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乾隆帝最小的兒子,愛新覺羅·永璘最后結(jié)局如何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19 05:52:43

    乾隆帝最小的兒子
    ,愛新覺羅·永璘最后結(jié)局如何

    你真的了解愛新覺羅·永璘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x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嘉慶四年(1799年)2月

    ,八十九歲高齡的乾隆帝駕崩于紫禁城養(yǎng)心殿
    ,這位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其在位期間使清王朝達(dá)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的后宮中共有數(shù)十位嬪妃
    ,為他生育了數(shù)十個子女
    ,共有十七個兒子和十個女兒。今天我們要說的
    ,就是他最小的兒子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永璘。

    ,愛新覺羅·永璘最后結(jié)局如何.png" />

    愛新覺羅·永璘

    ,乾隆帝第十七子,也是乾隆帝最小的兒子
    ,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出生,生母是乾隆帝的寵妃魏佳氏.
    。魏佳氏容顏秀美,心地善良
    ,很得乾隆帝的喜愛
    ,十九歲時就被乾隆帝晉封為令嬪,“令”字語出《詩經(jīng)·大雅》中的“如圭如璋
    ,令聞令望”
    ,在古代漢語中有美好之意,大概是魏佳氏讓皇帝聽到和看到的都是善良
    、美好的一面
    ,所以才會得到此封號。在之后的十多年中
    ,魏佳氏在宮中的位份也越來越高,由令嬪——令妃——令貴妃
    ,乾隆三十年更是一躍成為皇貴妃
    。此時孝賢皇后已故,皇后那拉氏也因失寵“不廢而廢”
    ,乾隆帝至此再未立過皇后
    ,魏佳氏從此以皇貴妃之尊統(tǒng)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后之責(zé)
    ,成為了后宮中實(shí)際上的“皇后”
    。魏佳氏是為乾隆皇帝生兒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先后為乾隆帝生下四子二女
    ,除了兩個女兒和兩個早夭的兒子(皇十四子永璐和皇十六子)外
    ,得以成年的皇子就只有皇十五子颙琰(即后來的嘉慶皇帝)和皇十七子永璘。乾隆四十年正月
    ,皇貴妃魏佳氏病逝
    ,此時她的兩個兒子
    ,皇十五子颙琰十五歲,皇十七子永璘才只有九歲
    。少年喪母
    ,這兩個兄弟自然感情至深,颙琰對自己這個惟一的一母同胞更是多所袒護(hù)
    ,關(guān)懷倍至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帝大封皇子爵位

    ,颙琰被封為和碩嘉親王
    ,永璘封貝勒。六年后的乾隆六十年
    ,颙琰被正式宣布立為皇太子
    ,次年正月,乾隆帝舉行禪位大典
    ,颙琰即帝位
    ,是為嘉慶皇帝。嘉慶帝即位后
    ,對自己幼弟永璘憐愛有加
    ,極少的管束,任其在宮中隨意出入
    ,又封永璘為郡王
    。成為王爺?shù)挠拉U并沒有多少長進(jìn),仍然是不務(wù)正業(yè)
    ,游手好閑
    ,這讓皇帝哥哥著實(shí)惱火,多次降旨斥責(zé)
    ,督促其改過上進(jìn)
    ,但永璘還是依然故我,嘉慶帝對此也只有無可奈何
    。早在乾隆末年的某一日
    ,高宗父子們相聚一堂,皇子們各自談?wù)撟约旱倪h(yuǎn)大抱負(fù)
    ,惟永璘不語
    。當(dāng)大家議論到權(quán)臣和珅時,永璘則朗朗道:“惟冀他日將和珅府賜居
    ,余愿足矣
    。”永璘在兄弟中排行最末
    ,也沒有什么出眾的才能
    ,他的親哥哥嘉慶都評價他是“讀書資性稍次
    ,騎射亦未甚嫻習(xí)”。永璘自知爭奪儲位是沒什么希望的
    ,所以說自己也沒什么當(dāng)皇帝的大志向
    ,所以只是說了想要權(quán)臣和珅的豪宅(真是聰明人)。嘉慶親政后
    ,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抄了和珅的家
    ,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和珅誅
    ,嘉慶帝將和珅府第賜給他作為慶王府
    。永璘終于得償所愿,可惜的是
    ,永璘的后代不爭氣
    ,只傳了兩代,就把這座慶王府給弄丟了
    。后來慶王府被咸豐帝轉(zhuǎn)賜給了弟弟恭親王奕訢
    ,成為了現(xiàn)在的恭王府。

    嘉慶二十五年(1820)三月

    ,素來身體強(qiáng)健的永璘突然病重不起
    。嘉慶皇帝很重手足之情,多次親臨慶王府探視
    ,而且在此期間下旨
    ,為永璘進(jìn)爵為親王。進(jìn)爵不久之后
    ,慶親王永璘就薨逝了
    ,享年55歲。永璘死后
    ,議定謚號
    ,定了一個“僖”字。依照《說文解字》對之的解釋:“僖
    ,樂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卑础丁吨軙ぶu法》的說法是“有過為僖”
    。永璘的后代中,他的孫子比他名氣更大
    ,那就是清末第一巨貪
    ,愛新覺羅·奕劻,被慈禧封為慶親王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
    ,成為鐵帽子王
    。也是清王朝最后一個鐵帽子王。

    乾隆有多少個兒子,結(jié)局是什么?

