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砣f歷皇帝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
大明王朝歷276年
,共16帝。在這16帝之中
,“奇葩”良多,“蟋蟀皇帝”朱瞻基
、“木匠皇帝”朱由校便是他們之中突出的代表。作為大明王朝第十三位皇帝
,明神宗朱翊鈞自然也不遑多讓
, 在位48年間便有長達28年不上朝“壯舉”,更奇的是還能夠牢牢把持朝堂
。
但是也正是由于這樣的怠政之舉
,讓后人對他的評價可謂是指責有加
,黃仁宇等歷史學家更是有“大明之亡,始于萬歷之怠政”之論
。

但事實上
,萬歷帝作為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統(tǒng)治時期內(nèi)亦是有著不小的功績的
。隆慶六年五月
,明穆宗朱載垕駕崩
,時年只有沖齡之歲的朱翊鈞繼承大寶
,是為萬歷帝
。
一個10歲稚氣未脫的孩童,自然并無主政之力
。于是后宮之事皆由李太后署理;而朝堂之上的政事
,也都托付于張居正
。
作為大明的救時之相
,張居正在嘉靖朝
、隆慶朝并未占據(jù)內(nèi)閣首輔之位
,但就在萬歷帝上位伊始通過與馮保的聯(lián)合
,他也很快將徐階排擠出朝堂,自己則躍居內(nèi)閣首輔之位
。此后也正是在張居正執(zhí)掌朝局的十年內(nèi),萬歷帝是皇帝
,更像是孩子
,在張居正的乾綱獨斷之下
,考成法
、一條鞭法等政策的實施
,使得困擾大明王朝的財政赤字等問題得以解決
,開創(chuàng)了萬歷中興的局面。
萬歷十年
,張居正去世、神宗開始親政
。親政之后,萬歷帝更是主持了萬歷三大征
,穩(wěn)固了邊陲之地的安穩(wěn)
。尤其是反抗豐臣秀吉領導的日本倭寇侵朝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單憑自己實力徹底戰(zhàn)勝日本的大戰(zhàn)
。但是也就在創(chuàng)下這些豐功偉績之后
,萬歷帝卻慢慢的開始怠政
。萬歷十七年時,他已經(jīng)不再接見朝臣
,這種狀態(tài)更是貫穿了他此后的統(tǒng)治生涯
。那么到底是何種原因,導致萬歷帝會在長達28年的時間里不再上朝呢?
在《明神宗實錄》中記載:萬歷十四年九月
,萬歷帝 “頭暈眼黑
,力乏不興
,身體虛弱” 而此后這種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也就是說乃是萬歷帝的身體狀況不佳, 導致了萬歷帝不上朝;但對于萬歷帝的這種說辭
,在當時便遭到了文官集團的質(zhì)疑
。時任禮部祭司主事的盧洪春便有言“果如圣諭,則以目前衽席之娛
,而忘保身之術,其為患也深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币馑家彩置鞔_
,他認為萬歷的不上朝
,乃是不知節(jié)制,縱情聲色所致
。
而這種君臣之間的矛盾,也伴隨著萬歷帝與群臣之間一場長達十幾年的“國本之爭”變得尤為激烈
。雖然最終在冊立朱常洛為太子上萬歷帝做出了讓步
,但是與萬歷帝而言
,也大抵心灰意冷
,此后即便是群臣上書叱責他怠政之過
,他也無動于衷
,始終不在上朝,似乎也確實是他習慣了昏聵
。
但這樣一樁疑案
,卻在幾百年后的一次考古活動之中
,真相大白。1956年
,時任北京市長的明史專家吳晗
,提出了挖掘一座明朝帝陵的建議,目標也定在了永樂帝的陵寢。這一提議
,很快便得到了身居高位的郭沫若的附議,在他們聯(lián)合的上奏之下
,發(fā)掘活動開始
。但是這次的挖掘并不順利
,而一個偶然之間,萬歷帝的定陵就成為了新的目標
。經(jīng)過挖掘
,定陵被打開。
對于當時的情景
,時任挖掘考古隊隊長的趙其昌在日記中這樣記載:我顯然是置身于這陰間世界中了……正室的金絲楠木棺槨之中尸骨中,竟然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棺內(nèi)萬歷右腿蜷曲,而在復原后
,右腿比之左腿明顯斷些許
。
這些也都證明了萬歷帝的《明神宗實錄》之中的病癥并非妄言,萬歷帝也確實是有嚴重的足疾
,這應該才是他不上朝的的真相。而且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
,萬歷帝的不上朝與不處理朝政不是劃等號的
。這一點
,即便是黃仁宇先生也有中肯的評價:“萬歷大部分情況下僅僅是對那些遞補職位空缺
,以及沽名買直,搬弄是非
,動輒抗議漫罵的上疏不加批示,除了不理上述性質(zhì)的文件以外
,他照常批閱其他奏疏
。”而論跡之下
,牢牢把控朝政,主持三大征
,這又怎么會是一個昏聵之君的作為呢?
參考資料:《風雪定陵》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38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