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圖氏是什么人雍正乾隆搶著冊封她
你真的了解赫圖氏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
。
康熙爺?shù)囊簧?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完全可以用“輝煌”二字來概括了
,他不僅有強健的體魄
,過人的智慧
,優(yōu)質的出身
,其龐大的后宮也為大清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但也不得不說,康熙爺雖然擁有豐功偉績
,創(chuàng)造了一個富強的時代
,但是他也有他的小個性,比如他對待他后宮的女人
,反而沒有這么大氣
。
就拿冊封后宮這件事來說吧,在封建時代
,流行母憑子貴
,皇帝的后宮如果有妃嬪生下皇子,基本都會平步青云
,得到皇帝的冊封
。要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宮斗讓妃子流產(chǎn)或者不孕的橋段
。
可是
,康熙爺是個例外,他對自己的后宮妃嬪極為吝嗇
,他冊封后宮的次數(shù)非常之少,對于妃嬪的品級也是嚴加控制
。
這就導致了康熙爺?shù)暮髮m
,有一大批妃嬪都無名無份,僅以“庶妃”為稱呼
。比如13歲就參加選秀入宮的秀女色赫圖氏
。
說起這位“庶妃”,可能大家很陌生
,不過這也正常
,畢竟她不被康熙爺重視,但是
,她也無法被歷史忽略
,因為康熙五十年(1711年),她生下了康熙帝的第22個皇子——允祜(恭勤貝勒)
,當時她只有14歲
,康熙帝已經(jīng)59歲了。
雖然年齡差巨大
,但這在滿清的后宮已經(jīng)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
,色赫圖氏能夠在入宮的第二年就為康熙爺生下皇子,可見
,她入宮之初還是很得寵愛的
。
可是奇怪的是
,康熙爺老來得子,似乎并沒有那么興奮
,他不僅沒有表現(xiàn)得有多開心
,而且也沒有對色赫圖氏進行任何冊封,這對想要“母憑子貴”的色赫圖氏打擊是很大的
。
畢竟
,為皇帝綿延子嗣,是有功勞的
,一般生下皇女的妃子都會得到冊封
,更何況是皇子呢。那么
,康熙爺為什么不冊封色赫圖氏?
其實也不難理解
,前面已經(jīng)提到了,色赫圖氏生下的是康熙第22個兒子
,換句話說
,康熙爺并不缺兒子,也就是說他不缺繼承人
,他反而很苦惱自己的皇子為了皇位明爭暗斗
,兄弟自相殘殺。
另外
,色赫圖氏出身一般
,她的父親是員外郎多爾濟,官位很低
,對于一向看重妃嬪身家背景的康熙帝來說
,色赫圖氏自然還不夠資格被冊封。
若是色赫圖氏在后宮繼續(xù)這么熬著
,等二十二皇子允祜長大成人
,出類拔萃了,說不定還有希望被冊封
,但是
,10年后,也就是康熙帝六十一年
,她的夫君康熙帝駕崩了
。這個時候,色赫圖氏才年僅24歲上下
,正值青春大好年華
,卻成了先帝的遺孀。
但是,想不到
,就在這個時候
,色赫圖氏的命運發(fā)生了轉機。因為色赫圖氏的兒子年幼
,沒有參加九子奪嫡
,所以,不在雍正要除掉的皇子名單之內(nèi)
。
雍正登基后
,為了留下一個“孝”的美名,趕緊對先帝的后妃進行了晉封
,色赫圖氏就在其內(nèi)
,她被晉為皇考貴人。
想不到
,色赫圖氏的身體還挺好
,熬死了雍正帝。緊接著乾隆帝登基
,乾隆又是一個出了名字的大孝子
,對于皇爺爺留下的后妃,自然是要百般孝順的
,他也在第一時間晉封色赫圖氏為皇祖謹嬪
。
就這樣,色赫圖氏歷經(jīng)三朝
,終于坐上一宮主位
,想來也是很不容易的。好在
,她有兒子
,也有雍正和乾隆的照顧
,余生在宮中也算是過得安穩(wěn)
,乾隆登基的第四年,43歲的謹嬪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
雍正的后妃表,清朝乾隆,雍正
,康熙的妃子表
清朝乾隆
,雍正,康熙的妃子表 康熙后妃
孝誠仁皇后為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后
,鈕祜祿氏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溫僖貴妃:鈕鉆祿氏 宜妃:郭絡羅氏 慧妃:博爾錦吉特氏,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郁錫之女
。幼年被選入宮
,尚未冊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滴蹙拍晡逶鲁蹙湃湛滴醯塾宥Y部,追封宮中待年的博爾錦吉特氏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承恩公噶布拉女 ,為孝誠仁皇后之妹
,也是康熙帝的妻妹。 良妃:衛(wèi)氏
,滿州正黃旗包衣人
、內(nèi)管領阿布鼐之女。 榮妃:馬佳氏 宣妃:博爾濟吉特氏
,科爾沁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
