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中華歷史人物別傳集(全90冊)

      網(wǎng)絡(luò) 2023-06-17 20:10:35

      中華歷史人物別傳集(全90冊)

      作 者:國家圖書館分館編

      出版社:線裝書局

      出版時間:2003.06

      格式:PDF

      容量:23.4 GB

      簡介:

      唐朝劉知幾在《史通雜述》中最早以別傳設(shè)類

      ,將其歸入雜史,這是對此前南朝梁阮孝緒《七錄》及之后的《隋書?經(jīng)籍志》的規(guī)范
      ,自此之后以別傳分類就被沿襲下來
      。別傳所收集的內(nèi)容
      ,可以補(bǔ)充正史的不足
      ,它多記錄歷史人物的遺聞逸事
      ,為正史所不載的人物立傳,或于正史外另為做傳
      。它同正史一樣崇尚嚴(yán)謹(jǐn)、征信的態(tài)度
      ,是了解
      、認(rèn)識歷史人物不可或缺的資料來源。

      國家圖書館匯集的別傳類古籍

      ,涵蓋范圍廣泛
      ,小到一則訃告,大到一人多傳
      ,上起千年古人
      ,下迄清朝光緒末年生人。之中有達(dá)官也有平民
      ,有老叟老婦的壽言,也有對英年早逝者的哀辭
      。足可見古今人事的滄桑變化和人世間悲喜多采的故事
      ,以及奮進(jìn)、勤勞
      、精忠
      、賢良、飄逸
      、散淡
      、貪婪、奸詐的人生百態(tài)

      這套《中華歷史人物別傳集》影印的底本

      ,來自國家圖書館館藏別傳類古籍。雖名別傳
      ,其中包含的內(nèi)容已不只是其本身的單純意義所能表達(dá)
      ,除帝王、釋家人物外
      ,本傳中的家傳
      、史傳也有收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哉f它包含了個人傳記資料的多種形式
      ,只是以別傳統(tǒng)其名而已。從時間上看
      ,由于古籍流通過程中的種種原因
      ,尤以清人撰著居多。

      漢語具有豐富的語言表達(dá)功能

      ,這一點(diǎn)在傳記文獻(xiàn)中也是有突出的表現(xiàn)
      ,不同的文字往往表現(xiàn)出些微的差別
      ,這些區(qū)別,看上去好象是文字表達(dá)上的不同
      ,而實(shí)際上確是它所要表述內(nèi)容的重要之點(diǎn)
      。其中大體上看有這樣幾種主要記錄形式:志、狀
      、記
      、述、傳
      、略
      、事、圖
      、贊
      、言、告
      、錄等
      。就拿“錄”來說,它著重于人物具有代表性事跡的記錄
      ,一般以固定的或是需要特別強(qiáng)調(diào)的方法
      ,界定所記載人物事跡的一個方面。比如《文文山傳信錄》
      、《崇祀名宦錄》
      、《崇祀鄉(xiāng)賢錄》、《揚(yáng)芬錄》
      、《賢母錄》
      、《哀思錄》、《希忠錄》
      、《忠孝錄》
      、《孝行錄》、《顯忠錄》
      、《遺念錄》
      、《流芳錄》、《鄧忠武公榮哀錄》
      、《李惺園先生哀挽錄》
      、《方貞惠公潛德錄》、《李剛烈公碧血錄》
      、等等
      ,這種直白的表達(dá)方式使人一目了然,可以一下就把握到文獻(xiàn)本身側(cè)重的主要內(nèi)容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吨腥A歷史人物別傳集》的價值不僅在于對歷史人物的儀型透視及做人龜鑒的兩個方面
      ,它的史料價值、版本價值也十分突出
      ,除抄稿本外
      ,一些其它版本傳世的也很少。故此書不僅有工具書之效
      ,也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統(tǒng)而觀之,誠如《大戴禮記.保簿》中所說:“往古者
      ,所以知今”

      歷史人物的名字

      歷史人物名字黃帝 唐高祖 阿骨大 堯帝 唐太宗 忽必烈 舜帝 唐高宗 朱元璋 勾踐 武則天 朱棣 闔閭 唐玄宗 努爾哈赤 夫差 李建成 皇太極 秦始皇 李煜 順治 項(xiàng)羽 趙匡胤 康熙 漢光武帝 宋仁宗 雍正 漢明帝 宋真宗 乾隆 漢高祖 蒙哥 嘉慶 王莽 成吉思汗 道光 孫權(quán) 拖雷 咸豐 劉備 窩闊臺 同治 曹操 術(shù)赤 光緒 劉禪 察合臺 溥儀 司馬炎 拔都 孔子 王昌齡 聞一多 孫武 岑參 嚴(yán)復(fù) 屈原 蘇軾 白玉霜 墨子 歐陽修 戴望舒 孟子 辛棄疾 林語堂 枚乘 梅堯臣 聶耳 司馬遷 范仲淹 葉圣陶 白居易 陸游 茅盾 元稹 蘇舜欽 艾青 劉禹錫 劉克莊 吳作人 李商隱 陶淵明 田漢 白行簡 曾鞏 張愛玲 劉知幾 楊萬里 丁玲 吳道子 謝靈運(yùn) 郭沫若 閻立本 元好問 胡適 李白 白樸 成仿吾 韓愈 關(guān)漢卿 徐特立 杜牧 高啟 徐悲鴻 柳宗元 龔自珍 梅蘭芳 杜甫 魏源 巴金 陳子昂 曹雪芹 白淑湘 王維 戴震 曹禺 孟浩然 魯迅 老舍 應(yīng)物 郁達(dá)夫 蔡元培
      伍子胥 周勃 史思明 白起 董仲舒 房玄齡 范蠡 劉歆 王安石 管仲 班彪 寇準(zhǔn) 呂不韋 班固 司馬光 蒙恬 揚(yáng)雄 八思巴 范增 司馬相如 安童 白圭 蕭何 左宗棠 班超 竇固 李鴻章 甘英 呂后 林則徐 張良 竇融 榮祿 韓信 楊貴妃 曾國藩 陳平 松贊干布 唐才常 陸賈 文成公主 慈禧太后 項(xiàng)伯 安祿山 譚嗣同 賈誼 楊國忠 耶律楚材

