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堪比曹操的曹髦,為何被司馬昭輕易殺掉?

      話歷史 2023-08-13 09:34:44

      其實歷史除了課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

      ,還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和歷史小知識是鮮為人知,所以接下來小編就為廣大喜愛歷史的小伙伴們講講關(guān)于堪比曹操的曹髦?為何被司馬昭輕易殺掉?

      堪比曹操的曹髦
      ?為何被司馬昭輕易殺掉?

      司馬懿篡奪曹魏政權(quán)后
      ,司馬家族成為了實際的最高統(tǒng)治者
      。盡管曹家仍保留皇帝的名義
      ,但實際上已經(jīng)失去了權(quán)力
      ,成為了傀儡
      。然而曹髦并非尋常之輩,他被鐘會評價為曹操的再世
      ,可見他必然有過人之處
      。然而,為什么曹髦最終還是被司馬昭殺害呢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這句成語來形容一個人野心勃勃
      ,不遺余力
      。這句話出自曹魏的第四位皇帝曹髦,原文是"司馬昭之心
      ,路人所知也"
      。然而,曹髦最終卻死在了依附于司馬家族的成濟(jì)手里

      曹髦

      ,字彥士,在《三國志》中與曹芳
      、曹奐合稱“三少帝”
      。曹髦的祖父是曹丕
      ,父親是曹霖,他在僅有4歲的時候
      ,就被封為了郯縣的高貴鄉(xiāng)公
      ,因為他天資聰穎,所以經(jīng)常得到人們的贊賞

      公元254年

      ,曹魏的權(quán)臣司馬師廢掉了曹芳,將郯縣的高貴鄉(xiāng)公曹髦扶上了帝位
      。被接到洛陽之后
      ,曹髦就一直住在玄武館。本來按照禮制
      ,曹髦應(yīng)該居住在玄武館的前殿
      ,但是曹髦認(rèn)為前殿是先帝的寢殿,不敢逾越
      ,因此就一直住在西廂房

      據(jù)《三國志》記載:“公入于洛陽,群臣迎拜西掖門南

      ,公下輿將答拜
      ,儐者請曰:‘儀不拜?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唬骸崛顺家?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遂答拜
      。至止車門下輿
      。左右曰:‘舊乘輿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唬骸岜换侍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未知所為!’遂步至太極東堂?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這里說的就是曹髦被迎進(jìn)洛陽的時候

      ,仍舊自稱是臣子,不愿意乘車
      ,而是和臣子一樣步行至宮殿的事情
      ,由此顯示出曹髦的知情知禮和善解人意。

      曹髦正式登基之后

      ,依舊鐘情于學(xué)習(xí)
      。《易經(jīng)》
      、《尚書》
      、《禮記》都是曹髦尤其喜愛的書籍
      ,并且多次和自己的老師探討這本書籍上有關(guān)的知識,他甚至還在和鐘毓
      、荀顗
      、虞松等人進(jìn)行的辯論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
      ,幾乎所有的臣子都對年幼的曹髦心悅誠服

      曹髦擅長寫詩文。他的繪畫藝術(shù)也相當(dāng)不錯

      ,是一個善于琴棋書畫的才子
      。另外,曹髦和曹操也非常相像
      ,都是處事果斷
      ,性格決絕的人。曹魏時期的重要將領(lǐng)石苞曾經(jīng)贊賞曹髦為“武帝更生也”
      ,也就是說曹髦堪比曹操
      。另外,司馬師曾問鐘會曹髦的能力
      ,鐘會回答:“文同陳思
      ,武類太祖”(文采如同陳思王曹植,武可比太祖曹操)
      。司馬師說若果然如此
      ,是社稷之幸

      后來司馬師在討伐毌丘儉時

      ,由于遭到文欽之子文鴦的偷襲,驚嚇過度
      ,再加上本來眼睛上就有瘤疾
      ,經(jīng)常流膿,致使眼睛震出眼眶
      ,病情加重
      ,最后在辛亥日(3月23日)死于許昌,終年47歲

