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幸存的太平軍高級將領(lǐng)
,韋俊晚年過得如何
眾妙之門
2023-06-26 11:21:28
唯一幸存的太平軍高級將領(lǐng),韋俊晚年過得如何
大家好
,我是小編,說起韋俊的話
,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
后世學者在編寫《天國志》時
,對韋俊有如下評語:
<div id=)
,韋俊晚年過得如何.png" />
“無威福之過
,罔荒淫之失
,天京之屠非其罪
,武昌之勝有其功……惜推誠屈己
,不獲已于楊氏;重足側(cè)目,能自安夫朝堂?皖江舟封
,何故失摯友之歡?蕪湖路斷
,豈忍易寇仇之幟!其避禍也可恕
,其倒戈也能原?黃旗指處
,干戈星散,叔侄倉惶
,傍人門戶,至尸埋異鄉(xiāng)
,父老為詈
,豈不悲哉!然其為洪守,則羅澤南嘔血而終;為清戰(zhàn)
,則陳玉成望壘興嘆
,其行也可以相鄙
,其能也胡可以相輕?噫
,真善守者也?”
韋俊(1827年—1884年),廣西桂平人
,北王韋昌輝十二弟
,太平天國名將,后受封為右軍主將
,兩次出鎮(zhèn)武昌
,擊斃湘軍創(chuàng)始人羅澤南,差點活捉清朝中興名臣胡林翼
,戰(zhàn)功赫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因“天京事變”之緣故,韋俊不容于太平天國
,不但洪秀全猜忌、打擊乃至想害其性命
,同僚陳玉成
、楊輔清又時常挑釁,甚至公然出兵打擊
,挑起內(nèi)部火并。無奈之下
,金田團營出身
,革命意志異常堅定的韋俊只好叛變清軍,向曾經(jīng)的死對頭胡林翼
、楊載福投降。因此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后
,他是唯一幸存的高級將領(lǐng)(右軍主將),可惜晚年無法回金田,只能選擇去蕪湖渡過余生,客死他鄉(xiāng)。至于為何他選擇蕪湖
,是因為孤獨無助的韋俊曾在此處得到李秀成、李世賢兄弟之關(guān)照
,讓他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
,這里有太多美好的回憶
。
1851年1月
,韋俊與哥哥韋昌輝率領(lǐng)本族2000人馬參加金田起義
,算是太平天國的大股東,地位相當顯赫
。參與太平軍后,韋俊便率本部兵馬拼殺疆場
,屢破強敵
,成為“韋家軍”絕對的中堅。1853年6月
,胡以晃、賴漢英統(tǒng)帥4萬大軍西征
,韋俊
、石祥禎、曾天養(yǎng)
、林啟榮為先鋒大將,一路攻破池州
、安慶
,兵鋒直抵南昌
。10月
,太平軍從南昌撤圍
,韋俊自率一軍拿下湖口
、九江,作為大軍繼續(xù)前進的戰(zhàn)略基地
。而后
,韋俊揮師西進,連克田家鎮(zhèn)
、半壁山、漢口
、漢陽
,并將武昌團團包圍。1854年5月
,韋俊派陳玉成率500童子軍縋城攻擊武昌
,拿下這座長江中游戰(zhàn)略重鎮(zhèn)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因東線戰(zhàn)事告急,楊秀清將韋俊從武昌調(diào)回
,而黃再興、石鳳魁這兩位草包膽小如鼠
,湘軍來攻時立刻放棄城池
,自個逃之夭夭。
1855年1月
,翼王石達開在湖口、九江擊敗湘軍主力
,韋俊則趁機從安徽反攻湖北
,第三次攻克武昌,而后便親自鎮(zhèn)守
。聞知武昌失守,湘軍統(tǒng)帥曾國藩立刻讓胡林翼
、羅澤南率本部兵馬馳援湖北
,與韋俊決戰(zhàn),光復城池
。當時
,韋俊本部兵馬一萬余
,攻擊武昌之湘軍
、綠營軍總計兩萬,雙方可謂勢均力敵
。胡林翼乃是大清中興名臣,羅澤南則是湘軍創(chuàng)視人
,有了這兩位牛人指揮戰(zhàn)斗
,清軍可謂是信心滿滿?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烧l知道
