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中國人第一次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

      說歷史 2023-06-08 13:48:59

      中國人第一次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

      中國人第一次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

      很多人一直認為

      ,第一次完成了全球航行這一壯舉的,是麥哲倫
      。其實并非如此,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完成環(huán)球航行的
      ,其實是我國明朝時期的鄭和。

      為什么這么說呢

      ,其實是因為近年來一副來自清朝時期的地圖被考古學(xué)家們發(fā)現(xiàn)了
      ,這幅地圖上便是標(biāo)注著美洲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既然是清朝時期的地圖
      ,為什么又說是明朝鄭和第一次完成的全球航行呢
      ,其實是因為這幅地圖上有清楚的標(biāo)注,是按照公元1400年左右的一幅地圖改變繪制的
      ,那么1400年便是明朝鄭和下西洋的那個時期
      ,由此便可推斷,當(dāng)時的鄭和其實是已經(jīng)完成了全球航行
      ,并且粗略的繪制出了全球的范圍地形的地圖

      有這些便可以說明,早在1400年前后

      ,我國明朝時期的鄭和便是第一次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
      ,是中國的第一次,也是世界的第一次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

      ,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中國人第一次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

      探險家的小故事

      盧阿爾?阿蒙森

      ,是一位偉大的極地探險家
      。他開辟了從大西洋經(jīng)北美洲北部海域到太平洋的航道,是唯一沿北冰洋整個海岸線航行的環(huán)球航海家
      ,也是到達南極極點的第一人
      ,還是乘飛艇從歐洲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起飛穿過北極極點到達北美洲阿拉斯加的首創(chuàng)者,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阿蒙森于1872年出生在挪威
      ,他在中學(xué)時代閱讀了很多航海探險的書籍,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有關(guān)海洋航行的感性知識
      。少年時期的阿蒙森就立下了向前輩學(xué)習(xí)
      、做個極地探險家的遠大志向。

      1893年
      ,阿蒙森為了獲得實際航海的經(jīng)驗
      ,他毅然從大學(xué)里跑了出來,到一艘捕海豹的船上去當(dāng)水手
      。他以驚人的毅力
      ,迅速地適應(yīng)環(huán)境,掌握了水手的全部工作要領(lǐng)
      ,不久又在另一艘獵船上當(dāng)了大副
      ,駕船技術(shù)提高很快
      。1896年秋,阿蒙森終于通過考試取得領(lǐng)航員的資格
      。并且當(dāng)上了“比利基卡”號探險船的領(lǐng)航員
      。這艘船到南極洲去了兩年,由于遇到浮冰
      ,考察任務(wù)無法完成
      ,但卻使阿蒙森卓越的航海技能和指揮才能得到了很好地發(fā)揮,返航時他被任命為代 理船長和考察團團長


      從南極探險回來后
      ,阿蒙森開始準備尋找北冰洋的西北航路,進行地磁考察的科學(xué)探險活動
      ,并且專程到德國學(xué)習(xí)了半年有關(guān)地磁觀測和分析的方法
      ,回國后借錢買了一艘不大的舊船,取名“約阿”號
      ,找了6位志同道合的水手
      ,于1903年6月16日開始了他在北冰洋尋找西北航道的探險。當(dāng)年9月9日
      ,約阿號行駛到威廉島東南一帶
      ,這時北冰洋漫長而寒冷的極夜已經(jīng)開始,阿蒙森找到一個平靜的海灣后拋錨過冬


      地處北極圈內(nèi)的威廉島
      ,從10月下旬起到來年2月下旬,冬夜長達100多天
      ,在這里越冬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嚴寒和暗無天日,使意志薄弱者望而卻步
      。阿蒙森一行好不容易熬過漫長的冬天
      ,只是老天爺不作美,第二年夏天氣溫偏低
      ,海面冰塊沒有融化
      ,考察船無法行動,只好在這里又過了一個冬天
      ,直到1905年8月
      ,大海才開封,白茫茫的冰海
      ,漸漸露出藍色的容顏
      ,“約阿”號繼續(xù)向西航行,把加拿大北部的北極群島拋到一邊。然而好景不長
      ,隨著氣溫下降
      ,海面的浮冰不斷增多,阿蒙森一行無可奈何地在加拿大西北海岸度過第三個冬天
      。當(dāng)1906年的夏天到來時
      ,他順利地穿過白令海峽,終于從北冰洋航行到了太平洋
      。開辟出一條從大西洋經(jīng)北美洲北部沿海到太平洋的航道
      ,這是無數(shù)探險家夢寐以求的事業(yè)
      ,他們?yōu)橹畩^斗了400多年
      ,最后才由阿蒙森得以完成。

      阿蒙森回到挪威后
      ,開始籌備新的探險活動——向北極極點進軍
      ,打算在1909年的秋季出發(fā),就在這年4月6日
      ,美國海軍上將羅伯特?皮爾里已經(jīng)捷足先登
      ,第一個到達北極。阿蒙森得到這個消息后
      ,只好放棄了原來的計劃
      ,決定向南極挺進。

