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即位時正值壯年時間,為何繼位幾天就得了瘋病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硭斡⒆诘奈恼?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p>
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晚
,五十三歲的宋仁宗趙禎去世
。四月初一日
,皇子趙曙即皇帝位
,就是宋英宗
。四月初四日晚
,宋英宗突然得病,“不知人
,語言失序”
。四月初八日,是宋仁宗入殮的日子
。這一天宋英宗病情加劇
,在這莊重肅穆的場合,居然“號呼狂走
,不能成禮”
。

宋英宗趙曙即位時才三十一歲,正值壯年
,結(jié)果剛剛即位就得了瘋病
。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趙曙,原名趙宗實
,是宋真宗的弟弟趙元份的孫子
。從血緣關(guān)系上說,是宋仁宗趙禎的堂侄
。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已經(jīng)二十五歲的趙禎還沒有兒子
,就把年方四歲的趙曙接進(jìn)皇宮
,由皇后撫養(yǎng),意欲用這種辦法“招弟”
。兩年之后
,趙曙招來了第一個弟弟,趙禎的長子出生
。
不過
,這個嬰兒出生后即夭折。又過了兩年
,趙曙招來了第二個弟弟
,取名趙昕。趙昕出生之后
,趙曙回到了生父身邊
。又過了兩年,趙禎又有了第三個兒子
,取名趙曦
。這樣看來,趙曙似乎與皇位無緣了
。
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
,趙曦和趙昕先后夭折,由誰繼承皇位成了一個大問題。曾經(jīng)被養(yǎng)育在宮中的趙曙
,有著被選中的優(yōu)勢
。隨著趙禎年紀(jì)越來越大,建儲日漸成為朝臣們普遍關(guān)心的問題
,可是作為皇帝的趙禎卻對此避而不談
,甚至重責(zé)強(qiáng)烈要求建儲的大臣范鎮(zhèn)。從趙禎的角度來看
,他當(dāng)然希望把皇位傳給自己的親生兒子
,他希望嬪妃們能再為自己生出兒子來。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
,后宮中又有人懷孕
,令趙禎失望的是,這次生的還是女兒
。
圖注:影視劇中的范鎮(zhèn)形象
這時趙禎已經(jīng)四十八歲
,生兒子的希望越來越小,朝臣們關(guān)于建儲的呼聲越來越強(qiáng)烈
。又拖了四年之后
,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八月,趙禎終于下詔宣布趙曙為皇子
。值得注意的是
,趙禎此時仍然留了一手,宣布趙曙為皇子
,而不是立他做太子
,就是仍然把他當(dāng)作備用品。一旦有了親生兒子
,備用品還是與皇位無緣
。
盡管趙禎又是賜名,又是賞衣物銀絹
,但趙曙卻不為所動
,以生病為理由抗旨,拒絕搬到為皇子準(zhǔn)備的居所去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笆拐咄禂?shù)四,留禁門至四鼓
,皇子終不至”
。趙曙的秘書周孟陽到臥室去問他:“你堅持稱病,到底是為什么呢?”趙曙回答說:“非敢邀福
,以避禍也
。”周孟陽一語點破,說:“你現(xiàn)在不接受
,假如能回去做藩王
,就太平無事了嗎?”趙曙立刻起來說:“我沒想到這一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庇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趙曙同意搬家,“行李蕭然
,無異寒士
,有書數(shù)廚而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半年多以后
,趙禎去世,趙曙作為唯一的皇子
,終于熬到了皇帝的寶座
。如果從四歲入宮時算起,趙曙已經(jīng)當(dāng)了二十七年的備用品
。如果從趙曦和趙昕夭折算起
,趙曙也已經(jīng)“備用”了二十年。
在趙曙的青少年歲月里
,他必須壓抑自己的天性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表現(xiàn)出一種符合他的身份的姿態(tài)
。在有希望繼承皇位,又可能無法繼承皇位的情況下
,趙曙的精神不可避免地長時間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
。以至于在曹皇后召見趙曙,告訴他皇帝去世的消息
,讓他即位的時候
,他竟然表現(xiàn)得大驚失色,連連說:“某不敢為!某不敢為!”想轉(zhuǎn)身就走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拜o臣共執(zhí)之,或解其發(fā)
,或被以御服”
,趙曙才順利完成登基儀式。
從前途不定的備用品
,到至高無上的皇帝
,對趙曙來說,這個變化來得太突然。突然君臨天下
,掌握最高權(quán)力
,對長期精神高度緊張的趙曙是一個強(qiáng)烈的刺激。正是這種刺激
,導(dǎo)致他剛剛即位就得了瘋病
。
參考文獻(xiàn):
《宋史》卷十三
《宋史紀(jì)事本末》卷三十四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九十七、卷一百九十八
評彈歷史:短命英主,宋英宗趙曙
王俊杰猛
怎講評價宋英宗趙曙?
