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和大理的區(qū)別在哪里?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公元9世紀,中國經歷了唐朝、五代十國
、宋朝三個時期這兩個國家都位于邊境
上圖_ 安史之亂
一、大理國和南漢的前世今生
要知道國家興亡
大理國于公元937年建立
902年
而他的兒子鄭旻十分熱衷于擴大版圖
民眾都快餓死了怎么會想到打仗保衛(wèi)國家呢?鄭旻后來也明白了這一點
鄭旻不到四十就死了
后來云南一帶經歷了大義寧國后終于迎來了大理國王段思平,大理建國
上圖_ 北宋時期 的大理國
再說南漢
南漢的奠基者是劉隱
朱溫建立后梁后
911年,劉隱病逝
917年
上圖_ 南漢疆域
二
(1)大理國比南漢國更善于凝聚人力
大理國和南漢國都是唐人后裔建立的,官職等也基本效仿唐制
在今云南曲靖存留有公元971年撰寫的《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碑上記載“三軍都統(tǒng)長皇叔布燮段子王示
大理國是很樂意用各種手段團結境內族人的
賜官和權族世襲應當是大理國建立初期主要的用人手段
。被賜官的人多為各族掌權者,可以團結大理。世襲的人也不會中斷上圖_ 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
但我們應當注意的是,士族把權在動蕩的國家中應當還是有利于集中人力的
而南漢國在選官方面比起大理國來說看起來民主多了
920年,南漢高祖劉龑開科考試
如果說一開始大理國就是死死把權力集中在某些有勢力的人手里
但開科考試這件事到南漢后主劉鋹那里完全變了味
南漢的選人標準,從此變成了選拔有才的高素質的太監(jiān)
于是南漢后期士人離心,人力不能凝聚昏庸的皇帝必然也將走下神壇
上圖_ 《滇載記》明楊慎撰
(2)大理國比起南漢來說易守難攻
《滇載記》曾說:“太祖鑒唐之禍基于南詔
趙匡胤為何有這樣的顧慮?南詔為何又能想吸血鬼一樣拼命消耗唐的國力?
這就不得不提大理國的地理環(huán)境
。大理國主要組成部分為今云南省。云南地處云貴高原,山地面積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84%。東部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以低山和丘陵地貌為主,但發(fā)育著許多可能漏水的喀斯特地貌。西部高山峽谷爭相登場,地勢險峻。趙匡胤估計當時也很頭疼大理國的地理環(huán)境
,后來索性對大理國采取以防為主的策略。而當時的南漢國大部在兩廣丘陵。兩廣丘陵海拔多在200~400米
,少數山脈超過1000米。相比之下,南漢的地形更加平坦,也更易進攻
。上圖_ 趙匡胤(927年-976年)
(3)南漢交通較大理國交通更加發(fā)達
大理國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了水運和陸運
,但其與宋朝接壤的部分多通行內河運輸與山路,交通不如南部歸屬的緬甸發(fā)達。這就不利于宋軍以海陸結合的形式深入作戰(zhàn)。而南漢國臨近東海和南海,海路發(fā)達
,對外貿易繁盛。《舊五代史》稱南漢:“廣聚南海珠璣交通的便利使北邊的宋既可以選擇與南漢貿易
上圖_ 《舊五代史》成書于北宋,原名是《五代史》
,也稱《梁唐晉漢周書》(4)南漢的國君統(tǒng)治更為昏庸
南漢開國國君劉與大理國開國國君段思平都是功大于過
。但他們的繼承人就難免乏力。劉的后代一直以殘暴著稱
。殤帝劉玢因為荒淫無度被殺;中宗劉晟殺盡兄弟、實行宦官政治;后主劉晟兇狠殘暴,生活奢靡,“無名之費,日有千萬”。如此三帝都是昏君,南漢民眾早已苦不堪言。等到宋南下,南漢就更是一盤散沙。而大理國宰相高氏與國王段氏的關系雖然相當微妙
,但統(tǒng)治集團還是能做出比較好的決策的。大理建國初期國王更迭速度很快
。后任者段思英、段思良、段思聰、段素順四任國王共在位三十年,平均七年更換一個國王。并且宰相家族高氏在段思平死后就蓄謀力量逐步掌權。但在段素順時期(969年)大理東部發(fā)生戰(zhàn)亂的時候
,國王段素順還是能在關鍵時刻發(fā)號施令,派都統(tǒng)、長皇叔、布燮段子標等平定戰(zhàn)亂。這樣看來,大理國當時雖然宰相勢力膨脹,但國王還是有一定自主權,兩者處于一種平衡的協(xié)調關系中。所以大理國統(tǒng)治還是安定有效的。<img p=""
唐朝和宋朝三大法司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解答:
3
、隋、唐中央司法機關隨著隋朝統(tǒng)一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及其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其統(tǒng)一的司法機關體系與訴訟審判制度也逐步建立起來.
