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唯一一個未曾中斷過歷史的國家。在悠久歷史和文化中
,包含著大量的歷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這些都是寶貴文化遺產(chǎn)。今天,想要為您講述的是孟浩然見到玄宗卻讀錯詩,錯過入仕機會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然而命運的捉弄讓孟浩然在后來的一次偶遇中有了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張說家的酒宴上
就在眾人歡呼著“圣上駕到”的那一剎那
孟浩然以其高雅的詩才而聞名于世,他的作品經(jīng)久不衰
人生苦短我們都應(yīng)該珍惜每一個機會
,勇敢地面對,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只有敢于沖破困境,抓住機遇,才有可能在事業(yè)上取得較大的成就那是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剛至不惑之年的孟浩然
這首借早春長安冰消雪融
唐朝的科考有一個潛規(guī)則,那就是名人的引薦占有極大的權(quán)重
當時
依然膽戰(zhàn)心驚的孟浩然奉命磕磕巴巴地吟誦道:“北闕休上書
遺憾的是
從未在官場上混過的他哪里知道
事后
孟浩然被質(zhì)問地一句話也說不出
“這是何等恢弘壯闊的詩
為什么已名震詩壇
我以為是因為
,孟浩然太渴望自己的才華被至高無上的皇上承認。所以一旦這樣的機遇真的來了,反而會讓人緊張和無措起來。再加之,這機遇來得太突然,無法讓人有心理準備,所以在情急之中,他便由著本能落荒而逃了。孟浩然生于湖北一個富裕的書香門第
,少時與弟弟一起讀書習(xí)劍,立下“學(xué)成文武藝,貸與帝王家”的濟世報國之志。從二十五歲開始,他用了十年時間,在漢水、長江一帶游覽名山大川,結(jié)交朋友,拜謁達官名流,尋求進身的時機。雖然初次科考落第,被引薦玄宗又失敗
。但這并不等于孟浩然的一生就這樣完了。相反,沮喪中也有開心事,不順的科考歪打正著地張揚了他的詩名,求仕失敗的悲情又為他吸引了許多重量級粉絲。日后將成為詩佛的王維
,為了替老大哥做廣告,怕別人認不出他,親自操筆日后將成為詩仙的李白也成了他的粉絲
,不僅被他的氣魄風(fēng)度所傾倒,毫不掩飾對他的贊美:“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倆人結(jié)伴邀游分手時還要依依惜別地寫詩留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還有他的詩弟“七絕圣手”
兩個同是天涯淪落的老友不期而遇
臨別前夜
,孟浩然在為老友寫下這首傷感的《送王昌齡之嶺南》后,更是殺雞宰羊,烹制海鮮,和王昌齡一醉方休。不幸的是,送別王昌齡沒多久
,孟浩然即因海鮮誘發(fā)毒瘡爆裂,不治身亡,就這樣在對好友的擔憂和牽掛中,五十一歲的孟浩然離開了這個既令他失望,又讓他不舍的世界。看到這里
,你可能要問,這個考場與仕途雙料的倒霉蛋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魅力?他的魅力又是從哪里來的呢?不錯,他是長得儒雅軒昂,他是待人寬厚大度,但他的魅力毫無疑問地主要應(yīng)來自于他那絕世的詩歌才華。其實
,在第一次失敗的長安科考和引薦后于是,他到家鄉(xiāng)襄陽城郊三十里的鹿門山澗蓋了幾間茅舍
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詩句,卻仿若一幅幅風(fēng)光無限的山水畫
這就是被人們津津樂道了一千多年
這是孟浩然奉獻給我們的最為清新動人的詩篇。只有在一個生命力爆棚的詩人筆下
一生布衣的孟浩然,就是這樣
這個被世俗遺棄而被詩神加冕的人
以上是本文關(guān)于孟浩然見到玄宗卻讀錯詩
是《歲暮歸南下》一詩 此詩是孟浩然在王維官衙讀給玄宗聽的。玄宗聽了“不才明主棄”一句
“春眠不覺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164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下一篇:
穆桂英原型是誰,穆桂英歷史事跡介紹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