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康熙皇帝非常好學
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是不折不扣的康熙粉絲
康熙不僅好學,而且愛做實驗
因為康熙的好學
,西方文化在中國一度盛行。康熙外出巡游,常常帶著傳教士,與他們同住一頂帳篷,同吃一桌飯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雖然康熙如此熱愛西方科學
1662年
同時
,他還創(chuàng)造了 歷史 上的另一個記錄,他是帝王中間最熱衷于西方科學的一位,堪稱“科學家皇帝”。
那么
,康熙的個人科學水平如何呢?為什么他沒有帶領中國走向 科技 強國之路呢?這一切,得從一場爭論說起。
清代順治年間
,一位叫做湯若望的傳教士,將《崇禎歷書》改編為《西洋新法歷書》,進呈皇帝,得到了順治的重用。從此,以《時憲歷》為名的西方歷法被中國官方正式使用。
新歷法引起了保守人士的不滿,他們多次指控湯若望顛覆綱常名教
,最終,順治并沒有理會這些。
然而
,順治帝去世后,情況發(fā)生逆轉。1664年,康熙即位后三年,欽天監(jiān)的一個小官楊光先,上書皇帝說,寧可讓中國沒有好的歷法,也不能任用西洋人的歷法。
這時,鰲拜也借題發(fā)揮
,把湯若望和另一位在欽天監(jiān)工作的南懷仁投入大牢
判決剛一發(fā)布
,京城的天空中就出現(xiàn)了異象,一道彗星掃過,引發(fā)了沙塵暴和地震,宮中又發(fā)生了火災。孝莊太后認為這是上天在警告,于是下令釋放了湯若望和南懷仁。
但是新歷依然被廢止
,朝廷恢復使用了舊歷。那個對歷法只知皮毛的楊光先,也被任命為了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
湯若望去世以后,心里憋著一口氣的南懷仁
,寫了一個起訴狀,要求為湯若望案平反,新舊歷法又起爭執(zhí)。
難題擺在了康熙面前
,而此時,舊歷在實行了幾年后,也逐漸顯現(xiàn)出了弊端,誤差越來越大?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接到這個案子后
,康熙讓大學士圖海帶著南懷仁一批人,和欽天監(jiān)的官員一起去觀象臺。兩邊人用各自的方法,進行日影觀測,同時觀測了水星、金星的位置。
結果
,南懷仁計算的準確無誤,楊光先的人卻沒有算出來,西方歷法更加準確
通過這件事情,康熙不僅巧妙的解決了新舊歷法之爭
一場歷法之爭的鬧劇
由此,年輕帝王的內心
康熙開始拜南懷仁為師
康熙是一個很有計劃性的人
,他在宮里專設了南書房作為學習場所,親自制定了學習科目表,要求老師們撰寫授課教材,有翻譯官員協(xié)助備稿。
南懷仁在《歐洲天文學》里回憶到:每天他們上課時
,學習時間不少于兩個小時,皇帝聽的非常認真
康熙尤其喜愛數學
有一次康熙下江南的時候
官員立刻指著天上
康熙一聽臉色就變了:“你們江寧每天都能看到老人星,要是到了福建
和數學有密切關系的音樂
其中
康熙對課程的安排是:每日清晨
為了康熙的學習需要
1693年
1697年
老師講完后
康熙不僅注重理論研究,還樂于進行實踐
除了西方進獻的科學儀器
在康熙撰寫的《康熙幾暇格物編》一書中
,《瀚海螺蚌甲》一文,就是他根據自己的親身觀察,推斷出了沙漠里的“螺蚌甲”之地,曾經是水鄉(xiāng)菏澤。還有“雷聲不遠百里”這一條,是康熙利用聲速對距離進行測量,最后得出的結論。這在皇帝中間實屬罕見,儼然學霸一枚了。
雖然最愛數學天文
,不代表康熙偏科。事實上,他什么都學,西方傳教士也什么都教。醫(yī)學是他的另一大愛好,比如張誠、白晉,就曾經向康熙介紹過生理學、解剖學知識。而真正引起了康熙對醫(yī)學的興趣,還是他自己的一場生病經歷。
40歲那年
神奇的西藥
有一次
,江寧織造曹寅也得了瘧疾,向康熙討要西藥,康熙不僅給了他,還為他開出了詳細的使用說明,可見康熙對西藥的熟悉程度。
康熙小時候得過天花
,這種病在古代基本上等同于絕癥,雖然康熙幸免于難,不代表大多數人也能做到。因此,康熙決定在自己的實驗室里,研究治療天花的方法。
法國傳教士洪若翰告訴他
,這種病在歐洲沒人能治,但是在中國古代醫(yī)學家那里,有一種可以借鑒的方法,那就是“人痘免疫法”。
具體做法是
,從天花患者的痘痘里取一些液體,種植到 健康 人身上,這個 健康 人就能獲得抗體?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聽完建議后
,康熙在宮里重金懸賞,招募了30名宮女志愿者,這些女子年齡都在16歲以下,身體 健康 。洪若翰用針筒給她們接種,一個月后,有4人不幸染上天花身亡,其他26人活了下來
