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宋朝文史的朋友一定見過“通判”這個官名,是州府里的主要的官員之一
。宋朝州府里一把手既然叫“知州”、“知府”,依理推之,通判應(yīng)該是知州、知府的副手,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副職二把手,通判這個官是宋朝的“特產(chǎn)”究竟是個怎樣的官,接下來就來聊一聊。從形式上看,通判有協(xié)助知州、知府工作的職責(zé)
。宋朝的知州、知府和通判分廳辦公,比如《淳熙嚴州圖經(jīng)就明確點出:“州衙在子城內(nèi)正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的確如此,宋朝設(shè)立通判的本意,最初就是想讓這個官兒對知州、知府起到監(jiān)察的作用
。瞿蛻園《歷代職官簡釋》說:“宋代初設(shè)通判之時,職權(quán)幾與知州、知府無異,名為佐官,實際是共同負責(zé),甚至還是知州、知府的監(jiān)視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敝v得相當(dāng)準確宋朝的通判有點像漢武帝時期派出的刺史:漢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是郡國制,即朝廷之外設(shè)置若干的郡,每個郡里派一個太守負責(zé)全面管理。漢朝的太守級別相當(dāng)高,其俸祿僅在九卿之下,合祿米兩千石,所以太守又被稱為“二千石”
。這些人都靠得住嗎?皇帝很不放心,所以漢武帝想了個招兒:由朝廷再派出數(shù)位“刺史”巡行諸州,監(jiān)察二千石們的一舉一動。他把天下郡國劃分成十三塊兒,派了十三位欽差的刺史下去監(jiān)察郡縣。這些刺史的級別很低,只有六百石,可他們個個兒拿的是尚方寶劍,太守級別再高,升遷貶黜的命運卻牢牢攥在這些刺史的手里:敢和刺史過不去?那就找你點兒麻煩,摘了你的烏紗帽!我們看《三國演義》里,刺史的權(quán)力比太守大多了—幾乎所有的太守都要拼命巴結(jié)刺史,以致那時候大權(quán)在握的都是劉表、袁紹
、劉備、劉璋等刺史,而像孔融關(guān)鍵的時候,通判往往會由皇帝親自選定
文章中體現(xiàn)出了通判是個怎樣的官,說他是副職二把手,其實不能算全錯
通判是正六品官
1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633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宋朝的“通判”是個什么樣的官職呢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