宋英宗趙曙
,并非宋仁宗的親生兒子
,而是宋仁宗的養(yǎng)子。
宋英宗趙曙是商王趙元份之孫
,濮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個兒子
。
趙曙和宋仁宗是叔侄關(guān)系。
宋仁宗曾經(jīng)生過三個兒子
,但都不幸夭折
,根據(jù)中1國古代的繼承制度,趙允讓和宋朝宗室的關(guān)系最近
,而且趙曙比較好學(xué)
,知孝悌,因此被宋仁宗選定為自己的繼位人
。
趙曙是宋太宗趙光義的重孫
,宋真宗趙恒之弟商王趙元份的孫子,宋仁宗趙禎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
。關(guān)系有點復(fù)雜啊
,但是有一點,趙曙是趙光義的嫡系
,這就可以了
。
當(dāng)初,江寧節(jié)度使趙允讓(濮安懿王是仁宗后來加封的)曾夢見兩條龍與太陽一起墜落
,就用衣服接著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正月初三,當(dāng)趙曙在宣平坊宅第出生的時候
,紅光照遍居室
,據(jù)說,有人看見黃龍在紅光中游動
。呵呵
,都是這套路
,劉邦降生,好像是他媽和龍交配的
。
因為宋仁宗自己沒有兒子(三個兒子全部早夭)
,故在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將幼年的趙曙作為養(yǎng)子
,接入皇宮
,賜名趙宗實,交給曹皇后(后來的曹太后)撫養(yǎng)
。
趙宗實天性孝順
,喜好讀書,不好嬉游玩樂
。他為人端莊
,常常穿著朝服見老師:“你是我的老師,不敢不以禮相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當(dāng)時,吳王宮教授吳充進(jìn)呈《宗室六箴》
,就是皇室禮儀的意思
,仁宗把它交給宗正,趙宗實就把內(nèi)容寫在屏風(fēng)上
,用以約束自己
。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趙宗實被封為左監(jiān)門衛(wèi)率府副率
,后升為右羽林軍大將軍
、宜州(今廣西宜州)刺史。
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
,宋仁宗的親生兒子豫王趙昕出生后
,趙宗實出宮,回到生父趙允讓身邊
。
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正月,趙昕早夭
。
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
,趙宗實的官職升為右衛(wèi)大將軍、岳州(今湖南岳陽)團(tuán)練使
。
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
,濮安懿王逝世后,把所佩帶過的玩物分給各位兒子
,趙宗實把所得到的
,全部分給了那些即將離開王府的舊人
。
宗室子弟中有人借了金帶,還的卻是銅帶
,管家把這事告訴他
,趙宗實卻說:“這真是我的帶啊
!”便接受下來
。
他有一條值三十萬錢的犀帶,曾讓殿前侍者去給他賣掉
,結(jié)果
,犀帶被弄丟了,他也不追問
。
嘉祐三年六月
,丞相韓琦、龍圖閣直學(xué)士包拯等人又向仁宗提立太子的事情
,仁宗說后宮又有懷孕的
,此事等等再說。結(jié)果沒多久
,后宮生了個女孩
。當(dāng)時趙宗實剛好因生父趙允讓逝世服喪。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十月十二日
,朝廷打算起用趙宗實擔(dān)任秦州(今甘肅天水)防御使
、知宗正寺,趙宗實以守喪期未滿
,四次上奏推辭
。守喪完畢,趙宗實又被授給秦州防御使
、知宗正寺
,他再次推辭。
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八月
