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九年的時間,晉文公是怎樣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呢
短短九年的時間,晉文公是怎樣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
公元前636年,晉文公在秦國的協(xié)助下歸國繼位
,短短的9年時間
,便變成春秋五霸之一
。

俗語說
,沒有莫名其妙的取得成功
,晉文公為何在61歲的大齡,多年就保持宋襄公
、秦穆公等一輩子的希望?
雄圖大志的秦始皇能夠統(tǒng)一六國,主要歸功于“六世之余烈”
,晉文公的成功也不簡單
,我們可以從天時、地利
、人和三方面來分析。
西周初期
,晉國被周王室當作抵御北方外族的屏障
,處在戎狄之間生存極為艱難,久而久之
,行事作風與中原諸國不同,遠于禮樂而習于霸凌
。
西周末年
,周幽王廢長立幼,被申侯聯(lián)合犬戎攻殺
。廢太子姬宜臼在晉國、鄭國等諸侯的擁護下成為周平王
。
《史記》有記載
,“文侯十年,周幽王無道
,犬戎殺幽王,周東徙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但是周幽王的弟弟姬望也在虞國
、虢國等諸侯的擁護下成為周攜王
。
兩王對峙了整整21年,最后晉文侯出兵攻殺周攜王
,吞并其封地
,不僅國力大增,也被周平王尊為“父”
,從此晉國成為天下強國
。
晉文侯去世后,晉國發(fā)生內亂
,其弟成師受封曲沃,開始爭奪晉國國君之位
。
《史記》有記載,“昭侯元年
,封文侯弟成師于曲沃
,曲沃邑大于翼?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這場戰(zhàn)爭持續(xù)了67年
,先后有晉昭侯、晉孝侯
、晉哀侯
、晉小子侯、晉侯緡等五位君主被殺
,雙方都奈何不了對方
。
之所以持續(xù)這么長的時間,是因為晉國太強大
,遭到周王室的忌憚
,希望這場內戰(zhàn)能持續(xù)下去。
直到晉武公和晉獻公繼位
,這對父子消滅了傳承數百年的晉國公族后裔
,又將傳承近三代的曲沃公族盡數誅殺
。
因此
,在其他國家還依賴公族執(zhí)政、任人唯親的時候
,晉國卻有許多職位空懸
,吸引有才的異姓卿士加入
,因而奠定百年霸業(yè)的“人和”優(yōu)勢
。
晉獻公時期,通過嫁女和秦國修好
,穩(wěn)固西方戰(zhàn)線
,然后兼并17個諸侯國。
特別是出其不意襲擊虢國
,將這個實力強大的勁敵一舉吞滅
,從此占據河東,擁有“表里山河”
,奠定了霸業(yè)的“地利”基礎。
《史記》有記載
,“虞假道
,遂伐虢,取其下陽以歸
。”
晉獻公時期
,齊桓公稱霸諸侯
,并非“硬實力”比晉國強,更多是外交策略帶來的“軟實力”
。
齊國軍事實力并非一流,在與鄭
、魯
、宋等諸國交戰(zhàn)時敗績也不少,完全是靠管仲超強的經濟手段
,糾集一眾小諸侯挾大勢而稱霸。
此時晉國遭遇驪姬之亂
,太子申生被殺
,重耳和夷吾外逃,十多年的內亂延緩了爭霸勢頭
,可是從晉文侯到晉獻公打下的根基尚存。
《史記》有記載
,“驪姬詳譽太子
,而陰令人譖惡太子,而欲立其子
。”
直到重耳流亡十九年,成為晉文公之后
,晉國成為霸主的“天時”來了
。
當管仲去世后
,齊國開始走下坡路
,特別是發(fā)生了五子爭位,國力逐漸衰弱
,遠離了霸主
。
齊桓公之后
,原本宋襄公稱霸的機會最大