    乾隆皇帝一共17個兒子

    ,繼承他皇位的嘉慶皇帝便是乾隆的第15個兒子
    。下面就來看看乾隆的這17位兒子的結(jié)局如何:

    長子永璜,其實(shí)他是有資格繼承皇位的

    ,但因?yàn)樾①t皇后去世
    ,永璜的表現(xiàn)不夠悲傷,這讓乾隆皇帝十分憤怒
    ,于是就取消了永璜的立儲資格
    。但這其實(shí)也不能怪永璜,畢竟孝賢皇后不是永璜的生母
    。而永璜在這一打擊之下
    ,不過23歲就因病去世;

    次子永璉

    ,他的生母是孝賢皇后
    ,也因此他是嫡長子,再加上他的確是很聰明
    ,又器宇不凡
    ,因此深受乾隆喜愛,乾隆也的確是打算將皇位傳給他
    ,但沒想到的是
    ,永璉不過9歲,就因病去世
    ,夭折

    三子永璋,不過26歲就因病去世

    四子永珹

    ,他的生母是嘉貴妃,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太子登上皇位
    ,嘉貴妃是機(jī)關(guān)算盡
    ,甚至還不惜使用陰謀詭計,讓乾隆的其他妃子無法生育
    。當(dāng)這些事情敗露后
    ,永珹便徹底失去繼承皇位的可能性,他也在39歲的時候去世

    五子永琪

    ,他還救過乾隆一命。那是在1763年,圓明園突然失火
    ,當(dāng)時就是永琪從火海之中3將乾隆背了出來
    。但那時候永琪就已經(jīng)生病了,3年后就因病去世
    ,年僅26歲

    六子永瑢,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

    ,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因?yàn)榫ㄌ煳模谑钦乒軞J天監(jiān)
    。因?yàn)檎?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jīng)濟(jì)較為敏感,便掌管內(nèi)務(wù)府
    ,又因?yàn)椴湃A橫溢
    ,還負(fù)責(zé)《四庫全書》,連紀(jì)曉嵐都是他的助手
    。但可惜的是
    ,在他48歲的時候因病去世;

    七子永琮

    ,他的生母是孝賢皇后
    ,因此他是嫡子,乾隆也想過立他為太子
    ,但誰都不會想到
    ,永琮不過2歲就找找夭折;

    八子永璇

    ,他一直活到1832年
    ,足足86歲。更讓人無語的是
    ,這就是一位紈绔子弟
    ,天天沉迷于酒色,身體十分不好
    ,腿又有毛病
    。結(jié)果這么的一個人,還能活到86歲
    ,真的是令人唏噓

    九子,還沒有給他起名字

    ,一歲的時候就早早夭折

    十子

    ,還沒有給他起名字
    ,兩歲的時候就早早夭折

    十一子永瑆,他是清朝著名的書法家

    ,還擔(dān)任過軍機(jī)大臣
    ,又掌管過吏部,還擔(dān)任過侍衛(wèi)大臣
    ,可謂是能文能武
    ,72歲的時候去世;

    十二子永璂

    ,24歲的時候因病去世

    十三子永璟,早早夭折

    十四子永璐

    ,4歲的時候就早早夭折;

    十五子永琰

    ,也就是后來的嘉慶皇帝
    ,就是那個把和珅抄家問斬的那位;

    十六子

    ,還沒有給他起名字
    ,3歲的時候就早早夭折;

    十七子永璘

    ,他的運(yùn)氣非常好
    ,因?yàn)楹瞳|被抄家后,嘉慶皇帝不僅將和珅的府邸送給他
    ,還把和珅的半數(shù)家產(chǎn)也送給他
    ,也就是說僅僅是嘉慶皇帝的這一道命令,永璘就瞬間成為當(dāng)時的中國首富
    ,而他在54歲的時候去世
    ,在清朝還算是可以的了。

    總而言之

    ,乾隆一共17個兒子
    ,過早夭折的就有7人,英年早逝的就有4位
    ,最終繼承他皇位的是第十五個兒子
    ,唯一的一位活到八十多歲的,沒想到竟然是個紈绔子弟
    ,真的是令人唏噓

    清朝乾隆皇帝的孩子

    乾隆皇帝共育有17子10女:

    皇子:

    1、皇長子,愛新覺羅·永璜(1728—1750)