      1911年1月14日
      ,阿蒙森乘坐“弗拉姆”號捕鯨船來到了南極鯨灣
      ,在岸上建立了考察基地,他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過去探險家們收集的資料
      ,仔細地研究了這一地區(qū)的情況
      ,確定了進軍南極的路線,計算了全程的各段路程
      ,并在南緯80°~85°的每一緯度上設(shè)立了一系列糧食站
      、燃料補給站和在雪原上很容易識別的路標(biāo)。一切準備就緒后
      ,阿蒙森選了4個同伴
      ,乘坐42條愛斯基摩犬拉的雪撬,于1911年10月20日沿著西經(jīng)162°經(jīng)線開始向南極極點沖刺
      。到了11月1日
      ,阿蒙森的競爭對手英國極地探險家斯科特也沿著另一條路線向極點推進,一場爭奪第一個到達南極極點的戰(zhàn)斗拉開了序幕


      阿蒙森行進到距離南極極點還有550千米的時候
      ,決定只留下18只狗,殺死其他的狗。用這些狗肉來喂其余的狗
      ,并將一部分肉食儲藏起來
      ,輕裝前進。1911年12月14日
      。他們終于到達南極極點
      ,并搭起帳蓬,豎起挪威國旗
      ,探險隊員合影留念
      。逗留三天三夜后,便向北返回
      ,1912年1月25日
      ,安然無恙地返回捕鯨船停泊點。往返行程共計2800千米
      ,整個探險活動均按阿蒙森事前安排的期限完成
      ,100多天后,他們回到了歐洲
      。英國人斯科特到達南極的時間是1912年1月18日
      ,比阿蒙森晚到一個多月。

      阿蒙森從南極回來后
      ,并沒有陶醉在摘取王冠上明珠的勝利中
      ,他很早就提出利用空中交通工具對北極進行考察,并作了多次的嘗試
      。1926年5月
      ,阿蒙森和美國人埃爾思沃思、意大利人諾彼勒
      ,乘坐“挪威”號飛艇從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起飛
      ,經(jīng)過北極極點到達美國的阿拉斯加,全程共4000千米
      ,這是人類首次穿越北極的飛行
      ,過去傳說在北極點與阿拉斯加之間,存在一塊廣闊的陸地
      ,這次飛行證實上述傳說是錯誤的


      1928年5月23日,諾彼勒駕駛“意大利”號飛艇到北極點考察
      ,返航時飛艇失事
      ,有9人掉在冰上,6個人下落不明
      ,阿蒙森得知這一消息后
      ,于6月18日乘坐飛機前往救援
      ,6月20日,人們收到這架飛機發(fā)出的最后一封電報
      ,后來一直杳無音訊
      。阿蒙森這位偉大的探險家和5名機組人員永遠長眠在北冰洋寒冷的水晶宮里。

      盧阿爾?阿蒙森的一生
      ,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的著作《南極》、《極地飛行記》
      、《作為一個探險家的我的生平》也是留給人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他那敢于向自然挑戰(zhàn),不怕困難
      ,百折不撓的精神
      ,永遠激勵著后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1498年之后(發(fā)現(xiàn)新大陸之后)的航海家有哪些及他們的事跡o(∩_∩)o...哈哈

        麥哲倫的故事
        麥哲倫(Magellan

      ,F(xiàn)erdinand)
      ,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
      ,先后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險
      。從西班牙出發(fā),繞過南美洲
      ,發(fā)現(xiàn)麥哲倫海峽
      ,然后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
      ,他的船只繼續(xù)西航回到西班牙
      ,完成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被認為是第個環(huán)球航行的人

        麥哲倫出身于貴族家庭
      ,1505年參加葡萄牙海軍去印度作戰(zhàn)。雖然葡萄牙在非洲東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戰(zhàn)勝利
      ,從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勢力
      ,也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了海上貿(mào)易控制點,但沒能控制馬六甲
      ,其成就還欠完美
      。為此,1511年參加攻占馬六甲之役
      。東方的財富經(jīng)過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
      ,葡萄牙因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掌握了通往馬來西亞海域與港口的鑰匙
      。但還需要向香料群島
      、產(chǎn)生財富的摩鹿加群島探險
      。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偵察航行,到達班達島后
      ,帶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
      ,次年隨軍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薩莫爾,因受傷成終身跛腳
      。1514年回國后兩次上奏國王要求晉級和增加年金
      ,均被拒絕。
        1517年麥哲倫偕同宇宙學(xué)者法菜羅去西班牙
      ,放棄葡萄牙國籍
      ,轉(zhuǎn)為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服務(wù)。1518年出任遠征船隊隊長
      ,前往為西班牙開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線
      。麥哲倫自信能發(fā)現(xiàn)一條從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峽。1519年9月20日船隊啟航
      ,270名水手來自9個國家
      。9月26日到達特內(nèi)里費島,10月3日繼續(xù)向巴西遠航
      ;曾在幾內(nèi)亞岸外停泊
      。11月29日航行到圣奧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處(1里格約為5千米)。繞過卡布弗里烏之后
      ,12月13日
      ,船隊到達里約熱內(nèi)盧灣。次年3月到達圣朱利安港

