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最后的周天子的讀者
秦朝統(tǒng)一全國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周天子了
。周朝最后一任天子周赧(nǎn)王,在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昭襄王時期就已經(jīng)掛了,談不上什么待遇。周赧王是周朝的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的地位相當于“吉祥物”一般尷尬
。當時各大諸侯王之中
,秦昭襄王一家獨大,周赧王在秦昭襄王的庇護下安安穩(wěn)穩(wěn)的過完了前半輩子這肯定沒法打啊
,于是周赧王只得是悻悻而歸。但是回來這日子可不好受啊,當時周赧王是借錢打仗啊,他以債券的形勢籌集的軍費,本想著贏了搶點而戰(zhàn)利品來還債,結(jié)果錢白花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當然這還沒完,秦國這邊兒秦昭襄王心想我不動你就算了
,你還來惹我?一怒之下發(fā)兵攻打周朝
,周赧王被秦國大軍嚇破了膽,于是親自前往秦國賠罪。秦昭襄王為了羞辱周赧王,命令周赧王磕頭謝罪,又將周赧王的衣服脫光,綁在柱子上游街示眾周赧王回到西周之后郁郁而終,不久之后
是年,秦昭襄王遷九鼎
縱觀歷史
究其原因
滅亡原因之一:政治格局
周朝被三峽橫截為兩段
在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的古代
,三門峽以西的周朝兵勇,若想到達三門峽以東執(zhí)行公務(wù),需要耗時整整六十天,而且穿越三門峽的道路十分危險,稍有不慎便會車毀人亡。這種特殊的政治結(jié)構(gòu),造成了周朝“首不顧尾
周朝的地緣危機究竟會帶來哪些嚴重的影響呢?
第一、西部對東部的控制權(quán)被地理環(huán)境所局限;
第二
第三
第四
滅亡原因之二:分封制不是長久之計
周朝的君王為了籠絡(luò)人心,將周朝的大部分土地都賞賜給了臣子們
這種封土建邦不是說不好,在最初確實是非常有效的
然而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周王室之所以能夠保持崇高地位
五十年過去了,一百年過去了
周王能夠賞賜臣子的封地越來越少
冊命金文相當于清朝的奏折
周厲王施行鐵腕政策,強行回收西部各大諸侯王們的土地
周朝共有八百年歷史、二十五代君主
周厲王出奔后
再往后
當時都是滅國戰(zhàn),根本就不講道義了
實際上最后一任周天子周赧王還沒等到秦國統(tǒng)一天下就病逝了
,而且東周的歷史比較復(fù)雜,到了后期甚至一度出現(xiàn)了東周朝,東周國和西周國。那么這里就簡單介紹一下東周是如何滅亡的。
歷史上將周平王東遷后的周朝稱為東周
,隨著周天子的勢力減弱,威信逐漸下降,各諸侯群雄紛爭,禮崩樂壞的中華大地由此進入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
公元前441年
,周貞定王死后由于他的幾個兒子都對王位存有覬覦之心,所以東周朝陷入內(nèi)亂,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周貞定王的三個兒子先后登上王位,直到周考王即位,他為了防止再次發(fā)生內(nèi)戰(zhàn),封其弟于王畿,立西周國,這就是西周桓公。西周國的國君其辦公場所就在東周朝的王城之內(nèi),是周天子身邊的實際掌權(quán)人,所以此時東周朝的周天子其實已經(jīng)徹底沒有了領(lǐng)土,只能算是暫居于西周國內(nèi)。
公元前369年,西周國又陷入了內(nèi)亂
于是從那以后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西周國因參與與山東各國的合縱伐秦而開罪秦國
,于是秦昭襄王派軍隊進攻西周國,西周國君西周文公大驚之下跑到秦國叩頭認罪并盡獻土地城池,投降秦朝,秦昭襄王接受了西周文公的投降并放其回西周國,同年,周赧王為此羞憤而死,其實周赧王的死也宣告了周王朝的滅亡。
周赧王死后不久,西周文公也去世
,秦國趁機出兵洛邑,遷九鼎于咸陽,西周國滅亡,而東周國國君趁機以周天子自居。
公元前249年
,秦莊襄王元年,東周國因欲與山東諸國聯(lián)合伐秦,被秦相呂不韋派兵所滅。
西周國,東周朝和東周國的相繼滅亡也宣告了傳承八百年國祚的周王朝從此不復(fù)存在
。西周最后一個皇帝是周赧(nǎn)王。
周赧王姬延(約前336-前256)姬姓
實際上秦國還沒有統(tǒng)一的時候
周武王伐紂之后
公元前315年
戰(zhàn)國末期
,天下形式非常明顯,秦國獨強而諸侯皆弱。此時的周赧王為了保住自己36個村子的領(lǐng)土,選擇向秦國獻媚公元前256年
楚國當時給周赧王出主意
當時由于缺乏制作兵器的經(jīng)費
一切準備就緒
在等待了3個月后
但債主們不管周赧王有沒有錢
話表兩頭
公元前249年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08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