,胡林翼在漢陽戰(zhàn)斗時
,被韋俊大軍逼近長江岸邊
,身邊無一親兵,若不是鮑超及時來援
,胡林翼估計被活捉了
。至于羅澤南,當?shù)弥鴩谡翗滏?zhèn)慘敗后
,為了趕時間回江西支援老朋友
,直接率3000精銳猛攻武昌東門,且親自坐鎮(zhèn)指揮戰(zhàn)斗
,被韋俊一炮打死
。
羅澤南陣亡后,湘軍畏懼韋俊之勇猛
,于是決定挖掘長壕
,修筑堡壘,截斷城內(nèi)守軍糧食補給線
,困死韋俊大軍。這時
,翼王石達開再次掛帥西征
,4萬精銳屯駐在洪山,與守軍遙相呼應(yīng)
,太平軍士氣大振
,試圖在此處全殲湘軍
。就在韋俊摩拳擦掌
,躍躍欲試之時,“天京事變”爆發(fā)
,石達開率翼殿將士回京靖難
,武昌再次告急
。由于哥哥北王韋昌輝濫殺之緣故,韋俊此時處境相當艱難
,因為洪秀全已不信任他
,還拒絕派兵增援武昌。此時
,官文、胡林翼
、楊載福等便修書勸其投降
,讓他認清形勢,為朝廷效力才是出路
。但是
,韋俊拒絕投降,而且還頻頻出城攻擊湘軍
,官文為此上奏說:“此賊終無悔心
,甘心死拒”。韋俊的這份堅守
,其價值不言而喻。
韋俊雖然能打
,但洪秀全不再理會武昌
,他只好放棄城池,轉(zhuǎn)戰(zhàn)湖北
、安徽,繼續(xù)為天國效力
。此時
,洪秀全不但沒撫慰韋俊,還下令處罰他
,治他丟失武昌之罪,實在是搞笑
。不過
,李秀成極力反對,并向天王保證韋俊絕無反心
,洪秀全只能作罷
,韋俊暫時躲過一劫
。也許是李秀成讓其感受到了溫暖
,所以他才決定繼續(xù)留下來,繼續(xù)干革命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陳玉成
、楊輔清等卻看韋俊不順眼,尤其是楊輔清(楊秀清弟弟)屢屢挑釁韋俊
,甚至兵戎相見
。對此,洪秀全則極力偏袒楊輔清
,將挑起爭端之罪名扣在韋俊頭上
。這就有意思了,洪秀全明知道韋俊與楊輔清有矛盾
,還非要讓兩者防區(qū)相互靠近,不沖突才怪
。但是
,韋俊對此表示可以容忍,當楊輔清在寧國被敵軍攻擊時
,韋俊不計前嫌,出兵為之解圍
。
也許是欺負韋俊上癮了
,楊輔清鞏固寧國基地后,又來挑釁韋俊
,在和州一帶挑起沖突
。按照韋俊當時的實力
,本部兵馬4萬余(部分新招收)
,若是想收拾楊輔清,還不是輕而易舉
。但是
,為了避免沖突升級
,避免再次內(nèi)亂
,韋俊決定渡江去投靠李秀成。此時
,與楊輔清關(guān)系甚鐵的陳玉成封鎖長江
,并派兵攻擊韋俊大軍
,不讓其渡江
,挑起內(nèi)斗。清軍“江北大營”統(tǒng)帥勝保對此事有記載
,“彼此忿爭,于和州地界兩相殺戮
。”楊輔清屢屢無端挑釁,陳玉成則公然偏袒此種行為
,韋俊被逼上了絕路
。此時,除了投降清軍
,他已經(jīng)沒有別的出路。想單干沒石達開的實力
,部下不一定愿意追隨自己;想歸隱山林
,一介白丁,清廷隨便派個人都能將其逮捕;若是自殺
,兩邊都不會追認
,何苦呢。
韋俊來降
,胡林翼
、楊載福很高興,畢竟這是一員大將
,但曾國藩就未必了
,他怨恨韋俊殺了老朋友羅澤南,這道坎曾國藩過不了
。沒辦法
,為了消除疑慮,在安慶保衛(wèi)戰(zhàn)打響時
,韋俊自率一軍進攻樅陽
,截斷了安慶東路補給線,向陳玉成捅下冰冷的一刀
,也算是報了和州之恥辱
。沒了樅陽,安慶戰(zhàn)局更加危險
,胡林翼對此評論到:“安慶之要在樅陽,不得樅陽
,即頓兵城下一二年
,賊可倘佯自如,暇則來戰(zhàn)
,不暇則游行他處
,我不能誰何也?”對此
,不知陳玉成作何感想
。
不過,出來混總是要還得的,韋俊就深刻體會到
。1865年
,天下大局已定
,韋俊決定金田老家省親
,給哥哥韋昌輝修建祠堂。同時
,他表示要出錢為鄉(xiāng)親們修建橋梁
,鋪設(shè)道路
,卻被無情拒絕,還大罵他“反骨韋十二”
。
因不容于鄉(xiāng)里,韋俊在金田實在呆不下去了
,只好去安徽蕪湖安度晚年
。1884年,韋俊病逝
,享年57歲。對于韋俊之遭遇
,各位又是如何看待呢?
