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穴位歸納:5個水穴
中醫(yī)穴位歸納:5個水穴
以“水”字命名的涉及到4條經脈的5個穴位
胃經:水突穴、水道穴腎經:水泉穴督脈:水溝穴任脈:水分穴凡帶水的穴位
,都有通利水道、宣泄水濕之功。比方說,水泉能治小便淋瀝的水病。水突,水溝,清熱祛風。水分,水道,善治各種水腫病。1
、水泉穴水泉穴,屬足少陰腎經。水泉是足少陰腎經的郄穴。水即水液,泉即水泉,腎主水,此穴屬本經郄穴,能治小便淋瀝的水病,故名水泉。水泉穴 人體穴位圖泉
,水源也。穴在太溪下一寸水
,指水液,小便。水泉,本指地下水,又指下半身之水液,又,泉,錢也。泉與錢古今異名。小便失禁而稱為水泉者,如水自錢孔流出點滴而下也,謂經氣在此如泉水之外流,亦通。本穴屬足少陰腎經之郄穴水泉不止者
《素問?脈要精微論》張介賓曰:“腎與膀胱為表里,所以藏津液
水泉
本穴物質為大鐘穴傳來的地部經水
水泉穴,清熱益腎
水泉穴有通經調血
水泉穴為足少陰腎經之郄穴
水泉穴有調補肝腎之功,主治閉經
作用功效:調經止帶,清熱通便
。主治病癥:閉經
、月經過少、子宮脫垂按摩手法:以拇指腹側先作向心方向推按,再做順時針方向揉按
足少陰腎經經穴:水泉穴/5661.html2、水突穴水突穴
水突穴 人體穴位圖水突
。水,指穴內的物質為地部水液。突,突破也。本穴物質為人迎穴傳來的地部經水,位處頸部,受心火上炎之熱經水大量氣化,如同釜中之水受熱時的翻滾上突之狀,故名。
水突
,清熱利咽,降逆平喘水突有寬胸利氣
、消腫散結等作用。本穴有通利降逆
、清肺利咽、理氣化痰之功,其所治癥,多屬氣分,故治咳逆、上氣足陽明經脈循喉嚨
,絡脈“合諸經之氣,下絡喉嗌”,水突穴位于頸前喉結旁,故常用于治療癭瘤、瘰疬、咳喘等。作用功效:寬胸理氣
,降逆平喘,化痰散結。主治病癥:支氣管炎、哮喘
、百日咳、喉頭炎、聲帶疾病、扁桃腺炎、甲狀腺腫大等。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輕輕按揉水突穴100次
,以有酸脹感為佳,可利咽潤喉開音。足陽明胃經經穴:水突穴/5924.html3、水分穴水分穴,屬任脈
。水即水谷,分指分別,此穴在臍上1寸穴在臍上一寸
水
水分穴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地部水液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胺帧保珠_也本穴物質神闕穴傳來的冷降經水及下脘穴傳來的地部經水
水分穴,通調水道
水分穴有健脾胃,利水濕作用
水分穴位于臍中上1寸處,飲食入胃至此恰逢水谷分離處
水分穴有和中理氣、分利水濕之功
作用功效:健脾化濕
主治病癥:腹水、嘔吐
按摩手法:以指腹向下按壓后放松,如此反復進行
任脈經穴:水分穴/7634.html4、水道穴水道穴,屬足陽明胃經
水道穴 人體穴位圖道
水,水液
,水津。水為地之陰氣,五行之一。道,大道,道路,通道?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又《黃帝內經素問》所云“中瀆之府”者,乃統(tǒng)言水之大意也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水道,即水液通行的道路
。本穴物質為大巨穴傳來的地部經水,經水由本穴循胃經向下部經脈傳輸,本穴為胃經水液通行的道路,故名。水道,利水消腫
水道有清濕熱
水德乃長養(yǎng)萬物之大道
,水道穴處適當膀胱,為水之通路,本穴能行水利尿,主治膀胱熱結,小便不通,或膀胱虛寒,痛引陰中。《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膀胱有寒,三焦結熱,小便不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作用功效:利水消腫
、調經止痛。主治病癥:疝氣、痛經
、腰背強直、慢性盆腔炎、膀胱炎等。按摩手法:
仰臥
,用中間三指按揉水道穴1~3分鐘,可以治療痛經、不孕等婦科疾病用拇指指腹點按1~3分鐘
用雙手大魚際揉按水道穴
足陽明胃經經穴:水道穴/5960.html5、水溝穴水溝穴
水溝穴在鼻柱下人中,因喻穴處猶如涕水之溝渠
,故而得名。水
陳修園說:“人之鼻下口上
《金針梅花詩鈔》:“水溝近鼻長流水
水溝穴
本穴物質為素髎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在本穴的運行為循督脈下行
水溝穴