      據(jù)《晉書》記載

      ,“夏六月,進(jìn)封高都公
      ,地方七百里
      ,加之九錫,假斧鉞
      ,進(jìn)號大都督
      ,劍履上殿
      。又固辭不受。秋八月庚申
      ,加假黃鉞
      ,增封三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意思就是司馬昭在之后不斷得到晉升,甚至還帶著劍
      ,穿著履上朝面見皇帝
      ,后來封邑又增加了三個縣。司馬昭的權(quán)力越來越大
      ,他也逐漸生出了要篡奪曹魏天下的念頭

      公元260年,曹髦被迫將司馬昭封為了晉公

      ,曹髦自己手中握有的權(quán)力卻逐漸被司馬昭奪走
      ,于是他也召見了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yè)
      、尚書王經(jīng)
      ,告訴他們自己打算廢黜司馬昭的意圖。

      只不過

      ,王沈
      、王業(yè)馬上就將曹髦的意圖告訴了司馬昭,司馬昭于是開始了準(zhǔn)備
      。知道事情敗露的曹髦不得已加快了討伐司馬昭的進(jìn)程
      ,而曹髦也親自上了陣。在亂戰(zhàn)中
      ,太子舍人成濟(jì)用長矛將曹髦刺死
      ,就這樣,年僅20歲
      ,堪比曹操的曹髦橫死在現(xiàn)場
      ,史稱“司馬昭弒君”。

      雖然曹髦被人稱贊有加

      ,也是人們心目中未來的明君
      ,但他卻是一個生不逢時的可憐人,成為了歷史上僅有的被臣子殺死的皇帝

      曹髦死后

      ,百姓非常不滿,由于輿論憤憤不平,司馬昭遂在事發(fā)后的20天將弒君罪狀全部推給成濟(jì)
      ,稱成濟(jì)違背自己命令殺死曹髦
      ,并以“大逆不道”罪誅殺成濟(jì)一族,斷了成氏一脈

      在本文中

      ,我們已經(jīng)詳細(xì)闡述了有關(guān)堪比曹操的曹髦?為何被司馬昭輕易殺掉?的全部內(nèi)容
      。如果你對歷史相關(guān)事件充滿了好奇心
      ,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內(nèi)容,我們極力推薦你瀏覽我們的
      ,我們會定期推出各種歷史類文章
      ,涵蓋了不同領(lǐng)域。

      有人說曹髦并不是司馬昭直接殺害的,那么司馬昭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呢

      曹髦確實不是司馬昭直接殺害

      ,但曹髦的死與司馬昭脫不了干系。司馬昭本人還是很像其父司馬懿
      ,但又差了把火候
      ,總體上來說,司馬昭算的上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
      ,權(quán)謀家
      ,軍事家。

      軍事才能——滅蜀主謀“先帝順天應(yīng)時

      ,西平巴
      、蜀,南通吳會
      ,海內(nèi)得以休息
      ,兆庶有樂安之心?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蜢铩稌x書》 從軍事方面來看,司馬昭真正走向戰(zhàn)場獨(dú)當(dāng)一面也是在三國中后期
      ,公元244年
      ,曹爽伐蜀之時,司馬昭被拜為征蜀將軍
      ,正事由夏侯玄帶上了戰(zhàn)場
      。此戰(zhàn)中,司馬昭先退蜀將王林,又識破費(fèi)祎之計
      ,果斷建議曹爽大軍撤退
      ,才得以保住魏軍主力。

      公元249年

      ,司馬懿殺死曹爽
      ,獨(dú)攬大權(quán),司馬昭被拜安西將軍
      ,屯兵關(guān)中
      ,配合長安出軍伐蜀的郭淮,并看準(zhǔn)時機(jī)
      ,果斷占據(jù)長城
      ,向駱谷一帶分設(shè)疑兵,嚇退姜維
      ,收降姜維部將句安
      ,因功被拜安東將軍,調(diào)鎮(zhèn)許昌

      司馬師接班以后

      ,姜維收腹隴右地區(qū),揚(yáng)言取狄道
      ,魏國做出應(yīng)對
      ,任司馬昭為征西將軍,駐軍長安
      ,但司馬昭識破姜維言攻實逃的計策
      ,于是按兵不動,坐等姜維撤軍后
      ,趁機(jī)收復(fù)羌胡勢力
      ,司馬昭因功進(jìn)新城鄉(xiāng)侯爵。

