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形容駐防八旗在地方為“隱然有虎豹在山之勢”虎視眈眈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繼蒙元之后又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滿族建立的統(tǒng)一中央王朝
清軍入關時兵數(shù)僅20萬余,連同眷屬并奴仆最多百萬
,進入漢族的汪洋大海之后,卻能在不長的時間內(nèi)有效平定漢族等各民族、各種政治勢力的反抗,建立起對全國持久而穩(wěn)固的統(tǒng)治,許多西方學者都認為,這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在世界歷史上,也是一個謎,是令歷史學家倍感興趣并希圖解開的一個歷史之謎。但在中國人乃至中國的學者看來
,將這一現(xiàn)象渲染成為“歷史之謎”,卻未免有些過甚其詞、大驚小怪。因為事實似乎很清楚,清朝能坐幾百年的天下,那是因為他們“漢化”了,“漢化”使他們繼承了漢唐宋明等中國傳統(tǒng)王朝的一整套統(tǒng)治制度,這是他們得以維護數(shù)百年統(tǒng)治的基礎。其實老一輩史學家早已指出過
,清朝的統(tǒng)治特點,是沿襲明而不同于明,正是這些不同于明之處,造成清朝統(tǒng)治得以成功的諸多特征,而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就是八旗制度。清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一再強調(diào)“八旗為我朝根本”,極言這一制度對他們統(tǒng)治的重要性。本來
,任何一個政權,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根本”,都不可能長久地穩(wěn)坐天下八旗勁旅:“打江山”的根本
從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建立大金朝的1616年(明萬歷四十四年)算起
八旗之始
八固山 (八旗)是牛錄組織的擴大
皇太極即位后
1644年入關時的八旗勁旅
入關后的“鞏固根本”
當清王朝定都北京后
變革的第一步
入關后的八旗官兵傾其全力投入戰(zhàn)爭
清朝建都北京
,本著“居重馭輕”的用兵原則,將八旗精銳半數(shù)駐于京城,是為禁旅。同時亦不忽視對廣大地方的控制,做法是在全國各大省會、水陸要沖、邊疆海防清朝綠營額兵60萬-80萬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001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