,趙宗實被任命為擔(dān)任岳州團(tuán)練使
。當(dāng)年八月初四,趙宗實被立為皇子
;初九
,改名趙曙。
趙曙聽到詔命后稱病
,推辭當(dāng)皇子
,奏疏上了十多遍,仁宗沒有同意
,下詔安國公等人前往勸告趙宗實服從命令
。
于是
,眾臣到趙曙臥室,扶起他送入皇宮
。趙曙才答應(yīng)做皇子
,并告誡舍人說:“謹(jǐn)慎地守好我的屋舍,皇上有了后嗣
,我就回來
。”知進(jìn)知退
,大智慧
。
八月三十日,趙曙以皇子身份出現(xiàn)在清居殿
。
從此以后
,趙曙每天兩次朝拜仁宗,有時還到皇宮內(nèi)服侍仁宗
。九月
,趙曙被封為齊州(今山東濟(jì)南)防御使、巨鹿郡公
。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
,宋仁宗去世。
四月初一
,曹皇后發(fā)布遺詔
,趙曙繼承皇帝位。文武百官進(jìn)入宮廷
,痛哭哀悼
。韓琦讀仁宗遺詔制命。
趙曙到東殿接見文武百官
,正式即位
,是為宋英宗。
四月初二
,趙曙大赦天下
,賜給百官爵加一等,獎賞各軍
。
趙曙想為仁宗守孝三年
,命令韓琦代理軍政事務(wù),宰相大臣等不答應(yīng)
,趙曙才收回成命。
四月初四
,趙曙生病
。隨后尊奉曹皇后為皇太后
。四月初八,下詔請求皇太后共同處理軍國要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侍蟮叫〉畲购熉犝壮嫉叫〉詈熐吧献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曹太后垂簾聽政后
,一些宦官不斷向曹太后說趙曙的壞話,致使兩宮嫌隙萌生
,關(guān)系緊張
。
為了調(diào)解兩宮矛盾,韓琦和歐陽修先對曹太后說:“您侍奉先帝這么多年
,天下誰不知道您是一個又賢德
、又寬厚、又仁慈
、又通達(dá)的人
,為什么現(xiàn)在會和兒子過不去呢?他是個病人
,難道您希望別人像議論天下其他繼母那樣
,去議論您嗎?”
他們又對趙曙說:“自古以來
,天下賢明的君主不計其數(shù)
,人們?yōu)槭裁次í毞Q頌舜為大孝子?難道其他人都不孝順
?當(dāng)然不是
。父母慈愛而子女孝順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父母做得不好
,而子女依然孝敬有加
,那才值得稱道啊。太后是個什么樣的人
,難道您還不清楚
?您只管盡您的孝心,相信太后一定不會虧待您的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在大家的勸解下,兩宮之間的矛盾得以逐步緩和
。
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五月
,趙曙病體得到恢復(fù),曹太后撤簾還政
。趙曙親政僅半個月
,宰相韓琦等人就向他提議請求有關(guān)部門討論趙曙生父的名份問題
。趙曙批示,等過了仁宗大祥再議
。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四月初九
,韓琦等再次提出趙曙生父的名份問題,于是
,趙曙出詔將議案送至太常禮院
,交兩制以上官員討論。由此引發(fā)了一場持續(xù)十八個月的論戰(zhàn)
,這就是北宋史上的“濮議”事件
。
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十一月初八,趙曙再次生病
,同年十二月在宰相韓琦的建議下
,立長子趙頊為太子。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初八
,趙曙因病駕崩于福寧殿
,享年三十六歲,廟號英宗
。八月二十七日
,趙曙葬于永厚陵(今河南鞏義孝義堡)。
宋英宗趙曙執(zhí)政時間雖短
,但還是希望有一番作為的
,只可惜天不假年。趙曙即位后
,繼續(xù)任用仁宗時的改1革派重臣韓琦
