯茯神酸棗草
,滋陰降火有神功
。補氣運脾湯 五汁安中飲
補氣運脾有四君
,黃芪陳皮砂仁群, 韭汁牛乳反胃滋
,養(yǎng)營散瘀潤腸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