清朝為何沒有殺掉太平天國降將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韋俊是北王韋昌輝之弟
,他投降清朝完全是被逼的
,不同于哥哥韋昌輝野心勃勃目無天王,韋俊對天國忠心耿耿
,但在北王被殺后
,天國不能容韋俊
,他因而無奈投降清朝
,而清朝之所以沒有殺韋俊,其實是有幾個原因的
。
韋俊
,能打敢拼的太平天國名將
韋俊是太平天國重要將領(lǐng)
,他的哥哥是著名的“首義五王”之一的北王韋昌輝
。金田起義
,家境殷實的韋昌輝、韋俊兄弟跟隨洪秀全參加了起義
,韋俊雖然是地主豪紳家出生,卻是一身的打仗本事
,在太平天國從草創(chuàng)到定都天京及天國鼎盛時期
,韋俊都是身先士卒,能打敢拼
,在許多重要的戰(zhàn)役中都立下了顯赫的戰(zhàn)功。
金田起義之后
,韋俊參加了第一次攻克武漢之戰(zhàn)
,武漢攻下后,太平天國形勢一片大好
。天國定都天京后
,分別組織了西征和北伐
,而韋俊
,便在1855年隨太平軍西征軍復入武昌,武昌攻下后韋俊任武昌守將一年有余
。武昌是長江中下游重鎮(zhèn)
,為控遏江北江南之要地
,清廷為奪回武昌
,命湘軍悍將胡林冀、羅澤南率湘軍水陸并進發(fā)起強攻
。面對來勢洶洶的湘軍
,韋俊嚴加防守
,頻頻主動出擊
,先是在漢陽奓山大敗胡林冀部,后又在武昌東大門外將羅澤南擊斃
。清廷見強攻武昌起不了什么作用
,便采取長圍之計試圖通過斷絕武昌糧餉來困死韋俊所部。韋俊不辱使命
,死守武昌不棄
,兩軍所頻繁交戰(zhàn)而傷亡慘重,但韋俊卻始終力保武昌不失
。
太平天國建立后
,韋俊先后跟隨燕王秦日綱、翼王石達開西征
,參加了攻打武昌
、岳州、田家鎮(zhèn)等戰(zhàn)役
,每戰(zhàn)必身先士卒
,為太平天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悍將
。難能可貴的是,韋俊對太平天國非常忠心
,天京事變韋俊的哥哥北王韋昌輝因為株連太多
,殺光東王楊秀清、翼王石達開的家人
,且在大權(quán)在握后囂張跋扈目無天王,天王洪秀全下秘旨令翼王石達開回京勤王
,韋昌輝一家滿門被誅
,當時韋俊鎮(zhèn)守武昌,聞此噩耗
,并沒有變節(jié)投降清廷,而是死守武昌
,面對清軍的誘降言辭拒絕
。
天京事變,韋昌輝被殺
,禍及自身
,韋俊無奈降清
(劇照:北王韋昌輝誅楊,因殺戮太過
,最后也被殺)
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由盛轉(zhuǎn)衰的轉(zhuǎn)折點
,短短的幾個月,東王楊秀清
、北王韋昌輝滿門被誅,甚至連翼王石達開的家人也橫遭不幸
,一時之間天京城內(nèi)散發(fā)著濃濃的血腥味
。而韋俊當時在哪兒
?此時的韋俊正獨守武昌,彈盡援絕下他急需翼王來援
,可是翼王得天王密詔回京平亂
,可想而知韋俊在當時和他那些早已饑餓不堪的將士是憑著多大的信念才能守住武昌
。
當哥哥韋昌輝被誅殺的消息傳至武昌的時候
,韋俊的心情是復雜的,他需要承受雙倍痛苦
,一是自家喪親之痛,自哥哥韋昌輝和父親以下北王府的族親幾乎全部被殺
,二是被北王所殺之人的家屬無端仇恨,特別是楊秀清之弟楊輔清等人簡直是對韋俊切齒痛恨
。另外
,因為韋昌輝確實在天京多有不法,連天王洪秀全都不放在眼里
,這也使得韋俊作為韋昌輝之弟,他隨時都有可能受到株連被殺
。
曾國藩正是看到韋俊困守武昌
,又逢天京事變哥哥被殺,幾乎是陷入了絕境
,才命胡林冀寫信射入城中勸降
,但遭到了韋俊的言辭拒絕
。在如此困境下韋俊依然能堅定信念死守武昌