,他幫助齊孝公君贏得了一片贊賞,可是在泓水之戰(zhàn)被楚國大敗
。
此時南方的楚國實力強大,北方諸侯急需要一個新的領袖
。
秦國雖然有爭霸之心,可是遠在西疆
,只能借助晉國才能參與中原事務
,因此它不但不是爭霸對手,反而成為晉國強大的助手
。
晉文公歷經19年的流亡,鍛煉出一支忠心耿耿
,能力過人的骨干隊伍
。
又將天時、地利
、人和納入掌中,先幫周王室平定王子帶之亂
,然后攻打曹
、衛(wèi)兩國,確定在諸侯國的話語權
,接著率領晉、秦
、齊
、宋四國聯(lián)軍在城濮大敗楚軍。
最后
,在踐土之盟中
,晉文公會盟諸侯
,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五霸”之流亡十九年終成霸主的晉文公
晉文公(即重耳
,前697年-前628年)
,姬姓,晉獻公之子
,母親為狐姬
。他是春秋五霸之一,與齊桓公并稱“齊桓晉文”
。
一
、驪姬之亂
晉獻公有三個比較優(yōu)秀的兒子
,分別是申生
,重耳,夷吾
。本來重耳是老大
,應該是他來做太子
,但是他的母親是狄戎部落首領的女兒
,而申生的母親是齊桓公的女兒,當時齊桓公已經稱霸
,實力遠超狄戎,于是申生憑借他姥爺的實力被立為太子(自古以來比后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不過重耳確實是品德優(yōu)良之人,一點也不記恨此事
。他喜歡結交士人,包括趙衰
、狐偃
、賈佗、先軫
、魏犨等等
,都是在他當公子時就已經結交的
。原本這樣下去倒也相安無事
,說不定重耳會成為“門客三千”的春秋公子。如果真能這樣結束,也就沒有后來那些事了
。
可惜,歷史總會用同樣的方式戲弄世人
。晉獻公二十一年(前656年)
,晉獻公更加寵愛妃子驪姬(跟褒姒、妹喜
、妲己齊名的紅顏禍水啊)
,于是愛其母便欲立其子
,可是申生已經是太子了啊。于是驪姬進獻讒言
,說了申生不少壞話,晉獻公當然信她
,于是申生被逼自殺也就很自然了
。
然后,驪姬又開始進言誣陷重耳和夷吾
。重耳和夷吾兩人知道此事后,趕緊出逃了(傻子才不跑呢)
。兩人出逃之后,晉獻公非常生氣
,派兵捉拿
。
只是有件事我們都沒注意,這時候的重耳
,已經42歲了!42歲背井離鄉(xiāng)
,該是什么感受呢
?
二、四處漂泊
1.翟國生活
。重耳與狐偃、趙衰
、顛頡
、魏犨、胥臣等人(當然還有介子推)一起逃到了他母親的母國翟國。翟國對他挺好
,賞了兩個美女給重耳,但是重耳只要了一個
,叫做季隗
,另一個給了趙衰。
于是
,重耳就有點享受這種生活了,有美女和知己相伴
,如此生活下去
,也很不錯。他一直在翟國生活了十二年(54歲了)
,還有了兩個兒子,原本這樣下去
,說不定重耳就這樣老死了
,但是,晉國國內發(fā)生的一些事
,讓重耳難以置身事外。
2. 奚齊被刺
、夷吾上位
晉獻公二十六年(前651年)九月
,晉獻公去世,公子奚齊繼位
,驪姬為國母。但是
,一直支持申生的晉國大夫里克趁機作亂
,刺死奚齊,改立另一個孩子卓子為晉君
,但卓子又被刺死
,驪姬被活活鞭死
,并派狐偃之兄到翟國迎接公子重耳
,打算擁立他(46歲了)。
但重耳于心不忍
,他說:“違背父親的命令逃出晉國
,父親逝世后又不能按兒子的禮儀侍候喪事,我怎么敢回國即位
,請大夫還是改立別人吧
。”
于是里克又派人到梁國去迎接夷吾
,夷吾的謀臣呂省、郤芮認為里克不讓晉國國內的公子為國君
,反而尋找流亡在外的夷吾
,難令人信服,就商量以河西之地換取秦國支持夷吾歸晉
,并允諾夷吾為君之后以汾陽之邑封予里克。
前650年