,世祖悼妃的侄女,即康熙帝的表姐妹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跷迨吣晔聝詾樾≡臧嗽鲁醢巳辙?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成妃:戴佳氏 順懿密妃:王氏 純裕勤妃:陳氏 惠妃:納喇氏 僖嬪:赫舍里氏 端嬪:董氏 穆嬪:陳氏 熙嬪:陳氏 道嬪:色赫圖氏 通嬪:納喇氏 襄嬪:高氏 靜嬪:石氏 貴人十位
。有馬貴人、尹貴人
、勒貴人
、新貴人、文貴人
、藍貴人
、伊貴人、布貴人
、常貴人
、袁貴人。 常在九位
。有尹常在
、色常在、路常在、壽常在
、常常在
、瑞常在、貴常在
、徐常在
、石常在。 答應九位
。有靈答應
、春答應、曉答應
、慶答應
、秀答應、治答應
、妙答應
、牛答應、雙答應
。 雍正后妃 孝敬恭和懿順昭惠莊肅安康佐天翊圣憲皇后烏拉納喇氏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圣憲皇后鈕祜祿氏 敦肅皇貴妃年氏 純懿皇貴妃耿氏 齊妃李氏 謙妃劉氏 贈寧妃武氏
,知州武柱國女。雍正十二年甲寅五月二十四日卒
,追封為寧妃
。 懋嬪宋氏 貴人李氏 郭貴人 安貴人 海貴人 張貴人 老貴人 那常在 李常在 馬常在 春常在 高常在 常常在 顧常在 吉常在(原稱吉官) 英答應(原稱蘭英) 德答應 汪答應 蘇格格 張格格 伊格格 張格格 云惠 乾隆后妃 孝賢皇后 富察氏 孝儀皇后 魏佳氏 廢后烏喇那拉氏 慧賢皇貴妃 高氏 哲憫皇貴妃 富察氏 淑嘉皇貴妃 金氏 純惠皇貴妃 蘇(佳)氏 慶恭皇貴妃 陸氏 忻貴妃 戴佳氏 愉貴妃 珂里葉特氏 循貴妃 伊而根覺羅氏 穎貴妃 巴林氏 婉貴妃 陳氏 舒妃 葉赫那拉氏 豫妃 博爾錦吉特氏 敦妃 汪氏 芳妃 陳氏 晉妃 富察氏 容妃 和卓氏 儀嬪 黃氏 怡嬪 柏氏 恂嬪 霍碩特氏,亦作郭氏 誠嬪 鈕祜祿氏 慎嬪 拜爾葛斯氏 恭嬪 林氏] 白貴人 金貴人 慎貴人 新貴人 瑞貴人 索淖洛氏 福貴人 秀貴人 壽貴人 柏氏 順貴人 鈕祜祿氏 鄂貴人 西林覺羅氏 武貴人 陸貴人 張常在 張氏 寧常在 揆常在 揆氏 平常在 雍正后妃的資料
? 雍正一共有多少個妃子? 28個:
1
、皇后: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
。
2
、皇貴妃:敦肅皇貴妃年氏、純懿皇貴妃耿氏
。
3
、妃子:齊妃李氏、謙妃劉氏
、寧妃武氏
。
4
、嬪:懋嬪宋氏
。
5、貴人:郭貴人
、李貴人
、安貴人、海貴人、張貴人
、老貴人(存在爭議
,一說康熙帝嬪妃)。
6
、常在:那常在
、李常在、春常在
、高常在
、常常在、顧常在
、吉常在
。
7、答應
、格格
、官女子:蘇答應、英答應
、汪答應
、德答應、伊格格
、張格格
、云惠。
擴展資料:
雍正嬪妃資料:
1
、孝敬憲皇后
孝敬憲皇后(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
,生于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烏拉那拉氏
,雍正帝原配皇后
,滿洲正黃旗人,內(nèi)大臣步軍統(tǒng)領云騎尉費揚古之女
。清代唯一一位烏拉那拉氏皇后
。
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帝賜封給當時的皇四子胤禛為嫡福晉?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跞辏?697年)生嫡長子弘暉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弘暉不幸過世
,過世那年只有八歲
。
雍正元年(1722年)冊為皇后。雍正九年(1731年)戊戌九月二十九日崩逝
。乾隆二年
,與雍正帝合葬于清泰陵
。謚號:孝敬恭和懿順昭惠莊肅安康佐天翊圣憲皇后。
2
、孝圣憲皇后
孝圣憲皇后(1692年11月5日—1777年3月2日)
,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
。
十三歲時入侍雍親王府邸
,號格格,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跷迨晟霘v,即乾隆皇帝
。雍正元年封為熹妃
,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
雍正十三年其子弘歷(乾隆皇帝)即位
,尊為皇太后
,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后。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
,葬泰東陵
。謚: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圣憲皇后。
孝圣憲皇后一生享盡了榮華富貴
,她壽數(shù)之高
,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國歷代皇太后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
3
、敦肅皇貴妃
敦肅皇貴妃(?~1725年12月27日)年氏
,雍正帝妃嬪之一
,其名于史無記載。湖廣巡撫
、后加太傅
