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傳是以類相從
,把同一類人物的活動,歸到一個傳內(nèi),如《儒林列傳》
、《循吏列傳》
、《刺客列傳》等。司馬遷把當時我國四周少數(shù)民族的歷史情況
,也用類傳的形式記載下來
,如《匈奴列傳》、《朝鮮列傳》
、《大宛列傳》等
,這就為研究我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來源
。
七十篇列傳的最后一篇
,是《太史公自序》,把自序擺在全書的最后
,這是古代學者著書的慣例
。
總之,司馬遷寫作《史記》以“本紀”敘帝王
,以“世家”載諸侯
,以“列傳”記人物,以“書”述典章制度
,以“表”排列大事
,網(wǎng)羅古今,包括百代
,打破了以年月為起迄如《春秋》的編年史、以地域劃分如《國語》的國別史的局限
,創(chuàng)立了貫穿古今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通史先例
,成為正史的典范。
《史記》的評價
《史記》的誕生
,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魯迅先生在他的《漢文學史綱要》一書中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的為知言
。就中國史學的具體發(fā)展而言,《史記》的貢獻巨大
。
第一
,建立杰出的通史體裁?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妒酚洝肥侵袊穼W史上第一部貫通古今
,網(wǎng)羅百代的通史名著。無論說它是古代中國史學史的最輝煌成就,還是說它是世界古代史學史的最輝煌成就
,都毫不為過
。這一點,只要將之與希羅多德的《歷史》相比較
,就會非常明白
。正因為《史記》能夠會通古今撰成一書,開啟先例
,樹立了榜樣
,于是仿效這種體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繼而起了。通史家風
,一直影響著近現(xiàn)代的史學研究與寫作
。
第二,建立了史學獨立地位
。我國古代
,史學是包含在經(jīng)學范圍之內(nèi)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書在劉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藝文志》里
,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
。自從司馬遷修成《史記》以后,作者繼起
,專門的史學著作越來越多
。于是,晉朝荀勖適應新的要求
,才把歷代的典籍分為四部:甲部記六藝小學
,乙部記諸子兵術(shù),丙部記史記皇覽
,丁部記詩賦圖贊
。從而,史學一門
,在中國學術(shù)領域里才取得了獨立地位
。飲水思源,這一功績應該歸于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
第三
,建立了史傳文學傳統(tǒng)。司馬遷的文學修養(yǎng)深厚
,其藝術(shù)手段特別高妙
。往往某種極其復雜的事實,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貼
,秩序井然
,再加以視線遠
,見識高,文字生動
,筆力洗煉
,感情充沛,信手寫來
,莫不詞氣縱橫
,形象明快,使人“驚呼擊節(jié)
,不自知其所以然”
。(《容齋隨筆·史記簡妙處》)
《史記》不但是中國史傳文學的集大成者,而且
,它的文章對于魏晉小說
、唐宋古文,甚至宋元戲曲
,都有很大影響
,成為中國文學重要的源頭活水。
當然
,司馬遷修撰《史記》的最高理想是“欲以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是要建立一個包羅萬象的歷史哲學體系
。更深入的理解,要留待我們對《史記》的具體學習中去體會了
。
《資治通鑒》謀略2:為了讓幼子當上繼承人,他布了一個大局
!
《資治通鑒》周紀一?
材料1:
趙簡子之子,長曰伯魯
,幼曰無恤。將置后
,不知所立
。乃書訓戒之辭于二簡,以授二子曰:“謹識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比甓鴨栔敳荒芘e其辭
,求其簡
,已失之矣。問無恤,誦其辭甚習
,求其簡
,出諸袖中而奏之。于是簡子以無恤為賢
,立以為后
。
譯文:
當時是晉國正卿趙簡子(趙鞅)的兒子,長子叫伯魯
,幼子叫無恤
。趙簡子想確定繼承人,不知立哪位好
,于是把他的日常訓誡言詞寫在兩塊竹簡上
,分別交給兩個兒子,囑咐說:“好好記?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過了三年,趙簡子問起兩個兒子
,大兒子伯魯說不出竹簡上的話
;再問他的竹簡,已丟失了
。又問小兒子無恤
,竟然背誦竹簡訓詞很熟習;追問竹簡,他便從袖子中取出獻上
。于是
,趙簡子認為無恤十分賢德,便立他為繼承人
。
這段材料說的是趙鞅繼承人選擇問題,通過一個測試
,選擇了趙無恤做繼承人
。這段材料的解讀推薦大家看【資治通鑒讀史悟道】公眾號中的這篇文章:《資治通鑒》周紀BC403:趙襄子的陰謀上位之道
這篇文章的觀點是姑布子卿推薦趙無恤,而趙無恤陰謀上位
。對這個觀點我持中立態(tài)度
。
但是隨后我結(jié)合《韓詩外傳》、《史記》交叉閱讀
,發(fā)現(xiàn)事情不是表面這么簡單
。?
材料2:
孔子出衛(wèi)之東門,逆姑布子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