,夷吾在秦國幫助下即位
,史稱晉惠公。
3.離翟赴齊
夷吾即位后
,違背了給秦及里克的約定,晉人認為夷吾言而無信
,所以對他都不順服
。
夷吾又想多了,他自己做的不好
,又怕國人依附重耳
,于是派人追殺重耳
,重耳聞訊就與趙衰等人商量
,得知齊桓公喜好善行,體恤諸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在管仲、隰朋去世
,齊也在尋找賢能的人輔佐。于是
,重耳又去了齊國(54歲了)
。
離開翟時,重耳對妻子說:“等我二十五年不回來
,你就改嫁
。”(我想吐槽兩句:你都那么老了
,還讓人等你25年
,怎么好意思的
?)妻子季隗笑著回答:“等到二十五年
,我墳上的柏樹都長大了。雖然如此
,我還是會等著你的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ü皇钦鎼郏?br>
4.輾轉至秦
他們先到衛(wèi)國
,衛(wèi)文公看他落魄便沒有好好的招待,他們就離開了衛(wèi)國
。一路上重耳餓得實在沒有辦法,就向沿途的村民討飯
,村民看到他那落魄的樣子
,就給了他一塊土讓他吃。重耳大怒
,趙衰安慰他說:“土
,象征土地
,他們是表示對您臣服
,你應該行禮接受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保ㄟ@解釋我給90分)重耳拜謝村民并把土塊裝在車上去往齊國了
。隨后便發(fā)生了“割股奉君”的故事
,見小吏其它文章
。
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厚禮招待他
,并把同家族的一個少女齊姜嫁給重耳
,陪送二十輛駟馬車
,重耳在齊國過上了安逸的生活
。后來齊桓公去世
,齊國內亂
,內憂外患霸權不在。重耳在齊住了五年(59歲了)
,愛戀在齊國娶的妻子,慢慢忘記了自己的鴻鵠大志
,也沒有離開齊國的意思
。不過他真的是命好,幾個妻子都不錯
。齊國的妻子齊姜勸他離齊
,他愛戀嬌妻
,不愿走
,齊姜便與趙衰等人一同把他灌醉,強行帶離了齊國
。
后來又到了曹國、宋國
、鄭國
,都沒有受到如齊國般的禮遇。直到楚國
,楚成王用對待諸侯的禮節(jié)招待了他
,重耳也十分謙恭
,并在宴席上達成了晉對楚退避三舍的約定
。在楚國住了幾個月,重耳一行到了秦國(前637年
,60歲了)
。
秦穆公比之前翟國、齊國更加熱情
,把同宗的五個女子嫁給重耳,晉國太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
。重耳不打算接受太子圉之妻(其實是他的侄媳婦
,太子圉本在秦為質,私自跑回晉國去了)
,但經不住秦人勸他,于是接受了太子圉妻
。秦穆公十分高興
,親自與重耳宴飲,答應盡快送他歸晉
。
三
、歸晉即位
晉惠公死后
,太子圉繼位
,是為晉懷公。晉懷公害怕秦國討伐
,就下令跟隨重耳逃亡的人都必須按期歸晉
,逾期者殺死整個家族。晉國大夫欒枝
、郤谷等人聽說重耳在秦國,都暗中來勸重耳
、趙衰等人回晉國
,作內應的人很多。于是秦穆公就派軍隊護送重耳回晉國
。晉懷公聽說秦軍來了就派出軍隊抵拒
,可是大家知道重耳要回來都不愿意抵抗
,只有晉惠公的幾個舊臣不愿讓重耳即位
。
晉文公元年(前636年,61歲了)春
,秦國護送重耳到達黃河岸邊
。重耳即將登上大位,狐偃對重耳說:“我跟隨您周游天下
,有太多的過錯,我自己都知道
,我請求現(xiàn)在離去吧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敝囟f:“如果我歸晉后