        在鎮(zhèn)壓了西班牙船長們發(fā)起的叛亂后
      ,1520年8月24日離開圣利安港,船隊繼續(xù)南下
      ,10月21日繞過維爾京角時
      ,在南緯52度50分處進入他們要找的海峽(后以麥哲倫的名字命名)。到達淘峽西端
      ,船隊只剩下3條船
      。10月28日進入“南面的海”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睾S蝻L(fēng)平浪靜,被稱為“太平洋”
      。船員們?nèi)淌苤囸I的折磨
      ,借助于秘魯洋流的推動,在麥哲倫無情的決定下
      ,進行橫渡太平洋的偉大航行

        12月18日船隊從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
      ,1521年1月24日才看見陸地,可能是土阿莫圖群島的普卡普卡
      。2月13日在西經(jīng)158度處穿過赤道
      ,3月6日在馬里亞納群島中的關(guān)島首次登陸,獲得99天以來第一次弄到的新鮮食品
      。3月9日起航
      ,向西南方向進發(fā)。后在今菲律賓群島的馬薩瓦登陸
      ,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個同盟者
      。在宿務(wù)島,使地方統(tǒng)治者及其官員們皈依天主教
      。不到兩個月之后
      ,4月27日麥哲倫在麥克坦島上與當(dāng)?shù)厝俗鲬?zhàn)時被殺。麥哲倫死后
      ,只有兩條船到達摩鹿加
      ,而只有“維多利亞”號于1522年9月由埃爾卡諾指揮回到西班牙。生還者還有另外17名歐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
      。埃爾卡諾從太平洋繞好望角回到大西洋
      ,證明地球是圓的。
        麥哲倫的突出貢獻不在于環(huán)球航行本身
      ,而在其大膽的信念和對這一事業(yè)的出色指揮
      。他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
      。他以3個多月的航行
      ,改變了當(dāng)時流行的觀念:從新大陸乘船向西只消幾天便可到達東印度。麥哲倫船隊的環(huán)球航行
      ,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
      ,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
      ,毫無疑問
      ,都可以環(huán)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這在人類歷史上
      ,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時間

        永樂三年(1405)五月己卯
      ,“中官鄭和等赍敕往諭西洋諸國”;五年(1407)九月壬子
      ,“太監(jiān)鄭和使西洋諸國還
      ,械至海賊陳祖義等”。

        永樂五年回加不久復(fù)受命出使西洋
      ,永樂七年(1409)回國


        第三次奉命出使
      ,至永樂九年(1411)六月乙巳,“內(nèi)官鄭和使西洋諸國還
      ,獻所俘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并真家屬”


        第四次,據(jù)《明成祖實錄》卷86載
      ,永樂10年(1412)“十一月丙申
      ,遣太監(jiān)鄭和等赍敕往賜滿刺加、爪哇……諸國錦綺紗羅彩絹等物有差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睂嶋H上該年鄭和并未成行,而是駐軍長樂縣十洋街
      ,并奏建長樂南山行宮以為官軍祈報之所
      。第二年(1413),又重修長樂南山三峰塔寺
      ;4月
      ,“道出陜西,求所以通譯回語可佐通信者
      ,乃得西安羊市大清真寺掌教哈三
      。”直至這一年冬天
      ,鄭和才統(tǒng)領(lǐng)舟師往忽魯謨斯等國
      。永樂十三年(1415)七月癸卯,“鄭和等第四次奉使西洋等國還
      。九月壬一寅
      ,鄭和獻所獲蘇門答刺賊首蘇干刺等于行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第五次
      ,永樂15年(1417)五月十六日,鄭和在泉州伊斯蘭教靈山圣墓行香并勒石紀念
      ,不久即統(tǒng)帥舟師下西洋
      ;永樂十七年(1419)七月戊午,“官軍自西洋還”
      ,受到成祖的賞勞


        第六次,永樂十九年(1421)正月癸巳
      ,“鄭和等第六次奉使西洋諸國”
      ;永樂二十年(1422)八月壬寅,“中官鄭和等使諸蕃國還
      ,暹羅
      、蘇門答刺
      、阿丹等國悉遣使隨和貢方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第七次
      ,宣德五年(1430)六月戊寅,“遣太監(jiān)鄭和等赍詔往諭諸番國”
      。這時
      ,鄭和已所屆花甲。宣宗詔諭下達后
      ,鄭和并未立即成行
      。第二年(1431)正月,他在太倉劉家港天妃宮刊勒《通番事跡碑》
      ;十一月
      ,又在長樂南山寺刊立《天妃之神靈應(yīng)碑》,并“駐泊茲港
      ,等候朔風(fēng)開洋”
      。直到這一年的十二月九日,他才率船隊出五虎門
      ,正式起航
      。宣德八年(1433)
      ,鄭和“奉使歷忽魯謨斯第十七國而還”
      。不久
      ,約在宣德十年(1435),他默默地在南京辭世
      ,終年65歲
      。鄭和墓在南京市南郊牛首山南麓,當(dāng)?shù)厝罕娝追Q“馬回回墓”
      。其后裔自明清以來世代相沿
      ,定期來這里祭掃,從未間斷過


        明朝祝允明記載的鄭和第七次下西洋航程

        明朝祝允明所撰《前聞記》(1525年刻)詳細記載鄭和第七次下西洋行程日期及各地停留之日期,可供參考:

        人數(shù):官校
      、旗軍
      、火長、舵工
      、班碇手
      、通史、事
      、辦事
      、書算手
      、醫(yī)士、鐵錨
      、木艌
      、搭材等匠,水手
      、民稍人等
      ,共27550員名。

        里程: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六日(1431年1月19日)龍灣開舡
      ,十日到徐山
      ,二十日出附子門,二十一日到劉家港
      ,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到長樂港
      。十一月十二日(1431年12月16日)到福斗山。

        十二月九日出五虎門
      ,二十四日到占城
      。(注:自福建五虎門至占城共行船16日。)

        七年正月十一日開舡
      ,二月六日到爪哇
      。(注:自占城至爪哇共行船25日。)

        六月十六日開舡
      ,二十七日到舊港
      。(注:自爪哇至舊港共行船11日。)

        七月一日開舡
      ,八日到滿剌加
      。(注:自舊港至滿剌加共行船7日。)

        八月八日開舡
      ,十八日到蘇門答剌
      。(注:自滿剌加至蘇門答剌共行船8日。)

        十月十日開舡
      ,十一月六日到錫蘭山
      。(注:自蘇門答剌至錫蘭山共行船36日。)

        十日開舡
      ,十八日到古里國
      。(注:自錫蘭山至古里國共行船9日。)

        二十二日開船
      ,十二月二十六日到忽魯謨斯
      。(注:自古里國至忽魯謨斯共行船35日。)

        八年二月十八日(1433年3月9日)開船回洋。

        三月十一日到古里
      。(注:自忽魯謨斯至古里國共行船23日
      。)

        二十日大綜船隊回洋,四月六日到蘇門答剌
      。(注:自古里國至蘇門答剌共行船17日
      。)

        十二日開船,二十日到滿剌加
      。(共行船9日
      。)

        五月十日回到昆侖洋,二十三日到赤坎
      ,二十六到占城


        六月一日開舡,三日到外羅山
      。(共行船2日
      。)

        九日見南澳山。十日晚
      ,望見望郎回山
      ,六月十四日到碕頭洋。十五日到碗碟嶼
      。二十日過大小赤
      。二十一日進太倉。七月六日到京
      。二十一日關(guān)賜獎衣寶鈔


        船號:如清和、惠康
      、長寧
      、安濟、遠之類
      ,又有數(shù)序一二等號


        船名:大八櫓、二八櫓之類


        備注:鄭和第七次大航海于1431年1月19日離開南京龍灣港
      ,于1432年1月12日離開福建五虎門,途徑占城
      、爪哇
      、舊港、滿剌加
      、蘇門答剌、錫蘭山
      、古里國
      ,于1433年1月17日到達忽魯謨斯(位于今伊朗東南米納布附近
      ,臨霍爾木茲海峽。)
      ,共用兩年時間到達目的地忽魯謨斯
      。1433年3月9日,離開忽魯謨斯
      ,1433年7月22日回到南京
      ,回程共用了4個月時間。

        鄭和七次下西洋所經(jīng)過的國家和地區(qū)

        據(jù)《明史·鄭和傳》記載共有36個:占城
      、爪哇
      、真臘、舊港
      、暹羅
      、古里、滿刺加
      、勃泥
      、辦門答刺、阿魯
      、柯枝
      、大葛蘭、小葛蘭
      、西洋瑣里
      、蘇祿、加異勒
      、阿丹
      、南巫里、甘巴里
      、蘭山
      、彭亨、急蘭丹
      、忽魯謨斯
      、溜山、孫刺
      、木骨都束
      、麻林地、刺撒
      、祖法兒
      、竹步、慢八撒、天方
      、黎代
      、那孤兒、沙里灣尼(今印度半島南端)
      、不刺哇(今索馬里境內(nèi))