    ,母哲憫皇貴妃
    。追封定親王,謚曰安
    。子二
    ,綿德、綿恩

    2

    、皇次子,愛新覺羅·永璉(1730—1738)
    ,母孝賢純皇后
    。雍正帝賜名,隱示承宗器之意
    ,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
    ,弘歷密定皇儲緘其名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后。乾隆三年(1738年)薨
    ,冊贈皇太子
    ,謚端慧。

    3

    、皇三子
    ,愛新覺羅·永璋(1735-1760),母純惠皇貴妃
    ,追封循郡王
    。子一,殤

    4

    、皇四子,愛新覺羅·永珹(1739-1777)
    ,封履親王
    ,母淑嘉皇貴妃。

    5

    、皇五子
    ,愛新覺羅·永琪(1741-1766),封榮親王
    ,母愉貴妃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

    6

    、皇六子
    ,愛新覺羅·永瑢(1743-1790),封質(zhì)郡王
    ,母純惠皇貴妃

    7、皇七子

    ,愛新覺羅·永琮(1746—1747),母孝賢純皇后
    ,弘歷欲立為太子
    。乾隆十二年以痘殤,年二歲
    。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
    ,追封哲親王。

    8

    、皇八子
    ,愛新覺羅·永璇(1746—1832),封儀親王
    ,母淑嘉皇貴妃

    9、皇九子

    ,愛新覺羅·永瑜(1748年—1749年)幼殤
    ,未封,母淑嘉皇貴妃

    10

    、皇十子,愛新覺羅·永玥(1751年-1753年)幼殤
    ,未封
    ,母舒妃。

    11

    、皇十一子
    ,愛新覺羅·永瑆(1752-1823),字鏡泉
    ,號少廠
    ,別號詒晉齋主人,封成親王
    ,母淑嘉皇貴妃
    ,與劉墉、翁方綱
    、鐵保并稱清中期四大書家

    12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永璂(1752—1776)
    ,母繼皇后

    13、皇十三子

    ,愛新覺羅·永璟
    ,幼殤,未封
    ,母繼皇后

    14、皇十四子

    ,愛新覺羅·永璐(1757—1760)
    ,幼殤,未封
    ,母孝儀純皇后

    15、皇十五子

    ,愛新覺羅·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
    ,即嘉慶帝,母孝儀純皇后

    16

    、皇十六子,愛新覺羅·永?(1762—1765)
    ,幼殤
    ,未封,母孝儀純皇后

    17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永璘(1766—1820)
    ,母孝儀純皇后

    公主:

    1、皇長女(1728—1729)

    ,幼殤
    ,未封,母孝賢純皇后

    2

    、皇次女(1731),幼殤
    ,未封
    ,母哲憫皇貴妃

    3、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1731—1792)

    ,母孝賢純皇后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下嫁科爾沁博爾濟(jì)吉特氏色布騰巴勒珠爾。

    4

    、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1745—1767)
    ,母純惠皇貴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嫁傅恒之子福隆安

    5

    、皇五女(1753—1755),幼殤未封
    ,母繼皇后

    6

    、皇六女(1755—1758)
    ,幼殤未封,母忻貴妃

    7

    、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1756—1775),母孝儀純皇后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下嫁博爾濟(jì)吉特氏拉旺多爾濟(jì)

    8、皇八女(1757—1767)

    ,幼殤未封
    ,母忻貴妃。

    9

    、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1758—1780)
    ,母孝儀純皇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嫁烏雅氏札蘭泰

    10

    、皇十女固倫和孝公主(1775—1823),母惇妃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下嫁和珅之子豐紳殷德

    擴(kuò)展資料:

    愛新覺羅·永珹(1739~1777年),滿洲正黃旗人

    。乾隆帝第四子
    ,母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
    ,卯時生
    。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
    ,奉旨出繼和碩履懿親王胤裪后。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時薨逝
    ,終年三十九歲
    ,謚號為"端"。嘉慶四年三月
    ,追贈親王

    愛新覺羅·永瑢(1743-1790年),號九思主人

    ,清朝宗室大臣
    ,乾隆帝六子。乾隆二十四年冬
    ,出繼給慎靖郡王允禧
    ,封貝勒,管理內(nèi)務(wù)府
    、充四庫全書玉牒館總裁
    、監(jiān)管欽天監(jiān)事務(wù)。五十四年
    ,晉封質(zhì)親王
    。五十五年薨,年四十八歲
    ,謚號為莊
    。工詩擅畫,主要作品有《歲朝圖》
    、《楓溪垂釣圖軸》

    愛新覺羅·永璇(1746-1832年)乾隆帝第八子。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氏

    ,封號和碩儀慎親王
    。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封多羅儀郡王
    。嘉慶四年正月
    ,晉封和碩儀親王,命總理吏部事
    ,清除和珅黨羽

    二月自請罷管部務(wù);七年十二月

    ,以功勞加給其一子貝子爵位
    ;十八年九月,以禁中制賊功
    ,開復(fù)所有處分
    ;二十五年十月
    ,以王屬尊行,免宴見行叩拜禮
    。道光十二年八月初七日薨
    ,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長壽的皇子
    ,謚號曰慎

