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由山東
組織結構
成員
義和團的成分極為復雜,既有貧苦農民
據(jù)陳貴宗《義和團的組織和宗旨》所說,義和團的組織大致分為:
1.壇
2.總壇,設天津“坎”字總壇
3.門或團,為總壇的上一級單位
4.義和團
,是由所有義和團員共同組成的一個松散組織。此外
義和團內部又可分為官團
所謂官團是指接受清廷的招撫
私團則大多系團民自發(fā)組織
假團則有其復雜性
首領
閻書勤(1860—1900)
趙三多(1841—1902)
朱紅燈(?—1899)
林黑兒(?—1900?),自稱“黃蓮圣母”
王立言(?—1899),山東義和團主要首領之一
倪贊清(1862—1902)
曹福田(?—1901)
張德成(1846—1900)
劉呈祥(1881—1900)
景廷賓(1861-1902),直隸廣宗人
,1902年4月同趙三多等在巨鹿廈頭寺領導起義,改旗號為“掃清滅洋”,7月失敗被殺。失敗的根本原因:義和團運動的領導階級是農民階級
,基本群眾是農民和小手工業(yè)者,提不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客觀原因:清朝與國外聯(lián)軍剿殺
主觀原因:“扶清滅洋”中的“扶清”使義和團喪失了應有的警惕,盲目的排外
紀律
義和團有自己的一套紀律
這些戒規(guī)在初期得到了較好的遵守
,當時有人的記載就說明了這個問題:“看其連日由各處所來團民不下數(shù)萬,多似鄉(xiāng)愚務農之人,既無為首之人調遣,又無鋒利器械;且是自備資斧,所食不過小米飯玉米面而已。既不圖名,又不為利,奮不顧身,置性命于戰(zhàn)場,不約而同,萬眾一心;況只仇殺洋人與奉教之人,并不傷害良民;以此而論,似是仗義”(《庚子記事》),有時義和團甚至擔負起維持治安的責任,如“ 刻有聶軍門(聶士成)所統(tǒng)之武衛(wèi)軍兵多人,皆持器械,向各處搶奪。經匪首曹福田拿獲二十余人,皆殺死。”(《天津拳匪變亂紀事》)。義和團運動后期
,由于成員日益復雜,出現(xiàn)了許多違法亂紀的現(xiàn)象教案事件
同治元年(1862年)
德國圣言會傳教士安治泰說:“哪里有教民
,哪里就發(fā)生詞訟。”備受教案困擾的曾國藩在奏折中寫道:“凡教中犯案
,教士不問是非,曲庇教民;領事亦不問是非,曲庇教士。遇有民教爭斗,平民恒屈,教民恒勝張汝梅在處理完大刀會案件后指出
袁世凱盡管極端仇視義和團運動,然對于民教相爭一節(jié)
1861年恭親王奕?奏:“傳教士每以民間瑣事前來干預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650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