      公元255年

      ,司馬師在平定文欽文鴛父子叛亂之時因病而亡
      ,司馬昭接過大權(quán),并于次年發(fā)動壽春之戰(zhàn)
      。司馬昭以大都督身份
      ,脅曹髦御駕親征,平叛諸葛誕淮南兵變
      ,并最終斬殺諸葛誕
      ,收降吳國唐咨、徐韶等大將

      而司馬昭最為輝煌的戰(zhàn)績便是伐蜀之戰(zhàn)

      ,司馬昭下令全國大肆修造戰(zhàn)船
      ,做出伐吳之勢。另一方面令鄧艾率軍三萬走西路
      ,諸葛緒摔軍三萬出駱谷
      ,鐘會領(lǐng)軍十萬由長安出軍長安,三路大軍突然伐蜀
      ,最終滅掉蜀國

      政治手段——司馬昭之心“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吾不能坐受廢辱
      ,今日當(dāng)與卿等自出討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荀帧度龂尽?曹髦兩封司馬昭為晉公
      ,加九錫,設(shè)晉國
      ,司馬昭均辭而不受
      。公元260年,曹髦密謀李昭在凌云臺部署甲士
      ,召王沈
      、王業(yè)、王經(jīng)謀劃兵變
      。而王沈
      、王業(yè)二人將此事高密司馬昭,司馬昭以護(hù)軍賈充做應(yīng)對之策
      ,兵變之日
      ,曹髦領(lǐng)軍殺進(jìn)司馬府,賈充令眾人圍之
      ,成濟(jì)一戈刺穿曹髦
      ,當(dāng)場斃命。

      司馬昭隨即做公關(guān)之事

      ,問計陳泰對策
      ,陳泰建議腰斬賈充以清司馬昭污點,司馬昭念賈充有功
      ,便降罪于刺殺曹髦之人成濟(jì)
      。此事過后,密謀兵變的三王當(dāng)中
      ,王經(jīng)并未告發(fā)此謀
      ,因此也遭到司馬昭誅殺。之后
      ,立曹宇之子曹璜為帝。

      在伐蜀捷報頻頻傳來之際,時任皇帝的曹奐以春秋時晉國故地為邑

      ,封司馬昭為晉公
      ,進(jìn)相國位,加九錫
      。但此之后
      ,鐘會謀劃兵變,卻誣告鄧艾
      ,司馬昭召回鄧艾
      ,并脅曹奐西征,屯兵于長安
      ,令賈充駐守漢中
      ,以應(yīng)對鐘會之變。鐘會兵變以后被衛(wèi)瓘
      、胡烈殺死
      ,兵變得以平息,鄧艾在押往長安途中被處死
      。至此
      ,伐蜀三路大將鐘會、鄧艾被殺
      ,諸葛緒早已被解除兵權(quán)
      ,司馬昭解除了來自手握重兵的大將的威脅。

      公元264年

      ,曹奐再次下召
      ,拜司馬昭為相國,封晉王
      ,加九錫
      。次年,病故
      ,后被追謚為文王
      。公元265年底,司馬昭之子司馬炎被禪讓為帝
      ,改國號為晉
      ,司馬昭被追為晉文帝,廟號太祖

      縱觀司馬昭一生

      ,軍事方面的造詣可圈可點,而政治手段有司馬懿的影子
      ,但行事過于暴露心性
      ,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
      ,就是比他爹玩政治要嫩了點,但究結(jié)果而言
      ,司馬昭算是一位軍事家
      ,政治家。

      本身非常聰明謹(jǐn)慎的曹髦,為何會帶著侍衛(wèi)去殺司馬昭

      魏國皇帝曹髦帶著宮中的幾個侍衛(wèi)

      ,想沖進(jìn)司馬昭家中殺司馬昭這件事,現(xiàn)在看起來
      ,是一件滑稽搞笑的事情
      。曹髦也就是幾個侍衛(wèi),還那么大張旗鼓地做事
      ,怎么可能殺得了司馬昭呢

      (曹髦劇照)

