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孫承宗的故事,歡迎關注哦。當過兵的人大多都知道這樣一句順口溜——“瞎參謀、爛干事”,諷刺的是部隊中某些不務正業(yè),只知道媚上欺下的機關人員
雖然這句話有它的實際意義
實際上
隨著歷史的演進
實話實說
當然
,干這行的人多了,總會出現幾個例外的。明朝的頭號怪才徐渭徐文長,除了考試之外什么都玩得轉,不僅詩文書畫是古今絕品,還曾經輔佐閩浙總督胡宗憲,在平定“嘉靖倭亂”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一代傳奇“參謀”徐渭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一
萬歷二十二年秋天,茅元儀出生在河南南陽淅川縣
據記載
但蹊蹺的是,茅元儀雖然出身在官宦之家、又家學淵源
,但他卻沒有像歷史上的其他官宦子弟一樣走上仕途,反而在戰(zhàn)場上大展身手,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當翻看茅坤的簡歷時
,我們似乎發(fā)現了答案——茅坤雖然以文出名,但從他27歲中進士到44歲罷官還鄉(xiāng)這十余年官場生涯中,竟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以武官的身份出現的,先后擔任過廣西兵備僉事、大名府兵備副使等職務,而且,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茅坤也曾是胡宗憲幕僚中的一員,與徐渭是同事。所以
,這樣一幕是很有可能發(fā)生過的:當夕陽西下,茅坤和茅元儀祖孫倆結束了一天的功課后,祖父便會給孫子講述自己年輕時跟隨著胡總督、徐軍師,在東南邊境抵御倭寇、保家衛(wèi)國的那些金戈鐵馬,以及戚繼光、俞大猷等一代名將的八面威風。而年幼的茅元儀便是在此時,知道了什么是家國天下,什么是匹夫有責。在這樣的熏陶下
,茅元儀慢慢成長起來,雖然他的身體還是一貫地多病:“自七八歲,即歲一病,病必三四月始起”,但在這個病弱之軀中,所蘊含的卻是一顆極為強大的心靈萬歷三十五年,茅國縉在任上病故
一個未及弱冠的少年,竟能有這樣的豪氣與魄力
,恐怕是與他祖父茅坤的言傳身教密不可分的。二、從“落榜生”到“兵學家”
茅元儀慷慨解囊賑濟災民的事情
,很快就傳揚開去,一時間,茅元儀好好地過了一把“名人”癮。但是
,歷史證明,“名氣”在科舉考試中往往起到的是“負”作用,從柳永到唐寅,栽在“年少成名”上的人數不勝數,茅元儀自然也很難逃出這個怪圈。從萬歷三十九年到天啟元年的十年間
,茅元儀參加了4次科舉考試,全部名落孫山,失敗率百分之百,“點背”至極。應試之路蹭蹬
,茅元儀也是郁悶到不行。第四次落第后,他還一氣寫了名為《不第》的十首組詩,好好的發(fā)泄了一番有人可能會說:“這樣一個人才居然屢試不中,科舉考試真是不公平!”但在我看來
——別人都在苦讀經史子集
實際上
然而
據記載
,茅元儀僅在編纂時所參考的各類典籍就達到了兩千多部,包含軍事原著、歷史地理學、兵器學、醫(yī)藥學、占卜學、農業(yè)學等諸多門類,甚至連許多武術圖譜都有相關記載,為研究古代軍事保存了諸多珍貴的歷史資料。由此看來
,茅元儀屢試不中,雖然對他自己來說是命途多舛這部《武備志》甫一面世
雖然受到多方舉薦,但茅元儀卻都一一拒絕了
三
在茅元儀看來
幸運的是
在跟隨孫承宗的數年時間里,茅元儀不僅幫助孫承宗“修復大城九
崇禎二年
當時
在這場被稱為“己巳之役”的戰(zhàn)爭中
但在明末那種乾坤倒置
崇禎十一年
清軍入關后
在明末的亂世中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58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楚莊王是什么人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