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途被滅的朝代都會分開稱呼,唐朝兩次被滅為何還叫唐朝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16 06:14:49
對唐朝被滅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
,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
歷史上有一件事可能大家都會覺得很疑惑
,周朝
、漢朝
、晉朝
、宋朝
,因為中途滅亡了被重建
,因此
,歷史上對這些朝代都分開稱呼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
,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
。
但是,唐朝實際上中途也被滅亡過
,而且還不止一次
。武則天曾滅掉唐朝建立“周”,后來安祿山又攻破長安建立“燕”(差不多也相當(dāng)于被滅)
,可是,為什么連續(xù)兩次被滅的唐朝
,卻并沒有被分開稱呼
,還叫做唐朝呢?

(武則天劇照 )
對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
一
、唐朝的都城一直在長安
。
周朝
、漢朝
、晉朝
、宋朝在遭遇變故后
,都遷都了
。周朝都城從鎬京遷到了洛邑,漢朝都城從長安遷到了洛陽
,晉朝都城從洛陽遷到了建康,宋朝都城從東京遷到了臨安
。
不過
,唐朝的都城卻一直沒有搬遷,一直在長安
。
當(dāng)初武則天建立武周后,就把都城從長安搬到了洛陽(據(jù)說她是害怕王皇后和蕭淑妃死前說過的咒語)
,并且把洛陽升格為“神都”
。但是
,當(dāng)唐中宗繼位以后,又把都城搬回到長安
。也就是說,這一次變故
,唐朝的都城并沒有改變
。
后來
,安祿山稱帝
,建立大燕。安祿山確定的都城是洛陽
。不過
,當(dāng)郭子儀
、李光弼等人帶領(lǐng)唐朝軍隊平定“安史之亂”后,雖然長安遭受了“安史之亂”的嚴重破壞
,但是
,唐肅宗依然確立長安為都城。
都城對一個朝代很重要
,正是因為都城發(fā)生了改變,朝代的稱呼才發(fā)生了改變
。比如
,長安在西邊
,所以前面的漢朝叫西漢。洛陽在東邊,后面的漢朝叫東漢(這是現(xiàn)在史學(xué)上的稱呼
,以前的稱呼則是“前漢”“后漢”)
。
當(dāng)然了,也并不能說都城遷移了
,朝代就會變。歷史上有盤庚
、拓跋宏
、朱棣
、順治等都遷過都,但是因為這些遷都并沒有影響任何皇權(quán)變化
,甚至皇帝還是那個皇帝
,因此,并沒有因此就把一個朝代分開成兩個朝代
。
(安史之亂)
二
、唐朝的國土沒什么改變
。
周朝、漢朝
、晉朝、宋朝
,前后兩個朝代
,其國土面積都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周朝在經(jīng)過動亂和犬戎入侵后
,失去了大片國土
。周王室的王畿之地
,更是變得非常少。晉朝在“五胡亂華”后
,東晉也只是擁有南邊的少量土地
。宋朝北方的大片土地
,也已經(jīng)被金國給占領(lǐng)了
,只能偏安南方
。
而唐朝雖然經(jīng)歷了武周的改朝換代
,以及“安史之亂”。不過
,當(dāng)唐朝恢復(fù)以后
,國土面積卻并沒有什么改變,基本上還是原先的那些
。因此
,這也讓唐朝前后實質(zhì)上改變不大。
(李顯劇照)
三
、唐朝的權(quán)力格局變化不大
。
唐朝雖然經(jīng)過了兩次大的變故
,但是國家的權(quán)力格局卻幾乎沒有改變
。唐中宗李顯早就被立為太子,雖然被廢過一次
,但武則天當(dāng)政的晚年
,又把他再一次立為太子。雖說他后來的皇位
,是靠自己奪取的
。不過
,就算他不奪取,等到武則天去世以后
,他依然會當(dāng)皇帝
。也就是說,唐朝在那會兒除了改一個名外
,其它幾乎都沒有改變
。
至于“安史之亂”
,嚴格地說
,還不算唐朝被滅國,安祿山
、史思明等人當(dāng)時只是控制了唐朝的一部分
,他們建立的政權(quán),只能叫割據(jù)政權(quán)
。唐朝的權(quán)力格局
,依然是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繼承了皇位,而且唐肅宗早就被唐玄宗立為太子
,他也只不過像唐中宗那樣
,提早繼位而已。
除了皇帝外
,朝中大臣
,以及朝廷的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體系
,唐朝也幾乎沒有什么改變,沒有什么大的震蕩
。
周朝
、漢朝、晉朝
、宋朝情況要復(fù)雜得多。漢朝和晉朝
,后面那個朝代的皇帝
,與前面那個朝代的皇帝關(guān)系
,就不是很緊密。劉秀和司馬睿
,都只能算宗室成員
,并不是原來朝代皇帝的嫡系。周朝和宋朝
,后面朝代的皇帝
,雖然是前面皇帝的嫡系(周平王是周幽王的兒子,宋高宗是宋徽宗的兒子
、宋欽宗的弟弟)
,但是,他們都不是上一個皇帝確立的
,是自立為帝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