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王朝,屬實不是一個消停的王朝
然而比較諷刺的是
,王敦不但沒有要取司馬家族而代之的心思,而且似乎是司馬睿自己逼反的。之前說過,東晉開國那幾年,是有著“王與馬,共天下”的美談的。而那個“王”,并不止一個王導(dǎo),實際上,司馬睿南渡之初,王敦能給他提供的幫助比王導(dǎo)更大。早在東海王司馬越剛剛當政的時候
,王敦就被指派為揚州刺史,其轄區(qū)就包括了建鄴。因此 ,后來如何成了亂臣賊子呢.png" />
后來王衍上臺,把王敦從揚州調(diào)到了荊州
剛剛建立起來的東晉,其實跟孫吳沒啥兩樣
,也就是江北的土地稍微多一點(后來會丟掉的)。而在他們西邊的成漢,可一點不比一百年前的蜀漢省事兒。他們吸取了二百年前公孫述和一百年前劉備的教訓(xùn),不斷攻擊荊州,勢在劍指建鄴,一統(tǒng)江南。而時任東晉西路軍最高指揮(左將軍)的王敦所需要承擔的就是這個任務(wù)
,而他也確實很好地完成了這個任務(wù),即使身邊有個把豬隊友,比如昨天咱們說過的周顗。更難能可貴的是
,王敦不僅自己有能力,還能為這個弱小的新生政權(quán)培植出新的火種。比如一代名將陶侃(陶淵明的曾祖父),就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而當手下戰(zhàn)敗的時候,王敦也愿意自己吃點苦頭(比如自降官爵)來幫下屬開脫應(yīng)該說
,在東晉草創(chuàng)之際,是王敦死死地扼守住了西大門,如果沒有他的話,可能蜀中的強軍勁卒早就涉江而下了。從這一點來說,王敦對司馬睿就不僅僅有單純的擁立之功,更有輔弼之功。說到這里
,就不禁想到了八百年后另一個茍且江東的政權(quán)——南宋。這兩個王朝之間相似度非常高,無論是出現(xiàn)原因、首君個性還是時局、將領(lǐng)、文臣,都是非常有可比性的。而倘若要以南宋諸將比東晉的將領(lǐng)的話,最像王敦的,就應(yīng)該是吳玠兄弟了——吳玠兄弟為南宋鎮(zhèn)守四川
,數(shù)次擊敗犯境的金軍,保住了上游的安全,為東部戰(zhàn)場爭取了條件;王敦守住了荊州,為建康的安寧奠定了基礎(chǔ),也為日后反攻四川提供了根據(jù)地。當然
,這是好的方面,也有不那么好的方面:比如吳玠脾氣不好,喜歡搞點業(yè)余愛好(比如玩女人);王敦倒是沒有這方面嗜好,但是脾氣也不好;又比如吳璘的孫子最后叛變了,而王敦根本沒等到孫子長大成人自立門戶那么問題來了
《晉書》認為
(王敦)既素有重名
然而
趙構(gòu)的故事,我們不必多說
,岳飛的死和兩次屈辱的議和已經(jīng)很著名了;而他八百年前的司馬睿同樣如此,只不過司馬睿比趙構(gòu)更懦弱、更卑微而已而司馬睿呢?對北伐的軍隊和西進的軍隊
但是司馬睿的另一個舉動就徹底激怒了王敦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84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