,醒神開竅、清熱熄風水溝穴有蘇厥逆
水溝穴又名人中
因水溝穴位于口鼻之間
督脈貫行腰脊
水溝穴是督脈與手足陽明經交會穴
水溝穴位于“天地”之間的“人”部,上為“陽脈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水溝穴疏利腰脊作用明顯
,治療急性腰扭傷療效較佳。水溝穴處又為督脈
、手足陽明之會,故善治面癱。所謂通天氣者,即吸則取之于天
,呼則還之于天作用功效:開竅蘇厥
主治病癥:昏迷
按摩手法:急救時刺激水溝穴最好的方法是指掐
,這樣可以達到針刺的效果:用拇指指甲蓋的邊緣部分,頂在水溝穴處督脈穴位:水溝穴/7437.html
5個穴位,是身體上的養(yǎng)胃“開關”:堅持按摩,胃會強壯起來
胃從字形上來解釋
,字從田從肉?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疤铩敝赋惺芪骞鹊耐恋亍!叭狻币鉃槿怏w?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疤铩迸c“肉”聯合起來表示身體中承受五谷的土地,可見胃在古時候就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眾所周知胃是我們身體中的重要的消化器官,我們一天中的食物都要經過胃的消化分解,所以飲食習慣的不規(guī)律和生活的壓力等都可能造成胃病,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按摩緩解胃病呢?
1、按摩內關穴
內關穴位于手厥陰經的循行線上
,是八脈交會穴之一,它是一個止痛穴位,經常按摩可以緩解壓力和疲勞,減緩胃部腹脹感,對于胃痛、暈車、胸痛、心悸失眠等有較好的改善,時常進行雙手按摩對于胃病有極大的緩解作用。
2、按摩上腹部三大穴: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 這三個穴位對于緩解腸胃病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其中按摩中脘穴對胃病治療效果更佳。通常采用指壓法對這些穴位進行按摩較好,按摩時平躺放松用指頭反復按壓穴位5到6次,就可以明顯可緩解胃病的痛苦。 3、按摩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
,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是強身大穴之一,有著調養(yǎng)脾胃的功效,按摩足三里,能通經活絡、疏風化濕,補腎益精的作用 ,每天按摩此穴 ,重復5到10次 ,就有利于產生胃酸,緩解胃病 ,而且還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
4 、按摩天樞穴 天樞穴屬于足陽明胃經,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
,位于腹部 ,位于肚臍左右兩拇指寬處 。按摩天樞穴可治療惡心嘔吐 、肚子疼、肚子脹、便秘、腹瀉、痢疾等腸胃病,可仰臥在床,以三指按壓天樞穴,反復按摩3到5分鐘即可,可舒調肺腑,理氣消食,減輕腸道功能紊亂而導致的胃病。
5、按摩四縫穴
四縫穴是經外奇穴,位于第2到第5指掌面
,第一二節(jié)橫紋中央。其具有治療小兒疳積、胃脘痛、腹痛、蛔蟲癥、嘔吐和增強免疫力的能力 ,后來科學研究證明此穴同樣對成人一樣有效 ,主治消化不良造成的胃病 ,用手指按壓即可。
正所謂保養(yǎng)重于治療
,僅僅靠按摩穴位和后續(xù)的治療來解決胃病是遠遠不如保養(yǎng)好自己的胃,常言道病從口入 ,要治好胃病就得先養(yǎng)好胃,其中“吃什么 ,怎么吃”很關鍵 。下面就來講講如何用“吃”的問題來緩解胃病 。 對于養(yǎng)胃來說 ,“吃”有三大標準 ,一是有規(guī)律的吃,二是吃溫和不刺激的食物
胃從字形上來解釋
1、按摩內關穴
內關穴位于手厥陰經的循行線上
2 這三個穴位對于緩解腸胃病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3 足三里穴 4 天樞穴屬于足陽明胃經,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 5、按摩四縫穴 四縫穴是經外奇穴,位于第2到第5指掌面 正所謂保養(yǎng)重于治療 對于養(yǎng)胃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