    愛新覺羅·永瑆(1752年3月22日-1823年5月10日),號少廠

    ,一號鏡泉
    ,別號詒晉齋主人,滿洲正黃旗人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第十一子
    ,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異母兄。

    乾隆十七年二月初七出生

    ,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封成親王,嫡福晉為富察氏
    ,大學(xué)士傅恒之女
    ,嫡母孝賢純皇后親侄女

    嘉慶四年

    ,在軍機(jī)處行走,親王總領(lǐng)軍機(jī)自永瑆始
    ,總理戶部三庫
    。二十四年,以永瑆年老多病
    ,罷黜一切差使
    ,毋庸在內(nèi)廷行走。道光三年
    ,薨
    ,年七十二,謚號為哲
    ,是為成哲親王

    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

    ,清朝第七位皇帝
    ,清軍入關(guān)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號嘉慶
    ,在位二十五年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漢族)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封為和碩嘉親王。

    愛新覺羅·永璘(1766年6月17日-1820年4月25日)

    ,清高宗乾隆帝的十七子
    ,慶僖親王。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生
    ,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嘉慶帝的愛弟。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兒子
    ,也是他最疼愛的兒子
    ,但據(jù)說也是最不成器的,天天四處游蕩
    。嘉慶二十五年三月十三日
    ,永璘去世,年55歲

    參考資料:愛新覺羅·永珹-百度百科愛新覺羅·永瑢-百度百科愛新覺羅·永璇-百度百科愛新覺羅·永瑆-百度百科愛新覺羅·颙琰-百度百科愛新覺羅·永璘-百度百科

    乾隆的兒子的結(jié)局

    乾隆生有17子 10女  愛新覺羅·永璜

    ,長子,定安親王
    。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側(cè)妃)   愛新覺羅·永璉
    ,次子,端慧太子
    。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嫡妃)   愛新覺羅·永璋
    ,三子,循郡王
    。母純惠皇貴妃蘇氏(時為寶親王側(cè)妃)   愛新覺羅·永珹
    ,四子,履端親王
    ,出為履懿親王愛新覺羅允祹后
    。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時為嘉嬪)   愛新覺羅·永琪,五子
    ,榮純親王
    。母愉貴妃珂里葉特氏(時為海貴人)   愛新覺羅·永瑢,六子
    ,質(zhì)莊親王
    ,出為慎靖郡王愛新覺羅允禧后。母純惠皇貴妃蘇氏(時為純妃)   愛新覺羅·永琮,七子
    ,哲親王
    。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愛新覺羅·永璇,八子
    ,儀慎親王
    。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時為嘉妃)   愛新覺羅·永瑜,第九子
    ,早殤
    。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時為嘉貴妃)   愛新覺羅·永玥,第十子
    ,早殤
    。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愛新覺羅·永瑆
    ,十一子
    ,成哲親王。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時為嘉貴妃)   愛新覺羅·永璂
    ,十二子
    ,貝勒。母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   愛新覺羅·永璟
    ,早殤。母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   愛新覺羅·永璐
    ,早殤。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令妃)   愛新覺羅·颙琰
    ,十五子
    ,清仁宗
    ,嘉慶帝
    。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令貴妃)   未 命 名,第十六子
    ,早殤
    。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令貴妃)
      愛新覺羅·永璘,十七子
    ,慶僖親王
    。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令皇貴妃)

    皇長女(1728~1729),雍正六年十月生
    ,雍正七年十二月殤。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嫡妃)
    皇二女(1731),雍正九年四月生
    ,當(dāng)年十二月殤。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側(cè)妃)
    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1731~1792)
    ,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嫡妃)
    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1745~1767)
    ,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
    ,母純貴妃蘇佳氏。
    皇五女(1753~1755)
    ,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
    ,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殤。母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皇六女(1755~1758)
    ,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殤
    。母忻嬪戴佳氏

    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1756~1775),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
    ,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1757~1767),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
    ,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殤
    , 葬于端慧皇太子園寢。母忻嬪戴佳氏

    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1758~1780)
    ,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倫和孝公主(1775~1823)
    ,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

    養(yǎng)女和碩和婉公主(1734~1760)
    ,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二十四日生,父為和親王弘晝
    ,母為福晉烏札庫氏


    愛新覺羅·永璜:子綿德,襲郡王
    。坐事
    ,奪爵。弟綿恩
    ,襲
    。五十八年,進(jìn)封親王。嘉慶四年正月
    ,封其子奕紹為不入八分輔國公
    。八年閏二月,有陳德者
    ,匿禁門
    ,犯蹕,諸王大臣捍御
    。論功
    ,賜綿恩御用補(bǔ)褂,進(jìn)奕紹貝子
    。二十年
    ,授御前大臣。道光二年
    ,薨
    ,賜銀五千治喪,謚曰恭
    。子奕紹
    ,先以上六十萬壽進(jìn)貝勒,至是襲親王
    。十五年
    ,奕紹年六十,封其子載銓為輔國公
    。十六年
    ,奕紹薨,賜銀治喪
    ,謚曰端
    。載銓襲。

