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儒風君
來源: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呂氏春秋》論及父母與子女的關系
,說:“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
。痛疾相救、憂思相感,生則相歡父母和子女
,無疑是彼此最親的人。世間沒有任何一種關系,能夠超越這種血濃于水的羈絆
。具體來說,為人子女
,有三不怨01
為人子女 不怨父母平庸 《朱子家訓》有言:“重貴財,薄父母 意思是 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出身 有些人總是抱怨父母無能,覺得原生家庭拖累了他 俗話說:“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不辭勞苦地把我們養(yǎng)育成人 無論貧窮還是富貴 即便父母沒有驚人的成就 對待父母 子女應當用自己的努力 不怨父母遲緩 《禮記》說:“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 孝順父母最難的,就是時刻保持一分耐心 而做父母的年老后 孩提之時 父母年紀大了 面對他們理解不了 這是人的天性 不怨父母啰嗦 《孔子家語》有言:“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天下的父母,無不希望子女一生幸福平安 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 這些看似啰嗦的話里 哪怕父母沒什么文化 走正道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 面對父母的叮囑 有的人則當成耳旁風 世上只有親生父母,才一門心思地希望你過得好 不要抱怨父母啰嗦 02 為人父母 當眾不責 《朱子家訓》有言:“當面教子,背后說妻 很多人誤以為“當面教子”就是當眾教育孩子,讓他長記性 這句話的意思是,孩子犯了錯 俗話說:“家丑不可外揚” 大庭廣眾之下 家里的事情 孩子再小也是有尊嚴的,當眾責備違反了教子的本意 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 過后不責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大致是講 家長每翻一次舊賬 會讓孩子覺得,無論自己付出怎樣的努力 因此,教育孩子千萬不要翻舊賬。 懲處過后 讓孩子不停為過去的錯誤去買單,是得不償失的做法 知錯不責 梁啟超六歲時 梁家一向是母親慈愛 因此梁啟超雖已改過,卻仍擔心此事被父親得知 梁母見梁啟超已知悔改 《左傳》說:“知錯能改 教育孩子 假如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愿意改正 偏聽不責 《朱子家訓》有言:“輕聽發(fā)言 意思是 偏聽偏信 乖巧懂事的孩子自然招人疼愛 為人父母 尤其是當自家孩子與人家孩子發(fā)生沖突時,不要礙于面子偏聽偏信 保持耐心 我們并不姑息孩子的錯處 先要給予孩子信任 作者簡介: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伴你讀懂中國文化,本文經授權轉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566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上一篇:
京津塘高速公路驗收后正式通車
下一篇:
中國金石學家羅振玉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