隋朝中央常設司法機關,主要包括大理寺
刑部系合并前代二千石曹、三公曹
、都官曹三曹職責發(fā)展而成,屬于中央司法行政機關.其正副長官為尚書、侍郎,下置其他屬員若干人.隋煬帝大業(yè)三年以后,曾改刑部為憲部郎.刑部除負責中央的司法行政事務外,還兼掌徒流刑案件的復核工作.御史臺仍為中央最高監(jiān)察機關,“掌察糾彈劾” ,(12)主要職責是監(jiān)察文武百官并糾舉、彈劾其違法犯罪行為,同時負有審查監(jiān)督大理寺
、刑部等機關司法活動的責任.為了提高司法人員素質與執(zhí)法水平,保證訴訟程序和審判活動的正常進行,隋朝初年曾在大理寺設置律博士八人,主要從事法律教育與研究及司法人員培訓工作
;各州縣也配備有律生,專門研修法律政令,并協(xié)助州縣官審理案件.同時,大理寺及刑部還設有精通法律的職業(yè)明法官,朝廷每逢“斷決大獄,皆先牒明法,定其罪名,然后依斷”.開皇五年,因始平縣律生輔恩徇私枉法、構織冤獄,隋文帝憤怒地撤消了律博士、明法官及各州縣律生.“自是諸曹決事,皆令具寫律文斷之”.司法機關判案決獄,必須寫明所依據的法律條文.開皇六年,隋文帝又頒“敕諸州長史已下,行參軍已上,并令習律,集京之日,試其通不”.(13)要求各級官員須認真學習掌握法律,并于赴京時進行嚴格考核.唐朝的司法機關體系,基本沿襲隋朝.中央常設司法機關,仍設大理寺
、刑部、御史臺三大法司.地方設置州、縣兩級機構,仍實行行政機關兼掌司法的傳統(tǒng)體制.大理寺是中央最高司法審判機關,設卿一人
、少卿二人為正副長官,“掌邦國折獄詳刑之事”,(14)主要負責審理中央百官與京師地區(qū)的徒刑以上案件.但是,對徒、流刑案件的判決,須送刑部復核;死刑案件的判決,則要上報奏請皇帝審批.對于刑部移送的地方死刑或疑難案件,大理寺也有重審權.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機關,設尚書
、侍郎各一人為正副長官,“掌天下刑法及徒隸、勾復、關禁之政令”,(15)主要負責復核大理寺及地方各州縣上報的徒刑以上案件,同時兼管全國的獄政等司法行政事務.對于所復核的可疑案件,徒、流刑以下一般駁回原審機關重審,死刑案件則移交大理寺重審.御史臺是中央行政監(jiān)察和司法監(jiān)督機關,設大夫一人
、中丞二人為正副長官,“掌持邦國刑憲典章,以肅正朝廷”.(16)除對文武百官的行政監(jiān)察職能外,其對司法方面的監(jiān)察監(jiān)督職責,主要是監(jiān)督大理寺的審判活動和刑部的復核活動.遇有重大疑難案件,往往也直接參與審理審判活動.唐朝對于一些重大疑難案件,有時也采用特別審判程序,即由大理寺卿、刑部尚書
、御史大夫等三大法司的長官,組成臨時特別法庭會同審理,稱為“三司推事”;地方發(fā)生的不便移送京師的重大疑難案件,有時也派三法司的副職或其屬員前往當地進行審理,稱為“小三司”.凡是經過會同審理的重大疑難案件,其審判結果一般要上奏皇帝最后裁決.4、宋
兩宋的司法機構包括各級審判機構
宋代初中央設大理寺為中央最高審判機構.太宗淳化二年(991)“特置審刑院于禁中” 之后,大理寺的職權改變?yōu)椤暗铺煜伦嗒z”而“不復聽訊”,也就是說大理寺成為只依法決斷地方上奏案的慎刑機關.宋神宗元豐二年(1077)“復置大理寺”,凡京師百司之獄歸于大理,流罪以下案專決,死罪案報御史臺“就寺復審” .為避免大理寺在審判中出現失誤,在大理寺設左斷刑、右治獄兩個系統(tǒng),左斷刑設三案
宋代的中央設御史臺為監(jiān)察機構,但是在刑事監(jiān)察職能外,御史臺還擁有重大疑難案件以及詔獄的審判權,同時也是法定的上訴機關.這個可以以下史料中看出,“群臣犯法體大者,多下御史臺” ,“若諸州有大獄,則乘傳就鞠”.
兩宋的京師開封府和臨安府的審判權由知府行使,京師審判的刑事案件都需要報大理寺審查,送刑部復核.但是在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下詔“罪至徒以上者,并須聞奏”,至此京師對杖以下罪有了判決權.