      載銓初封二等輔國將軍
    ,三進(jìn)封輔國公
    ,授御前大臣、工部尚書
    、步軍統(tǒng)領(lǐng)
    ,襲爵。道光末
    ,受顧命。文宗即位
    ,益用事
    。咸豐二年六月,給事中袁甲三疏劾:“載銓營私舞弊,自謂‘操進(jìn)退用人之權(quán)’
    。刑部尚書恒春
    、侍郎書元潛赴私邸,聽其指使
    。步軍統(tǒng)領(lǐng)衙門但準(zhǔn)收呈
    ,例不審辦;而載銓不識大體
    ,任意顛倒
    ,遇有盜案咨部,乃以武斷濟(jì)其規(guī)避
    。又廣收門生
    ,外間傳聞有定門四配、十哲
    、七十二賢之稱
    。”舉所繪息肩圖朝官題詠有師生稱謂為證
    。上諭曰:“諸王與在廷臣工不得往來
    ,歷圣垂誡周詳。恒春
    、書元因?qū)忁k案件
    ,趨府私謁,載銓并未拒絕
    。至拜認(rèn)師生
    ,例有明禁,而息肩圖題詠中
    ,載齡
    、許誦恒均以門生自居,不知遠(yuǎn)嫌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绷P王俸二年,所領(lǐng)職并罷
    。九月
    ,仍授步軍統(tǒng)領(lǐng)。三年
    ,加親王銜
    ,充辦理巡防事宜。二月
    ,疏請申明會議舊章
    ,報可
    。四年九月,病作
    ,詔以綿德曾孫溥煦為后
    。是月,薨
    。追封親王
    ,賞銀五千兩治喪,謚曰敏


    愛新覺羅·永璉
    ,密儲立為太子,乾隆帝次子
    。永璉這個名字是他的祖父雍正帝取得
    ,據(jù)說含有將來要繼承皇位之意。永璉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
    ,生母是孝賢純皇后
    。清朝前四個皇帝都是妃子所生,沒有一個屬于嫡出
    。乾隆帝決心從自己的兒子開始
    ,由嫡出皇子繼承皇位。永璉既是嫡出
    ,又“聰明貴重
    ,氣宇不凡”,所以在乾隆元年(1736年)被密定為皇位繼承人
    。未想兩年多以後
    ,永璉竟病死了,年僅九歲
    。乾隆帝極為傷感
    ,贈給永璉的謚號為“端慧皇太子”。永璉於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園寢


    愛新覺羅·永璋
    ,(1735年-1760年),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子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廿五日生
    ,母為弘歷側(cè)福晉即後來的純惠皇貴妃蘇氏。初封循郡王
    。后母子二人均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永璋于是年七月十六日去世,僅有一子
    ,生于乾隆二十年十二月
    ,母庶妃完顏氏
    ,獨(dú)子于乾隆二十一年正月夭亡
    。故以成親王永瑆與其嫡妃富察氏(孝賢純皇后弟大學(xué)士傅恒女)所生之子綿懿為嗣
    ,乾隆四十一年襲貝子,後晉郡王


    愛新覺羅·永珹
    ,清高宗乾隆帝第四子,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時生
    。母為嘉妃(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繼和碩履懿親王允裪後,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時薨逝
    ,終年三十九歲
    ,諡曰「端」。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
    ,和碩額駙富僧額之女
    ,側(cè)福晉完顏氏,內(nèi)務(wù)府大臣公義之女
    ,還有妾侍高氏
    ,夏氏和張氏。

      永珹第一子
    ,追封多羅履郡王綿惠
    ,乾隆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亥時生,生母側(cè)福晉完顏氏
    。嘉慶元年八月六日亥時去世
    ,當(dāng)時三十三歲。綿惠嫡福晉博爾濟(jì)吉特氏巴林親王品級郡王巴圖之女
    、妾趙氏趙升之女
    。有過繼子奕綸,封多羅貝勒


      永珹其他子嗣如下:

      第二子
    ,未命名,乾隆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未時生
    ,母側(cè)福晉完顏氏
    。當(dāng)年十月二十九日丑時夭亡。第三子
    ,未命名
    ,乾隆三十二年八月十八日酉時生,母側(cè)福晉完顏氏
    。三十四年十一月五日辰時夭亡
    ,虛齡三歲
    。第四子,未命名
    ,乾隆三十六年五月初十日生
    ,母側(cè)福晉完顏氏。當(dāng)月夭亡
    。第五子
    ,未命名,乾隆四十年四月三十日未時生
    ,母妾夏氏
    ,當(dāng)年夭亡。第六子
    ,未命名
    ,乾隆四十四年九月十四日生,母妾張氏
    ,當(dāng)日夭亡


    愛新覺羅·永琪,為清朝第六世皇帝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五子
    。永琪(1741-1766)
    ,字筠亭,生于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七日
    ,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初八日


