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不為良相
,則為良醫(yī)。良相可以救世,良醫(yī)可以救民。自神農嘗百草以來,我國的中醫(yī)藥文化源遠流長,也有許多良醫(yī)青史留名。其中有一些與洛陽關系密切,他們或生于洛陽,長于洛陽;或在洛陽行醫(yī),著書立說……自今日起,我們就來說說歷代良醫(yī)的故事。一代良醫(yī)
,曾與華佗齊名在我國醫(yī)學的歷史長河中,曾涌現出無數杰出的名醫(yī),他們或在理論上有所建樹,或在臨床上療效卓著河南南陽,因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漢水之北而得名
,春秋時楚設宛郡,到戰(zhàn)國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置南陽郡時才開始使用南陽這個名字,至今已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東漢時期
,南陽為光武帝劉秀的發(fā)跡之地,故有南都帝鄉(xiāng)之稱。在南陽歷史上,曾經涌現出了諸葛亮、張衡、范蠡、姜子牙等眾多文化名人,而張仲景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位。在南陽市城東溫涼河畔,有一個占地十七畝的建筑,它就是張仲景的祠墓所在地。醫(yī)圣祠座北朝南,其始建年代已無從確考,但是它卻以極其豐厚的醫(yī)學文化內涵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炎黃子孫的勤勞智慧。在醫(yī)圣祠的庭院中央矗立著一尊高大的醫(yī)圣張仲景塑像,他凝眉深思,憂國憂民之情溢于眉宇間關于張仲景的出生地
,數千年來一直存有爭議,從清朝陸九芝《張仲景傳》中可以找到這樣的記載:"張仲景,南郡涅陽人也。"南郡就是今天的南陽,而關于涅陽,大部分后世研究者都認為是南陽鄧州的穰東。穰東古稱涅陽,也就是《張仲景傳》中記載的張仲景的出生地穰東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有"商貿輻輳張仲景生活的東漢末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動蕩的年代
當時南陽接連發(fā)生瘟疫大流行
出門無所見
面對瘟疫的肆虐
張仲景最初拜同族名醫(yī)張伯祖為師
仲景雖為曠古名醫(yī)
,可是范曄《后漢書》,陳壽《三國志》都沒為他立傳倉公治病
仲景曾在他的書里有論劑型的話
。他說:“要治療疾病,當先用湯劑,蕩滌五臟六腑,開通諸脈絡,治導陰陽,破散邪氣,潤澤枯朽,悅人皮膚,益人血氣;水能潔凈萬物,故而用“湯”。如四肢久病,風冷發(fā)動,次當用散劑:散能逐邪,凡風氣濕痹,流竄內外或居無定處的,當用“散”平治。再次當用丸劑:丸藥能逐風冷,破積聚,消堅癖,進飲食,和榮衛(wèi)仲景又在論“汗
古代醫(yī)方
《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后經晉·王叔和重編為《傷寒論》十卷
仲景不僅撰述《傷寒》
仲景弟子有:衛(wèi)汛(或作衛(wèi)訊
為人正直、醫(yī)風淳樸
張仲景為人謙虛謹慎,提倡終身堅持學習
”張仲景引用孔子語錄,在于說明自己不是天才
張仲景還為后人樹立了淳樸無華
醫(yī)學趣事
張仲景在醫(yī)學上出了名
,還虛心地為同行醫(yī)病,不失時機地向別的郎中學習。從前,一些郎中們,只把醫(yī)術傳給自己的子孫,一般都不外傳。那時南陽有個名醫(yī)叫沈槐沈槐知道了
我看幾十年病
,聽就沒聽說過,嘻嘻!嘻嘻!”他一心只想這件事可笑,憂心多慮的事全拋腦后了,不知不覺地病就好了。這時,張仲景來拜訪他
,說:“恭喜先生的病好了沈槐聽了
,覺得很有道理,內心十分感動。從此,就把自己的醫(yī)術全部傳授給了張仲景和其他年輕的郎中。張仲景醫(yī)術高明
,醫(yī)德也很高尚。然而,金代之前,他并沒有被尊為“醫(yī)圣”。比如,王叔和在整理《傷寒雜病論》時,曾說“今收采仲景舊論,對病真方”;皇甫謐也說:“伊尹以亞圣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成《湯液》。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此后
,“醫(yī)圣”漸成為明代人對張仲景的尊稱。公元1632年,有人在南陽城東挖出一通石碑,上面寫著“漢長沙太守醫(yī)圣張仲景墓”。《傷寒雜病論》是張仲景的代表作
,也是中醫(yī)學的重要典籍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571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下一篇:
張仲景的故事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