      急求中國著名歷史人物的姓名投筆從戎(班超)慷慨悲歌(項(xiàng)羽)
      約法三章(劉邦)橫槊賦詩(曹操)
      完璧歸趙(藺相如)洛陽紙貴(張衡)
      聞雞起舞(祖逖)畫龍點(diǎn)睛(張僧繇)
      (1) 一字千金〔 呂不韋〕
      (2) 一飯千金〔 韓信 ]
      (3) 二碑紀(jì)功〔 杜預(yù) 〕
      (4) 三顧茅廬〔劉備 〕
      (5) 四面楚歌〔 項(xiàng)羽 〕
      (6) 五月飛霜〔 鄒衍 〕
      (7) 七步成詩〔 曹植 〕
      (8) 八斗之才〔 曹植 〕
      (9) 千金買骨〔 郭隗 〕
      (10) 入木三分〔王羲之 〕
      (11) 馬革裹尸〔馬援 〕
      (12) 不貪為寶〔子罕 〕
      (13) 約法三章〔劉邦 〕
      (14) 司馬青衫〔白居易 〕
      (15) 聞雞起舞〔祖逖 〕
      (16) 投筆從戎〔班超 〕
      (17) 指鹿為馬〔趙高 〕
      (18) 陸海潘江〔陸機(jī)、潘岳〕
      (19) 請君入甕〔周興 〕
      (20) 管鮑之交〔管仲

      、鮑叔牙〕
      (21) 蕭規(guī)曹隨〔蕭何
      、曹參〕
      (22) 鑿壁偷光〔匡衡 〕
      (23) 顏筋柳骨〔顏真卿、柳公權(quán)〕
      (24) 孺子可教〔張良 〕
      (25) 鞠躬盡瘁〔諸葛亮 〕
      (26) 王前士后〔齊宣王
      、顏?〕
      (27) 高山流水〔俞伯牙
      、鐘子期〕
      (28) 東山再起〔謝安 〕
      (29) 樂不思蜀〔劉禪 〕
      (30) 紙上談兵〔趙括 〕
      (31) 臥薪嘗膽〔勾踐 〕
      (32) 老當(dāng)益壯〔馬援 〕
      (33) 多多益善〔韓信 〕
      (34) 洛陽紙貴〔左思 〕
      (35) 樂彘教子〔曾子 〕
      (36) 沆瀣一氣〔崔沆、淮瀣〕
      (37) 退避三舍〔重耳 〕
      (38) 金屋藏嬌〔劉徹 〕
      (39) 諱疾忌醫(yī)〔蔡桓公 〕
      (40) 焚書坑儒〔秦始皇 〕
      (41) 望梅止渴〔曹操 〕
      (42) 江朗才盡〔江淹 〕
      (43) 負(fù)荊請罪〔廉頗 〕
      (44) 圖窮匕見〔荊軻 〕
      (45) 舉案齊眉〔孟光
      、梁鴻〕
      (46) 完璧歸趙〔藺相如 〕
      (47)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48) 燕瘦環(huán)肥〔趙飛燕
      、楊玉〕
      (49) 一飯三遺矢〔廉頗 〕
      (50) 無面見江東父老〔項(xiàng)羽〕
      篝火狐鳴――陳勝
      高山流水――俞伯牙
      、鐘子期
      指鹿為馬――趙高
      雞鳴狗盜――孟嘗君
      鑿壁偷光――匡衡
      圖窮匕見――荊軻
      破釜沉舟――項(xiàng)羽
      請君入翁(甕)――來俊臣
      江郎才盡――江淹
      樂不思蜀――劉禪
      煮豆燃萁――曹植
      紙上談兵――趙括
      再衰三竭――曹劌
      木牛流馬――孔明
      世外桃源――陶淵明
      投筆從戎――班超
      臥薪嘗膽――勾踐
      圍魏救趙――孫臏
      投鞭斷流――謝安
      退避三舍――晉文公
      望梅止渴――曹操
      草木皆兵――符堅(jiān)
      完璧歸趙――藺相如
      暗渡陳倉――韓信
      拔山扛鼎――項(xiàng)羽
      懸梁刺股――蘇秦
      罄竹難書――隋煬帝
      怒發(fā)沖冠――岳飛
      毛遂自薦―― 毛遂
      老驥伏櫪――曹操
      口蜜腹劍――李林甫
      鞠躬盡瘁――諸葛亮
      黃袍加身――趙匡胤
      孺子可教――張良
      金屋藏嬌――劉徹
      七步之才――曹植
      洛陽紙貴―― 左思
      韋編三絕――孔子
      多多益善――韓信
      焚書坑儒――秦始皇
      好大喜功――漢武帝
      夢筆生花――李白
      老馬識途――管仲
      一鼓作氣――曹劌...>>

      名字帶S的歷史名人后漢湘陰公劉S(yūn)(公元?~951年2月24日):后漢高祖劉知遠(yuǎn)的養(yǎng)子
      ,未即位就被廢黜后毒死
      ,且葬處不明。