,其價值不言而喻、然而
,身在天京的天王洪秀全
,是一直對韋昌輝的囂張跋扈威脅王權(quán)耿耿于懷,韋昌輝雖死
,可是鎮(zhèn)守長江重鎮(zhèn)武昌的韋俊卻仍不能不防,在這種心理作用下
,洪秀全不發(fā)一兵一卒
,坐視武昌失守,想以此治韋俊守城不力之罪
,幸虧李秀成拼死力保才得免
。
(劇照:身陷絕境的韋俊)
武昌之危算是有驚無險的度過了
,可是更大的考驗還在后面
。失守武昌,天王命韋俊救援和州立功贖罪
,這又是一大關(guān)卡。因為楊秀清之弟楊輔清也在和州一帶
,楊輔清因為哥哥楊秀清及東王府滿門兩萬多人被韋昌輝殺害
,一直對韋俊心懷怨恨,如今韋俊要來和州
,在復仇 的心理作用下楊輔清公然尋釁于他
,韋俊自知和州待不得
,決定渡江投靠李秀成
,誰料陳玉成的天王密旨,封江阻攔韋俊過江
。
此時的韋俊內(nèi)心是無比煎熬的
,天京事變他是無辜的,因為他從未參與過誅楊
,可是因為哥哥韋昌輝在誅楊后大權(quán)在握威脅到了天王,使得韋昌輝被殺后
,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的舊部已經(jīng)很難容下他
。留下,必然處處為難他
,而且自己還有性命之憂
。卸甲歸林也不現(xiàn)實,他是太平天國的右軍主將
,清軍很多人都知道他,即便歸隱山林躲得了一時也躲不了一世
。思來想去
,要么降清,要么自殺
,可是自殺是最不值得的做法
,想想自己為太平天國出生入死
,到死都得不到追認
,估計連死后榮譽都沒有
,這么個死法也未免太不值了。
武昌失守
,實際上韋俊已經(jīng)失去了立身之地,如今救援和州要面對楊輔清的挑釁
,想過江避禍卻又遭到陳玉成的重兵阻攔
,兔子急了都還咬人呢,在內(nèi)外交困
,陷入絕境下
,降清實乃韋俊不得已而為,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事實上
,把人逼入絕境而不得不作出艱難抉擇的在太平天國何止韋俊一人。天京事變后
,天王洪秀全表面請翼王石達開回朝理政
,可同時又安排他的兩個庸碌無能的哥哥為安王
、福王與翼王同理朝政,企圖分石達開之權(quán)
。翼王出走
,實出無奈,與這兩個庸才同理朝政
,簡直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而太平天國后期的肱骨大將忠王李秀成
,同樣長期受到天王洪秀全的猜忌
,忠王這個王號還是在李秀成攻破清軍江南大營后勉強封授的。李秀成在天王長期的猜忌下仍矢志不渝忠于天國
,1864年清軍圍攻天京
,李秀成堅忍卓絕救援天京,把戰(zhàn)馬讓給幼天王自己卻被清軍俘虜
,要說投降
,李秀成比韋俊更有理由投降,他的微信要比韋俊高得多
,但他還是沒有走上這一條路
。清廷不殺韋俊的理由
(無奈降清的韋俊,得到了清廷的優(yōu)待)
實話實話
,韋俊是忠于太平天國的
,他的叛降就是被形勢給逼的
,然而,凡是降清的太平天國將領(lǐng)幾乎都沒有什么好下場
。像太平天國前期的北伐主將林鳳祥
、李開芳,北伐失敗后被清廷俘虜
,兩人都誓死不降
,但也遭到了凌遲處死的極刑。太平天國后期清軍在攻打蘇州府時
,曾國藩還處死了殺害慕王譚紹光并開蘇州城投降清朝的八個王。很難想象長期與清軍為敵
,擊殺清兵清將無數(shù)的韋俊
,在降清之后的結(jié)局會怎樣。
令人意外的是
,清廷竟然沒有處死韋俊
,而是任命他為參將
,率軍駐守池州
,成為太平天國少有投降未死的降將。
韋俊是太平天國統(tǒng)治后期降清的第一人
,而且他的地位很高