宋代除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法定審判機構外,還有一些其它的審判機構,如某些行政機關直接行使審判權,以及一些臨時的審判組織.宋代對于軍人犯罪的案件設有獨立的審判機構,再樞密院作為最高軍事行政機關擁有監(jiān)督審判軍人案件的權力.中央設有殿前指揮使司
宋代為了加強對司法活動的控制,在強化刑事案件的復核之外還賦予了行政機構復核刑事案件的職權,使得宋代的行政干預司法顯得更為的突出.宋代的專職司法復核機構有一個變化與復歸的過程.宋代初是將刑部作為專職的司法復核機關,且為了加強刑部的復核職能,于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在刑部增設“祥復官五元,專閱天下所上案牘,勿復公遣鞫獄” .但是隨著淳化二年(991)為了防止“刑部
唐代邊塞詩與宋朝邊塞詩,都描寫邊塞生活
1、力度不同.宋強唐弱唐通過三省六部制將相權一分為三,松進一步分割相權,將統(tǒng)調兵權分離2
唐朝 政治上 在中央設立 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權,在地方設立 道 ,州,縣 三 級經濟上 農業(yè)得到發(fā)展,長江下游出現曲轅犁 用于灌溉的筒車得到應用 商業(yè)不斷繁榮,出現了夜市,水路商運發(fā)達文化上 和亞洲歐洲不斷往來,不斷進行文化交流.繪畫藝術達到鼎盛階段,代表人物是吳道子,唐詩是唐代文學的代表,有邊塞詩人王昌齡,浪漫詩人李白
二府: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度支,鹽鐵,戶部三司.這是宋朝的中央機構.宋朝的樞密院掌管軍政,中書門下行駛行政權.尚書省
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中書省掌管王言,即發(fā)布詔令
唐在中書令之下設有中書侍郎
、中書舍人,皆為要職.主要負責起草詔令.中書令在唐朝前期與侍中一
隋:是承前啟后的一個朝代,文帝與煬帝共在位三十八年.在這三十八年中,中國的政治
就是更活躍了唐朝有市坊界限而宋朝則取消了還有就是紙幣的出現加速了經濟發(fā)展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yè)
.路宋初力平群雄,疆域區(qū)劃難以顧及,太宗因襲唐朝舊制,略事改革,分全國為13道:河南道、關西道
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封搏審議,就是看詔令能不能實行,不能的話就駁回,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六部歸為尚書省,三省長官都是宰相,也就是相權一分為三.宋朝沿襲三省六部制,不過把中書省和門下省合二為一,稱為中書門下省,又設置了樞密院,樞密院和中書門下省合成二府.加上尚書省稱為
夏
初期三省,權利差不多.唐代三省制在建立不久就開始向二省、一省轉變.宋朝,樞密院與中書省并稱“二府”.權力分配.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改革官制,以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太宰) · 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少宰) · 尚書省或中書省左右丞相 · 平章政事.也就是又一次加強了皇權.元代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
隋朝,隋文帝滅陳,楊廣篡權,三證高麗修大運河下江都,天下大亂,群雄并起,楊廣被宇文化及弒于揚州,宇文化及帶兵回東都被竇建德所殺,李密起于瓦崗,李淵父子盤踞關中,王世充占東都,杜伏威占據江淮唐朝,最著名的事件非玄武門之變莫屬,大唐有三次政變都是發(fā)生在玄武門,李二奪取政權,文治武功,貞觀之治,李靖攻滅西突厥吐谷渾宋朝陳橋兵