      歷史上名人的字和名三國演義人物字號一覽
      丁 儀(正禮) 丁 奉(承淵) 丁 原(建陽) 丁 謐(彥靖)
      丁 M(敬禮) 于 禁(文則) 士孫瑞(君榮) 山 濤(巨源)
      衛(wèi) (伯玉) 馬 (翁叔) 馬 良(季常) 馬 忠(德信)
      馬 超(孟起) 馬 謖(幼常) 馬 騰(壽成) 王 允(子師)
      王 雙(子全) 王 平(子均) 王 匡(公節(jié)) 王 戎(睿沖)
      王 觀(偉臺) 王 甫(國山) 王 連(文儀) 王 沈(處道)
      王 肅(子雍) 王 修(叔治) 王 渾(玄沖) 王 路(文舒)
      王 頎(孔碩) 王 祥(休徵) 王 朗(景興) 王 基(伯輿)
      王 謀(元泰) 王 粲(仲宣) 王 睿(土治) 韋 康(元將)
      太史慈(子義) 毛 d(孝先) 公孫度(升濟(jì)) 公孫瓚(伯圭)
      文 欽(仲若) 文 聘(仲業(yè)) 尹 奉(次曾) 鄧 艾(土載)
      鄧 芝(伯苗) 鄧止r(玄茂) 孔 疲ü緒) 孔 昱(世元)
      孔 融(文舉) 母丘甸(子邦) 母丘儉(仲恭) 甘 寧(興霸)
      左 慈(元放) 盧 植(子干) 申 耽(義舉) 田 豐(元皓)
      田 疇(子泰) 田 豫(國讓) 史 渙(公劉) 樂 進(jìn)(文謙)
      馮 習(xí)(休元) 司馬師(子元) 司馬防(建公) 司馬炎(安世)
      司馬昭(子尚) 司馬y(元異) 司馬朗(伯達(dá)) 司馬望(子初)
      司馬徽(德操) 司馬懿(仲達(dá)) 邊 讓(文禮) 吉 穆(思然)
      吉 邈(文然) 畢 軌(昭先) 呂 布(奉先) 呂 范(子衡)
      呂 凱(季平) 呂 岱(定公) 呂 虔(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呂 據(jù)(世議)
      呂 蒙(子明) 朱 雋(公偉) 朱 然(義封) 伍 孚(德瑜)
      伍 瓊(德瑜) 任 峻(伯達(dá)) 華 陀(元化) 華 歆(子魚)
      華 核(永先) 伊 籍(機(jī)伯) 向 朗(巨達(dá)) 全 琮(子璜)
      劉 巴(子初) 劉 永(公壽) 劉 協(xié)(伯和) 劉 先(始宗)
      劉 (令元) 劉 劭(孔才) 劉 表(景升) 劉 岱(公山)
      劉 備(玄德) 劉 放(子棄) 劉 寵(祖榮) 劉 勛(子臺)
      劉 曄(子揚(yáng)) 劉 陶(子奇) 劉 理(奉孝) 劉 焉(君郎)
      劉 琰(威碩) 劉 禪(公嗣) 劉 虞(伯安) 劉 M(恭嗣)
      劉 璋(季玉) 劉 繇(正禮) 劉 (文衡) 劉 馥(元穎)
      羊 祜(叔子) 關(guān) 羽(云長) 許 允(土宗) 許 攸(子遠(yuǎn))
      許 劭(子將) 許 靖(文休) 許 褚(仲康) 許 慈(仁篤)
      孫 禮(德達(dá)) 孫 匡(季佐) 孫 權(quán)(仲謀) 孫 休(子烈)
      孫 觀(仲臺) 孫 堅(jiān)(文臺) 孫 和(子孝) 孫 河(伯海)
      孫 亮(子明) 孫 桓(叔武) 孫 峻(子遠(yuǎn)) 孫 資(彥龍)
      孫 乾(公祜) 孫 皓(亢宗) 孫 皎(叔明) 孫 翊(叔弼)
      孫 D(子通) 孫 策(伯符) 孫 登(子高) 孫 瑜(仲異)
      劉 靜(幼臺) 孫 韶(公禮) 邯鄲淳(子叔) 嚴(yán) (曼才)
      社 預(yù)(元凱) 社 襲(子緒) 杜 瓊(伯瑜) 杜 微(國輔)
      楊 儀(威公) 唐 阜(義山) 楊 修(德祖) 楊 洪(季休)
      楊 彪(文先) 楊 暨(休先) 李 嚴(yán)(正方) 李 典(曼成)
      李 勝(公昭) 李 恢(德昂) 孝 通(文達(dá)) 李 福(孫德)
      李 撰(欽仲) 吾 粲(孔休) 邴 原(根矩)耿來 敏(敬達(dá))
      步 騭(子山) 吳 質(zhì)(季重) 岑 y(公孝) 何 進(jìn)(遂高)
      何 宗(彥英) 何 晏(平叔) 何 曾(穎老) 何 J(伯求)
      應(yīng) 劭(仲遠(yuǎn)) 辛 毗(佐治) 辛 敞(泰雍) 宋 ......>>