、一等公年遐齡之女。
妃兄
,廣東巡撫
,工部右侍郎,內(nèi)務府總管年希堯(長兄)
,原授一等公
、撫遠大將軍、川陜總督年羹堯(次兄)
。
清朝首位 *** 貴妃
, *** 皇貴妃,雍正朝首位貴妃
,首位皇貴妃
。雍正帝在藩邸時年氏為側妃,康熙五十四年
,生皇四女
。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
。
六十年
,生皇子贈懷親王福惠
。雍正元年五月
,生皇子福沛。雍正元年十二月
,冊封貴妃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
,晉封為皇貴妃
。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謚號為敦肅皇貴妃
。
4
、純懿皇貴妃
純懿皇貴妃(1689年11月~1784年12月17日),耿氏
,管領耿德金之女
,清世宗之后宮,生皇五子和親王弘晝
。
生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一月
,康熙年間事世宗為格格,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
,封為裕嬪
,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進裕妃
。
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
,高宗尊為皇考裕貴妃,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月
,高宗又尊為皇考?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寿F太妃,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二月十七日
,薨
,謚曰純懿皇貴妃
。
5、齊妃
齊妃李氏(1676-1739)雍正帝妃子
,知府李文燁女
。雍正帝為雍親王時為側福晉,早期很受雍正寵愛
。雍正初
,封妃,地位僅次于皇后烏拉那拉氏及貴妃年氏
,地位高于乾隆帝生母熹妃鈕祜祿氏
,為后宮第三位妃主。
但后來兒子弘時得罪雍正而被削宗籍
,李氏身為其母
,也失盡恩寵。李氏比年氏資歷早
,又同為側福晉
,然而,年氏封到皇貴妃
,而李氏卻被兒子連累僅僅封到齊妃而已
。
齊妃于乾隆四年四月逝世。齊妃死后
,乾隆親自到五龍亭殯所齊太妃金棺前奠酒行禮
。乾隆五年二月份入葬泰陵妃園寢。其券座位于純懿皇貴妃東側
,前排東數(shù)第二位
,其地位僅次于純懿皇貴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胤禛
雍正后宮整理 列表:
1
、皇后: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
、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
2
、皇貴妃:敦肅皇貴妃年氏
、純懿皇貴妃耿氏。
3
、妃子:齊妃李氏
、謙妃劉氏、寧妃武氏
。
4
、嬪:懋嬪宋氏。
5
、貴人:郭貴人
、李貴人
、安貴人、海貴人
、張貴人
、老貴人(存在爭議,一說康熙帝嬪妃)
。
6
、常在:那常在
、李常在
、春常在、高常在
、常常在
、顧常在、吉常在
。
7
、答應、格格
、官女子:蘇答應
、英答應、汪答應
、德答應
、伊格格、張格格
、云惠
。
擴展資料:
后妃資料:
1、孝敬憲皇后
孝敬憲皇后(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
,生于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
,烏拉那拉氏,雍正帝原配皇后
,滿洲正黃旗人
,內(nèi)大臣步軍統(tǒng)領云騎尉費揚古之女。清代第二位烏拉那拉氏皇后
,共三位
。唯一一位沒有被廢黜的烏拉那拉氏皇后
2、孝圣憲皇后
孝圣憲皇后(1692年11月5日—1777年3月2日)
,滿洲鑲黃旗人
,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
十三歲時入侍雍親王府邸
,號格格
,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
。康熙五十年生弘歷
,即乾隆皇帝
。雍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
。
雍正十三年其子弘歷(乾隆皇帝)即位
,尊為皇太后,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后
。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
,葬泰東陵。
3
、敦肅皇貴妃
敦肅皇貴妃(
?~1725年12月27日)年氏,雍正帝妃嬪之一
,其名于史無記載
。湖廣巡撫、后加太傅
、一等公年遐齡之女
。妃兄,廣東巡撫
,工部右侍郎
,內(nèi)務府總管年希堯(長兄),原授一等公
、撫遠大將軍
、川陜總督年羹堯(次兄)。
4
、純懿皇貴妃
