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滅亡的三個步驟:高平陵之變是第一步,滅蜀之戰(zhàn)是第三步!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
,分為曹魏、蜀漢由此,在三國之中
第一步:高平陵之變
在高平陵之變前
嘉平元年(249年)二月
第二步:平定淮南三叛
在高平陵之變后,司馬懿家族主要是掌握曹魏朝廷的大權(quán)
對于淮南三叛來說
,第一次叛亂,也即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是司馬懿親自平定的。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平定王凌之叛的司馬懿病重。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正元二年(255)魏揚州刺史文欽、鎮(zhèn)東將軍毌丘儉起兵壽春(今安徽壽縣),矯稱受太后詔書討司馬師,率軍渡淮,進至項縣(今河南沈丘)。司馬師率軍10萬征討,大破淮南軍。毌丘儉被殺,文欽逃入孫吳。對于淮南三叛中的第二次叛亂,是司馬師親自率軍平定的。至于第三次叛亂,則是司馬昭率軍平定的。甘露二年(257)魏征東將軍諸葛誕反于壽春,向?qū)O吳稱臣,攻掠淮河南北郡縣。司馬昭督軍26萬征討至此
第三步:魏滅蜀之戰(zhàn)
最后
,公元263年8月,魏國權(quán)臣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fā)動戰(zhàn)爭,派遣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主力。在發(fā)動魏滅蜀之戰(zhàn)前,司馬昭弒殺了曹髦這位皇帝。雖然司馬昭弒君后,沒有將領(lǐng)起兵反對司馬昭。不過,司馬昭還是承受了不小的壓力。所以,發(fā)動魏滅蜀之戰(zhàn),也是因為司馬昭想要緩解天下仁人志士的指責(zé)。在魏滅蜀之戰(zhàn)中,鄧艾采用以迂為直的謀略,在魏蜀兩軍主力對峙于劍閣之時,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在此背景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43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上一篇:
開學(xué)聽三國名著
下一篇:
中醫(yī)典故三國“醫(yī)鬧”事件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