哈!哈!哈!你說了三個朝代,還說早期,三個朝代的早期是隋及唐初.你是指三個朝代各自的早期吧.隋朝太短,隋末之人就是唐初之人.古龍小說沒什么朝代.金庸沒寫隋唐故事,宋代故事有天龍八部
商朝商高宗武丁,姓子名昭,他統(tǒng)治期間被譽為武丁中興,即位以后,商四出討伐,征服了周圍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商朝達到全盛時期.周朝周成王姬誦和周康王姬釗,他們統(tǒng)治期間被譽為成康之治,中國西周初成王
秦朝丞相是最高的行政官,秦國丞相之設始于秦武王二年,是年設左
唐朝.“貞觀之制”1.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fā)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因為唐太宗的年號是貞觀,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的統(tǒng)治稱為“貞觀之制”.2.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繼承了唐太宗發(fā)展農業(yè)、選拔賢才的政策.人稱她的統(tǒng)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第3課 “開元盛世”開元盛世:唐玄宗統(tǒng)治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最繁榮,最發(fā)達,最開放的時代之一.李淵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陜西西安)為都,后來又設洛陽為東都.其鼎盛時期的疆域西至中亞的里海與咸海
;北越外興安嶺,貝加爾湖;東起庫頁島,朝鮮半島;南到越南.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直到一
,行政區(qū)類別不同1
,大理市行政區(qū)類別是縣級市。2
,大理白族自治州行政區(qū)類別是自治州。二,所屬地區(qū)不同
1
,大理市所屬地區(qū)是中國西南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大理白族自治州所屬地區(qū)是云南省
三
1,大理市總面積1815平方公里
2
四
1,截至2011年12月31日
2,截至2010年12月31日
,大理白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8個縣,3個自治縣,總人口351萬。自治州人民政府駐大理市,郵政編碼671000,區(qū)號0872。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理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理市
麗江古城比較商業(yè)化
,大理古城會比較有名族風情一點。二者的區(qū)別還是很大的
,就古城而言,大理
是座方方正正的城,規(guī)規(guī)整整的
,生活氣息比較濃,上學放學的學生、溜彎的老人隨處可見;
而麗江古城依山而建
,街道大多依勢而為,彎彎轉轉,這里商業(yè)氣息更濃些,街上游人如織,相比較而言更熱鬧些。
二者的周邊也是各有特色的
大理
有洱海,還有蒼山
麗江的古城!事實上香格里拉的古城沒有被燒毀的時候
,香格里拉古城最好!既有人氣又有少數民族的韻味!而且在哪里可以體會到真正的古色古香!麗江比大理更值得玩得久一點!
1、大理古城比較安靜休閑
,消費稍低,比較適合打發(fā)時光;麗江古城比較喧囂燈紅酒綠,貴一些,適合短暫停留。
2
、大理是座方方正正的城,規(guī)規(guī)整整的,生活氣息比較濃,上學放學的學生、溜彎的老人隨處可見;而麗江古城依山而建
3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76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