,在太平天國將領(lǐng)體系里面,韋俊位居右軍主將
,他是最早一批參加金田起義的將領(lǐng),在太平天國內(nèi)部屬于元老級的名將
,韋俊雖未封王
,但是以他的資歷威望其實很早就可以封王,連秦日綱都能封燕王
,韋俊為何封不得王?
韋俊是太平天國的右軍主將
,在天平天國的將領(lǐng)等級中級別是非常高的
,韋俊也是向清朝投降的級別最高的太平天國將領(lǐng),他投靠清政府這個舉動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樣一個長期與清軍為敵的太平天國高級將領(lǐng)
,清廷自然也有不少聲音希望借其投降殺之。但是以曾國藩
、李鴻章為首的湘軍
、淮軍統(tǒng)帥卻持不同看法,認為韋俊殺不得
。
韋俊主動來降
,清廷求之不得,在以武力鎮(zhèn)壓暫時無法消滅太平天國的情況下
,突然來了一個韋俊求降,不正好可以以此大做文章
。優(yōu)待韋俊
,正可以吸引其他更多的人前來投降,同時也能顯示清朝統(tǒng)治者寬廣博大的胸懷
。把韋俊當成投降的正面例子
,對他進行特別的優(yōu)待
,這對于瓦解太平天國內(nèi)部顯然是很有作用的
,事實上,韋俊在得到清廷優(yōu)待的同時
,也確實有不少太平天國的高級將領(lǐng)秘密與清軍聯(lián)諾
,據(jù)說,殺害慕王譚紹光的那八個王就是受了韋俊的影響而決意獻蘇州投降的。
韋俊的投降對太平天國來說就像“平地一聲驚雷”
,其所帶來的打擊和負面影響是巨大的
。清政府也敏銳地意識到這一點,所以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
,也為了讓韋俊給其他人做一個表率
,他們選擇優(yōu)待韋俊
,也不想隨意殺他
,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太平天國將領(lǐng)不和清政府作對轉(zhuǎn)而歸順清廷,同時也是為了鞏固社會秩序
,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
,所以清政府最后沒有對韋俊下殺手。
韋俊降清
,身敗名裂
(劇照:太平天國降清第一將韋俊)
韋俊降清,最震驚的莫過于天王洪秀全
,因為他斷然沒有想到自己會把韋俊逼到這般地步
。作為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quán),拜上帝教在天國深入人心
,太平天國立足南京占據(jù)長江以南大片土地以來,像韋俊這樣的高級將領(lǐng)投降清朝的還是第一人
,難怪洪秀全在得知韋俊降清后會大發(fā)雷霆
,對韋家惡語相加。
韋俊降清
,雖然是逼不得已
,但不降必死無疑,降或還有條生路
。然而
,他雖然一生忠于天國
,但是降清卻始終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污點
,更何況,清廷為了證明他降清的決心
,還命他出兵池州
,以韋俊之能力,果然是收復池州
,攻陷寧國府,清廷對他的軍事能力更加刮目相看了
。然而
,在名譽至上的太平天國,韋俊降清依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
。這樣不公的待遇不僅僅出現(xiàn)在韋俊一人身上
,忠王李秀成被俘后在自己所書萬言自白中就悲情的寫到:“(天王)不念我等勤勞
,反說我奸
。我本鐵膽忠心對主,因何信佞臣而言我奸
!”若不是這種毫無理由的猜忌
,韋俊又怎么會無奈降清?
