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東漢棄官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曾國藩曾說“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在漢朝很多人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就是為官入仕,而且當時重農(nóng)抑商非常嚴重,從商也算作是下九流。能夠走上仕途,是很多人畢生的夢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可以將自己手上的名額恣意買賣,或者任人唯親
。除非一個人在地方上遠近聞名,否則能夠做官的機會還是很少的。尤其是東漢末年,就連皇帝都開始賣官鬻爵。(一)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翰因見秋風起
,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提起辭官,最容易使人想起的便是西晉初年的張翰根據(jù)《后漢書》還有《三國志》的記載
1. 身不由己,毅然離去
“及天下亂
,忠棄官會客會稽上虞,以公事對,恥于受辱,辭官還鄉(xiāng)?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諸如這種情況還有很多
比如不能像正常官員那樣領(lǐng)著養(yǎng)老俸祿,而且子嗣要是想要進入官場也會受到很多限制
“先帝在時
2. 明哲保身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儒家學說可見
而其中靠著自己本事上位的
(二)
“蒼天已死
1. 危邦不入
《后漢書·孝靈帝》“庚子,南陽黃巾張曼成攻殺郡守褚貢”
所以
,農(nóng)民軍不論這位官員是好是壞,都會成為打擊對象。一時之間而且
“守令未明
,多望風棄官”。也有一部分人,是因為犯了錯誤而害怕得到懲罰,所以棄官以向朝廷言明自己請罪的決心。待到風聲剛過,就會開始尋找機會繼續(xù)為官。2. 實力雄厚
,家底殷實想要實現(xiàn)人格的獨立,就必須要先實現(xiàn)經(jīng)濟獨立
。東漢的官員,之所以能夠說走就走,就是因為他們手里的資金已經(jīng)足夠后半生的生活。否則,也不會輕易的舍棄鐵飯碗。而且,這些人在各地大多都有熟人,尤其是自己的家鄉(xiāng)。完全可以去投奔自己的朋友或者親戚
,要不就是返回故鄉(xiāng)。“世善農(nóng)家,好貨殖,而賑贍宗族這其實可以算是門閥制度的起源
,就像三國時期的司馬懿還有袁紹、袁術(shù)兄弟,他們都是世家大族。所以,本身的實力就不容小覷。而他們只不過是一些代表,在東漢年間與其類似的不計其數(shù)。“官員之室,連棟數(shù)百,膏田遍野”。用現(xiàn)在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有錢
,任性”。這些棄官之人除了極少數(shù)外,財富積累都可謂是富可敵國。當政治前途不明朗,而且本人有可能受到威脅時,必然會選擇離開是非之地。就像范滂棄官回南陽時,當?shù)氐氖咳思娂姵鰜碛釉偌由媳炯业模灿腥в嗥ヱR。(三)、因人而異
“父母在
而且這種人往往在官場上因為太過正直,而容易受到一定的打壓
。況且,他們對于父母的愛也是發(fā)自肺腑的。1. 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漢朝一直以來都是推崇儒家的忠孝之義,而舉孝廉制便應(yīng)運而生
。就是一個人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因為孝順或者因為廉潔、正直而遠近聞名以后,就很有可能獲得地方官的青睞,從此走上仕途。其實,孫堅入仕也與此有關(guān),倒不是因為他孝順,只是在幼年時他非常勇敢,智斗匪徒《后漢書》中記載
“以郡守非其人,棄官去
此二人都是非常有個性之人,一個有才華
2. 主少國疑
東漢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xiàn)象,除了位面之子劉秀和他的兒子劉莊活到了天命之年
所以,很多皇帝都是年紀很小就繼位了
此時倒不如直接回家去做一個瀟灑快活之人
“古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同其道”
結(jié)語:
總而言之,東漢棄官現(xiàn)象頻發(fā)的主要原因就是官場風氣不好
參考文獻:
《后漢書》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