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分權制衡術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系,小編告訴你
夷陵之戰(zhàn)大敗
劉備(161-223)
,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東漢遠支皇族。幼年貧困,還好諸葛亮沒有二心!.png" />
東漢末年起兵
后采用諸葛亮聯(lián)孫拒曹的主張
219年,江陵一戰(zhàn)孫吳取得荊州并殺死關羽
正史對劉備白帝城托孤事件營造出了君臣魚水情深的景象
然而,這樣的描寫太過簡略了
為什么選擇諸葛亮?
劉備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顛沛流離
劉備得到新野
四川的多數(shù)世族在劉備執(zhí)政后
,也都轉而支持蜀漢政權。法正、張松、孟達、黃權劉備白帝城托孤之時
另外,諸葛亮是戰(zhàn)后人才凋敝的蜀漢政權中聲望
、資歷的最高者。劉備東征之前,龐統(tǒng)、法正、關羽、張飛、黃忠就已經(jīng)先后亡故。東征失敗,張南、馮習戰(zhàn)死,馬良遇害,黃權被迫投降魏國。同時,聲望和資歷甚高的司徒許靖、尚書令劉巴,以及驃騎將軍涼州牧馬超和劉備的妻舅、安漢將軍糜竺相繼去世。蜀國已經(jīng)沒有人可以在資歷和名望上與時任丞相的諸葛亮相匹敵了。所以劉備面臨的不是挑選誰為“輔命大臣”的問題,而是如何讓這個人盡心輔助幼兒
、延續(xù)政權的問題。正史的說法是劉備以情動人,他一方面告誡兒子對諸葛亮要“以父事之”,要像對父親一樣尊重諸葛亮,聽從諸葛亮;另一方面,他又當眾大大夸了諸葛亮一番(順便貶低了老對手曹操的兒子一番),推心置腹地說如果劉禪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劉禪實在不成器,你就取而代之吧。“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感激涕零,更加忠心事主。以退為進的劉備
劉備和諸葛亮兩人的行為舉止雖然如此
,但其中大有可琢磨之處。第一
,劉備在大庭廣眾之中這樣評價諸葛亮,都要以皇位相贈了,作為丞相前來聽取遺囑的諸葛亮來說,除了固辭相讓外劉備很可能早就“在帳中伏下刀斧手二百,只等舉杯為號
第二
,劉備料定諸葛亮的回答只能是惟一的,借諸葛亮的嘴約束他今后的執(zhí)政行為。諸葛亮“鞠躬盡瘁”的誓言是當眾發(fā)的,耳聞者數(shù)以百計。如果諸葛亮日后心懷篡逆或試圖篡逆,立即就失去了道德優(yōu)勢。中國傳統(tǒng)文人都重名聲,尤以東漢為最。不管劉備是真心還是假意,白帝城托孤都是以退為進的成功戰(zhàn)略
劉備的分權制衡術
承諾畢竟是蒼白無力的
在蜀漢政權中
李嚴的政績和官職都與諸葛亮不相上下
最后要出場的是原從派系的代表——趙云。劉備的事業(yè)是因他們而起的
至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97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