      說起來,曹髦雖然年紀(jì)很小

      ,被殺的時候才20歲
      ,但是從他一生行事來看,他其實是一個聰明而又謹(jǐn)慎的人
      。當(dāng)司馬師想廢掉曹芳
      ,借郭太后的名義,把曹髦召進(jìn)京城立為皇帝的時候
      ,他沿途做得都很謹(jǐn)慎
      。當(dāng)別人要跪拜他的時候,他也向別人還禮
      。人家告訴他
      ,你是皇帝,不用還禮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伤麉s說,太后召他進(jìn)京
      ,并沒有說給他安排什么工作
      ,也并沒有說他就一定是皇帝,他不敢僭越
      。人家讓他住在前殿
      ,他說前殿是先帝住的,不敢住
      。人家讓他上車乘轎
      ,他偏偏要步行

      所有這一切,都是曹髦聰明而又謹(jǐn)慎的表現(xiàn)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如此聰明而又謹(jǐn)慎的人
      ,為什么卻做出直接帶幾個侍衛(wèi)去刺殺司馬昭的魯莽行動呢?這怎么一點兒也不像曹髦的作風(fēng)呢

      或者說

      ,剛剛當(dāng)皇帝的曹髦是一個聰明謹(jǐn)慎的人,為什么后來變成了一個魯莽愚昧的人呢

      曹髦剛當(dāng)皇帝的時候

      ,才14歲。他一當(dāng)皇帝
      ,就派出很多身邊的侍從官員
      ,到各地去巡視,了解各地人情世故
      ,慰問老百姓
      ,考察官員政績。曹髦為什么要這樣做
      ,無非就是要和地方上的官員聯(lián)絡(luò)
      ,以增進(jìn)和他們之間的感情,讓他們擁戴自己

      曹髦這一點

      ,和當(dāng)年劉賀進(jìn)京時做的一模一樣。劉賀做那樣的事
      ,被霍光高度警惕
      ,霍光及時把他趕下臺。曹髦這樣做
      ,雖沒有被司馬師趕下臺
      ,不過也引起了司馬師的高度警惕,對他非常提防
      。因而
      ,他和地方官員取得聯(lián)系的行動,實際上沒有起到什么效果


      (司馬師劇照)

      第一次行動失敗后

      ,曹髦緊接著迎來第二次行動。當(dāng)時
      ,鎮(zhèn)東大將軍毋丘儉
      、揚(yáng)州刺史文欽以司馬氏禍亂朝廷為理由
      ,起兵造反。司馬師率軍前往平叛
      。在此過程中
      ,司馬師眼睛受傷,驚嚇而死
      。在死之前
      ,他派人通知司馬昭前來接掌兵權(quán)。

      曹髦知道這是個機(jī)會

      ,于是命令司馬昭不準(zhǔn)去
      ,讓尚書傅嘏把軍隊帶回來。曹髦想的是
      ,只要傅嘏把軍隊帶回來
      ,兵權(quán)回到自己手里,就可以打壓司馬氏了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墒牵抉R昭也很知道利害得失
      ,并沒有聽曹髦的話
      ,而是直接前去,帶著軍隊回來見曹髦
      。這樣一來
      ,曹髦想奪權(quán)的愿望就落空了。

      更為嚴(yán)重的是

      ,司馬昭由此對曹髦非常提防
      。凡事基本上都是自己做主,根本不向曹髦請示報告
      。司馬昭有理由
      ,曹髦還小,他的根本任務(wù)是讀書
      ,先把書讀好再說

      當(dāng)司馬昭不把政務(wù)給曹髦做,只讓他讀書的時候

      ,曹髦所接觸到的人
      ,也就只有教他書的那些當(dāng)老師的大臣了。

      史料上詳細(xì)地記載了曹髦在讀書的時候

      ,和他的老師們討論《尚書》和《易經(jīng)》的情況
      。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xì)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
      ,所謂曹髦和他的老師們討論《尚書》和《易經(jīng)》
      ,實際上是曹髦在展開第三次行動。

      (司馬昭劇照)

      在討論《尚書》的時候

      ,曹髦十分推崇的人是夏朝的少康
      。而他的那些老師們推崇的卻是漢高祖劉邦。當(dāng)時曹髦和他的老師們發(fā)起了一場大辯論
      。曹髦認(rèn)為
      ,少康中興,其意義是很大的
      。但是他的老師們卻說
      ,少康雖然中興,但還是建立在他的祖輩夏禹
      、夏啟、太康
      、中康基礎(chǔ)上的
      。而劉邦是開創(chuàng)性的,意義十分重大

