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參殺人(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出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
解釋
曾參
名稱:曾參殺人(又名曾子殺人)
“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
事例:這冤怎申,硬疊成~
。清·孔尚任《桃花扇·辭院》近義詞:三人成虎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反義詞:眼見為實
、固執(zhí)己見 、不撞南墻不回頭原文
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
。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譯文
過去曾參的家在費地,費地有個跟曾參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
寓意
【曾參殺人】參見人事部·冤怨“讒言三及”、倫類部·親眷“曾參殺人”
。唐元稹《寄樂天二首》之一:“唯應鮑叔猶憐我,自保曾參不殺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唐代韓愈《釋言》:“夜歸
,私自尤曰:‘咄!市有虎而曾參殺人,讒者之效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唐代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明代張岱《投杼操》:“言三至兮惑其母,曾參殺人市有虎
。”比喻流言可畏
。這則故事告誡人們,應該根據(jù)確切的事實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問題,而不要輕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確實的說法,如果說的人很多,也會動搖一個慈母對自己賢德的兒子的信任。但也不應矯枉過正
,不相信他人的觀察實踐變得固執(zhí)己見。曾子簡介
曾子(前505~前436)
,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現(xiàn)山東省今濟寧市嘉祥縣)人,是黃帝的后代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642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從曾參殺人悟出什么道理,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