,有不與您同心的
,請河伯作證
!”于是
,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黃河中,與狐偃明誓
。那時介子推也是隨從
,正在船中,就笑道:“確實上天在支持公子興起
,可狐偃卻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并以此向君王索取
,太無恥了。我不愿和他同列
。”說完就到綿山隱居了
。后來晉文公即位后帶人來找介子推
,但介子推拒絕出山相見,被晉文公一把火燒死子(詳見小吏相關文章)
。
二月
,狐偃與秦晉大夫在郇結盟
,重耳到武宮朝拜即位
,是為晉文公。
四
、稱霸諸侯
重耳即位后所做的事
,其實與齊桓公等霸主的作為相差無幾
。挑幾件重要的說一說
。
1. 平周王子帶之亂
晉文公元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帶盜嫂事發(fā)
,與周襄王發(fā)生火并
,王子帶聯(lián)合狄人攻周
,大敗周軍
。周襄王逃居于鄭國的汜,并向諸侯求救
。
晉文公二年春
,秦穆公收到了周天子的求救書信
,便屯兵于黃河岸邊準備勤王
。趙衰敏感地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便勸晉文公說:“爭奪霸權最好是擁護周天子
,周王室與晉國同為姬姓
,如果晉國不搶先護送周天子回京而落在秦國之后,就無法在天下發(fā)號施令
,今天尊敬周王是晉國稱霸的資本
。”結果
,晉軍果然搶先護送周襄王回到洛邑,并殺死王子帶
。周襄王大為感動,把河內
、陽樊兩地賜給了晉國
。
2.圖霸中原
晉文公四年,楚成王和同盟諸侯包圍了宋國
,宋國公向晉國求援
。晉文公率三軍討伐楚國的同盟曹
、衛(wèi)
,救了宋國(圍魏救趙的先例啊)
。
晉文公五年春
,晉國討伐曹國時向衛(wèi)國借路
,衛(wèi)國不答應
。晉軍只好迂回從南渡過黃河攻打曹國,又討伐衛(wèi)國
。爾后晉文公
、齊孝公在斂盂結盟
。
衛(wèi)成公見晉大軍壓境
,晉、齊又結為盟好
,請求參加結盟
,晉文公不答應。衛(wèi)成公想與楚國結盟
,衛(wèi)國人又反對,結果衛(wèi)國趕出衛(wèi)成公以討好晉國
。楚國救援衛(wèi)國
,因相距太遠未能成功,晉軍不戰(zhàn)而得衛(wèi)國。
后來秦穆公
、齊昭公又心懷異志,與晉國消極合作
,晉國面臨著單獨與楚決戰(zhàn)的境地
。晉文公用先軫建議,讓宋用土地賄賂秦
、齊
,請兩國出面求楚退兵
,并告訴楚國這件事
,制造秦、齊與楚國的矛盾
,一面分曹
、衛(wèi)之地與宋
,堅其抗楚決心
。楚國不愿放棄曹、衛(wèi)
,齊
、秦為得到宋國的土地便不愿與楚國結盟
,最后就無可選擇的與晉國結成同盟
,兵鋒直指楚國。
晉文公五年(前632年
,65歲了)
,晉文公在城濮與楚國決戰(zhàn)
,因為之前許諾如果晉
、楚打仗,晉國要退避三舍
。于是晉國按照約定退避三舍
,但這實際上是誘敵深入之計,楚國真以為這是晉國君子作風
,沒想到進入了晉軍的包圍圈,于是大敗
,史稱城濮之戰(zhàn)
。因為這一戰(zhàn)晉國打敗了強大的楚國
,所以晉國的名聲一下子傳了出去,后來晉文公組織踐土之盟(類似于齊桓公的葵丘之盟)
,確立了霸主的地位。
重耳在成為晉文公九年(前628年
,69歲)去世
,后人將他與“齊桓公”并稱為“齊桓晉文”。
五
、啟示
晉文公,其人重義