      我為什么說這是曹髦的第三次行動呢

      ?因為曹髦想要做的,就是像少康推翻把持朝政的后羿
      ,從而振興夏朝一樣
      ,也推翻司馬昭。他想在那些老師們那里獲得共鳴
      ,然而
      ,那些老師們其實是司馬昭給曹髦派去的,他們根本就不聽曹髦的拉攏暗示
      。他們贊揚(yáng)開國皇帝劉邦
      ,其實就是在為司馬昭篡權(quán)做準(zhǔn)備。

      在討論《易經(jīng)》時

      ,那些老師們還給曹髦講堯舜之道
      ,實際上是暗示曹髦,希望他能把皇位“禪讓”給司馬昭

      可以說

      ,曹髦在那時候,已經(jīng)完全沒有自己的任何空間
      ,完全被司馬昭包圍了起來
      。一般來說,師徒感情是最深厚的。但是
      ,那些老師卻沒有一個人附和曹髦
      。這樣的曹髦,當(dāng)然陷入了絕望之中

      也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

      ,曹髦會孤注一擲。他在那一刻
      ,所抱的應(yīng)該是一種“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的想法。也因此
      ,他做出了那樣一種看起來愚不可及的事情

      殺司馬昭的時候曹髦為何不做多點準(zhǔn)備
      ,而是只帶了幾百人?

      、大權(quán)旁落
      ,陷入危機(jī)

      這時候的司馬家族,經(jīng)過了多年的積累

      ,已經(jīng)成了一個凌駕于曹家之上的龐然大物
      ,甚至司馬昭已經(jīng)可以說是離篡權(quán)只有一步之遙了。讓我們看看曹髦登基前司馬昭都干了啥

      秋九月復(fù)命大將軍進(jìn)位爵賜一如前詔

      。咸熙元年春正月壬戌,檻車征鄧艾
      。三月丁丑
      ,以司空王祥為太尉,征北將軍何曾為司徒
      ,尚書左仆射荀顗為司空
      。己卯,進(jìn)晉公爵為王
      ,封十郡
      ,并前二十。

      這時候

      ,司馬昭加快了自己奪權(quán)的步伐
      ,先是成為晉公,然后再成為晉王
      。熟悉一些歷史套路的同學(xué)就知道
      ,此后就需要曹髦“識相”一些,三讓王位,最終司馬代曹
      。因此此時曹髦面臨的是司馬昭的步步逼近
      ,這種時候已經(jīng)沒有時間給曹髦準(zhǔn)備了。要不然拼死一搏
      ,就不然就像溫水中的青蛙一樣被慢慢煮熟

      二、人才凋零

      ,無以為繼

      確實

      ,此時的曹髦已經(jīng)陷入了危機(jī)之中。因為司馬氏奪得了大權(quán)
      ,因此曹髦手下沒有人力
      ,也沒有人才。

      當(dāng)時他的大臣都說宮中宿衛(wèi)兵缺

      ,兵力十分弱小
      。以司馬昭的控制力,曹髦很難再進(jìn)行什么征兵工作和聯(lián)絡(luò)工作
      ,因此曹髦只能憑借這些兵力殊死一搏


      三、人多生事

      ,保密性差

      曹髦是要去干嘛?是要給司馬昭來一次突然性的攻擊

      !如果按照我們的想法
      ,去聯(lián)絡(luò)人,去養(yǎng)死士
      ,去打造鎧甲弓弩
      ,如果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差錯,那就是死路一條
      ,永世不能翻身了

      關(guān)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具體參考漢獻(xiàn)帝,漢獻(xiàn)帝當(dāng)時和臣下密謀反抗曹操

      ,結(jié)果會議一結(jié)束
      ,手下就有大臣去向曹操打小報告了。

      此時的司馬昭就相當(dāng)于當(dāng)時的曹操

      ,因此曹髦要考慮到保密性的問題

      第四、曹髦的自信

      曹髦當(dāng)時說了一句話:“這樣就已經(jīng)決定了

      ,縱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
      ,何況不一定會死呢!”為什么不一定會死呢?因為曹髦認(rèn)為自己是皇帝,古代人最重名聲
      ,司馬昭斷然不會讓自己背負(fù)上一個弒君的壞名聲的