    生平幼年永琪  幼聰慧學(xué),少習(xí)馬步射
    ,武技頗精
    。博學(xué)多才,嫻習(xí)滿語
    、漢語
    、蒙古語,熟諳天文
    、地理
    、歷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
    ,所書八線法手卷
    ,至為精密。著有《蕉桐幐稿》傳世
    。其算法傳子綿億
    ,再傳孫奕繪,奕繪著《本形篇》記其梗概
    。永琪工書善畫
    ,尤長于書
    ,與其弟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齊名。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日
    ,圓明園九洲清宴殿火災(zāi)
    ,永琪親背乾隆逃出火中。三十年(1765)十一月
    ,封和碩榮親王
    。深得乾隆鐘愛
    ,曾屬意其繼承大統(tǒng)
    。永琪封王后即染病不起,四個月后不幸以26歲英年早逝
    ,謚號“純”
    ,即“和碩榮純親王”。 封王  可以看到
    ,榮王的博學(xué)多才
    ,工書善畫,恪盡孝道正是乾隆覺其“貴重”的主要原因
    。因?yàn)檫@幾個方面正是乾隆帝所推崇并親歷實(shí)行的
    ,榮王在這幾個方面都做的十分出眾。尤其是九洲清宴殿火災(zāi)一事
    ,乾隆當(dāng)時曾因?yàn)楹陀H王愛新覺羅·弘晝沒有及時前去救援一事大發(fā)雷霆
    ,而榮王親自將乾隆背出火中,想必在乾隆心中造成了不小的震撼
    ,也就是在此事過后的第一個可以封王的年份(清廷親王的冊封每五年進(jìn)行一次)
    ,乾隆就將年僅24歲的永琪封為榮親王。 和碩榮親王  應(yīng)該注意到的是
    ,榮王的冊封是在其身前
    ,而不是死后追封。這在乾隆的諸子中
    ,只有三人有這樣的殊榮:皇五子愛新覺羅·永琪(封榮親王)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永瑆(封成親王)、皇十五子愛新覺羅·永琰(封嘉親王
    ,即嘉慶帝)
    。而永琪是最早享受這一榮譽(yù)的。   此外
    ,“榮”字也是一個十分尊貴的字
    。清史上還有另一位榮親王,就是順治帝寵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
    ,這位皇子只活了三個月便去世
    ,順治帝本想追封其為皇太子
    ,但因孝莊皇太后阻攔,只得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
    。由此可見
    ,乾隆封永琪為“榮親王”,本身就已說明了對他寄寓的厚愛的期望
    。   其次
    ,榮王的謚號“純”,也能說明乾隆對他的鐘愛
    。因?yàn)榍∽约旱闹u號也是“純”
    ,在乾隆帝諸多的兒女中,沒有任何其他一個可以享受與父親同用一個謚號的殊榮
    。從同用一個謚號來看
    ,至少榮王和乾隆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也從另一個側(cè)面證明了乾隆對榮王的喜愛
    。 實(shí)際意義上的“皇長子”  還有一點(diǎn)需要特別指出
    ,在比對乾隆諸子的生平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事實(shí):永琪曾在一段時間內(nèi)當(dāng)過實(shí)際意義上的“皇長子”
    。關(guān)注一下從皇長子永璜至皇五子永琪的生卒情況:   皇長子永璜
    ,生于雍正六年(1728),卒于乾隆十五年(1750)
    ;   皇次子永璉
    ,生于雍正八年(1730),卒于乾隆三年(1738)
    ;   皇三子永璋
    ,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
    ;   皇四子永珹
    ,生于乾隆四年(1739),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
    ,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1763)出繼為履懿親王孫
    。   皇五子永琪,生于乾隆六年(1741)
    ,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
    。   也就是說,由于永璜
    、永璉
    、永璋均早逝,永珹又于二十八年過繼給他人,在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至永琪逝世的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日為止
    ,永琪確確實(shí)實(shí)是實(shí)際意義上的皇長子
    。由于“皇長子”的身份在協(xié)助皇帝上必然有比其他皇子更多的機(jī)會和責(zé)任,乾隆也有更多的機(jī)會看到這位皇子的才能
    。想必也是乾隆喜愛永琪的另一個原因
    。 深受乾隆鐘愛  另外,乾隆曾說:“其時朕視皇五子于諸子中更覺貴重
    ,且漢文
    、滿洲、蒙古語
    、馬步
    、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嫻習(xí)
    ,頗屬意于彼
    ,而示明言,及復(fù)因病旋逝