      有沒有歷史名人的姓名及資料(中國)中國古代歷史名人之――管仲
      [管仲]諸葛亮隱居在南陽隆中的時候
      ,經(jīng)常自比管樂?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肮堋笔枪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齊國名相;“樂”是樂毅
      ,燕國名將
      。他們都輔佐國君建立了卓越的功勛。管仲(
      ?―公元前六.四.五年)
      ,名夷吾,字仲
      ,謚敬
      ,亦稱敬仲安徽穎上人
      ,是春秋初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哲學(xué)家
      。他輔佐齊國齊桓公(小白)
      ,對內(nèi)政外交政策進(jìn)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qiáng)兵的方針策略
      。他合理征收賦稅
      ,減輕農(nóng)民負(fù)擔(dān),以達(dá)到“民富”“民安”
      ;改進(jìn)國家管理體制
      ,發(fā)展民間武裝力量,并統(tǒng)一軍政的領(lǐng)導(dǎo)
      ;運(yùn)用國家力量發(fā)展鹽鐵事業(yè)
      ,增加財(cái)政收入;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
      ,采取外交的主動權(quán)
      。他秉政三年,齊國大治
      ,成為“五霸之首”
      。管仲所以有所作為,除了自身的才干外
      ,同鮑叔牙能夠知人并無私地舉賢薦能有關(guān)
      。管仲與鮑叔牙年輕時就是諍友。兩人共同經(jīng)商
      ,分配盈利時
      ,管仲私自多拿了一倍于鮑叔牙的財(cái)物。別人不平
      ,鮑說
      ,這不是他貪財(cái),是因?yàn)樗依镓毟F
      。兩人一起領(lǐng)兵打仗
      ,鮑身先士卒,親冒矢石
      ,管卻沖鋒在后
      ,退卻在前。別人議論
      ,鮑說
      ,這不是他怕死,是因?yàn)樗依镉欣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鮑叔牙這種寬以待人的精神
      ,深深地感動了管仲
      ,他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
      。后來
      ,鮑克服重重困難,把管仲引薦給齊桓公
      ,筑壇拜相
      ,自己卻甘愿位居其下。司馬遷感慨地說:天下人不推重管仲之賢
      ,而推重鮑叔能知人
      。管仲所以有所作為,又同齊桓公的豁達(dá)大度
      ,知人善任
      ,用人不疑,緊密聯(lián)系的
      。管仲原來輔佐小白的哥哥子糾
      。糾、白爭位時
      ,管仲曾射了小白一箭
      ,小白詐死始得脫。后來子糾死后
      ,小白為齊國之主
      ,他尊賢禮士,不計(jì)舊怨
      ,接受鮑叔牙的推薦,毅然授相與管仲
      。當(dāng)齊桓公親自到郊外迎接管仲
      ,二人同車入城時,“百姓觀者如堵
      ,無不駭然”
      。后來有人進(jìn)讒言,中傷管仲
      ,齊桓公不信
      ,加以駁斥。并對管仲更加信任
      ,尊為“仲父”
      ,明確“國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
      ,有所施行
      ,一憑仲父裁決”
      。這樣,使得管仲能夠施展他的聰明才華
      ,作出一番事業(yè)


      根據(jù)成語典故,填寫歷史人物名字臥薪嘗膽【 勾踐 】
      三顧茅廬【 劉備 】
      紙上談兵【 趙括 】
      完璧歸趙【 藺相如 】
      鑿壁偷光【 匡衡 】
      指鹿為馬【 趙高 】
      囊螢映雪【 車胤 】
      負(fù)荊請罪【 廉頗 】
      百步穿楊【 養(yǎng)由基 】
      入木三分【 王羲之】
      破釜沉舟【 項(xiàng)羽 】
      背水一戰(zhàn)【 韓信 】


      明朝中期
      ,所有的歷史人物名字一 劉基
      (1311--1375),字伯溫
      ,元至大四年夏歷六月十五日出生于南田武陽村
      。武陽村當(dāng)時屬青田管轄,時人稱他為劉青田

      二 常遇春
      (公元1330年―1369年)
      ,明代著名將領(lǐng)。字伯仁
      , ***
      ,濠州懷遠(yuǎn)(今屬安徽懷遠(yuǎn))人。
      三 解縉
      1369年生
      ,1415年逝世
      ,江西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書家
      。字大紳
      ,一字縉紳,號春雨

      四 張居正
      (公元1525-1582 年)明代政治家
      ,改革家。張居正
      ,字叔大
      ,號太岳,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
      ,又稱張江陵
      。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五 鄭和
      ,本姓馬,小字三保
      ,云南昆陽(今昆明市晉寧縣)人
      ,鄭和約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
      六 海瑞
      (1514-1587),字汝賢
      、國開
      ,自號剛峰。海南瓊山人

      嘉靖28年(1549)以《治黎策》中舉人
      ,嘉靖32年到福建延平府任南平縣儒學(xué)教諭。嘉靖36年任浙江淳安縣知縣
      ,在任期間著有《淳安政事》
      。嘉靖43年任戶部云南司主事。
      七 戚繼光
      (1528~1588)明朝名將
      ,民族英雄
      ,軍事家。字元敬,號南塘, 晚號孟諸
      。祖籍河南衛(wèi)輝
      ,后遷定遠(yuǎn)(今屬安徽),再遷山東登州(今蓬萊)

      八 袁崇煥
      ,字元素,號自如
      ,原籍廣東東莞
      ,生于萬歷十二年(公元一五八四年)。天啟二年
      ,出任兵部主事

      九 鄭成功
      民族英雄鄭成功
      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fù)先基

      田橫尚有三千客
      ,茹苦間關(guān)不忍離。
      十 袁宏道
      袁宏道始終無意于仕途
      ,萬歷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jìn)士
      ,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訪師求學(xué)
      ,游歷山川
      。他曾辭去吳縣縣令
      ,在蘇杭一帶游玩
      ,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
      。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
      ,甚至不惜冒險(xiǎn)登臨。他曾說“戀軀惜命,何用游山
      ?”“與其死于床
      ,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ā堕_先寺至黃巖寺觀瀑記》)在登山臨水中
      ,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yáng)
      ,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 *** 也格外高漲