韋俊降清
,其負面影響是很大的
,降清,得一時的榮華繁榮
,但對于整個太平天國來說
,韋俊的降清其負面影響之大,超過任何人
。也因此,韋俊降清使得后世史學家對他的評價普遍不高
。作為太平天國后期投降清朝的太平天國將領(lǐng)中的第一人
,韋俊不能堅守底線,不管是私心還是公義
,他的投降行為已經(jīng)對太平天國的團結(jié)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降清的結(jié)果,自然是身敗名裂
。
太平天國降將韋俊,他投降后受到清朝怎樣的待遇?最后下場如何?
韋俊太平天國重要將領(lǐng)
,說起他大家可能還是有點陌生
,但是說起他的哥哥那大家肯定耳熟能詳,他的哥哥就是太平天國的頭號人物之一
,北王韋昌輝
。韋昌輝作為一個很有錢的地主,他變賣家產(chǎn)投靠洪秀全
,最后在天京事變中
,落得個全家被殺的下場
,在起義之初清廷甚至認為韋昌輝才是“長毛匪首”,韋氏一族
,在太平天國的地位可見一斑
。
這其中韋氏一族除了韋昌輝外,就屬韋俊的戰(zhàn)功最大
,帶軍最多,韋俊在西征時兩次攻破武漢三鎮(zhèn),殺死過清湖廣總督吳文熔
,讓準備收復武昌的湘軍大將羅澤南嘔心瀝血
,一籌莫展。而且在太平天國的地位韋俊還非常高
,在留下的文書中我們能看到
,他的地位和燕王秦日綱平行
。
在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fā)的時候
,他沒有響應(yīng)他哥哥的號召,讓他帶軍勤王
,相反還非常反對他哥哥的亂殺無辜
,在后來韋昌輝全家被殺后,遠在湖北的韋俊仍然被洪秀全重用
,封他為右軍主將
,可以看到洪秀全為了拉攏他是煞費苦心,下了大本錢
。
而清軍在政策方面也有了調(diào)整
,在以往清軍運用的和僧格林沁一樣的手段,那就是趕盡殺絕
,像北伐時
,李開芳帶領(lǐng)幾百太平軍面多數(shù)萬清軍的圍剿,還能堅持半年
,讓清軍毫無辦法
,太平軍是個個不怕死,原因之一就是
,清軍固定凡是廣西的賊軍,一律處死
。所以這些人都很憤恨個個悍不畏死
,后來清廷發(fā)現(xiàn)這樣不行,開始嘗試著招降
。
后來韋俊被洪秀全安排和楊秀清的本家弟弟做鄰居
,雙方血海深仇
,韋俊已經(jīng)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
,所以曾國藩就看到這個局面后
,就多次寫信勸降
,在信守“不殺”的承諾后,韋俊正式投降
。
在投降后
,韋俊日子過得很不舒服,而且也表現(xiàn)平平
,唯一一次表現(xiàn)搶眼還是對付陳玉成這個仇人時,偷襲陳玉成后方
,使得成為陳玉成敗亡的關(guān)鍵
,最后一直沒法得到清廷的信任,職位一直沒變
,但是好歹還是保住了性命
,得到善終。
太平天國中哪位高級將領(lǐng)幸存下來,最后得到了善終?
韋俊是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的親弟弟,1851年二十四歲的韋俊就和哥哥一同參加了由洪秀全發(fā)起的金田起義
,并在之后成為了天平天國的骨干成員之一
。
天平天國定都天京之后,韋俊參加過武昌
、田家鎮(zhèn)等多次戰(zhàn)役
,并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被洪秀全命令鎮(zhèn)守武昌
,韋俊堅守武昌時
,不負洪秀全的期望
,不僅在武昌城內(nèi)加強戒備
,還常常主動出擊。1855年羅澤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