      但是曹髦沒想到的是,司馬昭還真不怕這個壞名聲

      。司馬昭的手下成濟(jì)殺掉了曹髦
      ,然后司馬昭將罪名全被推到成濟(jì)一人身上,成濟(jì)一氣之下跑到屋頂上大罵司馬昭
      ,留下了“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的俗語。

      成濟(jì)為司馬昭殺掉曹髦,為啥最后卻反被滅族了

      我們都知道

      ,曹魏政權(quán)的第四位皇帝曹髦,因為不甘司馬昭專權(quán)
      ,率人出宮討伐
      ,卻被司馬昭的部將成濟(jì)殺死。那么
      ,成濟(jì)為啥敢殺害皇帝
      ?其后他為什么會被司馬昭滅族?

      成濟(jì)的想法很簡單:食人之祿

      ,忠人之事
      ,他指望用殺皇帝這種驚世駭俗的舉動作為自己的投名狀,為自己
      、為家族在未來謀取更高的富貴

      富貴險中求,這個思路本身沒什么問題

      ,但前提是你得搞清楚基本的潛規(guī)則:皇帝
      ,是不能公開殺的。1500多年后的歐洲
      ,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一事
      ,尚且聳人聽聞,何況皇權(quán)至高無上的中國古代

      當(dāng)初嬴政創(chuàng)造“皇帝”這個職業(yè)

      ,源于他認(rèn)為自己已經(jīng)“德兼三皇、功過五帝”
      ,所以只有皇
      、帝這兩個字眼并用
      ,才能體現(xiàn)出這一職位至高無上的價值、尊貴無比的身份

      但事實證明

      ,雖然有“君權(quán)神授”這一理論撐腰,但說到底
      ,實力
      ,才是保證頭銜價值的最有力武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秦始皇之后的皇帝
      ,被下屬廢除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甚至被殺也是常見操作

      但在中國的傳統(tǒng)道德體系中

      ,刑不上士大夫,對待帝王
      ,既不能施加兇器
      ,更不可以大張旗鼓。所以那時除掉皇帝
      ,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是逼迫自殺,比如秦始皇的兒子秦二世胡亥
      ;或者悄悄地毒死
      ,比如被跋扈將軍梁冀毒殺漢質(zhì)帝。這些方式
      ,既顯得“文明”
      ,又能營造一種莫名其妙暴斃的借口,給心照不宣的各方提供個體面的臺階

      回到成濟(jì)所處的時代背景這里來。三國雖是著名的亂世

      ,但在對待過氣皇帝方面
      ,仍遵循著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當(dāng)初以“殘暴”著稱的董卓
      ,處理自己廢掉的少帝劉辯
      ,采取的是進(jìn)獻(xiàn)毒酒、逼迫自盡這樣的辦法
      。曹氏父子對待漢獻(xiàn)帝
      、司馬氏對待蜀漢皇帝劉禪,都沿用了廢除--養(yǎng)起來這種相對溫和的模式

      而到后來

      ,經(jīng)過高平陵事變后
      ,司馬師廢除了曹芳,改立曹髦為帝
      ;而曹芳
      ,又活了20年、直到西晉成立6年后才病死
      ;不過正是這個曹髦
      ,接下來讓司馬氏犯了難。

      司馬家族立曹髦為帝

      ,當(dāng)然不是為了匡扶曹魏王朝
      ,而是要像當(dāng)初曹操對待漢獻(xiàn)帝那樣,挾天子以培養(yǎng)穩(wěn)固自己的勢力
      ;待時機(jī)足夠成熟后
      ,走完一些面子上的程序后,逼迫曹髦漂漂亮亮的“禪讓”
      ,大家心一團(tuán)和氣
      、各得其所,豈不妙哉

      不過曹髦好像拿錯了劇本

      ,也許是不太清楚當(dāng)初自己家是怎么奪取漢室天下的,反正他即位后
      ,真的把自己當(dāng)成了君臨天下的皇帝了
      。八成是因為聰明好學(xué)、才慧早成
      ,他急切地試圖扶植自己的親信
      、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竟然獲得了“文才武略”
      、極像曹丕這樣的評價