      十一 歸有光 (1506――1571),字熙甫
      ,號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
      。〈項(xiàng)脊軒志〉借“百年老屋”幾經(jīng)興廢

      十二 朱載
      (1536―1611年)
      ,字伯勤,號句曲山人
      ,九峰山人
      ,又號狂生,山陽酒狂仙客
      ,卒謚端清
      ,河南省懷慶府(今焦作沁陽市)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
      、鄭藩第六代世子
      。朱載稚釷芨蓋字9王修德講學(xué)、布衣蔬食
      、能書能文
      、折節(jié)下士的影響,自幼儉樸敦本
      ,聰穎好學(xué)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恭王非罪削爵
      ,被禁錮高墻
      。年僅15歲的朱載土育 ,篤學(xué)有至性
      ,筑土室于宮門外
      ,開始了席蒿獨(dú)處的淡泊生活。在漠落坎坷19年的漫長歲月里
      ,朱載職萁嵯駝埽出入俗理
      ,以追逐日月的精神
      ,專心攻讀音律、歷算
      ,并開拓了邊緣學(xué)科的廣闊領(lǐng)域

      十三 文征明
      (1470一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大書法家
      。畫史上將他與沈周
      、唐寅、仇英并列
      ,合稱“吳門四杰”

      十四 黃宗羲
      (1610~1695)明朝思想家、文學(xué)家
      。字太沖
      ,號梨洲,又號南雷
      。余姚(今屬浙江)人

      十六 李贄
      (1527-1602年),字宏甫
      ,號卓吾又號溫陵居士
      。泉州晉江人, 明末杰 出思想家和進(jìn)步史學(xué)家.
      十七 徐光啟
      字子先
      ,號玄扈
      ,生于上海,徐光啟在數(shù)學(xué)
      、天文
      、歷法、軍事
      、測量
      、農(nóng)業(yè)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貢獻(xiàn)。
      十八 湯顯祖

      明代戲曲家
      ,生于1550年,卒于1616年
      ,字義仍
      ,號若士,祖籍江西臨川

      十九 顧炎武
      (1613―1682)
      ,號亭林,江蘇昆山人
      。年輕時參加“復(fù)社”反宦官斗爭
      。清軍南下,參加當(dāng)?shù)氐目骨宥窢?
      二十 史可法 ......>>

      歷史名人名字有景字的景陽
      戰(zhàn)國時楚將
      。齊
      、魏、韓三國攻燕
      ,燕使太子求救于楚
      ,楚王命景陽為將救燕。景陽不赴燕而遷攻魏之丘
      ,取之以與宋
      ,三國恐懼,乃罷兵
      ,燕國得解圍
      。景陽這種戰(zhàn)略,被載于《戰(zhàn)國策》

      景丹
      櫟陽(今陜西省臨潼)人
      ,名列漢光武中興時云臺“二十將”的大功臣。能文能武
      ,但學(xué)問好
      。也很有謀略,曾為光武帝擊破王郎等
      ,又與吳漢等人大敗五校于櫟陽
      ,戰(zhàn)功彪炳,被封為櫟陽侯
      。據(jù)說
      ,在封侯的時候,光武帝曾對他說了一句:“富貴不歸故鄉(xiāng)
      ,如衣錦夜行
      ,故以封卿耳?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笨梢姽馕涞鄣钠髦?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景煥
      北宋人,曾官壁州的白石縣縣令
      。早年專事書畫
      ,與翰林歐陽炯學(xué)士曾是忘形之交。一天他們一道騎馬游玩來到應(yīng)天寺
      。在右側(cè)壁面上畫上一天王與左側(cè)天王像相對
      。渤海在一旁,
      ,觀看畫作之逸勢
      ,寫成一篇歌行以記此事
      。后來擅草書的僧人夢龜又來到此寺,人們請他在廊壁上題字
      。書畫歌行
      ,一日而就。全城人都聞訊前來觀看
      ,寺中擁擠不堪
      ,一時路道阻塞。成都的人稱此為“應(yīng)天三絕”
      。著有《野人寒語》
      、《牧豎閑談》等。
      景清
      景清出生年月不詳
      ,卒于1402年
      ,明陜西真寧(今甘肅正寧)人,一說本姓耿
      。洪武進(jìn)士
      ,授編修,改御史
      。洪武三十年(1397年)命署左僉都御史
      。建文初為北平參議。復(fù)遷御史大夫
      。成祖即位
      ,以原官留任。欲于早朝時行刺成祖
      ,被執(zhí)
      ,搜之得所藏刃,遂被殺
      ,誅九族
      ,株連其鄉(xiāng)人。
      景范
      景范(903年~955年)(即唐天復(fù)三年~后周顯德二年)字萬卿
      ,漢族
      ,淄州長山(今山東鄒平)人。五代時杰出的政治人物
      ,仕至后周中書侍郎
      、平章事、判三司
      。卒年52歲
      ,立祠崇祀。世稱景相公
      ,葬相公山下
      ,現(xiàn)有神道碑遺存
      。根據(jù)族譜記載,景范是山東景氏(晉陽堂)的始遷祖