    。”此話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馬戈?duì)柲嶂]見乾隆時
    ,乾隆帝在談到諸位皇子時提到的
    。在外國時節(jié)面前毫不諱言地指出要傳位于榮王,又是在榮王逝世二十多年后
    ,足以表現(xiàn)乾隆對榮王的喜愛和懷念
    。 編輯本段真正死因  其文自注曰:“王患附骨瘡,不得潰
    ,昨冬病中受封
    ,今三月薨逝?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标愓讈鏊f的昨冬病中受封
    ,是指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距離二月初三日
    ,乾隆探視永琪之病差不多已間隔了十個月
    ,而此時永琪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因病劇,始加封為親王”
    ,這才促使乾隆封其為親王
    ,以慰其心。   附骨瘡即附骨疽的訛寫
    ,據(jù)《醫(yī)宗金鑒》所述
    ,此“系調(diào)治可愈之證”,可見在當(dāng)時并非絕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案焦蔷疑诖笸韧鈧?cè)
    ,……由體虛之人露臥風(fēng),冷浴后乘涼寒濕侵襲
    ,或房欲之后蓋覆單薄
    ,寒邪乘虛入里,遂成斯疾
    。初覺寒熱往來
    ,如同感冒風(fēng)邪,隨后筋骨疼痛
    ,不熱不紅
    ,甚則痛如錐刺筋骨,不能屈伸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鼻≌劶坝犁鳎粺o遺憾的說“朕視皇五子于諸子中覺貴重
    ,且漢文
    、滿洲蒙古語,馬步射及算法等事
    ,并皆嫻習(xí)
    ,頗屬意于彼而未名言,乃復(fù)因病旋逝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笨梢娪犁骶隍T射,其病之起極有可能緣于風(fēng)餐露宿騎馬射獵所致
    。而因病旋逝
    ,感覺病起倉促,可能即是因?yàn)殛愂纤缘牟坏脻?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此癥狀的特征是“三陰不足
    ,外邪過盛,大腿通腫
    ,皮色不變
    ,疼痛日增不消不潰者,此屬虛寒骨冷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特別需要說明的一點(diǎn),附骨疽在現(xiàn)代醫(yī)學(xué)也屬于骨結(jié)核的一類
    ,相關(guān)資料皆言其沒有發(fā)現(xiàn)此癥可以遺傳
    ,但是愛新覺羅家族患此癥的不少
    ,比如康熙十三子怡賢親王胤祥及其子弘暾即患有此病,(稽古右文的交輝余韻版有相關(guān)資料
    ,大家可對照看下)而光緒
    ,我記得也有骨結(jié)核,如果說這種疾病并沒有遺傳
    ,但是有可能和他們?nèi)菀谆继旎ㄇ也灰兹M(jìn)而導(dǎo)致死亡一樣
    ,用樂樂的話說他們可能屬于遺傳易感,比別人患此病的幾率要高很多
    。 編輯本段生母  生母為珂里葉特氏(又作海氏或海佳氏)
    ,其父為額而吉圖,官員外郎
    。珂里葉特氏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
    ,雍正時入侍弘歷藩邸。乾隆時初賜號為貴人
    。乾隆六年(1741)二月生皇五子永琪
    ,十一月封愉嬪。十年(1745)十一月晉愉妃
    。五十七年(1792)五月二十一日去世
    ,享年七十九歲。以貴妃禮葬
    。她是乾隆后妃中第二長壽者
    。   可以看出,愉妃雖然幾乎與乾隆相伴一生
    ,卻一直不受乾隆寵愛,因?yàn)槠涑錾磔^低
    ,僅以貴人身份生下永琪
    ,死時也只是妃位,僅只按皇貴妃例辦理喪事
    。而且以她七十九歲的長壽
    ,一生卻只育有永琪一人,這正是不受乾隆寵愛的明證
    。   在子以母貴的清朝
    ,這樣地位的母親,兒子能封為親王
    ,并被欲立為儲
    ,只能說明乾隆帝對榮王的鐘愛來自于榮王本人,不像皇二子永璉
    、皇七子永琮是因?yàn)槠淠赣H孝賢皇后的緣故
    。從這點(diǎn)上來看,榮王確實(shí)是一位優(yōu)秀的皇子,同時也是合格的繼承人
    。 編輯本段妻室和后裔妻室  榮王及其后裔屬于右翼近支鑲紅旗
    ,族分為第一族。   榮王計有嫡福晉一人
    ,側(cè)福晉一人
    ,使女一人(各處記錄不一,此處存疑)
    。永琪的嫡福晉為西林覺羅氏(漢姓鄂)
    ,是雍、乾時的大學(xué)士鄂爾泰的第三子四川總督鄂弼之女
    ,鑲藍(lán)旗人
    。側(cè)福晉為索綽羅氏, 左都御史觀保之女
    。乾隆對鄂爾泰極為重視
    ,將其孫女配與永琪,也是乾隆看中他的重要佐證
    。反過來說
    ,乾隆也想籍此拉攏西林覺羅一家,讓其世代對清王室效忠
    。 結(jié)婚年月  關(guān)于榮王結(jié)婚的具體年份
    ,并沒有找到具體記錄,只能根據(jù)旁證做大概斷代
    。在《國朝公史》中有如下字樣:“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
    ,“五阿哥福晉父鄂弼家”(全文見附錄),所以榮王結(jié)婚不遲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