眼見實驗比較順利
在農業(yè)領域
,康熙同樣有天賦。他在豐澤園的稻田中,發(fā)現(xiàn)了一棵稻谷,比其他稻谷都高,已經成熟。于是把這株早熟的稻穗收藏下來,決定第二年再種。
到了第二年,發(fā)現(xiàn)還是比其他稻谷早熟
,于是將它作種,再栽種,再選種。這樣反復試驗后,培育出了一個新的稻種,被命名為“御稻種”。它產出來的米,叫做“御稻米”,清香味美
而后
康熙晚年,親自組織了三大科學項目
1689年,在中俄東北邊境問題談判時
人們跨越了東南西北
這項浩大的工程
第二個是創(chuàng)建算學館
康熙選擇在暢春園蒙養(yǎng)齋創(chuàng)建了算學館
算學館的老師,都是西方傳教士
第三個是編纂《律歷淵源》。從1713年開始
康熙要求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向他匯報
一直到1723年
遺憾的是
一直到八國聯(lián)軍打進圓明園
,才發(fā)現(xiàn)當年西方傳教士送給東方皇帝的科學儀器,還原封不動地存放在庫房中。即便史稱“戊戌變法”的改革,僅僅持續(xù)了一百多天,就徹底夭折。
科技 是第一生產力
歷史 沒有如果,種種跡象表明
1682年,康熙在巡視遼東時,積極地向傳教士展示自己制作的 星座 圖表
炫耀越多的西方知識
,越能證明君主的才能,越能在大臣們面前獲得優(yōu)越感。這種過于吹捧的現(xiàn)象,引發(fā)了傳教士的吐槽,有人就此評論:“有關皇帝的一切,都帶有傳奇色彩。他只要在鋼琴上撫弄幾下,人們就會傳說他是鋼琴高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康熙不在乎別人懂不懂,只顧展示自己的博學,并且總想著留一手,實現(xiàn)知識壟斷。 因為他開始意識到
,這種科學新思想,威脅到了滿清王朝的統(tǒng)治。
他請人將法國的《人體解剖學》譯成滿
、漢兩文,臨近印刷出版時,卻選擇放棄,最后深藏宮中自我欣賞。傳教士安多翻譯代數學著作時,康熙特意叮囑他,翻譯好了不要向任何人透露。1715年,康熙更是下旨
康熙甚至得意的感嘆到:漢人根本不懂得算法!自康熙開始,欽天監(jiān)里的主要職位
也正因為如此,梁啟超才會痛心地說:康熙“窒塞民智”
,是實行愚民政策的人物。
康熙,這位杰出的君王
,開創(chuàng)了盛世,也有著局限性。他愛科學,更愛皇權。他始終沒能超越,他的那個時代。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筱弓
參考資料:《清圣祖實錄》
、《康熙起居注》、《傳教士與中國科學》、《康熙皇帝與西洋科學》、《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康熙大帝》、《通天之學:耶穌會士和天文學在中國的傳播》、《康熙朝宮廷中的西洋醫(yī)事活動》題主應該指的是康乾時期西方人與清朝帝王的交流
,尤其在乾隆時期,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英國派出了馬戛爾尼率領的使團,與乾隆曾進行過面對面的接觸。但當時工業(yè)革命的成果,絲毫沒有給中國的皇帝及朝廷上下造成任何觸動,可謂是時代悲劇。究其原因
登峰造極的封建統(tǒng)治
經過兩千年的發(fā)展,中國封建專制制度在康乾時達到了頂峰
但是統(tǒng)治的穩(wěn)定
文臣武將被視為依附于統(tǒng)治者的奴才
,一切行動以滿足帝王個人喜好為出發(fā)點,失去了漢唐甚至宋明時期的相對思維獨立性與主動性;時代的發(fā)展
,首先需要思想的活躍性;而滿清統(tǒng)治者大興文字獄,在兩千年的封建歷史上開創(chuàng)了先河,精神與文明被打壓,扼殺了精英階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為了以處于絕對少數的人口
,實現(xiàn)對龐大政權的控制,清朝統(tǒng)治者實行愚民政策,滿清百姓的文盲率創(chuàng)歷代新高。
康乾盛世,讓?天朝上國?的自信心達到頂峰
康熙
、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在位時間達到一百三十四年,這一期間,清朝政府將蒙古、東北、新疆經濟上,通過攤丁入畝
從東北的地方漁獵部落,到創(chuàng)造中原數千年統(tǒng)治新高峰的鼎盛王朝
因此
中國封建史上傳統(tǒng)的小農思想、輕視技術
由于長期以來領先于世界
英國官方的馬戛爾尼使團求見乾隆時
然而清朝的對待方式與英國人之間整整隔了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