      景延廣
      字航川(892-947)
      ,五代后晉陜州人。高祖時累官馬步軍都指揮使
      。出帝立,大臣議告契丹致表稱臣
      ,延廣獨(dú)不肯
      ,但致書稱孫,契丹數(shù)以責(zé)晉
      。延廣對契丹使者說:“晉有橫磨大劍十萬口
      ,翁要戰(zhàn)則來,他日不禁孫子取笑天下”
      。其后契丹入寇
      ,延廣閉壁不肯出,尋出為河南尹
      ,北騎奄至
      ,延廣顧其家,未能引決
      ,被執(zhí)
      。但他寧死不屈,最后自殺
      ,以身殉國
      。終年55歲。
      景廷賓
      號尚卿(1861-1902)
      ,清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
      ,直隸廣宗(今屬河北省)東苕村人
      。義和團(tuán)失敗后
      ,他領(lǐng)導(dǎo)家鄉(xiāng)的農(nóng)民繼續(xù)進(jìn)行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附近人民紛起響應(yīng)
      。在巨鹿縣廈頭寺自稱“龍團(tuán)大元帥”
      ,豎起“ *** ”,“掃清滅洋”大旗
      。義軍以金
      、木、水
      、火
      、土
      、中字編列為營,最初不過兩三千人
      。4月間進(jìn)駐廣宗縣件只村后
      ,各地人民紛紛響應(yīng),隊(duì)伍迅速擴(kuò)大至三四萬人
      。起義失敗后被俘犧牲

      景幼南
      初名炎昭,改名昌極
      ,字幼南
      。江蘇泰州人。畢生從事教育事業(yè)
      ,著有《哲學(xué)論文集》
      、《哲學(xué)新論》、《道德哲學(xué)新論》
      、《名理新探》
      。譯有《柏拉圖對話集選篇》、《溫楷斯德文學(xué)評論之原理》等

      此外
      ,景姓名人還有:戰(zhàn)國時楚有將軍景翠、景陽
      ,秦末陳勝起義立新楚君后裔駒為楚王
      ,東漢有經(jīng)學(xué)家景鸞,五代后晉有馬步軍都指揮景延廣
      。后周有宰相景范
      ,明代有御史大夫景清、臨漳令景芳
      ,清代有書法家
      、學(xué)者景星杓……等。
      張仲景名機(jī)
      ,被人稱為醫(yī)圣
      。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zhèn)張寨村,另說河南南陽市)人
      。生于東漢桓帝元嘉
      、永興年間,(約公元150~154年)
      ,死于建安末年(約公元215~219年)活了七十歲左右
      。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

      陳景潤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當(dāng)代數(shù)學(xué)家

      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
      。1955年2月由當(dāng)時廈門大學(xué)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xué)數(shù)學(xué)系任助教
      。1957年10月
      ,由于華羅庚......>>

      中國歷史名人排行榜 越詳細(xì)越好。一
      、中華歷史十大帝王全傳――龍行天下
      1
      、九龍騰霄――秦始皇 2、從諫如流――漢高祖劉邦
      3
      、黃金時代――唐太宗李世民 4
      、雄才偉略――宋太祖趙匡胤
      5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6
      、冷酷帝君――朱元璋
      7、戒馬創(chuàng)業(yè)――清太祖努爾哈赤 8
      、千古一帝――清圣祖玄燁
      9
      、乾綱獨(dú)斷――清世宗胤禎 10、天朝威福――清高宗弘歷
      、中華歷史十大商賈全傳――
      1
      、商者鼻祖--陶朱公 2、傾國巨賈――呂不韋
      3
      、 4

      5、 6
      、一代商圣--胡雪巖
      7
      、官商一體--盛宣懷 8、末代首富--王熾
      9
      、華僑領(lǐng)袖--陳嘉庚 10
      、首富時代--李嘉誠
      三、中華歷史十大后妃全傳――鳳舞九天
      1
      、一笑千金――褒姒 2
      、出水芙蓉――西施
      3、絕代女梟――呂雉 4
      、昭陽艷史――趙飛燕
      5
      、風(fēng)流女皇――武則天 6、太真仙子――李貴妃
      7、鐵馬紅顏――蕭燕燕 8
      、稀世明珠――花蕊夫人
      9
      、獨(dú)步古今――孝莊 10、垂簾聽政――慈禧
      、中華歷史十大名妓全傳――風(fēng)華絕代
      1
      、花中魁首――綠珠 2、千古絕色――蘇小小
      3
      、薄命憐她甘作妓――薛濤 4
      、桃花幾度吹紅雨――李師戶
      5、天生尤物――柳如是
      《柳如是別傳》(陳寅恪) 6
      、桃花扇底送南明――李香君
      7
      、沖天一怒為紅顏――陳圓圓 8、十萬洋兵齊解甲――賽金花
      9
      、斜風(fēng)細(xì)雨潤碧桃――董小宛 10
      、高山流水共知音――小鳳仙
      五、中華歷史十大謀略家全傳――血鑒奇謀
      1
      、謀略始祖――呂尚 2
      、一代智圣――諸葛亮
      3、智者遠(yuǎn)慮――范睢 4
      、正合奇勝――孫臏
      5
      、帝王之師――張良 6、權(quán)霸人生――商鞅
      7
      、算無遺策――郭嘉 8
      、瑰麗高華――王猛
      9、開國謀臣――高基 10
      、善始善終――范文程
      、中華歷史十大文豪全傳――大國之魂
      1、浪漫詩騷――屈原 2
      、漢賦風(fēng)流――司馬相如
      3
      、才高八斗――曹植 4、佳情山水――謝靈運(yùn)
      5
      、謫仙放歌――李白 6
      、一代詩圣――杜甫
      7、秦淮夢斷――李煜 8
      、文學(xué)革新――王安石
      9
      、豪情千古――蘇軾 10、烈士情懷――陸淳
      、中華歷史十大名將全傳――縱橫四海
      1
      、一代兵圣――孫武 2、冷血將軍――吳起
      3、十面埋伏――韓信 4
      、龍城飛將――李廣
      5
      、七退匈奴――衛(wèi)青 6、抗金英雄――岳飛
      7
      、大明英烈――常遇春 8
      、臺灣之父――鄭成功
      9、抗倭名將――戚繼光 10
      、亂世英杰――左宗棠
      、中華歷史十大梟雄全傳――鐵血政壇
      1、 2
      、新朝舊政――王莽
      3
      、亂世魔王――董卓 4、絕代梟雄――曹操
      5
      、逆子貳臣――安祿山 6
      、一代官圣――曾國藩
      7、千古遺恨――吳三桂 8
      、竊國大盜――袁世凱
      9
      、賄選總統(tǒng)――曹錕 10、黑手遮天――張作霖
      、中華歷史十大義軍領(lǐng)袖全傳――大澤龍蛇
      1
      、替天行道――陳勝 2
      、美人黃土――項(xiàng)羽
      3
      、亂世英豪――李密 4、燕趙悲歌――竇建德
      5
      、沖天將軍――黃巢 6
      、傾天豪杰――方臘
      7、女中奇英――王聰兒 8
      、君山二魄――鐘相 楊幺
      9
      、大順永昌――李自成 10、天王第一――洪秀全
      、中華歷史十大權(quán)臣全傳――宦海風(fēng)云
      1
      、三朝宰輔――王導(dǎo) 2、五朝元老――郭子儀
      3
      、直面人生――海瑞 4
      、政壇娼妓――馮道
      5、萬古罵名――秦檜 6
      、口蜜腹劍――李林甫
      7
      、奸相之首――嚴(yán)嵩 8、生死榮枯――張居正
      9、千古巨貪――和| 10
      、毀譽(yù)一身――李鴻章...>>