        鄭和下西洋是一種國家行為,鄭和船隊是一支強大的戰(zhàn)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鄭和船隊下西洋顯然是從當(dāng)時國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國家需要出發(fā).鄭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績概括起來,主要包括4個方面:
        1、推行和平外交,穩(wěn)定東南亞國際秩序
        鄭和下西洋前,中國周邊的國際環(huán)境動蕩,主要表現(xiàn)在東南亞地區(qū)各國相互猜疑,互相爭奪.當(dāng)時東南亞兩個最大的國家爪哇
      、暹羅對外擴張,欺壓周邊一些國家,威脅滿剌加
      、蘇門答臘、占城
      、真臘,甚至在三佛齊,還有殺害明朝使臣的,攔截向中國朝貢的使團;再一個海盜猖獗,橫行東南亞
      、南亞海上,十分囂張,海上交通線得不到安全保障.這些不穩(wěn)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響中國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極大影響了明朝的國際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在這種形勢下,明朝皇帝采取了“內(nèi)安華夏,外撫四夷,一視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鄭和率領(lǐng)船隊下西洋通過各種手段,調(diào)解和緩和各國之間矛盾,維護海上交通安全,從而把中國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同周邊聯(lián)系起來,試圖建立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國際環(huán)境,提高明王朝的國際威望.所以從明朝派遣鄭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實現(xiàn)和平的使命.
        鄭和下西洋調(diào)解矛盾,平息沖突,消除隔閡,有利于周邊的穩(wěn)定,維護了東南亞、南亞地區(qū)穩(wěn)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聲望.所以,可以看出鄭和的船隊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擴張,而是用于實現(xiàn)和平目的.在當(dāng)時國際環(huán)境條件下,陳祖義幾千人,阿烈苦奈兒上萬人,沒有強大軍事實力做后盾,是難以實現(xiàn)和平的.
        李約瑟評價:東方的航海家中國人從容溫順,不記前仇,慷慨大方,從不威脅他人的生存,雖然有恩人自居;他們?nèi)蔽溲b,卻從不征服異族,也不建立要塞.
        2
      、震懾倭寇,牽制蒙元勢力,維護國家安全
        當(dāng)時,威脅明朝安全的主要來自兩個方向:東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殘余勢力和西北的帖木兒帝國.中國倭寇最早出現(xiàn)在元朝末年,日本國內(nèi)發(fā)生內(nèi)戰(zhàn),部分武士和浪人為了生存便到中國沿海搶劫,到明初朱元璋時期,非常猖獗.當(dāng)時明朝剛剛建立,國內(nèi)還不穩(wěn)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內(nèi),國防上采取被動的防御戰(zhàn)略,在沿海省份設(shè)立衛(wèi)所,在北方修長城和派兵屯邊.
        朱棣時期,陸海兩方面對明朝的安全構(gòu)成了嚴重威脅,改變了被動防御戰(zhàn)略,主動出機,陸上方向?qū)嵤┻w都
      、親征漠北;海上方向組建了鄭和舟師,震懾和打擊倭寇和反明勢力,并從海上實施戰(zhàn)略包抄,對西北方向進行戰(zhàn)略上的牽制,從而減輕明朝北部的壓力.
        3、發(fā)展海外貿(mào)易,傳播中華文明
        鄭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時也帶有一定的經(jīng)濟目的,國家實施這么大的戰(zhàn)略行動,它是多方面考慮的.在鄭和船隊下西洋過程中展開許多貿(mào)易活動,主要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朝貢貿(mào)易.這種貿(mào)易是鄭和下西洋貿(mào)易活動的基本形式,帶有封建宗主國的性質(zhì).它通過這種形式獲得這些小國對明朝宗主地位的認可,這是朝貢貿(mào)易的政治目的.當(dāng)時各國都積極到中國來朝貢,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護,一方面得到的豐厚賞賜.據(jù)統(tǒng)計,永樂在位22年,與鄭和下西洋有關(guān)的亞非國家使節(jié)來華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況空前.更有文萊
      、滿剌加
      、蘇祿、古麻剌朗國4個國家先后7位國王親自率團前來,最多一次有18個國家朝貢使團同時來華,還有3位國王在訪問期間在中國病逝,他們遺囑要托葬中華.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種官方貿(mào)易.是鄭和下西洋的重要內(nèi)容,它是在雙方官方主持下與當(dāng)?shù)厣倘诉M行交易,是明朝擴大海外貿(mào)易的重要途徑.鄭和船隊除了裝載賞賜用的禮品外,還有中國的貨物,如銅錢
      、絲綢
      、瓷器、鐵器等.這種貿(mào)易可以用明代銅錢買賣,多數(shù)以貨易貨.最有影響的是擊掌定價法.在印度古里國,中國船隊到達后,由當(dāng)?shù)氐拇砣素撠?zé)交易事宜,將貨物帶到交易場所,雙方在官員主持下當(dāng)面議價定價,一旦定下,決不反悔.雙方互相擊掌表示成交.這種友好的貿(mào)易方式,在當(dāng)?shù)貍鳛槊勒?鄭和下西洋期間,尤其是后幾次下西洋貿(mào)易規(guī)模擴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價交換,具備了國際貿(mào)易的一些基本原則.
        第三種民間貿(mào)易.這種貿(mào)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鄭和下西洋貿(mào)易活動的帶動下出現(xiàn)的.它不是通過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間自發(fā)性展開的.鄭和下西洋消滅海盜,維護了海上安全,開辟了航線,促進和刺激了民間貿(mào)易.據(jù)有學(xué)者研究,鄭和使團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帶一些中國貨物在沿途進行交換.東南亞百姓對中國絲綢
      、瓷器
      、工具非常喜歡,鄭和船隊一到都爭先恐后的劃船或到碼頭交易,有的還請官兵到當(dāng)?shù)氐募性O(shè)攤交易.當(dāng)時中國主要輸出的瓷器、絲綢
      、茶葉
      、漆器、金屬制品
      、銅錢等,中國換回的主要是珠寶
      、香料、藥材
      、珍奇動物等,當(dāng)時中國從海外進口100斤胡椒,當(dāng)?shù)貎r值1兩,回到國內(nèi)出售20兩,利潤豐厚.
        鄭和下西洋進行的貿(mào)易活動有政治行為的貿(mào)易,也存在經(jīng)濟行為的貿(mào)易.
        鄭和下西洋所到之處,不僅進行海外貿(mào)易,還傳播先進的中國的文化.當(dāng)時東南亞
      、南亞、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社會發(fā)展比較落后,非常向往中華文明.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還肩負了“宣教化于海外諸番國,導(dǎo)以禮儀,變其夷習(xí)”的使命.鄭和出色將中華文明遠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新的篇章.鄭和下西洋傳播中華文明的內(nèi)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中華禮儀和儒家思想
      、歷法和度量衡制度
      、農(nóng)業(yè)技術(shù)、制造技術(shù)
      、建筑雕刻技術(shù)
      、醫(yī)術(shù)
      、航海造船技術(shù)等.
        現(xiàn)在在海外還流傳許多鄭和的故事.在馬來西亞有三寶山、三寶井,印尼有三寶壟
      、三寶廟,留下鄭和遺跡,表達了當(dāng)?shù)厝嗣駥@位傳播中華文明的先驅(qū)的敬意.
        4
      、開拓海洋事業(yè),鋪平亞非航路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占據(jù)著地球表面積70.8%,擁有著豐富的資源.自古以來,是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的空間,對人類社會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也與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存
      、發(fā)展和盛衰休戚相關(guān).我們的祖先早期創(chuàng)造了龍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紀初,鄭和大規(guī)模遠航活動,把中國古代的海洋事業(yè)推向發(fā)展高峰,對人類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
        一是開辟了亞非的洲際航線,為西方人的大航海鋪平了亞非航路.當(dāng)葡萄牙的航海家達加馬沿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抵達東非海岸時,當(dāng)?shù)厝司透媸鰩资昵爸袊嗽鴰状蝸淼竭@里.他們在阿拉伯領(lǐng)航員的幫助下,沿著鄭和船隊開辟的航線順利到達了印度.
        二是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許多海洋科學(xué)數(shù)據(jù).《鄭和航海圖》就是通過大量海洋調(diào)查繪制的.這種海洋考察活動比世界記載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國的“挑戰(zhàn)者”號進行海洋調(diào)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對航海區(qū)域進行了戰(zhàn)略布局.鄭和下西洋根據(jù)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識,在遼闊的海外選擇了占城
      、滿剌加、舊港
      、古里
      、忽魯莫斯等地作為海洋發(fā)展的重點區(qū)域,有利于擴大海外交通和貿(mào)易范圍.
        鄭和下西洋在海洋事業(yè)上還有許多貢獻.鄭和的功績是輝煌的,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他從30多歲開始,前后28年獻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時,已經(jīng)60歲了,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業(yè),他毅然率領(lǐng)船隊出使,這次他再沒有回來,病逝在印度的古里,時年62歲,永遠的長眠在他開辟的和平的道路上.
        在群星璀璨的中華英杰中,鄭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勝于西方人的航海技術(shù)受到國際社會的關(guān)注;我覺得人們關(guān)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層面,恐怕是鄭和所代表的一種文化精神:一種中國人不畏艱險,征服自然的價值趨向,一種打開國門走向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決心.
        鄭和這種敬業(yè)獻身報效國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著中華民族開放進取、和平友好
      、交流合作
      、經(jīng)略海洋和敢為天下先的優(yōu)秀品德,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后人繼承和弘揚,推進人類的文明。