、歐陽修、富弼等人
。
趙曙向執(zhí)政宰輔們提出了裁救積弊的問題
,征求大臣們的意見;還下詔將各品級官員的轉(zhuǎn)遷年限加以延長
,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冗官”給朝廷財政造成的壓力
。
趙曙為了廣納人才,命宰執(zhí)大臣推薦才行之士以充館職
。
趙曙在未即位前便聽說過蘇軾
,十分仰慕。繼位后
,本想按照唐朝慣例將蘇軾召入翰林院
,授予他知制誥職務(wù)。但宰相韓琦卻說:“蘇軾是能成大器的,今后必然會被皇上重用
,只要朝廷好好栽培他
,到那時,人心所向
,也就不敢有人對此有異議了。倘若現(xiàn)在突然重用蘇軾
,天下士大夫恐怕會懷疑他的能力
,這對蘇軾是極為不利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趙曙又問韓琦:“讓蘇軾修起居注怎么樣
?”韓琦說:“修起居注與知制誥官職性質(zhì)相同,官品接近
,恐怕也不太合適
。”趙曙只好命蘇軾在史館試用
。
趙曙還非常重視讀書和書籍的編寫整理
。
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司馬光寫成了一部《歷年圖》進(jìn)呈給趙曙
,趙曙對此大加贊賞
。
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宋英宗趙曙命司馬光設(shè)局專修《資治通鑒》
。同意司馬光選聘助手成立書局
,編寫歷代君臣事跡的請求,批示將書局設(shè)在崇文院內(nèi)
,特允許其借調(diào)龍圖閣
、天章閣、昭文館
、史館
、集賢院、秘閣的書籍
。
不僅如此
,趙曙還批準(zhǔn)提供皇帝專用的筆墨、繒帛給書局使用
,又劃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睿┙o書局人員水果
、糕點
,并調(diào)派宦官進(jìn)行服務(wù)。
趙曙的這些批示,使編寫《資治通鑒》的宏偉事業(yè)自一開始就有了堅實的后盾
。
司馬光為了報答趙曙的知遇之恩
,在此后漫長的十九年里,幾乎將全部精力都耗在《資治通鑒》這部鴻篇巨著的編纂上
。
《宋史》贊曰:“臣下有奏
,必問朝廷故事與古治所宜,每有裁決
,皆出群臣意表
。雖以疾疹不克大有所為,然使百世之下
,欽仰高風(fēng)
,詠嘆至德,何其盛也
!”
宋英宗是一個短命的英主
。
英宗之后,北宋每況愈下
,直至靖康之恥
,北宋滅亡。
宋朝的宋英宗在位期間有哪些作為?做了哪些事情?
中國古代時期的宋朝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朝代
,當(dāng)時的宋朝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文學(xué)題材宋詞,有關(guān)宋詞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還有不少的人在學(xué)習(xí)誦讀
。宋朝的皇帝也都非常有趣
,從最開始的宋太祖繼位,駕崩后便沒有沿用嫡長子繼承
,到后面的宋仁宗想自己的兒子能夠繼承皇位
,卻沒有多的兒子可以繼承皇位,無奈當(dāng)時宋仁宗駕崩后宋英宗上位
。這個宋英宗在位有哪些作為呢?其實
,宋英宗早年的作為還是有很多的,具體的一起來看看!
英宗雖然多病
,行事甚至有些荒唐
,但剛即位時,還是表現(xiàn)出了一個有為之君的風(fēng)范
。仁宗暴亡
,醫(yī)官應(yīng)當(dāng)負(fù)有責(zé)任
,主要的兩名醫(yī)官便被英宗逐出皇宮,送邊遠(yuǎn)州縣編管
。其他一些醫(yī)官
,唯恐也遭貶謫,便在英宗面前求情
,說:“先皇起初吃這兩人開的藥還是很有效的
,不幸去世,乃是天命
,非醫(yī)官所能及
。”
英宗正色道:“我聽說這兩個人都是由兩府推薦的?”左右道:“正是
。”英宗便道:“如這樣
,我就不管了
