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
桓溫北伐
,結果分別怎么樣.png" />
陶侃平定了蘇峻的叛亂以后,東晉王朝暫時獲得了安定的局面
1、第一次北伐
陶侃平定了蘇峻的叛亂以后
后趙國主石虎(石勒侄子)死了以后
永和五年(349年)
同時,北方氐人苻健于永和六年(350年)入關,并于次年建立前秦
,至永和八年(352年)稱帝。前秦建國后多次與東晉作戰(zhàn)。及至永和九年(353年)殷浩發(fā)動北伐,目標是前秦控制的洛陽,正是試圖利誘前秦將領梁安及雷弱兒叛秦,乘關中混亂,前秦駐洛陽的軍力入援之機進取洛陽。然而,殷浩是個只有虛名
永和十年(354年)二月己丑日
前秦皇帝苻健面對桓溫大軍北伐
,派遣太子苻萇、丞相苻雄等人率兵五萬駐屯峣柳以作抵抗。四月己亥日,桓溫在藍田縣與苻萇等軍大戰(zhàn),雖然苻生單騎突陳殺傷不少晉兵,但晉兵在桓溫的統(tǒng)率下仍大敗秦兵;同時桓沖又在白鹿原擊敗苻雄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當時前秦首都長安危急,三輔各郡縣都來向桓溫歸降
,桓溫安撫并讓居民恢復原來生活。當時居民又爭相以牛酒勞軍,又夾道觀看前來的軍隊,老人更流著淚說:“不圖今日復睹官軍。”面對這個形勢,順陽太守薛珍勸桓溫直逼長安,但桓溫不聽從,駐屯灞上后就沒有進渡灞水,一直與前秦軍相持,并打算收割當?shù)氐柠溩幼鬈娂Z以繼續(xù)對峙。但苻雄先率七千騎進襲司馬勛
,并在子午谷擊敗他另一方面,進攻陳倉的司馬勛和王擢雖攻破陳倉
,但亦被苻雄、苻法、苻堅父子三人所敗,司馬勛退回漢中而王擢回略陽。北伐至此結束。2
、第二次北伐永和七年(351年)
,后趙滅亡,后趙將領姚弋仲降晉,其子姚襄亦隨父歸降,皆獲東晉遙封官職及爵位。次年姚弋仲死,姚襄依從父親遺命南奔東晉,駐屯譙城。永和八年(352年),姚襄在謝尚兵敗后退屯歷陽永和十年(354年)
原本降晉的周成又于永和十年叛晉,進據(jù)洛陽
另一方面,完成第一次北伐而回荊州的桓溫多次上表請求遷都洛陽
,修復在洛陽的皇家園陵,當時朝廷畏懼桓溫權勢無人敢阻攔,唯有孫綽上書終于攔下此事。隨后又升桓溫為征討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諸軍事,專委討伐姚襄之任。而因此就促成桓溫發(fā)動第二次北伐。桓溫于永和十二年(356年)在江陵起兵
八月己亥日,桓溫到達洛陽城南的伊水
隨后
3
桓溫在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復洛陽后聲望提高
另一方面
面對前燕不斷的軍事行動,桓溫亦希望以北伐提高自己聲望
太和四年(369年),桓溫上請北伐
桓溫北伐至兗州
然而
桓溫隨后派桓玄攻取湖陸
,更俘獲慕容忠。前燕所派慕容厲率步騎二萬進攻,鄧遐于黃墟大敗敵軍。之后鄧遐、朱序又在林渚擊敗燕將傅顏,前燕高平太守徐翻更投降東晉。前燕于是再派慕容臧率諸軍抵抗桓溫,但都失敗。至此前燕黃河以南,虎牢關以東領土全部為東晉所有。前燕見此,唯有派人向前秦求救。七月
,前燕漢人孫元率宗族黨眾起兵響應桓溫,桓溫于是移屯枋頭。當時前燕皇帝慕容暐和太傅慕容評對戰(zhàn)事發(fā)展都十分恐懼,打算北逃回遼東。但當時慕容垂自己請求進擊桓溫,慕容暐于是讓慕容垂代替慕容臧率眾抵抗桓溫。同時,慕容暐又以虎牢以西的土地賂誘前秦派兵救援前燕,在王猛的支持下,苻堅于是在八月派茍池及鄧羌率步騎二萬救援前燕。當時前燕司徒長史申胤就認為桓溫“驕而恃眾
,怯于應變九月
,前燕開始反擊,慕容德率一萬兵與劉當駐屯石門,李邽以五千豫州兵斷絕桓溫糧道。慕容宙則以一千兵設計擊敗晉軍,殺傷大量晉兵?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當時前燕諸軍亦有追晉軍
,但慕容垂認為桓溫新退必然提高警覺,并以猛將鄧遐率精銳殿后,不如待晉軍見燕軍未至,專心從速南退時才大舉追擊桓溫北伐,為其帶來極大聲望
,尤其第二次北伐收復洛陽后,桓溫曾在隆和元年(362年)請遷都洛陽然而
,桓溫北伐其實得不到舉國同心支持,故申胤才有言:“晉室衰弱,溫專制其國,晉之朝臣未必皆與之同心桓溫雖在第二次北伐奪回洛陽,但進兵時占據(jù)的司
桓溫在第三次北伐后恥于大敗
桓溫北伐過后,東晉的北伐行動亦暫告一段落
人物生平
譙國龍亢桓氏淪為刑家
桓溫為人豪爽,姿貌偉岸
永和元年(345年)
,庾翼病逝,臨終前請求讓兒子庾爰之接掌荊州,但輔政的侍中何充卻推薦桓溫。丹楊尹劉認為桓溫確有奇才,但亦有野心,不能讓其掌握荊州形勝之地。他建議會稽王司馬昱自領荊州,但司馬昱卻不肯采納。同年八月,桓溫升任安西將軍、荊州刺史,持節(jié)都督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
桓溫出鎮(zhèn)荊州后
永和二年(346年)十一月
昝堅趕到犍為
,未遇晉軍,便從沙頭津(今四川新津南)渡江還軍,卻得知晉軍已攻至成都城外十里陌,因此不戰(zhàn)自潰。李勢只得集結所有兵力,在成都城外的笮橋與晉軍決戰(zhàn)。當時戰(zhàn)況慘烈桓溫平蜀后
,在當?shù)嘏e任賢能,援引賢才為己用,將成漢舊臣王誓、王瑜、鄧定、常璩等人辟為參軍,成功安撫蜀地。但王誓、鄧定不久便舉兵叛亂,最終都被晉軍討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逼廢殷浩
平蜀之戰(zhàn)使得桓溫聲名大振
永和五年(349)
,后趙皇帝石虎病死,北方形勢大亂?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此后兩年間
永和十年(354年)二月
同年四月,桓溫轉戰(zhàn)至灞上(今陜西西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