      2個簡短的探險故事

      探險家的故事

      (一)魏格納的故事

      魏格納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國柏林

      ,從小就喜歡幻想和冒險
      ,童年時就喜愛讀探險家的故事,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成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

      為了給將來探險做準備

      他攻讀氣象學(xué)。

      1905年

      ,25歲的魏格納獲得了氣象學(xué)博士學(xué)位

      1906年,他終于實現(xiàn)了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

      ,加人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
      ,來到了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diào)查

      為了找到更多的證據(jù)

      ,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lǐng)一支探險隊
      ,迎著北極的暴風(fēng)雪
      ,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
      ,大多數(shù)人失去了勇氣
      ,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xù)前進,終于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

      11月1 日

      ,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后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

      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

      ,他失去了蹤跡

      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fā)現(xiàn)他的尸體

      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

      (二)馬可·波羅的故事

      馬可·波羅出身于旅行世家

      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

      他倆于13世紀60年代因經(jīng)商到了中國。

      1271年

      ,兩人再度出訪
      ,并帶年輕的馬可一起前往。

      他們到了中國

      ,進宮覲見蒙古族統(tǒng)治者----元世祖忽必烈

      他們在中國逗留了24年,經(jīng)商發(fā)了大財

      馬可·波羅贏得了忽必烈的信任

      ,多次受派遣遠行中國各地,并到過印度
      、緬甸
      、錫蘭(今斯里蘭卡)以及東南亞等地。

      附:馬可·波羅的故事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一集):魔幣被竊

      故事發(fā)生在七百多年前

      ,意大利航海家馬可·波羅即將卸任回國
      ,中國古城香都國王忽必烈汗召見宰相福林,命他去寶庫取一枚魔力金幣
      ,準備贈予馬可
      ,不料早有叛意的福林竊走了那枚金幣,逃之夭夭

      忽必烈汗遂將胸前的另一枚金幣一掰為二

      ,將半枚交給馬可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二集):家族秘密

      若干年后的一個夜晚,爺爺發(fā)現(xiàn)東方出現(xiàn)了一顆耀眼的新星

      ,便決意將家族的秘密告訴年輕的馬可
      ,交給他珍藏的半枚金幣,囑咐他準備遠航去中國香都
      ,探索那半枚魔力金幣的奧秘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三集):叛臣逼婚