,都交給兩府去裁決吧?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北娽t(yī)官一聽
,都嚇得魂飛魄散,暗暗驚嘆新皇帝的精明與果斷
。顯然
,英宗行事很有些雷厲風(fēng)行的風(fēng)格,與濫施仁政的仁宗有著很大的不同
。不僅如此
,英宗也是一個很勤勉的皇帝。當(dāng)時
,輔臣奏事
,英宗每每詳細(xì)詢問事情始末,方才裁決
,處理政務(wù)非常認(rèn)真
。
更重要的是,英宗繼續(xù)任用仁宗時的改革派重臣韓琦
、歐陽修
、富弼等人,面對積弱積貧的國勢
,力圖進(jìn)行一些改革
。一次,英宗問歐陽修
,近日屢有天災(zāi)
,言事者多稱是因為朝廷不能進(jìn)賢任能,不知這是為何。歐陽修回答
,近年進(jìn)賢之路的確太窄
,他自己也常常與韓琦討論此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姎W陽修是有備而來
,乘機(jī)進(jìn)行勸諫。英宗很是驚訝
,忙問道
,此話怎講?中書經(jīng)常推薦一些人,他不是也大都加意任用了嗎?顯然英宗對自己的用人政策還是比較滿意的
。
歐陽修卻指出了問題的另一方面
。他認(rèn)為,自陛下親政以來
,自己和韓琦
、富弼有感皇恩,精心挑選內(nèi)外官員
,而陛下也用人不疑
,這是過去所不能比的,但所選之人多為擅長于錢糧刑名的強(qiáng)干之才
,并非文學(xué)之士
。歐陽修的這番話,先對英宗的知人善任大加褒贊
,轉(zhuǎn)而指出了以前所選人才過于單一的問題
。
英宗聽罷深有所悟,決定廣泛招攬人才
。韓琦
、歐陽修等人舉薦了20人以應(yīng)館閣之職,英宗令均予召試
。韓琦等人開始還認(rèn)為選的人太多
,英宗道:“我既然要你們舉薦,為的就是從中選賢
,豈能嫌多?”從中可見英宗勵精圖治
、奮發(fā)有為的迫切心情。他對以前舊的選任體制進(jìn)行大膽的改革
,甚至走得比當(dāng)時勸說英宗力圖改作的歐陽修等人還要遠(yuǎn)
,還要快。
不僅如此
,英宗還非常重視書籍的編寫和整理
。治平元年
,司馬光寫成了一部《歷年圖》進(jìn)呈給英宗,英宗對此大加贊賞
。治平三年
,司馬光依據(jù)《史記》,參以他書寫成《通志》八卷
,大約即是后來的《資治通鑒》的前八卷
。英宗對此予以充分肯定,鼓勵司馬光繼續(xù)編司馬光《資治通鑒》手稿寫下去
,等書成之后再頒賜新書名
。他還同意司馬光自己選聘助手并組織編寫歷代君臣事跡的書局的請求,批示將書局設(shè)在崇文院內(nèi)
,特允許其借調(diào)龍圖閣
、天章閣、昭文館
、史館
、集賢院、秘閣的書籍
。
崇文院是北宋的國家圖書館,下設(shè)秘閣與三館
,三館即昭文館
、史館、集賢院
,這些都是皇家藏書之處。秘閣所藏尤為精品,有從三館中挑選出的萬卷珍本書以及皇帝收藏的古玩和墨跡
。龍圖閣
、天章閣是太宗、真宗的紀(jì)念館
,所藏除二人的真跡
、文集外,還有圖書
、典籍等重要文物
。不僅如此,英宗還批準(zhǔn)提供皇帝專用的筆墨
、繒帛
,劃撥專款
,供給書局人員水果
、糕點
,并調(diào)宦官進(jìn)行服務(wù)。
英宗是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的后盾
英宗的批示
,極大地改善了司馬光編修史書的條件
,使編寫《資治通鑒》的宏偉事業(yè)自一開始就有了堅實的后盾。司馬光為了報答英宗皇帝的知遇之恩
,在此后漫長的19年里
,將全部精力都耗在《資治通鑒》這部巨著的編纂上。應(yīng)該說
,史學(xué)巨著《資治通鑒》的最后編成也有英宗的一份功勞
。
英宗雖然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卻因病英年早逝
,享年36歲
,空有一番抱負(fù)無從施展。不過
,這卻給他的兒子神宗留下了機(jī)會與挑戰(zhàn)
。
宋仁宗為什么會選擇宋英宗繼承皇位呢?