      問一個歷史人物的名字他的名字叫武訓(xùn)
      ,他是當(dāng)時中國社會最底層的一個普普通通的乞丐。然而這個平凡的乞丐
      ,卻以一番最不平凡的作為
      ,名垂青史而為后人稱揚(yáng)。在中國歷史上
      ,以乞丐身份載入正史的
      ,大概只有武訓(xùn)先生了。武訓(xùn)的事跡對中國近代的文化界和教育界影響甚巨
      。而在他死后五十多年后
      ,因他而起的那一場狂卷中國知識界的暴風(fēng)驟雨,更會令人感嘆歷史風(fēng)云的詭譎無常

      武訓(xùn)是清末堂邑縣武莊(今屬冠縣)人
      ,生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武訓(xùn)原本沒有正式名字
      ,他和魯迅筆下的阿Q一樣
      ,都是那種“窮得連名字都沒有” 的貧民。因在家族同輩兄弟中排行第七
      ,故名武七
      。武訓(xùn)這個名字實(shí)際上是個賜名,在他老年時
      ,朝廷為嘉獎他的興學(xué)義舉而給他取名為“訓(xùn)”
      ,以示朝廷對他創(chuàng)辦 義學(xué)來訓(xùn)導(dǎo)貧苦學(xué)生的支持和鼓勵。

      呂恒安的升任副將

      道光皇帝在用人之際

      ,曾下旨讓各督撫舉薦手下將領(lǐng)作為預(yù)備人才
      ,并提出了“素行實(shí)在,體面嬌
      ,明紀(jì)律
      ,并能與士卒同甘苦,兵民悅服”的要求
      。泉州營普督軍上奏折舉薦了呂恒安
      ,他說:“長福營參將呂恒安為守兼優(yōu),表里如一
      ,勞怨不辭
      ,力圖振作,能與士卒同甘苦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預(yù)備將才之最佳人選
      ,臣會經(jīng)面商閩浙總督,意見相同……”
      道光二十四年(1844)九月
      ,呂恒安卸去了參將職責(zé)
      ,閩浙督標(biāo)中軍劉韻珂制軍準(zhǔn)備把他留到營中做副將。由于呂恒安久未見到年事已高的父親
      ,愿意回家探親
      ,但是由于軍情緊張而沒有回成,就在營中熟悉副將事務(wù)
      。第二年春節(jié)剛過
      ,他就接到了父親以在春節(jié)前去世的消息,他非常悲痛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白约喝竹R半生,無所建樹
      ,雙親過世都沒有能親到靈前……”竟然日夜痛哭
      ,多次昏死過去,一連幾天都沒有進(jìn)食