純懿皇貴妃(1689年11月~1784年12月17日)
,耿氏,管領耿德金之女
,清世宗之后宮
,生皇五子和親王弘晝。
5
、齊妃
齊妃李氏(1676-1739)雍正帝妃子
,知府李文燁女。雍正帝為雍親王時為側福晉
,早期很受雍正寵愛
。
雍正初,封妃,地位僅次于皇后烏拉那拉氏及貴妃年氏
,地位高于乾隆帝生母熹妃鈕祜祿氏
,為后宮第三位妃主。
康熙和雍正各有幾個兒子?分別叫什么名字?
康熙
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 ------ 康熙09年05月 榮妃馬佳氏
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 ------ 康熙11年02月 孝誠仁皇后
承慶 康熙09年02月01日 ------ 康熙10年04日 惠妃納喇氏
賽音察渾 康熙10年12月25日 ------ 康熙13年正月 榮妃馬佳氏
01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 雍正12年 惠妃納喇氏
長華 康熙13年04月06日 ------ 出生日即殤 榮妃馬佳氏
02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 理密親王 雍正02年12月 孝誠仁皇后
長生 康熙14年06月21日 ------ 康熙16年03月 榮妃馬佳氏
萬黼 康熙14年10月08日 ------ 康熙18年正月 貴人納喇氏
03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誠隱郡王 雍正10年 榮妃馬佳氏
04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禶 康熙18年02月20日 ------ 康熙19年02月 貴人納喇氏
05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恒溫親王 雍正10年05月 宜妃郭絡羅氏
06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 ------ 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后
07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親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
08 胤(示異) 康熙20年02月10日 (復)廉親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衛(wèi)氏
09 胤(示唐) 康熙22年08月27日 (復)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絡羅氏
10 胤(示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復)敦郡王 乾隆06年09月 溫禧貴妃鈕祜祿氏
胤(示禹) 康熙22年11月23日 ------ 康熙23年06月 貴人郭絡羅氏
11 胤(示茲) 康熙24年05月07日 ------ 康熙35年07月 宜妃郭絡羅氏
12 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親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嬪萬流哈氏
13 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賢親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14 胤(示題)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禨 康熙30年正月26日 ------ 康熙30年03月 平妃赫舍里氏
15 胤(示禺)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順懿密妃王氏
16 胤祿 康熙34年06月18日 莊恪親王 乾隆32年02月 順懿密妃王氏
17 胤禮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親王 乾隆03年02月 純裕勤妃陳氏
18 胤祄 康熙40年08月08日 ------ 康熙47年09月 順懿密妃王氏
19 胤(示畟) 康熙41年09月05日 ------ 康熙43年02月 襄嬪高氏
20 胤祎 康熙45年07月25日 簡靖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嬪高氏
21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嬪陳氏
22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貝勒 乾隆08年12月 謹嬪色赫圖氏
胤禐 康熙52年02月 ------ 出生日即殤 貴人陳氏