      福林篡奪了香都的王位,狂喜不已

      他濫施 ***

      ,逼迫荷花公主與他成婚,這樣他才能成為合法的君王

      然而公主堅貞不屈

      她仰望星空,盼望救星的到來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四集):海上風(fēng)暴

      福林惱羞成怒將荷花公主關(guān)進了塔樓

      又借助火神的威力在海上掀起了狂風(fēng)巨浪

      ,把馬可的帆船沉入海底。

      海鷗瑞杰憤怒呵斥:“你以大欺小算什么本事

      !”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五集):身陷海盜

      爺爺?shù)膰诟绬拘蚜笋R可

      ,他頑強地與海浪搏斗,被一艘大船救起

      不料這是一艘被海盜侵占的戰(zhàn)艦

      ,馬可在船上淪為苦力,而海盜船長垂涎的卻是馬可脖子上掛著的半枚金幣

      (三)麥哲倫的故事

      死亡剝奪了麥哲倫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環(huán)球航行探險家的榮譽

      1519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lǐng)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一西行路線

      ,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風(fēng)平浪靜,但后來情形開始惡化

      船隊中有一艘船遇風(fēng)暴失事

      接著幾名船長密謀反對他。

      有一艘船調(diào)頭返航

      麥哲倫將謀 反者中的一名處死

      ,將兩名棄留在荒涼的海灘上后,又揚帆啟航

      當(dāng)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時

      ,當(dāng)?shù)鼐用裣蛩麄儼l(fā)起了攻擊。

      在一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zhàn)中

      ,麥哲倫陣亡

      (四)哥倫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熱那亞港,14歲時就到海上生活

      他通過對地圖和書本的學(xué)習(xí)和研究后確信

      ,向西橫越大西洋航行能到達亞洲。

      (五)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于西北航道

      ;第一個到達南極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

      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扎寨

      ,度過了兩個冬季,并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一個冬季

      他們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的“弗拉姆號”船離開挪威

      ,前往南極

      1911年10月20 日

      ,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前,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fā)
      ,于1911年12月14抵達南極

      作者: eali 2007-1-13 23:16 回復(fù)此發(fā)言

      --------------------------------------------------------------------------------

      2 探險家的故事

      羅阿爾德·阿蒙森是最早飛越北極的兩位探險家之一。

      1926年

      ,他和意大利探險家烏姆伯托·諾畢爾乘飛艇繞行北極兩圈

      在兩年后另一次北極上空的飛行中,諾畢爾的飛艇與另一飛行物相撞失事

      ,阿蒙森則在尋找諾畢爾的過程中失蹤

      (六)張騫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

      他的使 命是幫助該地區(qū)人民起來抵抗侵略者

      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后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

      他的旅行路線經(jīng)過阿富汗

      當(dāng)時尚無人到過中國以西這么遠的地方。

      因此

      ,張騫給皇帝帶回了中國第一次聽到的關(guān)于印度
      、中東以及歐洲諸國的消息。

      張騫是第一位橫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國人

      ,后來是中國商人帶著絲綢和玉石
      ,沿張騫所經(jīng)過的路線,翻山越嶺來到中國西北并穿過了戈壁沙漠

      這條路線后來被稱為“絲綢之路”

      (七)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發(fā)源地印度取經(jīng)的和尚。

      他從中國出發(fā)

      ,旅途歷時16年
      ,行程達6·4萬千米,途經(jīng)阿富汗
      、克什米爾和印度北方等地

      他的旅行是秘密進行的,因為當(dāng)時的皇帝尚不允許中國人跨出國門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險

      危險來自惡劣的天氣和高山。

      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時

      ,差點被箭射死

      后來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國被投入獄中。

      為了逃命

      ,他幾乎凍死

      (八)古奇人--徐霞客

      徐宏祖(1586-1641)

      ,字振之,號霞客
      ,江蘇江陰人
      ,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學(xué)家、旅行家

      徐霞客一生鐘情于神州山水

      在“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舊封建時代,他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

      ,從二十二歲開始
      ,周游全國.

      (九)歷史選擇了我 我選擇了苦難――劉雨田

      劉雨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職業(yè)探險家

      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長葛縣

      ,原是新疆烏魯木齊鐵路局機關(guān)的一名干部。

      面對外國人的挑戰(zhàn)

      ,1984年5月
      ,他毅然舍棄一切,開始徒步萬里長城

      經(jīng)過一年多的艱苦跋涉完成壯舉,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萬里長城的人

      之后

      ,他又徒步絲綢之路、黃土高原
      、新疆羅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侖雪山
      ,考察神農(nóng)架野人、喜馬拉雅雪人
      、絨布冰川,沿喜馬拉雅和雅魯藏布江旅行
      ,試登珠穆朗瑪,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
      、古爾班通古特等中國五大沙漠