,喜交友,少有大志
,但流亡十九年
,再大的志向應該也被消磨得差不多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伤罱K成為春秋霸主,有什么原因呢
?小吏認為
,主要有三點原因:
一是有一種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 。被父兄追殺
,不得以輾轉流亡
;流亡時
,一國公子竟至討飯的地步
;討飯被人拿土塊取笑,雖然生氣
,但也沒有惱羞成怒
,走向極端
;流亡經衛(wèi)
、曹、宋
、鄭時
,都不受人待見,但他都能夠欣然接受現(xiàn)實
。往往機會就是給這樣的人準備的。流亡十九年,他哪怕是做了任何一件出格的事情
,都不會走到最后
,得到秦穆公的幫助,歸晉上位就更不用想了
。雖然長年的流亡也曾讓他志向消弭,甚至就想在翟國或者齊國做一個富家翁了此殘生
,但命運還是把他推到了時代的風口
,他的心態(tài)一直很好。
二是有一群能力強大的旁助
。①狐偃
,是他的小舅
,逃亡途中多次獻計于重耳
,老謀深算的他成功幫重耳奪取霸業(yè)。②狐毛(他母親叫狐姬
,一家都與狐有關)
,重耳的大舅
,城濮之戰(zhàn)中的主要指揮官
。③趙衰,股肱謀士
、戰(zhàn)略家
、政治家,具備高超的道德修養(yǎng)
,為人低調也不迂腐,是趙國始祖
。④魏犨
,又名魏武子,晉國望族
,其父曾是晉獻公滅國十七
,降國三十八的重要功臣
,他也是跟隨重耳的重要武將
。⑤先軫,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元帥頭銜的軍事家
。按照周禮的約束
,春秋打仗還是有許多禮節(jié)的框架限制著,而這位先軫不管
,第一個敢走在時代的前端
,提出一百年后孫子的“兵者,詭道也”的軍事謀略
,取得“城濮之戰(zhàn)”和“崤之戰(zhàn)”的軍功戰(zhàn)績
。⑥賈佗
,晉國公族
,見多識廣而謙恭有禮,是隨行謀臣
。⑦胥臣
,重耳的老師,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力勸重耳娶了秦穆公之女懷贏,這在周朝是需要很大勇氣才能辦得到的一件事
。⑧介子推,“割股奉君”者
,詳見小吏相關文章
。⑨顛頡,晉國大夫
,是少年時期重耳結交的好友,敢于仗義執(zhí)言
,義氣剛烈
。
三是有一個健康強壯的體魄 。晉文公42歲開始流亡
,整整十九年,61歲即位為君
,通過8年努力稱霸中原
。69歲去世,在幾千年前的春秋時代
,算是高壽了吧
!先是被人追殺,后經狄國(翟國)-衛(wèi)國-齊國-曹國-宋國-鄭國-楚國-秦國
,19年的坎坷流浪
,困難的時候甚至沒有飯吃,歸國后又連年征戰(zhàn)
,身為國君必然還要為國事操勞
,這樣的日子,他能把身體保養(yǎng)的很好
,壽終正寢,也算是他成功的秘訣了
!
另外
,小吏還想說一句,秦晉之好
、行將就木
、竭澤而漁
、號令三軍
、退避三舍、一戰(zhàn)而霸
、危如累卵
、唇亡齒寒…等等…等等,中華漢語5000個成語中
,有關晉國的有1500個,與公子重耳有關的就有500個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哈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51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