23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鎮(zhèn)國公 乾隆50年07月 靜嬪石氏
24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 (言咸)烙親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嬪陳氏
共35子
,其中11位未排序者皆未序齒,早殤
。
大阿哥胤褆
,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
,幽于府第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醯叟韶惱昭訅鄣容喎O(jiān)守
,并嚴諭:疏忽者,當族誅
。胤褆已成為一只不再見天日的死老虎
。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貝子禮殯葬
。
二阿哥即廢太子胤礽
,被禁錮在咸安宮。雍正仍不放心
,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
,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胤礽移居幽禁
。雍正二年(1724年)
,胤礽死去。
三阿哥胤祉
,本不太熱心皇儲
,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
。雍正即位后
,以“胤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胤祉守護景陵”
,發(fā)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
。胤祉心里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fā)些牢騷。雍正知道后
,干脆將胤祉奪爵
,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
,胤祉死
。
五弟胤祺,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時
,曾領正黃旗大營
,后被封為恒親王。胤祺沒有結黨
,也沒有爭儲
。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
。雍正十年(1732年)
,胤祺死。
七弟胤佑
,雍正八年(1630年)死
。
八弟胤禩,是雍正兄弟中最為優(yōu)秀
、最有才能的一位
。但是,“皇太子之廢也
,胤禩謀繼立
,世宗深憾之”。雍正繼位后
,視胤禩及其黨羽為眼中釘
、肉中刺。胤禩心里也明白
,常怏怏不快
。雍正繼位,耍了個兩面派手法:先封胤禩為親王——其福晉對來祝賀者說:“何賀為
?慮不免首領耳
!”這話傳到雍正那里,命將福晉趕回娘家
。不久
,借故命胤禩在太廟前跪一晝夜。后命削胤禩王爵
,高墻圈禁
,改其名為“阿其那”
。“阿其那”一詞
,學者解釋有所不同
,過去多認為是“豬”的意思,近來有學者解釋為“不要臉”
。胤禩又被幽禁
,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
九弟胤禟
,因同胤禩結黨,也為雍正所不容
。胤禟心里明白
,私下表示:“我行將出家離世!”雍正哪能容許胤禟出家
!他借故命將胤禟革去黃帶子
、削宗籍,逮捕囚禁
。改胤禟名為“塞思黑”
。“塞思黑”一詞
,過去多認為是“狗”的意思
,近來有學者亦解釋為“不要臉”
。不久給胤禟定28條罪狀
,送往保定,加以械鎖
,命直隸總督李紱幽禁之
。胤禟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
,傳說是被毒死的
。
十弟胤誐,因黨附胤禩
,為雍正所恨
。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京病故
,送靈龕(kān)還喀爾喀(今蒙古共和國)
,命胤赍(jī)印冊賜奠。胤稱有病不能前行
,命居住在張家口
。同年借故將其奪爵,逮回京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開釋
,后死
。
十二弟胤祹,康熙末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tǒng)
,很受重用
,也很有權,但沒有結黨謀位
。雍正剛即位
,封胤祹為履郡王。不久
,借故將其降為“在固山貝子上行走”
,就是從郡王降為比貝勒還低的貝子,且不給實爵
,僅享受貝子待遇
。不久,又將其降為鎮(zhèn)國公
。乾隆即位后被晉封為履親王
。這位胤祹較之其他兄弟氣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享年78歲
。
十四弟胤禵,雖與雍正一母同胞
,但因他黨同胤禩
,又傳聞康熙臨終前命傳位“胤禎”而雍正黨篡改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
。雍正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