      至今他已經(jīng)完成四十三個考察旅行探險項目。

      足跡遍及祖國大陸的山山水水

      ,港臺及世界數(shù)百家報刊
      、雜志、電視臺報道了他探險事跡
      ,人稱他為“二十世紀世界罕見的旅行家
      、探險家” 。

      風(fēng)風(fēng)雨雨

      !近十年來
      ,他只身闖大漠
      ,走戈壁, 攀山
      ,涉大河
      ,用自己的血水、淚水和汗水為祖國填補了一個以一個的探險空白

      生生死死

      !他用自己的雙手拍攝了一萬多張黑 白彩色照片,寫下了二百多萬字的探險日記
      ,內(nèi)容涉及政治
      、歷史、地理
      、文學(xué)
      、哲學(xué)、藝 術(shù)
      、氣功和考古等各種領(lǐng)域
      ,他的幾部作品已 陸續(xù)發(fā)表,曾多次獲得全國大獎
      ,有的還作為 愛國教材選進初中課本
      ,待出的書目是《長城漫記》《絲路紀行》《神秘的羅布泊》《穿越死亡之海》《世界第三極探險記》《探險生涯》等

      探險家的故事

      哲倫(Magellan

      ,F(xiàn)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
      ,先后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險

      從西班牙出發(fā),繞過南美洲

      ,發(fā)現(xiàn)麥哲倫海峽
      ,然后橫渡太平洋。

      雖在菲律賓被殺

      ,他的船只繼續(xù)西航回到西班牙
      ,完成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

      被認為是第個環(huán)球航行的人

      麥哲倫出身于貴族家庭

      ,1505年參加葡萄牙海軍去印度作戰(zhàn)。

      雖然葡萄牙在非洲東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戰(zhàn)勝利

      ,從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 *** 勢力
      ,也從 *** 人手中奪取了海上貿(mào)易控制點,但沒能控制馬六甲,其成就還欠完美

      為此

      ,1511年參加攻占馬六甲之役。

      東方的財富經(jīng)過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

      ,葡萄牙因控制了馬六甲海峽
      ,掌握了通往馬來西亞海域與港口的鑰匙。

      但還需要向香料群島

      、產(chǎn)生財富的摩鹿加群島探險

      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偵察航行,到達班達島后

      ,帶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
      ,次年隨軍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薩莫爾,因受傷成終身跛腳

      1514年回國后兩次上奏國王要求晉級和增加年金

      ,均被拒絕。

      1517年麥哲倫偕同宇宙學(xué)者法菜羅去西班牙

      ,放棄葡萄牙國籍
      ,轉(zhuǎn)為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服務(wù)。

      1518年出任遠征船隊隊長

      ,前往為西班牙開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線

      麥哲倫自信能發(fā)現(xiàn)一條從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峽。

      1519年9月20日船隊啟航

      ,270名水手來自9個國家

      9月26日到達特內(nèi)里費島,10月3日繼續(xù)向巴西遠航

      ;曾在幾內(nèi)亞岸外停泊。

      11月29日航行到圣奧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處(1里格約為5千米)

      繞過卡布弗里烏之后

      ,12月13日,船隊到達里約熱內(nèi)盧灣

      次年3月到達圣朱利安港

      在鎮(zhèn)壓了西班牙船長們發(fā)起的叛亂后,1520年8月24日離開圣利安港

      ,船隊繼續(xù)南下
      ,10月21日繞過維爾京角時,在南緯52度50分處進入他們要找的海峽(后以麥哲倫的名字命名)

      到達淘峽西端

      ,船隊只剩下3條船。

      10月28日進入“南面的海”

      回海域風(fēng)平浪靜

      ,被稱為“太平洋”。

      船員們?nèi)淌苤囸I的折磨

      ,借助于秘魯洋流的推動
      ,在麥哲倫無情的決定下,進行橫渡太平洋的偉大航行

      12月18日船隊從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

      ,1521年1月24日才看見陸地,可能是土阿莫圖群島的普卡普卡

      2月13日在西經(jīng)158度處穿過赤道

      ,3月6日在馬里亞納群島中的關(guān)島首次登陸,獲得99天以來第一次弄到的新鮮食品

      3月9日起航

      ,向西南方向進發(fā)。

      后在今菲律賓群島的馬薩瓦登陸

      ,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個同盟者

      在宿務(wù)島,使地方統(tǒng)治者及其官員們皈依天主教

      不到兩個月之后

      ,4月27日麥哲倫在麥克坦島上與當(dāng)?shù)厝俗鲬?zhàn)時被殺。

      麥哲倫死后

      ,只有兩條船到達摩鹿加
      ,而只有“維多利亞”號于1522年9月由埃爾卡諾指揮回到西班牙。

      生還者還有另外17名歐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

      埃爾卡諾從太平洋繞好望角回到大西洋

      ,證明地球是圓的。

      麥哲倫的突出貢獻不在于環(huán)球航行本身

      ,而在其大膽的信念和對這一事業(yè)的出色指揮

      他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

      他以3個多月的航行

      ,改變了當(dāng)時流行的觀念:從新大陸乘船向西只消幾天便可到達東印度

      麥哲倫船隊的環(huán)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

      ,不管是從西往東
      ,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
      ,都可以環(huán)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

      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5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力能扛鼎卻目光短淺" rel="prev"> 西楚霸王
      ,力能扛鼎卻目光短淺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