    愛新覺羅·永瑢
    ,清高宗皇六子,質(zhì)莊親王
    ,乾隆八年癸亥十二月十四日酉時生
    。生母為純惠皇貴妃蘇氏,時為純妃
    。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奉旨嗣慎靖郡王允禧孫
    ,降襲貝勒。五十四年十一月晉質(zhì)親王
    ,五十五年庚戌五月初一日午刻卒
    ,年四十七。謚曰莊
    。號九思主人
    ,又號西園主人
    ,著有九思堂詩鈔。子六


    愛新覺羅·永琮
    ,乾隆帝第七子,曰悼敏皇子
    、哲親王
    。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時生。生母為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時薨
    ,年二歲。謚曰悼敏皇子
    。嘉慶四年三月
    ,追封哲親王。 隨葬端慧皇太子園寢
    。無嗣
    。.

    愛新覺羅·永璇(1746-1832),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暦的皇八子
    ,和碩儀慎親王
    。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氏,上駟院卿三保之女
    ,尚書金簡之妹
    。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七月十五日午時生。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封多羅儀郡王
    。嘉慶四年正月晉封和碩儀親王
    ,命總理吏部事;二月自請罷管部務(wù)
    ;七年十二月以勞加給其子一貝子爵
    ;十八年九月以禁中制賊功開復(fù)所有處分;二十五年十月宣宗以王屬尊行免宴見行叩拜禮
    。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八月初七日巳時薨,年八十七
    。是清朝最長壽的皇子
    。謚曰慎。

    愛新覺羅·永瑜:子綿德
    ,襲郡王
    。坐事,奪爵
    。弟綿恩
    ,襲
    。五十八年,進(jìn)封親王
    。嘉慶四年正月
    ,封其子奕紹為不入八分輔國公。八年閏二月
    ,有陳德者
    ,匿禁門,犯蹕
    ,諸王大臣捍御
    。論功,賜綿恩御用補(bǔ)褂
    ,進(jìn)奕紹貝子
    。二十年,授御前大臣
    。道光二年
    ,薨,賜銀五千治喪
    ,謚曰恭
    。子奕紹,先以上六十萬壽進(jìn)貝勒
    ,至是襲親王
    。十五年,奕紹年六十
    ,封其子載銓為輔國公
    。十六年,奕紹薨
    ,賜銀治喪
    ,謚曰端。載銓襲


      載銓初封二等輔國將軍
    ,三進(jìn)封輔國公,授御前大臣
    、工部尚書
    、步軍統(tǒng)領(lǐng),襲爵
    。道光末
    ,受顧命。文宗即位
    ,益用事
    。咸豐二年六月
    ,給事中袁甲三疏劾:“載銓營私舞弊,自謂‘操進(jìn)退用人之權(quán)’
    。刑部尚書恒春
    、侍郎書元潛赴私邸,聽其指使
    。步軍統(tǒng)領(lǐng)衙門但準(zhǔn)收呈
    ,例不審辦;而載銓不識大體
    ,任意顛倒
    ,遇有盜案咨部,乃以武斷濟(jì)其規(guī)避
    。又廣收門生
    ,外間傳聞有定門四配、十哲
    、七十二賢之稱
    。”舉所繪息肩圖朝官題詠有師生稱謂為證
    。上諭曰:“諸王與在廷臣工不得往來
    ,歷圣垂誡周詳。恒春
    、書元因?qū)忁k案件
    ,趨府私謁,載銓并未拒絕
    。至拜認(rèn)師生
    ,例有明禁,而息肩圖題詠中
    ,載齡
    、許誦恒均以門生自居,不知遠(yuǎn)嫌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绷P王俸二年,所領(lǐng)職并罷
    。九月
    ,仍授步軍統(tǒng)領(lǐng)。三年
    ,加親王銜,充辦理巡防事宜
    。二月
    ,疏請申明會議舊章
    ,報可。四年九月
    ,病作
    ,詔以綿德曾孫溥煦為后。是月
    ,薨
    。追封親王,賞銀五千兩治喪
    ,謚曰敏


    嘉慶帝(1796-1820年在位)颙琰,清高宗弘歷第十五子
    ,滿族
    。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
    ,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乾隆五十四年(1789)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
    ,乾隆帝宣布明年正月初一禪位
    ,颙琰于是于次年登基,改元為嘉慶
    ,在位25年
    。卒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
    。廟號仁宗
    ,謚號“受天興運(yùn)敷化綏猷崇文經(jīng)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葬于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昌陵
    。子五人:第一子未名夭。第二子宣宗
    。第三子敦恪親王綿愷
    。第四子瑞懷親王綿忻。第五子惠端親王綿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95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為乾隆帝生育了四個兒子" rel="prev"> 歷史上真正的嘉嬪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kuò)大了元朝的地盤。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dá)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故事,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對這個故事
    盤點(diǎn)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叫賀夫人,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
    ,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diǎn)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x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jìn)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