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jiān)是元
古代在國子監(jiān)讀書的學生稱為“監(jiān)生”
。國子監(jiān)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為培養(yǎng)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歷史沿革
兩漢時期國家的最高學府稱為“太學”
, 漢武帝設置“太學”也是承襲了傳授儒家經典最高學府的功能。永安元年(258年)東吳景帝孫休創(chuàng)建國學
,設太學博士制度,詔立五經博士,為建業(yè)太學之濫觴。西晉晉武帝咸寧四年(278年)初立國子學
。這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在太學之外另立國子學之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晉武帝司馬炎統(tǒng)一全國之后,建業(yè)太學中斷
。晉武帝死后,中原“八王之亂”,以王導、謝安為首的大族,于307年簇擁著西晉皇族瑯邪王司馬睿,倉促南渡至建鄴(今南京),史稱“永嘉南渡”,建立起偏安江左的東晉王朝,并在雞籠山下建立建康太學。西晉末(313年),因為晉愍帝的名字叫司馬鄴,為了避他的名諱劉宋時期,元嘉十五年(438年)
北齊改國子學稱之為“國子寺”。隋平陳以后
隋開皇初年
唐承隋制
唐朝以后,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時期
宋沿唐制,分設西京國子監(jiān)(今河南省洛陽市)
、東京國子監(jiān)(今河南省開封市),增轄武學北宋慶歷三年(1043年)
,范仲淹參政“慶歷新政”,應天府書院升為南京(今商丘)國子監(jiān)學,與東京(今開封)、西京(今洛陽)的國子監(jiān)并列為北宋最高學府。范仲淹提出“精貢舉、擇官長”等十項改革主張,改革當時教育系統(tǒng),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先行實施改革,一改當時崇尚辭賦的浮淺學風,重經義遼代的中央官學中亦設有上京國子學
元代分設國子監(jiān)管轄國子學。蒙古國子監(jiān)管轄蒙古國子學
,蒙古國子學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2年)創(chuàng)立,入學資格限于隨朝蒙古、漢人百官等,學習內容主要是以蒙古文譯寫的《通鑒節(jié)要》,并兼習算術,學成考試元大德十年(1306年)
明朝國子監(jiān)創(chuàng)于明太祖初定金陵之時
順治七年(1650年)
1902年,南京清江寧府學在四牌樓江寧府學基礎上建立三江師范學堂(南京大學前身)
1905年12月6日(光緒三十一年)
,清末改革學制,設置學部,國子監(jiān)裁廢,其教育行政功能并入學部,國子監(jiān)的歷史使命便告結束。1956年,北京國子監(jiān)辟為首都圖書館
。1998年
,辟雍對外開放北京國子監(jiān)。2005年,首都圖書館遷出
。2006年,北京國子監(jiān)和孔廟成立北京孔廟和國子監(jiān)管理處
。為歷史文化類旅游景區(qū)。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640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國子監(jiān)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在職務上的設···
下一篇: 山東省地方民間傳說之一奚仲造車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