      軍士們深為呂恒安的孝心所感動
      ,劉制軍對他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下決心起用忠孝仁義都很突出的呂恒安
      。他接連上奏皇上催促
      ,請求皇上下旨準(zhǔn)升呂恒按為閩浙督標(biāo)中軍副將。以武攀風(fēng)為首的幾員副將聯(lián)名上奏保舉
      ,他們在奏折中說:“呂恒安公正嚴(yán)明
      ,謀勇兼?zhèn)洌耙灾赜?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北恳詤魏惆灿袉试谏砗鸵晕渎毴藛T引見不合適為由
      ,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
      ,并命令呂恒安返回長福營。兵部認(rèn)為
      ,呂恒安所有作為應(yīng)是文職
      ,而閩浙督標(biāo)中軍副將一職應(yīng)該由武將擔(dān)任。
      閩浙督撫聽到這些情況
      ,就找到閩浙督制軍商議
      ,他們又聯(lián)名上書,說明了閩浙督事務(wù)向來是軍方和地方的精誠合作
      ,呂恒安所處理的地方事務(wù)正好顯示了他在軍事和政務(wù)兩方面均有過人之才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胺潜终Y(jié)實(shí)可靠而兼有才略膽識者不能稱職
      ,況閩浙為海疆重地
      ,夷人在南臺互市,逼近省垣
      ,厥任尤屬非輕……”
      兵部派人到營中考察
      ,稱“訪查輿論咸稱其體面誠實(shí),練達(dá)有為
      ,各營將弁無不貼服
      ,應(yīng)予委署任”“整頓營武,訓(xùn)練兵丁
      ,在在皆實(shí)心從事”
      ,“據(jù)實(shí)直言,從無推阿
      ,亦不偏執(zhí)
      ,在武職中洵為不可多得之才。若退回
      ,合無皇上逾格鴻慈
      。”兵部得到這些事實(shí)
      ,就收回了成命
      ,如實(shí)將呂恒安的情況上奏皇上,皇上下旨批準(zhǔn)呂恒安升任閩浙督標(biāo)中軍副將
      。并恩準(zhǔn)回鄉(xiāng)服孝
      ,待期滿后再到兵部報(bào)到。
      呂恒安升任副將后
      ,一開始就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
      。閩浙督標(biāo)中軍軍營里,炮臺的修筑
      ,戰(zhàn)船的建造以及各營的軍械
      、彈藥都有他一手操辦,有時軍事花費(fèi)要達(dá)到幾十萬兩銀子
      ,閩浙制軍都教給呂恒安辦理
      ,并且讓他根據(jù)需要,隨時可以調(diào)遣需要的人才
      。呂恒安和他的下屬廉潔奉公
      ,勤于職守,從來不拖延工期
      ,贏得了上級官員得好評
      。閩浙督軍政兩界的大員聯(lián)名上奏
      ,對他的勤奮以示獎勵。但他拒絕接受獎勵
      ,他說:“這些都是大家努力的結(jié)果
      ,哪里是我這個督辦者一個人的功勞,怎敢勞兩位大人把這些區(qū)區(qū)小事寫成奏章
      ?實(shí)在太慚愧了
      ,請不要這樣。要獎勵的是那些工匠們呀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北娙硕紴閰螌④姷拇罅x所感動,紛紛稱贊他
      ,贊譽(yù)他為“大樹將軍”
      ,由此可見呂將軍的人格力量。
      從前福建征兵的時候
      ,水陸七十二營都留有機(jī)動數(shù)額
      ,軍械和軍費(fèi)無論多少都由地方官吏捐辦。這樣
      ,就給了一些不法之徒營私舞弊的機(jī)會
      。他們多報(bào)士兵名額,把多出來的軍糧軍餉中飽私囊
      ,據(jù)為己有
      ,每個辦事的人員從中得到幾百兩的銀子。呂將軍得知這些情況后
      ,嚴(yán)厲斥責(zé)了軍中負(fù)責(zé)征兵的人
      ,“你們占有這些不義之財(cái),良心何在
      ?”他們竟對將軍說
      ,不領(lǐng)也是白不領(lǐng),我們不要
      ,他們也不會不要
      。呂將軍大為惱怒,“居官而受制于奸尻
      ,非夫也
      !”下令審查前任賬目,查處了那些貪官污吏
      ,追回十幾萬兩銀子,把他們繩之以法
      。既整頓了吏制
      ,又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當(dāng)?shù)厝嗣竦呢?fù)擔(dān)
      。人們無不拍手稱快。
      道光二十六年(1846)八月
      ,閩浙督劉制軍遵旨上奏
      ,稱“呂恒安正直干練、謀勇兼優(yōu)
      ,保舉堪勝陸路總兵”
      ,把呂恒安保舉到兵部,先行備案記名
      。第二年七月
      ,劉制軍再奏,“曉暢營務(wù)
      ,堪勝總兵”
      ,“正直廉明,謀勇兼優(yōu)
      ,足備千城之選”
      ,終于引起了兵部的重視。然而正當(dāng)兵部準(zhǔn)備引見呂恒安的時候
      ,劉制軍卻又舍不得他了
      。他上奏說,呂恒安所管理的各項(xiàng)工程
      ,都只有他才能處理的好
      。眼下這些工程正是最吃緊的時候,不能輕易再教給他人
      ,“且臣于明歲開篆后
      ,即當(dāng)赴浙閱伍,尤須該員在省督率稽查
      ,方免貽誤
      。仰懇圣恩俯念該員經(jīng)辦各工均關(guān)緊要,準(zhǔn)令暫緩交卸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ㄒ姟吨腥A歷史人物別傳集》176頁)一直到道光二十八年(1848)三月,臺灣總兵劉韻珂告病簡放時
      ,皇上才下詔:
      “旨 呂恒安 補(bǔ)授 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
      道光皇帝出于軍情的緊急和對呂將軍的信任
      ,特別批示,新任總兵呂恒安不必來京請訓(xùn)

      這年六月
      ,呂將軍交卸了閩浙督標(biāo)中軍副將的事務(wù)。臨行前
      ,他的同事好友知道他為任清廉
      ,沒有什么財(cái)寶
      ,紛紛拿出一些財(cái)物相饋贈。呂將軍一一謝絕了
      。他說:“我確實(shí)沒有什么值錢得東西
      ,但還能夠吃得上飯,用不上這些身外之物
      ,多謝大家的厚誼
      。”
      赴臺上任的日期漸漸臨近了
      ,不巧的是
      ,這個時候,他的手腳開始麻木
      ,治療了兩個多月才見好轉(zhuǎn)
      。他立即命令兒子鶴麟和侄兒慶麟準(zhǔn)備起程。
      道光二十八年(1846)八月
      ,呂恒安從泉州甘江口海港開始東渡
      ,于九月初七到達(dá)臺灣鹿港口。從此離開了大陸
      ,離別了親人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32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故事,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對這個故事
      盤點(diǎn)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x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jìn)之后,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