      公元255年,司馬師在平叛的過程中急火攻心

      ,動過手術(shù)的眼球被氣爆
      ,隨后一命嗚呼,曹髦曾試圖通過宮廷政變奪回權(quán)力
      ,但卻被司馬昭輕易識破

      對于曹髦這種“負(fù)隅頑抗”的不識時務(wù)舉動,司馬昭當(dāng)然不會慣著

      ,他抓緊弱化曹氏僅存的影響力
      、抽絲剝繭般削減曹髦的權(quán)力。

      對此

      ,年輕的曹髦憤憤不平
      ,咽不下心里的惡氣
      。公元260年,他召來侍中王沈
      、尚書王經(jīng)
      、散騎常侍王業(yè)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我不能坐等被廢黜
      ,今日就豁出去了,親自帶著你們?nèi)ビ懛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這仨人才不是傻子

      ,他們勸阻無效后,王沈
      、王業(yè)第一時間跑去向司馬昭告密
      ,王經(jīng)則直接拒絕了曹髦。于是
      ,曹髦就自己親自帶著武器
      、坐上戰(zhàn)車,率領(lǐng)身邊的衛(wèi)士
      、奴仆們鼓噪著殺出宮來

      皇宮內(nèi)外,雖然基本上全是司馬昭的人

      ,但大家對這一場面還是比較尷尬的:再怎么說
      ,人家也是皇帝,自古以來哪有說皇帝造反的
      ?所以他們勸也不是
      、打也不行;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鎮(zhèn)守東止車門
      ,見到這一情形趕緊開溜

      不過,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苦心經(jīng)營

      ,司馬氏當(dāng)然擁有一批死忠
      。中護(hù)軍賈充就心急火燎的帶著兵馬從宮外趕來,跟曹髦的手下交上了手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曹髦竟然親自揮劍沖殺

      ,賈充的部眾們一時間手足無措
      ,只好往后退縮,誰也不敢背上傷害皇帝的罪名

      眼看著自己一方要落敗

      ,領(lǐng)頭的賈充還沒吱聲
      ,手下的太子舍人(太子的秘書)成濟(jì)卻操起了心,他問賈充:“局面緊急
      ,如何是好
      ?”

      賈充心里暗喜:“我去,竟然還有這種主動當(dāng)出頭鳥的傻蛋

      !”他義正辭嚴(yán)地說:“司馬公養(yǎng)你們這些人
      ,正是為了今日。為今之事
      ,還有啥可問的
      !”

      賈充這句話其實很雞賊:“今日之事,無所問也”

      ,你們替司馬公解決問題就行了
      。但具體怎么辦?自己領(lǐng)會

      成濟(jì)的理解是這樣:他抽出長矛

      ,上前一下捅死了曹髦。曹髦卒
      ,時年20
      ,成了中國歷史上首個被當(dāng)眾用武器殺死的在任皇帝。

      當(dāng)時的邏輯關(guān)系其實是這樣:曹髦不按常理出牌

      ,司馬昭很鬧心
      ,但他自己不能直接出面,于是派了頭號親信賈充出面擺平
      ;賈充
      ,就是司馬昭的第一級代理人;

      賈充沒想到曹髦會親自砍殺

      ,一時間犯了難
      ,畢竟自己不可能親自對付這位皇帝,此時的他
      ,也迫切需要一位代理人
      ;如果此時沒人主動吱聲,賈充也許會讓手下想辦法控制曹髦
      、殺掉其他人
      ,也許會逼迫一個親信動手對付曹髦,但絕不會下令直接對其動武

      而成濟(jì)

      ,首先主動當(dāng)了個出頭鳥,其后既沒有考慮逼更低級的馬仔動手
      ,也沒想辦法控制曹髦
      。而是采取了最為簡單粗暴
      、后果最為嚴(yán)重的方式。

      成濟(jì)能當(dāng)太子舍人

      ,智商應(yīng)該沒什么問題
      ,這一舉動只有一個解釋:他太渴望出人頭地、太急切著成為司馬氏的頭號功臣了
      ,以至于敢于拿皇帝的性命當(dāng)投名狀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164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故事,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對這個故事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x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
      ,明之嚴(yán)嵩,清之和珅”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
      。秦朝的滅亡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之人
      ,進(jìn)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