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說起宋朝來
,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許多人的第一反應
,大約就是連年的割地賠款、靖康之恥、偏居一隅、風波亭、崖山之后無中國......看上去一無是處,活該被打倒在地,再踏上一萬只腳。然而
,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真的是老百姓的悲哀嗎?明代的藏書家郎瑛曾經(jīng)這樣說:現(xiàn)在我們國家統(tǒng)一
在軍事成就上
實際上
論能打,歷史上的各位皇帝恐怕很少有人是隋煬帝楊廣的對手
但百姓的生活又是什么樣呢?
《資治通鑒》記載,隋文帝開皇年間
,全國"戶八百七十萬",而到隋朝末年卻只余下二百余萬戶。人口銳減到這種程度,估計老百姓很難有幸福感。被后人所羨慕的宋朝百姓,他們所過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呢?
"吃貨"遍地的大宋朝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
,吃飽飯是老百姓的頭等大事。而在宋朝,這種需求更進一步,如何吃得花樣百出,成為了延續(xù)宋朝始終的流行風尚。歷史上,凡是社會風尚的形成
,基本都是從上而下、層層效仿而來。宋朝人愛吃,與朝堂中充斥著眾多"吃貨"自然是分不開的。根據(jù)《邵氏聞見后錄》
、《西臺集》等宋朝當時的資料記載,在宋朝的皇宮中平時就這么鋪張
,皇宮搞起宴會來更是浪費。宋仁宗算是北宋皇帝中比較收斂的一位,然而舉辦一次"內(nèi)宴"
,僅一份螃蟹就花去了兩萬八千文錢。等到宋徽宗即位后,在宴會花銷上更加登峰造極:政和二年(1112年),宋徽宗宴請蔡京等9位大臣,居然整出一頓"海鮮宴","出螺蛤蝦鱖白,南海瓊枝、東陵玉蕊與海物惟錯"。在沒有生鮮快遞的宋朝
,能夠擺出這樣的宴席,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肯定是天文數(shù)字了。皇帝帶頭,百官自然也不能落后
。宋真宗時期的名相呂蒙正熱愛雞舌頭,天天都得來上一頓雞舌湯他的侄子呂夷簡更牛
在上層社會的帶動下
到了南宋時期
,許多出名的飯店、小吃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例如李婆婆雜菜羹宋高宗就相當喜歡市井小吃
宋朝城里人真會玩
光有美食還算不得什么
我們都知道
然而
從周朝起
但在宋朝
現(xiàn)代人喝酒喝多了
吃喝玩樂之余
在城市里呆膩了,自然想要出去游山玩水
根據(jù)《夢梁錄》記載
既然出門旅游,交通工具自然就成為了必需品
。當時,許多達官貴人家都備有"私家車",其中最牛X的名為"細車",每輛車配15頭驢,由5、6個車夫同時駕駛,速度飛快,"其震蕩如逆風、上下波濤間",基本等于古代版的蘭博基尼。有吃有玩,沒事還能買買買
、旅旅游,宋朝百姓的生活受人羨慕也就不奇怪了。宋朝人的底氣從哪來?
雖然宋朝的城市生活看上去很美
,但有人肯定要問,這樣一個"消費"社會我們都知道,美國人之所以消費能力強
所謂"富民"
宋真宗年間
,宰相王旦曾經(jīng)上書:"兼并之民,徭役不及,坐取厚利,京城資產(chǎn),百萬者至多,十萬而上,比比皆是。"有如此多的富戶,自然有消費的本錢,而許多為他們服務的"打工仔","每日所得亦有百錢",養(yǎng)家糊口、維持溫飽不成問題。除此之外
,宋朝還非常重視社會福利。宋哲宗元符年間,朝廷頒布"居養(yǎng)法"
,對鰥寡孤獨以及生活貧乏的窮人,"知州在朝廷的帶動下,許多達官貴人也樂于開展慈善事業(yè)
,不僅向朝廷設(shè)立的"居養(yǎng)院"捐錢捐物,還資助家庭貧困的學子讀書,形成了樂善好施的社會風氣。可見,在宋朝當一名乞丐
,不見得比其他朝代的普通百姓活的差。有這樣的社會保障
,使得宋朝的社會空前穩(wěn)定。據(jù)記載,在兩宋三百一十九年的歷史中,雖然前后發(fā)生了四百余起農(nóng)民起義,但絕大多數(shù)是小打小鬧,從未出現(xiàn)像唐末黃巢、李自成由此看來,雖然宋朝"外戰(zhàn)外行"
最近
舉個“栗子”
,北宋慶歷五年時,政府的稅收已經(jīng)達到了近一億貫,一億貫是什么概念呢?當時普通人的家產(chǎn)大概100貫
,可見宋朝之富有。人嘛
,一有了錢就想要追求點精神上的快樂,于是勾欄瓦肆這種集合了青樓、茶館、劇場等等娛樂項目的場所,在兩宋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人們玩的看的也雜
,有看雜耍的,有看皮影的,有玩斗茶的,還有玩蟲子的,你想的到的想不到的,人家都愛玩。
大宋“仁宗皇帝”
宋朝人都愛玩啥
1、“國球蹴鞠”
蹴鞠這種運動起源于戰(zhàn)國
,一般來說,歷史這么悠久的項目,中國怎么的也得有點優(yōu)勢吧?然而事情總是那么的不盡人意
。蹴鞠在兩宋的地位很高
,不信的可以去問問高俅老哥,這位大哥就是靠蹴鞠發(fā)跡的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北宋東京城內(nèi)的民間蹴鞠俱樂部齊云社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宋太祖蹴鞠圖》
蹴鞠不僅僅有“男足”,還有“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