《知否》之中有一段皇位傳承的故事
,其中的老官家的原型就是宋仁宗,而劇中繼任官家趙宗全的原型
,就是宋英宗趙宗實
,歷史上仁宗選中趙宗實這個堂侄,既是按親緣遠(yuǎn)近
,也是趙宗實家與仁宗一脈很有淵源
。
宋仁宗趙禎是兩千多年里難得的老好人皇帝,即便是被包拯噴了一臉唾沫星子也都不帶生氣的
,然而這么個好皇帝
,其膝下子嗣凋零,諸多子女大多夭折
,最終長大成人的僅有四個女兒
,其皇位宗祧無人繼承。
正因為宋仁宗無子
,所以按照古代“無嫡立庶
,無子立嗣”的傳統(tǒng),他只能從宗室子侄中挑選了繼承人
,而他選中的就是趙宗實
,也就是后來的宋英宗趙曙。
那么
,宗室之中那么多的人選
,最后仁宗為何挑中了趙宗實呢
?
趙禎的父親宋真宗趙恒,也是子嗣單薄的典型
,其膝下諸多皇子
,除趙禎之外也全都幼年夭折沒能長大,所以趙禎是沒有親兄弟的
,他要立嗣只能從堂兄弟的兒子們中選擇
,也就是他的祖父宋太宗趙光義的孫輩。
這也是古代的一個傳統(tǒng),膝下無子要立嗣
,首先考慮親侄子,其次就是堂侄
,然后按照長幼順序進(jìn)行考慮
。
宋太宗趙光義膝下有八個皇子,長子趙元佐曾經(jīng)與趙廷美案有牽扯
,被太宗廢棄
,次子趙元僖英年早逝沒有后嗣,再來就是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
,而宋真宗的弟弟里最長的
,就是老四商王趙元份,按照立嫡立長的規(guī)則
,優(yōu)先考慮趙元份的后嗣
。
趙宗實就是趙元份之孫,乃趙元份次子趙允讓,也就是宋仁宗趙禎的堂兄弟的兒子。
按照禮法
,仁宗要立嗣
,優(yōu)先考慮的就是自己的四叔趙元份的孫輩,而趙元份膝下雖說只有兩個兒子
,卻有一群孫子
,尤其是趙元份家的次子趙允讓有二十二個兒子,且大多長大成人
,與仁宗膝下子嗣凋零形成截然相反的對比
。
從這個角度來說,即便是優(yōu)先考慮的商王趙元份一脈的仁宗堂侄,也有二十多人,可選性還是非常大的。
最終仁宗選中趙允讓的兒子趙宗實
,其實也比較有淵源
,因為趙宗實的父親趙允讓
,當(dāng)年就曾經(jīng)差點成為皇帝,宋真宗膝下也是子嗣單薄
,皇子接連夭折
,擔(dān)憂之下曾經(jīng)就將趙允讓接入宮中準(zhǔn)備過繼,只不過后來趙禎出生
,趙允讓又被送回
。
趙允讓曾經(jīng)也是真宗的養(yǎng)子,與仁宗之間的淵源自然也就更甚于他的兄長。
除了有這么一重關(guān)系之外
,趙允讓膝下子嗣甚繁,有興旺之相
,這也是仁宗趙禎羨慕都羨慕不來的
,而且立嗣雖說長幼有序,但并非是非長不可
,只不過是先后順序而已
,主要還是看趙禎個人的心意。
仁宗第一次在挑選繼承人選的時候,趙宗實才三歲而已
,長得清秀,而且聰明伶俐
,仁宗覺得這樣的孩子更容易養(yǎng)育教導(dǎo)
,直接選中。
事實上
,仁宗初次抱養(yǎng)趙宗實的時候
,也才二十五歲而已,這個年紀(jì)要是在現(xiàn)代
,可能都還沒結(jié)婚
,但那時仁宗膝下長久無嗣,朝臣們倒是急匆匆地要求皇帝趕緊立嗣
,被朝臣們吵得頭疼的趙禎出于無奈
,才進(jìn)行了立嗣。
說白了,仁宗選中趙宗實
,其實除了看著覺得合眼緣外,更多就是隨機(jī)
,他就是找找個孩子來堵住朝臣們的嘴
。
北宋皇帝的冷知識
北宋皇帝的冷知識
一,休想糊弄朕
宋太祖趙匡胤有名言:“我讓選干練的儒臣百余人
,分治大藩
,即便都貪濁
,也抵不上一個武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焙笫滥承皩<摇币虼酥肛?zé)他“縱容貪污”
。可這話能當(dāng)真?宋初名臣兼文學(xué)家宋白就差點當(dāng)了真
。他在主持科考時鬼迷心竅
,收人賄賂夾帶私貨。為防事情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