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七雄,戰(zhàn)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tǒng)稱
,經(jīng)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zhàn)爭,周王朝境內(nèi)的諸侯國數(shù)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zhàn)爭不斷。三家分晉后,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zhàn)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諸侯國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對于戰(zhàn)國七雄來說
,為何僅維持了燕昭王一世.png" />
一
首先,姬職(?-前279年)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
二
對此
對于燕國來說,疆域包含今河北
三
燕昭王即位后,其愛賢敬賢的名聲不脛而走
,聞名天下,各國才士爭先恐后的奔赴燕國。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將劇辛從趙國來,謀士鄒衍從齊國來,屈庸從衛(wèi)國來,樂毅從魏國來。對于樂毅等人才,幫助燕國訓(xùn)練了一支精銳之師,以此聯(lián)合秦國、韓國、趙國、魏國討伐齊國,差一點就消滅了齊國,這成為燕國的巔峰時刻燕惠王即位后
四
最后,齊國成功復(fù)國之后,意味著燕國的疆域幾乎是縮水了一半。對于戰(zhàn)國七雄來說
,之所以互相攻伐比如魏國通過西河學(xué)派來聚集人才
,齊國通過稷下學(xué)宮來聚集人才,這讓魏國、齊國相繼崛起,成為戰(zhàn)國初期和中期的霸主。當(dāng)然,商鞅變法后的秦國燕國君主世系年表:
前1046年:【燕】武王封弟召公奭于燕
。 因召公同周公一同輔周室,因此令其子就封。前***年:【燕】惠侯(召公奭九世孫)繼位
。前827年:【燕】惠侯卒,子厘侯繼位
。前791年:【燕】厘侯卒
,子頃侯繼位。前767年:【燕】頃侯侯卒
,子哀侯繼位前765年:【燕】哀侯卒,子鄭侯繼位
前729年:【燕】鄭侯卒
前711年:【燕】繆侯卒
前698年:【燕】宣侯卒,子桓侯繼位
前691年:【燕】桓侯`
前675年:【燕】與衛(wèi)
前664年:【燕】山戎侵燕,求救于齊
前663年:【燕】齊桓公親征山戎救燕
前658年:【燕】莊公卒,子襄公繼位。
前618年:【燕】襄公卒
前602年:【燕】桓公卒,宣公繼位
前587年:【燕】宣公卒
前574年:【燕】昭公卒
前555年:【燕】武公卒,文公繼位
。前549年:【燕】文公卒
,懿公繼位。前545年:【燕】懿公卒
,子惠公繼位。前541年:【燕】惠公寵臣姬宋欲盡除諸大夫,諸大夫先發(fā)共誅姬宋
,惠公奔齊。前536年:【燕】齊、晉送惠公還國
前539年:【燕】悼公欲誅殺諸臣而以幸臣輔政
前529年:【燕】悼公卒
前524年:【燕】共公卒,平公繼位
前505年:【燕】平公卒
前493年:【燕】簡公卒
前465年:【燕】獻公卒,孝公繼位
前450年:【燕】孝公卒
前434年:【燕】成公卒
前403年:【燕】湣公卒
前373年:【燕】敗齊于林營
前366年:【韓】與魏惠王會于宅陽
前362年:【燕】桓公卒
前334年:【燕】蘇秦至燕
前333年:【燕】文公卒
前323年:【燕】易公稱王
前321年:【燕】易王卒,子噲繼位
前318年:【燕】與楚
前316年:【燕】鹿毛壽(蘇代之黨)進讒燕王噲讓位于子之
前314年:【燕】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謀攻子之。齊愍王揚言出兵助太子平
前312年:【燕】燕人共立太子平即位
前307年:【燕】送秦質(zhì)(秦武王異母弟)歸國繼位
前295年:【燕】佐趙滅中山。
前284年:【燕】燕國國富民強
前279年:【燕】昭王卒,子惠王繼位
前272年:【燕】安成君弒惠王
前265年:【燕】齊田單伐燕
前258年:【燕】武成王卒,子孝王繼位
前255年:【燕】孝王卒
前251年:【燕】燕王喜得使臣栗腹之言
前243年:【燕】趙使李牧攻燕
前232年:【燕】太子丹質(zhì)于秦
,后逃回。前227年:【燕】秦兵臨易水
,威脅燕國,太子丹陰使刺客荊軻以獻地圖為由乘機刺殺秦王,不幸失敗。秦遂發(fā)兵擊燕。前226年:【燕】秦拔薊,燕王喜被迫遷至遼東
,斬太子丹謝罪。前222年:【燕】秦拔遼東,燕王喜被俘
,燕國滅亡。同時,代王嘉亦被俘。
燕國是華夏族在中國華北和東北地區(qū)建立的一個姬姓諸侯國
,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召公奭是西周宗室大臣,與周武王、周公旦同輩(一說是周文王庶子)。公元前11世紀(jì)由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
,召公奭長子燕侯克代封。公元前7世紀(jì)燕國吞并薊國,建都薊(今北京市)由于建國以后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
前323年,燕國參加了公孫衍發(fā)起的“五國相王”活動
,燕易王稱王。前320年,燕國發(fā)生子之之亂,國都被齊國、中山國攻破,在趙武靈王支持下,姬職即位,是為燕昭王?。燕昭王即位后招賢納士,勵精圖治,燕國國力大增,占領(lǐng)了中山國北境一帶。燕將秦開東向擊胡,拓地千余里,直到遼東、朝鮮北部。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
,與秦國、趙國、韓國、魏國合縱攻破齊國,一度占有齊國大部分的領(lǐng)土(除了莒、即墨兩城),燕國達到全盛,燕昭王之后燕國一直內(nèi)亂
燕國文化保存了較多的商周文化特征
,西周燕文化則保留了更多的殷商文化特點。在中國的歷史卷軸中
,戰(zhàn)國時期留給我們的印象,始終都是一幕幕金戈鐵馬的景象。這樣的情況,在中國歷史上并不多見,當(dāng)時盤踞在中原大地上的七個諸侯國,進行了數(shù)百年之久,你死我活的拼殺,這就是最為典型的“大爭之世”。同時,在七個諸侯國之間,也陸續(xù)的衍生出了諸多強國,例如最開始一家獨大的魏國,到后來的秦、齊、楚、趙,也都摘得了強國的桂冠。
但是
,當(dāng)我們后人在不斷的回憶這段歷史的時候,能夠發(fā)現(xiàn)
首先
同時
并且
其次
歷史上的戰(zhàn)國時期,留給了我們后人許多值得思索的地方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